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宜昌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09:51:36 来源:宜昌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67次

宜昌市统计局

2008-03-06

2007年,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综合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20.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连续第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发展速度比上年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32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433.38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277.20亿元,增长9.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0355元,比上年增长18.4%。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0:51.0:36.0转变为13.4:52.8:33.8。

全市完成区域财政总收入164.35亿元,增长12.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57亿元,增长30.0%。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8.90亿元,增长26.5%。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1%,比上年高4.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6.4%,分别比上年高2.7和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5.7%,比上年高0.2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06.4%,比上年高1.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6.2%,比上年高0.8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14.35千公顷,增加1.9%,粮食产量160.86万吨,增产7.4%;棉花种植面积20.13千公顷,增加8.5%,产量3.04万吨,增产5.0%;油料种植面积95.61千公顷,减少6.0%,产量21.82万吨,下降1.2%;蔬菜种植面积90.08千公顷,增加1.7%,产量242.46万吨,增产5.5%;年末果园面积99千公顷,增加18.4%,全年园林水果产量135.53万吨,增产17.9%;年末茶园面积34.15千公顷,增加14.1%,全年茶叶产量2.23万吨,增产19.2%。六大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134.8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3.84%。

全年肉类总产量43.04万吨,增长8.1%。出栏生猪490.34万头,增长8.8%; 出栏牛3.74万头,增长5.1%;出栏羊89.35万只,增长17.1%。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6.28万吨,增长18.3%。其中养殖产量14.35万吨,增长17.8%。

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达775个,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4.44万千瓦,农用拖拉机6.17万台。全年农村用电量4.72亿千瓦时,增长15.4%。

三、工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8.51亿元,增长23.9%,增幅比上年高8.8个百分点。其中内资企业完成313.42亿元,增长23.4%;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25.09亿元,增长25.4%。轻工业完成76.73亿元,增长26.1%;重工业完成261.78亿元,增长23.2%。轻重工业结构由上年的22.59:77.41转变为22.67:77.33。电力、化工、食品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292.60亿元,增长32.2%。

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823.46亿千瓦时,增长21.7%;磷矿石763.95万吨,增长24.8%;三聚磷酸钠22.52万吨,增长10.2%;季戊四醇6.51万吨,增长13.9%;酵母味素7518万吨,增长61.2%;白酒13181万升,增长15.5%;丁基橡胶瓶塞25.19亿只,下降24.2%;化成箔3058万平方米,增长20.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3.24亿元,增长30.9%;实现利税总额237.61亿元,增长47.0%;利润177.75亿元,增长54.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2.82,比上年提高21.07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增幅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完成投资341.07亿元,增长18.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8.71亿元,增长24.3%,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完成投资49.29亿元,增长38.6%,其中农村非农户投资34亿元,增长32.0%。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1.3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投资225.63亿元,由上年的下降转为增长15.1%,其中工业投资222.71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投资153.37亿元,增长31.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3%,比重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522.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8%,增幅比上年加快11.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441.33万平方米,增长35.9%。商品房竣工面积156.70万平方米,增长13.0%;其中商品住宅126.37万平方米,增长13.6%。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含现房和期房)214.5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98.0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55.46亿元,其中商品住宅50.10亿元。商品房空置面积25.2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1.0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空置17.3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7.57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4%。分城乡看,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83亿元,增长19.4%,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8.34亿元,增长17.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58.75亿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7.69亿元,增长20.4%;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4.90亿元,增长11.7%。

六、对外经济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9个,比上年增加1个。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增长17.9%。全年累计外派工作人员2018人次,增长115.8%,实现国际承包工程营业额2.89亿美元,增长130%。

宜昌航空口岸对外开放通过国家正式验收,水运口岸升级正式启动。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55亿美元,增长50.3%,增幅比上年提高2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6.12亿美元,增长49.4%;进口额2.43亿美元,增长52.6%。五大出口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年五大出口基地产品共出口4.79亿美元,增长54.4%,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8.4%,比重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基地出口9693万美元,增长38.4%;电子元器件基地出口8510万美元,增长43.2%;磷化工产品基地出口19318万美元,增长122.4%;纺织品基地出口4732万美元,减少2%;农产品基地出口5686万美元,增长23.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61.1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7%;旅客周转量55.5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1%。三峡机场旅客吞吐量54.05万人次,增长8.1%;货物邮包行李吞吐量6191.4吨,增长22.5%。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52.80万辆。其中民用汽车保有量11.9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0%。在民用汽车中,轿车保有量3.3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8.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6.3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43亿元,比上年增长7.0%;电信业务收入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3.26万户,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35.62部/百人,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12.46部/百人。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9.04万户,年末累计达到168.13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9.55万户,增长45.2%。

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4.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外国人29.27万人次,增长20.4%。全市旅游外汇收入6315.4万美元,增长18.7%。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000.05万人次,增长10.9%。国内旅游收入67.52亿元,增长12.0%。全市国内外旅游收入总计达到7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66.39亿元,比年初增加170.7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7.11亿元,比年初增加17.4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75.18亿元,比年初增加127.50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9.52亿元,比年初增加2.9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22家,全年保费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亿元,增长25%;寿险保费收入13.5亿元,增长10.7%。全年保险赔款给付支出5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其中财产险赔款2.9亿元,寿险业务给付2.1亿元,分别增长52.6%和31.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全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1.33万人,毕业学生1万人。年末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4.42万人,在校研究生833人。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06所,全年招生6.57万人,在校生20.86万人,毕业生7.78万人。普通小学464所,招生2.77万人,在校生18.82万人,毕业生4.04万人。普通中小学所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和毕业生数均比上年减少。幼儿园328所,在园幼儿6.07万人。

全年重要科技成果登记80项,有21项科研成果获湖北省年度科技进步奖,其中2项成果获一等奖。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5家。到年末止,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1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市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482件和734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4.7%和7.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成功举办了“八艺节”闭幕式等宜昌分会场的105项活动,《楚水巴山》获第十二届文华奖文华大奖特别奖。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0个,总藏书137.5万册。各类文化事业机构197个,其中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1个。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0.71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6.22%,广播综合覆盖率95.87%。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保健机构10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211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1568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8150人,比上年末增长4.6%,其中执业医师7674人,注册护士6216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89%,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宜昌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19支队伍600多人参赛。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所3067个,年内举办县级运动会187次。在全省青少年年度体育比赛中,全市共获得奖牌118枚,其中金牌35枚、银牌42枚、铜牌41枚。全年共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了8名高水平运动员。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03万人,户籍人口401.5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41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1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808元,增长9.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74%,比上年上升2.18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22元,比上年增长17.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51元,增长19.3%。农村恩格尔系数46.55%,比上年降低0.13个百分点。

完善了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实行零起付,大病救助水平由上年的人平3000元提高到4000元。全年共筹集医疗救助金2109万元,支付1595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分散供养标准由每年800元提高到1000元,集中供养标准由每年1200元提高到1500元;共有13669名五保对象被纳入,其中集中供养9564人,分散供养4105人。启动了《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新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万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3万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1万人。

年末全市耕地总资源318.98千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227.89千公顷。全市共有矿产资源88种,矿床377处,已开发利用矿种39个。森林覆盖率为55.3 %。

全市共安排污染防治项目11项,城区淘汰燃煤锅炉23台110蒸吨,削减了大量的SO2、烟尘等污染物,产生较好的环境效益。污水处理率达到82.19%,比上年提高21.64个百分点。城市绿地逐年增加,建成区绿地面积4779公顷,增加3.4%。生活垃圾处理率94.2%,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组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