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荆门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10:03:03 来源:荆门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60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兴工富市”战略实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全面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79.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77.63亿元、173.92亿元、127.91亿元,分别增长6.3%、15.5%、9.3%。三次产业结构为20.5:45.8:33.7。

价格总水平全面回升。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1.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8%。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城镇在岗职工20.23万人。年内安排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7万人,比上年多安排0.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实效;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农村经济出现新景象;着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培育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因素突出;就业压力较大;少部分城乡居民生活困难。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67亿元。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4.1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2.63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9.3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6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3.0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2千公顷;蔬菜面积50.5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6.07千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201.01万吨,比上年增产32.77万吨,增长19.5%;棉花总产量4.27万吨,增产0.6万吨,增长16.3%;油料总产量39.11万吨,增产4.55万吨,增长13.2%;蔬菜产量172.42万吨,减产17.28万吨,下降9.1%;水果(含瓜果类)51.23万吨,减产7.09万吨,下降12.2%。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247.67万头,增长11.1%;家禽出笼2374.59万只,增长10.0%;肉类总产量23.57万吨,增长9.1%;禽蛋产量7.73万吨,增长3.1%。全年水产品产量23.26万吨,增长2.5%。

农机运用、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1.81万千瓦,增长11.5%。大中型拖拉机6338台,增加456台;农用排灌机械28326台,增加2218台。机耕面积212.37千公顷,增长1.9%。全年完成水利建设重点工程123项,其中国家投资12项,修复水毁工程45处,疏挖排灌渠道1450公里,兴修小型水库1座,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千公顷。兴建人畜饮水工程497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2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5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2.03亿元,增长23.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改善。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2.39亿元,增长25.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7.7%;工业品出****货值9.80亿元,比上年增长34.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2.87,比上年提高26.4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9.66亿元,增长32.9%;实现利税19.59亿元,增长37.2%,其中利润6.23亿元,增长2.32倍;亏损企业个数减少2个。

建筑业发展步伐较快。全年建筑业总产值27.34亿元,增长52.9%。建筑施工工程竣工产值25.93亿元,增长74.0%。房屋施工面积233.84万平方米,增长26.0%;房屋竣工面积154.13万平方米,增长4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地区项目)86.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1.64亿元,增长33.1%。在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中,基建、技改和房地产分别完成投资31.55亿元、25.65亿元、4.44亿元,分别增长37.5%、32.1%、12.8%。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按资金来源分,投资主体自筹资金47.41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77.5%;按资金投向分,工业投资35.96亿元,占全部投资58.3%。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当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6个,完成投资18.91亿元。其中:京兰水泥、金龙泉SMS非织布、钟祥旅游开发、洋丰S-NPK复合肥四期五期、泰山建材、广电综合信息网二期等项目在年内建成投产。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水泥120万吨/年、硫酸33万吨/年、化学肥料4.73万吨/年、棉纺锭9.3万锭、食用植物油333吨/日、医院病床350张、城市自来水管道27公里、学校建筑面积8.03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2.18亿元,增长17.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8.25亿元,增长9.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0.27亿元,增长13.9%;餐饮业零售额10.65亿元,增长20.7%;其它行业零售额9.51亿元,下降1.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118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1%。其中,出口9063万美元,增长35.6%。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1953万美元,增长3.6%;三资企业出口3499万美元,增长54.5%;其它企业出口3611万美元,增长42.4%。

招商引资稳步扩大。全年新批外资企业21个。全年吸收外商投资68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325万美元,增长11.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2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全年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27593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4%;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226391万人公里,增长6.5%。货运量3907万吨,增长12.4;客运量4131.24万人次,增长8.5%。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邮政业务收入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55.0万门,新增3.28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9.12万户,年内新增3.2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8.7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8.9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37万户,比上年增长36.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69.52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450人次。旅游总收入11.53亿元,增长32.8%,旅游创汇111.42万美元。全市有涉外星级饭店39家,客房出租率49.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域财政总收入22.8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91亿元,增长21.5%,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9.29亿元,增长20.6%。按部门分,国税1.27亿元,增长9.6%;地税4.05亿元,增长12.7%;财政3.97亿元,增长34.8%。地方财政支出合计17.90亿元,增长14.3%。其中,农业支出0.89亿元,教育支出4.94亿元,科技支出0.17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6.70亿元,比年初增加27.7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77.76亿元,比年初增加28.6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3.03亿元,比年初增加3.9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0.38亿元,增加9.57亿元,中长期贷款30.02亿元,增加1.70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6.47亿元,增长23.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20亿元,增长22.0%;寿险保费收入5.27亿元,增长23.8%。保险赔付支出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财险赔付支出0.83亿元,增长8.3%;寿险赔付支出2.18亿元,增长35.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829所,其中,大学3所、中专9所、普通中学157所,职业中学12所,小学471所,幼儿园174所,特殊学校3所。在校学生49.2万人,其中大学1.95万人;招生数11.0万人,毕业生数13.2万人。全市教职工数3.5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5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科研机构28所,从业人员1672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7人。全市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75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35项;专利申请量332项,授权量220项。全市技术合同执行数629个,技术合同成交额9066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拥有各类藏书42万册,博物馆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电影放映单位98个,广播及电视人口覆盖率在95%以上。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卫生机构480个,其中,卫生防治防疫机构12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684人;卫生机构床位数6525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4次。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运动会获奖牌64枚,其中,金牌30枚。特别是在残奥会上获金牌4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75次。年末拥有全民健身路径60条,社区体育健身条件日益完善。

十一、环境保护

全市设立各级环境监测站4个,全年环评制度执行率达100%,投入工业污染治理资金9010.6万元。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311天;全市建成工业废水处理设施121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1.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9%;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300.2万人。人口出生率6.69‰,人口死亡率5.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1‰。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9.28元,比上年增加690.04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29元,增加504元,增长16.1%。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市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9.23万人,比上年增长4.9%,收缴基本养老保险金2.30亿元,增长19.9%;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4.90万人,收缴失业保险金2010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2.24万人。全市共有8.78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社区建设得到加强。

(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