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荆门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09:57:06 来源:荆门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48次

1999年,面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严峻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带来的重重困难,艰苦奋斗,顽强拚搏,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综合

1999年,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农业获得较好收成,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工业结构得到调整,生产保持增长;市场供给充裕,物价低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重点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财政金融形势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199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1.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80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91.99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77.38亿元,增长7.0%。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7%、39.8%、NT>33.5%,其中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上升2.2和0.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752元。

改革继续向前推进。国有企业认真实施“三年整体搞活”方案,在“抓大放小”,资产重组、兼并破产、“混合民营”等方面有所突破,大多数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加大,通过出售、租赁、股份合作、破产等多种途径,搞活了一批中小企业;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平稳出台,养老、失业保险等各项配套改革逐步完善;粮棉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农村改革继续深化;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完成产值(营业额)125.30亿元,入库税收1.4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88%和9.89%。

1999年全市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增产不增收;二是工业结构性矛盾制约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经济效益下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压力加大;三是财政收支形势严峻,支持经济发展和消化各项增支政策等能力减弱。

农业

1999年,面对自然灾害和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跌的严峻形势,全市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加大对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9%。

种植业结构得到调整。粮食播面为315.0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8.0%;产量为240.99万吨,比上年下降8.76%。棉花播面为26.09千公顷,下降32.02%;产量为2.99万吨,下降23.92%,实现了粮棉调减的预期目标。油料播面为127.13千公顷,增加了30.91千公顷,增长32.12%;产量为25.41万吨,下降2.53%。蔬菜和水果产量有所增加,品种、品质结构有所改善,全年蔬菜产量199.59万吨,增长13.46%;水果产量29.46万吨,增长14.63%。

畜牧和水产生产继续保持增长。畜牧生产步出低谷,稳中有增,全年牲猪出栏187.72万头,比上年增长4.01%;家禽出笼1623.56万只,增长9.11%;肉类产量17.24万吨,增长3.54%。水产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全年水产品产量19.21万吨,增长6.02%。在畜牧和水产产品中,名特优品种所占比重正逐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52千公顷,用材林和防护林面积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完成四旁植树2473.17万株,比上年增长36.49%。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抗灾能力加强。全市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改造,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年共完成土石方4645.52万方,改善灌溉面积2.93千公顷,改善除涝面积2.47千公顷。

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年共完成产值39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12%;完成增加值8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3%。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1.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1%。分隶属关系看,中央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0.19亿元,增长21.10%;省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53亿元,下降9.54%;市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3.51亿元,增长6.21%。分结构看,轻工业完成产值29.25亿元,增长2.53%;重工业完成产值111.98亿元,增长10.17%。分所有制性质看,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1.85亿元,增长3.80%;集体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86亿元,增长15.82%;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5.52亿元,增长8.9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下表。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84%,比上年降低0.6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7%;实现利税11.16亿元,比上年下降2.36%。其中利润1.20亿元,下降55.43%;税金9.96亿元,增长13.9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1.44,比上年下降9.11。中央和省属工业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分别比上年上升8.98和4.22。

建筑业生产经营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12.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0%。全市资质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单位工程竣工805个,优良率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房屋峻工面积1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45%。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长荆铁路本年投入)5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9%。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37.45亿元,增长0.3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1.3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1%;更新改造投资11.65亿元,增长1.65%;房地产投资1.23亿元,下降1.94%。

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二0七国道城区段复线工程、响岭及双河国家粮食储备库、市一医住院大楼、三水厂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投入营运。葛洲坝水泥厂5号窑、石化总厂7万吨聚丙烯等工业项目相继投入生产。

全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水泥122万吨、聚丙烯7万吨、移动通信基站设备2000信道、新建改建公路234公里、粮食仓储7.5万吨、医院病床500张、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总量大幅增加。全年全社会公路和水路完成客运量3184.5万人,比上年增长22.01%;客运周转量188263万人公里,增长47.89%;货运量2213.3万吨,增长25.47%;货运周转量198070万吨公里,增长34.48%。市境内铁路旅客发送量55.8万人,比上年增长5.48%;货运发送量632.8万吨,下降5.3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有了进一步发展。邮电通信业改革力度加大,邮政、电信、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平稳分离,电信经营机构增加。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3%。年末长途交换机容量0.9万路端,比上年增长66.67%;市话交换机容量14.2万门,增长13.6%;农话交换机容量14.4万门,增长18.03%。全市73.4%的行政村通了电话。全市移动电话数达3.2万户,比上年增长9.76%。寻呼用户总数达58843户,比上年增长17.93%;互联网用户数达2244户,是上年的2.3倍。

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贸易保持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78%。其中国有经济19.75亿元,下降6.22%;集体经济14.64亿元,增长5.88%;其他经济48.68亿元,增长6.84%。在市场需求不足、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大型商业集团(公司)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市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利税总额比上年增加6225万元。

市场物价继续走低。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5.8%,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6.7%,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中,只有服务项目类和居住类价格水平略有增长。全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7.6%,下降2.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9.8%,下降0.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97.1%,下降2.9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下降。受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自身资金短缺、包袱沉重等多种不利因素制约,全年外贸出口总值762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7%。其中,外贸公司出口2365万美元,下降32.7%;开口企业出口3289万美元,增长35.2%;三资企业出口1966万美元,下降24.0%。

利用外资规模缩小。全年利用外资总额171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6.86%。其中,利用外国贷款707万美元,下降58.49%;外商直接投资1008万美元,下降55.63%。全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个,加工贸易项目17个。我市利用外资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市场不够景气和我市招商引资硬软件设施相对薄弱。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各级财税部门深化改革,强化征管,加大入库力度,全年完成中央、省、市三级财政收入16.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其中市级财政收入7.71亿元,增长9.55%。保证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发放,保证了社会保障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必要支出。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5.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6%。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78.94亿元,增长4.53%。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3.76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其中中长期贷款18.18亿元,增长2.12%。全市货币净投放量7.14亿元,比上年下降48.51%。

保险业务发展保持了较高增速。全年保险部门承保总额354.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3%;保费收入3.88亿元,增长47.62%;给付支出0.84亿元,下降26.37%。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实施,科技推广和运用步伐加快。全年立项实施市以上各类科技计划101项,其中国家级9项;登记科技成果32项,获奖3项;申请专利92项,专项授权64项。全年项目科技经费总投入1.30亿元。年末实有科研机构46所,从业人员达773人。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均有较大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102所,其中大学2所、中专22所、职业学校17所、普通中学164所、小学897所。全年小学以上在校学生人数20.31万人,毕业人数6.13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就。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社会科学取得新成果。大型现代戏《赛龙舟》获省“万国杯”优秀新剧目等多项奖,并晋京参加国庆50周年献礼演出。各类文化机构设施健全,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3个,艺术团体4个,电影放映单位155个。全市有电视台3个,广播电台3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5%,电视人口覆盖率91%,极大丰富了全市人民的文化生活。文化市场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大力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确保全市人民拥有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

卫生事业发展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实有卫生机构507个,其中医院34个,卫生院66个。实有床位7280张,卫生技术人员11363人,病人治愈率73.8%,“四苗”接种率96%,传染病发病率1.81‰,比上年下降0.76个千分点。

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全市运动员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在省十运会上共获奖牌170枚,其中金牌62枚、银牌59枚、铜牌49枚,金牌总数居全省第五位。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年内共举办大型体育活动12次。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深入,年末实有全民健身路径27套,成人体质监督中心1个,抽测成人3000人。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人民广场完成了“三通一平”,象山三路桥如期峻工,三水厂一期管网配套、七一桥、金宁住宅区一期工程等基本完工,白云大道改造、广场路建设等工程全面展开。创卫迎检工作成效显著,我市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总支出2.05亿元,比上年增长65.58%。城市建成区面积101.37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达26.96%,公交营运线路网长度552公里,年供水总量15074万吨,供气总量1.94万吨。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一控双达标”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年投入污染治理资金4400多万元,122家限期治理企业中98家完成治理任务或关停转产,限期治理达标率达到80.3%;竹皮河沿岸限期治理的13家重点污染源有8家完成治理任务,治理达标率为62%。全市工业废水达标率81.21%,工业废水处理率96.68%。城市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履盖率均达到100%。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长荆铁路、襄荆高速公路的环评报告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批准;钟祥市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全市于1999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市。

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年末总人口300.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47万人,女性145.84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08‰,人口死亡率4.08‰,人口自然增长率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7元,比上年增加1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75%;农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比上年减少1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06%。

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全市初步建立起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年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15.11万人,安置就业人数1.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2%。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83家,收养3334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0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个。年内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救济的达3.8万人次(不含救灾),有1.12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共妥善安置退伍军人594人。

注:1、本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农业和工业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