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荆门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09:56:38 来源:荆门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0次

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面对市场需求约束加剧和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克难奋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基本实现了“抢前争先迈大步,实现三高三突破”的奋斗目标。
综合

1998年,全市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经济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喜获丰收,工业在困难中赢得发展,市场供给充裕,固定资产投资得到加强,财政金融形势基本稳定,物价低位运行,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据统计,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6.3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32.34∶39.73∶27.93变为29.83∶41.14∶29.03,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态势,分别比上年提高1.41和1.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959元,比上年增长12.07%。

1998年,全市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势趋缓;工业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综合经济效益下滑;财政形势严峻。

农业

1998年,我市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9.24亿元,按可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2%。其中种植业产值81.30亿元,比上年增长4.64%;林业产值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牧业产值37.04亿元,比上年下降3.58%;渔业产值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9.25%。

种植业结构得到调整,全市调减粮食播面18.3千公顷,调减棉花播面5.3千公顷,增加油料播面21.1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267.12万吨,比上年下降3.82%;棉花总产4.02万吨,比上年下降24.72%;油料总产26.14万吨,比上年增长22.9%。

畜牧、水产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牲猪出栏282万头,比上年下降7.04%;家禽出笼3042.52万只,比上年下降14.93%;肉类产量27.17万吨,比上年下降7.55%;水产品产量22.27万吨,比上年增长8.42%。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3.5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5%;化肥施用量19.51万吨,比上年增长6.90%。

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全年乡镇企业完成产值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5%;实现增加值7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农村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得到全面发展。

工业和建筑业

1998年,我市加快工业企业改革步伐,精心组织生产调度,强化结构调整,狠抓扭亏增盈工作,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7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3%。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完成产值39.81亿元,下降15.74%;省属企业完成产值12.25亿元,增长7.0%;市属企业完成产值123.45亿元,增长17.12%。分结构看,轻工业完成产值55.68亿元,增长12.77%;重工业完成产值119.83亿元,增长9.94%。分所有制性质看,国有工业完成产值96.15亿元,增长1.7%;集体工业完成产值50.45亿元,增长24.16%;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完成产值28.91亿元,增长16.25%。

全市工业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积极开拓市场,产销衔接状况较好。新口径工业产销率为97.31%,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

市属工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市属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9.08亿元,比上年增长55.4%,其中实现利润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税金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倍。受中央企业效益下滑影响,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全市新口径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08.43%,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全市新口径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2.76亿元,比上年增长0.25%,其中利润3.59亿元,比上年下降2.69%,税金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建筑业生产稳定。全年国有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建筑单位施工工程389个,房屋竣工面积63万平方米。建筑业改革进一步推进,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

固定资产投资

1998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3%,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3%。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完成28.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2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32.24%;更新改造投资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9%;房地产开发投资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倍。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水泥总厂迁建、煤矸石发电、葛洲坝水泥厂4号窑、洋丰磷铵、PP注塑箱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全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装机容量1.2万千瓦、水泥43万吨/年、合成氨4.4万吨/年、磷肥1.8万吨/年、改建公路82公里、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4.2万门、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5万吨/日、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3公里。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1998年,我市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全社会公路和水路完成客运量2610万人,比上年增长0.69%,客运周转量12730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33%;货运量1758万吨,比上年增长14.81%,货运周转量133131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5.03%。市境内铁路旅客发送量52.9万人,增长7.96%;货运发送量668.7万吨,增长4.81%。民航航班为100班次,运送旅客1463人。

邮电业务迅猛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3亿元,比上年增长37.19%。通信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长途交换机容量达1万路端,比上年增长90.48%;市话交换机容量达12.4万门,比上年增长22.77%;农话交换机容量达11.5万门,比上年增长27.64%;移动电话用户达2.92万户,比上年增长97.30%。到1998年底,全市电话普及率达7.52部/百人,其中城市普及率达25.76部/百人。

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1998年,全市市场供给充足,市场需求升中趋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2%。其中国有21.06亿元,下降3.65%,集体13.83亿元,增长8.40%,其它5.56亿元,增长20.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7.2%,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2%,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但医疗保健、居住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分别上涨7.8%、2.6%、1.8%。

对外经济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全市对外贸易仍保持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下降。全年外贸出口总值85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9%;对外供货总值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年利用外资397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8.59%。其中利用国外贷款170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2.95%;外商直接投资22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7%。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1998年,我市强化税收征管和预算外资金管理,保证财政收入入库,全年完成中央、省、市三级财政总收入15.5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市级财政收入7.0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市级财政支出7.71亿元,比上年增长0.24%。

金融机构存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7.03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28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8.43亿元,比上年增长7.67%。其中中长期贷款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9%。货币净投放13.0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发展。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市保险部门承保总余额292.59亿元,保费收入2.62亿元,赔款支出1.14亿元。

科学技术和教育

1998年,全市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的各项措施,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全年完成各类科技计划41项,推广运用新技术98项,开发新产品210项。年末实有科研机构68家,其中民营15家。

教育事业继续前进,基础教育得到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1998年底,全市有大学2所,中专23所,职业学校19所,普通中学163所,小学1009所;全年小学以上在校学生人数53.21万人,毕业人数10.9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6%。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1998年,市图书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公开出版了9部文学艺术图书;《闹龙舟》等一批文学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组织了“农家乐杯”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参加人数达数十万人。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3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电影放映单位168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5.36%,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1.36%。文化市场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净化了文化生活环境。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城乡医疗卫生网络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527个,卫生技术人员1.16万人;病人治愈率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达90.1%;“四苗”接种率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达97.6%;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下降3.05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全市运动员在全国、全省的各类比赛中共获26枚金牌、19枚银牌、17枚铜牌。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年举办市级大型体育活动17次,参加各级体育竞赛人数达20万人次。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安装12套全民健身路径,设置了1个成人体质监测中心,抽测成人1万人。

市政建设与环境保护

1998年,我市围绕建设现代园林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7国道城区段复线工程进展顺利,皂当路城区段、襄沙北路如期竣工,园丁住宅小区投入使用,三水厂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城市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环境得到整治,市容市貌更加美观。

全市上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市水泥总厂迁出城区,竹皮河、京山河、钟祥护城河、西荆河治理取得进展。全年共投入环保资金1.24亿元,治理项目37个,城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均达到100%。

人口与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49‰,人口死亡率为4.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5‰。年末全市总人口达296.33万人,比上年增加3.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9.41万人,占总人口的26.8%。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城市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30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特困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40元,比上年增长4.63%,农村小康建设和贫困地区整体脱贫步伐加快。

注: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绝对数及构成、工农业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