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荆门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10:02:30 来源:荆门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54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重要精神,努力克服“非典”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牢牢把握发展主题,抢抓机遇,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兴工富市”战略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进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27.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5.27亿元、149.0亿元、113.24亿元,分别增长4.5%、11.7%、9.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20.9:44.0:35.1调整为19.9:45.5:34.6。

价格总水平全面回升。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3%。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城镇在岗职工20.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1万人。年内安排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61万人,比上年多安排0.65万人,再就业率达73.2%,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得以逐步建立和完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国有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着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活力增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增收缓慢;就业压力较大;少部分城乡居民生活困难。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83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51.5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8.21千公顷,粮食总产量168.24万吨,减少10.2%;棉花种植面积32.6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7.79千公顷,棉花总产量3.68万吨,增长19.1%;油料种植面积153.2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6.19千公顷,油料总产量34.56万吨,增长7.4%;蔬菜面积56.5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68千公顷,蔬菜产量189.7万吨,减少4.1%;水果26.09万吨,减少7.2%。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222.86万头,增长7.2%;家禽出笼2159.69万只,增长6.1%;肉类总产量21.61万吨,增长9.4%;禽蛋产量7.5万吨,增长5.9%。全年水产品产量22.70万吨,增长0.7%。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7.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1.3%,其中用材林11.8千公顷,增长14.6%。全年农村用电量33728万千瓦时,增长7.47%。全年完成水利建设重点工程120项,修复水毁工程600处,疏挖排灌渠道3680公里,兴修小型水库2座。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18千公顷。兴建人口饮水工程3915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42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3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60.51亿元,增长13.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改善。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9.8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6.3%;工业品出****货值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0.54,比上年提高11.2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3.57亿元,增长16.5%;实现利税14.84亿元,增长14.1%,其中利润1.76亿元,增长10.4%;亏损企业个数减少16个。

建筑业发展步伐较快。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1.99亿元,增长20.4%。建筑施工工程个数583个,增长41.4%;竣工工程个数316个,增长53.4%。房屋竣工面积37万平方米,增长2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国有及其他投资44.41亿元,增长27.1%。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基建、技改和房地产分别完成投资22.01亿元、18.46亿元、3.94亿元,分别增长17.6%、45.4%、12.5%。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按资金来源分,投资主体自筹资金36.90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79.6%;按资金投向分,工业投资23.07亿元,占全部投资51.9%。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当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完成投资11.22亿元。其中:轻机纸箱成型自动生产线、伟嘉2万吨/年精梳生产线、华溢棉纺项目、鄂中复合肥生产线、众和精梭生产线等项目在年内建成投产。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铝加工能力7万吨/年、平板玻璃20万重量箱/年、棉纺锭6万锭/年、复合肥24万吨/年、塑料5000吨/年、合成纤维5000吨/年、输液10万瓶/年、自来水供应5万吨/日、学生席位1754个、公交车辆74辆。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0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4.31亿元,增长14.7%;县级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2.16亿元,增长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1.54亿元,增长11.5%;餐饮业零售额15.32亿元,增长10.0%;其它行业零售额9.61亿元,增长0.1%。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72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出口6686万美元,增长21.7%。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1886万美元,增长35.3%;三资企业出口2265万美元,增长36.0%;其它企业出口2535万美元,增长4.0%。

招商引资稳步扩大。全年新批外资企业21个,合同外资7372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62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外商实际直接投资5656万美元,增长22.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7.98亿元,比上年增长9.2%。

2003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57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4187公里,列养公路里程1921公里,晴雨公路通车里程5130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下同)22004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客运量3737.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12573万人公里,下降1.3%。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电信业务收入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7.5%;邮政业务收入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年末全市住宅电话用户25.4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2.29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5.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8.09万户,比上年增长86.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接待游客305.14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401人次。旅游总收入8.68亿元,旅游创汇76.29万美元。全市有涉外星级饭店35家,客房出租率达5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三级财政总收入20.58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98亿元,增长9.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8.58亿元。按部门分,国税11.52亿元,增长1.9%;地税4.96亿元,增长9.0%;财政4.10亿元,增长8.3%。财政支出合计16.60亿元,增长13.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6.22亿元,增长12.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8.97亿元,比年初增加28.9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9.18亿元,比年初增加21.5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9.07亿元,比年初增加14.0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02.44亿元,增加0.1亿元,中长期贷款28.26亿元,增加7.4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5.45亿元,增长7.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13亿元,与上年持平;寿险保费收入4.32亿元,增长9.6%。保险赔付支出2.14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财险赔付支出0.85亿元,寿险赔付支出1.29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914所,其中,大学3所、中专9所、普通中学166所,职业中学12所,小学516所,幼儿园205所,特殊学校3所。在校学生51.62万人,其中大学2.11万人;招生数11.51万人,毕业生数13.49万人。全市教职工数3.5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54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8%。

年末全市共有科研机构43所,从业人员2990人。全市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70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30项,市级30项;专利受理量288项。全市技术合同执行数627个,技术合同成交额8647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拥有各类藏书39万册,博物馆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电影放映单位98个,综合档案馆5个,广播及电视人口覆盖率在95%以上。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卫生机构466个,其中,医院28个,卫生院69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824人;卫生机构床位数6887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5次。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运动会获奖牌184枚,其中,金牌68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83次,参加活动人次达31万人次。年末拥有全民健身路径60条,社区体育健身条件也日益完善。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继续增强。中心城区建设共完成城建投资5.1亿元。顺利完成了207国道,南城区龙井大道、关公路、名泉路、白石坡路,中心城区的东宝山隧道、葡萄园路、葡萄园桥、江山三路等的改扩建及续建工程;三水厂管网配套工程完成投资1291万元;燃气管道工程建设有序进行;完成了第二垃圾处理场垃圾坝和首期填库的土方工程。城市管理水平提高。重点对中天街、海慧路、北门路、工商街、长宁大道南段、象山大道中段、白云大道中段等6条主要街道实行24小时保洁,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对水产路、中天街工商小巷、团结街口等难点部位、背街小巷进行重点整治。加强城市客运市场管理。精心组织实施中巴车淘汰工作,结束了我市城市客运无空调车的历史。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设立各级环境监测站4个,配备环境监测人员96人。建成自然保护区12个。全年投入污染治理资金2538万元。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个,立案查处环保违法案件15件。全市建成工业废水处理设施120套,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2%;工业废气处理设施419套。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307天。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300.6万人。人口出生率6.34‰,人口死亡率5.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3‰。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9元,比上年增加532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25元,增加126元,增长4.2%。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49.1%,比上年分别下降2.6个和1.8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市年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8.33万人,比上年增长4.7%,收缴基本养老保险金1.74亿元,增长13.7%;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4.84万人,收缴失业保险金1107.3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2897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0.38万人。全市共有9.4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