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荆门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09:57:30 来源:荆门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88次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深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努力营造发展环境,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出现积极变化。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0%,扭转了增长速度连续两年下滑的局面。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8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84.4亿元,增长9.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26.9∶39.4∶33.7变为23.7∶42.3∶34.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市场物价水平略有下降,降幅明显缩小。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8%,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1.3%,衣着类价格下降1.9%,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0.8%,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4.3%,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8%。

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围绕加快发展,采取了“拆关卡”、“降门槛”、“减负担”等措施,取消了一批收费项目,降低了部分收费标准;大力规范经营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倡导公平竞争;取缔非法经营,矿产、土地等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完成产值(营业额)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入库税收1.69亿元,增长16.5%。

各项改革继续深入。工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加大产权制度转换力度,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计划、财税、金融、投资、住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后劲建设乏力,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仍很脆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部分下岗职工生活仍较困难,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宽松。

二、农业

2000年,面对特大旱灾的严峻形势,全市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科技扶持和信息引导,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订单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35亿元(不变价),比上年增长2.98%。
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预期目标。全市粮食播面275.36千公顷,比上年调减39.65千公顷;油料播面157.4千公顷,调增30.27千公顷。主要产品产量为:粮食203.78万吨,比上年减少15.4%;棉花3.08万吨,增长3.1%;油料35.87万吨,增长41.2%;蔬菜203.45万吨,增长1.93%;水果31.62万吨,增长7.2%。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以提高畜禽产品优质率为重点的结构调整、以实施“1511”工程为龙头的畜禽科技推广工作,全面提高了畜牧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全年牲猪出栏194.75万头,比上年增长3.7%;家禽出笼1772.76万只,增长9.2%;禽蛋产量6.25万吨,增长8.9%;肉类产量17.81万吨,增长3.5%;畜牧业产值达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

水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水产品产量20.99万吨,比上年增长9.3%。大力推广特种养殖和特色养殖,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204公顷,退耕还林面积80公顷。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和改造,全年农田水利建设共完成土石方3438万立方米,整修水库137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7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0.9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7%。

乡镇企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实现利税11.7亿元,增长1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0年,我市工业加大改革、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力度,抢抓市场机遇,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生产经营潜力,狠抓扭亏增盈,工业经济增速持续回升,经济效益逐渐好转。

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76.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分所有制性质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99.9亿元,增长13.44%;集体企业产值19.9亿元,增长12.2%。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产值82.04亿元,增长25.9%;省属企业产值6.65亿元,下降28.0%;市属企业产值87.43亿元,增长12.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7.0亿元,增长8.5%;重工业产值149.12亿元,增长14.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附表。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173.0亿元,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23%,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较好。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4.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实现利税10亿元,下降5.0%,其中利润持平。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全市资质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单位工程竣工600个,房屋竣工面积159.6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按照扩大内需、增加投入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全市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跨地区项目)5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其它经济投资3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集体投资12.12亿元,增长1.7%;私人投资10.91亿元,增长16.1%。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9.66亿元,增长13.5%;更新改造投资12.62亿元,增长8.3%;房地产投资1.2亿元,下降2.2%。

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中。细木工板、农网改造等5个项目基本竣工;京山县多色印刷开槽机、钟祥市汉江遥堤、东宝区硫基氮磷钾、掇刀铝塑复合管、全市路网建设、城网改造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江汉航线、长荆铁路、50万伏三峡输变电工程等中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心城区白云大道、象山三路、车站路、金宁路、七一桥改造等建设全面完成;商厦人行天桥投入使用,金宁居住区、园丁小区二期工程全面展开。

全年基建和技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0万吨/日,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6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6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8.4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6公里,城市永久性桥梁3座,改建公路97.6公里,墙地砖150万平方米,化学原料药110吨/年,棉布织机258台。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实施,在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现代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建立。年末全市共有科研机构52所,从业人员2697人。全年科技经费总投入2.06亿元,全市立项实施市级以上各级各类科技计划99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29项,市级58项。全市登记科技成果26项,专利受理量106件,批准量80件;签订技术合同592个,技术合同成效额7326万元。科技对工业和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2%和43%。

质量、标准化、计量建设和天气预报等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5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16万台件,引导11家企业通过ISO9000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工业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6.7%。全市有地震台2个,气象台1个,防灾减灾能力增强。

教育改革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均有较大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学校949所,其中大学3所、中专15所、职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158所、小学761所。全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55.08万人,毕业人数11.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客运量增长,货运量下降。全年全社会公路和水路客运量3299.4万人,比上年增长3.6%;客运周转量198289万人公里,增长5.3%;货运量2462万吨,增长11.1%;货物周转量201556万吨公里,增长1.8%;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市境内铁路旅客发送量53.7万人,比上年下降3.8%;货运发送量653.2万吨,增长3.2%。

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公路改扩建、码头港口续建、桥梁及车站新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二级公路路网建设工可编制测设工作已经完成。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266.59公里,比上年增长8%。其中等级公路3016.01公里,增长14%;新增公路238.40公里,增长27%。公路晴雨通车率92%,每万人拥有公路10.85公里。

邮电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1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邮电业网络规模、服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年末长途交换机容量0.9万路端,与去年持平;市话交换机容量17.65万门,增长24.3%;农话交换机容量20.13万门,增长39.8%。全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万户,比上年增长34.4%;互联网用户数达11324户,是上年的5.05倍;寻呼用户数达5.1万户。全市行政村通话率100%,电话普及率8.44部/百户。

七、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6.5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4.1亿元,增长6.81%;餐饮业零售额8.1亿元,增长13.59%;其他行业零售额25.9亿元,增长2.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1.7亿元,比上年增长5.64%;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0.5亿元,增长10.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5.9亿元,增长5.3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值34.2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批发贸易业商品销售总值18.2亿元,增长11.0%;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值16.0亿元,增长4.6%。

市场建设力度加大。围绕建设大流通格局目标,投资兴建了“小商品市场”、“畜禽水产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流通渠道更加畅通,产业连片集中经营,满足了城乡居民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八、对外经济

出口上升。全年外贸出口总值5000万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外贸公司出口13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开口企业出口2333万美元,下降17.9%;三资企业出口1342万美元,增长10.63%。产品出口六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利用外资增长。全年利用外资总额18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利用外国贷款226万美元,减少68.0%;外商直接投资1632万美元,增长61.9%。全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个。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旅游企业接待国内外游客386万人次,营业收入1.15亿元,其中外汇收入22.1万美元。旅游精品名牌产品建设速度加快,全市全年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景点及配套服务设施开发,涉外饭店达11家,新建鸳鸯溪漂流等一批新景点。钟祥市被批准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各级财税部门积极推进财税征管改革,加大稽查力度,努力增收节支,全年完成中央、省、市三级财政收入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其中市级财政收入14.39亿元,增长9.03%。收入增长保证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增加了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支持了农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环保、技改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全市地方财政支出9.7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市本级3.02亿元,增长16.77%。

金融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76亿元,增长9.0%;企业存款余额28.87亿元,增长1.4%。各项贷款余额123.65亿元,比年初增加8.91亿元。全市现金累计净投放量1.39亿元,比上年少投放4.94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壮大。全年保险部门保费收入4.09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0.9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3.18亿元;承保总额196.77亿元,赔付支出1.71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就,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各类文化机构设施健全。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综合档案馆5个,博物馆3个,图书、档案资料得到充分利用;全市有艺术团体2个,电影放映单位130个,社会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市有电视台1个,电视人口覆盖率91%;广播电台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5%,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质量不断丰富和提高。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报刊图书出版势头良好,图书发行持续上升;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涌现了大批作品,大型现代戏《闹龙舟》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和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市场管理日益规范,坚决“扫黄打非”,文化市场健康有序。文物保护成绩突出,钟祥明显陵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建设不断向行业、单位、社区、村镇延伸,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大力改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初步形成。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00个,其中医院34个,卫生院66个,妇幼保健机构3个;实有床位7290张,卫生技术人员11276人,病人治愈率64.5%,“四苗”接种率99.0%,传染病发病率1.4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竞技体育再上新台阶,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运动会上共获奖牌47枚,其中金牌24枚,银牌16枚,铜牌7枚;在悉尼伤残奥运会上夺得一金、一银、一铜,填补了我市奥运金牌的空白。全民健身工作逐步走向社会化,年内共举办全市性大型体育活动4次,各单位、各体协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230多次,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120万人次。体育产业进一步壮大,电脑体育彩票成功发行,全市累计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功能有了新的拓展。全市城市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城建总投资9.5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天鹅广场、人行天桥、白云大道等形象工程投入使用,城市亮化美化工程扎实进行,竹皮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园林城市建设取得实效,城区植树7.6万株,退耕还林240亩,铺设地被植物2.3万平方米,中心城区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市容环境状况持续好转,“门前三包”达标率达到95%以上。中心城区南移步伐加快,掇刀开发区商住楼、小商品一条街等项目进展顺利。各县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钟祥市皇庄水厂三期工程、京山县新市大道南端续建工程等项目均已完工,沙洋县完成了洪岭大道、荷花路等主要街道路面及配套建设,城市氛围日益浓厚。小城镇建设全面发展,全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500万元,64个乡镇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小城镇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载体作用加强。

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一控双达标”工作成效显著,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基本实现。全年环保施工项目总数44个,投入污染治理资金6750万元,比上年增长51.9%。122家限期治理达标企业已完成治理任务或关停转产120家,达标率为98.4%;其中省重点考核的13家企业完成10家关停2家,达标率为92.3%。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7.99%,工业废水处理率98.16%,废气处理率99.22%。城市环境得到整治,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全市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值达到国家标准。生态保护整体推进,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初见成效;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广,共建成处理装置57座。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04元,比上年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比上年增长50元。消费结构改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再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全市年末下岗职工1.5万人,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再就业2.16万人,再就业率达60.2%;全年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3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7%。狠抓社会保险工作,年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5.66万人,收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1.36亿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2.06万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0.17亿元。全年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0.35亿元,确保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参保单位2236家,参保职工8.73万人,行政事业单位参保率达100%。

社会福利事业整体水平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84所,收养3344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个。年内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救济17.21万人次,发放救济款1135.07万元。全年妥善安置退伍军人809人,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71万元,筹集社会福利基金214万元。

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经过精心组织,全社会共同参与,圆满完成入户登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进入录入汇总阶段。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