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鄂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10:10:09 来源:鄂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92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三二三”工程,抢抓机遇,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超额完成,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1.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8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4.12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48.91亿元,增长11.8%,一、二、三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3.1:51.8:35.1调整为13.3:52.2:34.5。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推进市、区、乡镇机构改革,市级撤并、整合、更名机构8个,区级减少机构1个,乡镇精简机构2个;区级事业单位减编75%。第二批14家职能部门194个服务项目进入行政服务中心,使中心的窗口单位达到34家、服务项目436项。坚持企业“宁静日”制度,基本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有效遏制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财政四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加强源头治腐奠定基础。坚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农业基础脆弱,长效增收机制尚未形成;物价上涨较快,煤电油运紧张,对工业经济效益影响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大,部分下岗职工、城镇低收入居民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

2004年,受惠于国家一系列扶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加之天帮忙、价格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好形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8.9亿元(不变价),同比增长12.4%,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27.83万吨,比上年增长18.7%;棉花总产量3152吨,增长25.2%;油料总产量5.34万吨,增长6.3%;水产品总产量16.15万吨,增长24.2%;蔬菜总产量74.69万吨,增长8.9%;牲猪出栏66.06万头,增长6.7%。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50万亩无公害水产板块和两个10公里水产走廊建设进展加快,8个万亩无公害基地建设初步形成,6个养殖小区建设初具规模,10个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长江大堤加固工程全面完工,一批农田水泥基础建设和农副产品加工流通项目正加紧建设,农民人平负担下降4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56.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3.14亿元,增长10.7%;重工业完成44.27亿元,增长16.8%,轻工业完成11.97亿元,增长29.5%。全市工业用电量达22.88亿千瓦时,增长14.5%。全年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3.88亿元,增长22.5%;实现利润4.01亿元,下降37.5%。

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铁矿石原矿量238.67万吨,比上年增长14.6%;成品钢材219.11万吨,增长4.0%;水泥216.85万吨,增长14.4%;金属制液体储藏罐52215万只,增长12.2%;发电量339913万千瓦时,增长9.1%;药品2716吨,增长57.8%。

建筑业增势喜人。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实现利税总额0.76亿元,增长10.1%。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83万平方米,增长2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及50万以上投资4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按产业类型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9亿元,下降41.9%,第二产业投资27.71亿元,增长43.6%,第三产业投资12.16亿元,增长28.4%;按投资项目性质划分,基本建设投资20.99亿元,增长25.7%,技术改造投资13.55亿元,增长10.0%,房地产开发投资4.15亿元,增长77.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重点跟踪项目60个,鄂钢1号高炉、90M²烧结机、焦化技改工程、世纪新峰一期、广电技术中心等25个项目竣工投产,鄂钢4号转炉、5号连铸、2万M³制氧机、华润涂料、大为电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99亿元,增长12.9%;餐饮业零售额4.18亿元,增长25.6%;其他行业零售额2.35亿元,增长9.0%。

消费领域价格结构性上涨特征突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4.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11.2%,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居住类价格上升5.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升1.1%。除此以外,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较上年下降1.7%;衣着类价格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2.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6%。

生产领域价格水平上涨明显。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9.3%,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升7.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上涨8.8%。

六、对外经济

2004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2212万美元(海关数),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出口总额5612万美元,增长13.1%;进口总额6600万美元,增长14.4%。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比重由上年的16.5%上升到18.5%。对亚洲、非洲、欧洲、拉美、北美、大洋州均实现出口,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54个,比上年增加4个,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宽。

2004年新增外贸自营出口企业5家,全市有外贸出口实绩的企业26家;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8家,比上年多3家;实际利用外资59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对外劳务输出183人次,增长6.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3881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公路56110万吨公里,增长17.1%;水运82707万吨公里,增长14.6%。旅客周转量6272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公路62143万人公里,增长10.6%;水运585万人公里,增长0.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817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固定电话用户17.99万户,新增用户2.78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25.21万户,新增用户7.1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95万户,比上年增长18.9%。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7%,其中,港澳台游客3880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5%,旅游外汇收入202.9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4.7%。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地域财政收入105068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052万元,可比增长24.2%。工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9.7%,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收入质量稳步提高。鄂钢、电厂、供电、程潮铁矿、吴城、世纪新峰、富特波尔等7家过千万元纳税大户共上交税收57402万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60.9%,骨干企业支撑强劲。

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9074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农林水支出7179万元,增长20.0%;科技(技改)支出5386万元,增长7.6%;文化广播事业支出2155万元,增长8.1%;教育支出14328万元,增长9.1%;城市维护费支出8419万元,增长14.2%;社会保障支出1900万元,增长1.71倍;抚恤救济支出2085万元,增长14.2%,对农业、科技、城建、社会保障等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

金融保险继续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18亿元,比年初增加4.8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33亿元,增加6.7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4.34亿元,比年初增加2.53亿元。全市商业银行共剥离不良贷款人民币2.06亿元,外币1316万美元。全年保费收入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保险业务大幅增长。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学在校生7008人,比上年增加508人,专任教师429人,比上年增加102人;各类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80683人。小学入学率达到99.9%,初中入学率达到98.9%,高中入学率达60%。

科技发展硕果累累。全年共争取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41项,其中,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7项,国际科技合作3项,国家级火炬计划3项,攻关项目14项,高科技产业化项目7项,争取项目资金1.6亿元。全年共实施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项目9项,“超细(纳米)高岭土机械化学剥离片法制备技术推广”项目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卷制小直径长圆筒卷板机”等一批项目获得省市表彰奖励。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广播影视业迈上新台阶。全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专线干线3137公里,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2%,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2%,有线电视入户率24.3%。卫星地面收转站132座。新的广电中心投入正常运转。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配合市区基本建设完成22个工地的文物勘探考古发掘工作,勘探面积6万平米,发掘古墓27座、古井14口,出土文物240多件。全年共出版报纸和报型内部资料588期、1660万份,出版期刊和刊型内部资料28期、15.5万册。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11家,其中,综合医院9家,专科医院3家,中医医院2家,妇幼保健院1家,乡镇卫生院26家,门诊部64家,村卫生室242家,其他医疗机构(含医务室、个体诊所)60家,卫生防疫机构5家,在册人员5089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2798人,年末实际开放床位数1538张。传染病发病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63/10万、13/10万、25/10万的低水平。艾滋病防治基线调查、100%安全套干预项目等全面启动,灭蚊、灭鼠全面达标,市民卫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体育事业成绩骄人。2004年,我市积极组队参加省年度比赛,争金夺银,取得了16金、7银、14铜的好成绩,获举重团体总分第一,男子篮球第三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向省队输送体育人才创建市之最。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全年出生人口10141人,出生率为9.66‰,死亡人口5835人,死亡率为5.56‰;全年净增人口4306人,自然增长率为4.1‰,比上年下降0.89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05.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4.93万人,占52.15%,农村人口为50.39万人,占47.85%。城镇化率达到52.15%,比上年上升0.6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90元,比上年增加580元,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3234元,增加402元,增长14.2%,比全省平均水平多增69元,增幅为1995年以来最高年份。

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城镇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6.1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仍然控制在3.8%以内。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平工资9190元,比上年增长10.4%。

再就业压力得到进一步化解。全社会高度重视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建立再就业培训基地,加大贯彻落实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力度,办理下岗职工优惠证15734个,新增就业岗位19931个,2203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其中帮助“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3028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城镇老年福利机构20个,床位956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192个。全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乡镇数达19个,覆盖率达100%,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724万元。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全市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599万元,比上年增长2.5%,发放下岗职工生活费1101万元,安排农村五保户生活费440万元,7646人接受了农村传统救济。城镇从业人员三项保险覆盖面明显扩大,参加失业保险6.36万人,增长44.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53万人,增长6.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13万人,参保人数上升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