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荆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09:48:20 来源:荆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22次

200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大环境,全市上下在荆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工业兴市战略,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积极应对冰冻雪灾、宏观调控等各种挑战,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对全市经济的冲击,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全面实现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增幅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7.91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完成211.12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224.95亿元,增长12.0%。人均生产总值由上年的8093提高到9663元,超过1400美元。随着经济发展,全市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9.7:33.5:36.8调整到2008年的30.1:33.8:36.1,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分别为18.2%、45.8%、36.0%。

市场物价结构性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4%,涨幅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居住价格分别上涨9.8%、5.5%;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分别下降7.0%、0.6%、0.1%、0.3%、1.5%。服务项目价格涨幅达到0.3%。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9.0%。

劳动就业形势较好。2008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99.7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36.8万人,乡村劳动力217.09万人,国营农场劳动力13.09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为34.74万人。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4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5.5万人、转移15.3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待加强的方面: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二是经济增长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巨幅波动,工业企业运行困难。四是农资价格大幅波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二、农业

农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应对年初的冰雪灾害、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和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传导等因素不利影响,合理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了全市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农业产值为151.5亿元,增长4.2%;牧业产值为84.4亿元,增长14.3%;渔业产值为92.6亿元,增19.3%。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

粮食喜获丰收,产量稳步上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29.7万亩,比上年增加7.4万亩,增长1.0%;粮食总产量344.53万吨,比上年增加25.39万吨,增长8.0%。全年粮食产量为近10年最好水平。其中夏粮总产33.97万吨,增长8.4%。早稻总产43.24吨,增长11.6%。中稻总产206.35万吨,增长9.8%。晚稻总产52.71万吨,增长9.8%。

油料产量增产显著。全年油料面积332.85万亩,比上年增加13.6%。油料总产48.43万吨,比上年增长8.1%。

棉花因灾减产。全年棉花播种面积189.5万亩,比上年增加6.5万亩,增加3.6%;因雨水渍害影响,单产下降,棉花总产量15万吨,比上年减少4.3%。

蔬菜水果产量有所增长。全年蔬菜总产213.1万吨,与上年持平。水果总产30.5万吨,比上年增产14.5%。

畜禽生产加快发展。全市以创建畜牧生产大县为契机,抓住畜禽产品市场价格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规模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肉类产量34.4万吨,比上年增长17.4%;出栏肉猪358.4万头,比上年增长13.3%;年末生猪存栏264.0万头,比上年增长16.5%。其中:能繁母猪达22.0万头,比上年增加49.1%;全年家禽出笼4763万只,比上年增长27.8%;禽蛋产量14.0万吨,比上年增长12.2%。

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在“重抓水产” 的发展要求推动下,水产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大,特色养殖发展迅速,水产品加快发展效果显现。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达达188万亩,增加20%。其中:池塘养殖面积比上年增加27.5万亩,增加30.2%。全年水产品产量达84.4万吨,比上年增加15.3万吨,增长22.3%。水产养殖实用技术、优化模式的普遍推广,提高了养殖产量和效益。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90.1亿元,增长2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六位。按所有制分,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32.0亿元,增长21.8%;集体经济完成增加值1.1亿元,增长34.7%;股份制经济完成增加值96.7亿元,增长26.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增加值16.3亿元,增长15.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家,达901家。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4.3亿元,比上年增长24.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09.5亿元,增长24.4%。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增加值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工业企业出口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50.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工业用电需求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工业用电量30.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8%。

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实现利税3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利润总额1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4.9%,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副产品加工、饮料、造纸、化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医药、实现利润增加较多。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主导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五大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总量60%以上。随着工业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全市工业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活力继续增强。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66.6亿元,实现利润8359万元,税金9403万元。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0万平方米,其中招投标承包面积415万平方米,招投标面84.7%。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8.9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6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大幅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1.5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其中:城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8.6%。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1亿元,增长193.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4.2亿元,增长5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0.0亿元,增长30.8%。二产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2.6%,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按隶属关系分,中央投资5.0亿元,下降6.3%;省属14.6亿元,增长36.8%;市县属235.6亿元,增长51.2%。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61.9亿元,增长13.4%;集体经济投资11.0亿元,增长232.1%;其他非国有投资182.4亿元,增长60.0%。

园区投资力度加大。一批工业项目不断向园区集中。全市11个开发区工业园完成投资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额的47.6%。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全市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0亿元;总投资22亿元的荆岳长江大桥,全年完成投资6.7亿元,东荆河大桥主体工程完工,汉宜高速铁路及铺架基地动工建设,荆岳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郢都路、南环路、东环路、塔桥路黑化升级,长港路改造等城市道路项目改造,极大的改善了城市道路状况,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高。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有力的支撑了全市投资增长,如:国电长源热电联供完成5亿元、纺织印染工业园完成投资4.6亿元、岑河针纺工业园完成1.5亿元、湖北楚源完成2.3个亿;香港越美集团完成投资1.8个亿;监利凯迪生物发电完成1.8个亿;松滋白云边完成投资2.1个亿,松滋双七水泥完成投资1.4亿元。

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全市房地产投资26.6亿元,增长19.8%,增幅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下降。全市销售商品房129.8万平方米,下降5.9%,其中销售住宅面积122.3万平方米,下降3.3%。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继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6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增速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85.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增幅比上年加快6.2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53.7亿元,增长22.5%,增幅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其它行业31.0亿元,增长13.0%。市场销售的规模化效应凸现。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24.2亿元,同比增长46.9%。消费结构升级倾向明显。绿色食品、通讯家电、化妆品、文化娱乐用品等方面的销售增幅较大。餐饮市场活跃、节日消费明显、消费热点突出。住房消费有所降温。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5.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3%。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据荆州海关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763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出口615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6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7%。

旅游业继续升温。全市接待国内旅游564.0万人次,增长10.0%;国内旅游收入31.0亿元,增长14.0%。接待入境旅游者2.89万人次,增长4.3%;旅游外汇收入1083万美元,增长10.3%。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4831万人,旅客周转量37.7亿人公里;货运量1998万吨,货物周转量62.55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1634万吨。全市等级公里通车里程14979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293公里。邮电业务收入22.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全市本地电话总数85.6万部,下降5.4%;移动电话244.5万部,增长38.5%。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使全市信息化步伐加快。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42.02亿元,比上年增加7.93亿元,增长2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3.7%。财政支出达到99.4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金融业保持增长态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30亿元,比年初增加143.3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1.2亿元,增长23.1%(城镇和农村分别增长23.3%和22.0%),人均储蓄达到8298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05.2亿元,比年初增加32.8亿元,其中工业贷款增长2.9亿元,农业贷款增加5.8亿元、商业贷款下降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9.4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0.5亿元,比上年增长70.5%;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3.9亿元,增长28.7 %。

八、教育、卫生和科技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小学、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分别为6.13、12.72万人,在校学生分别达到36.05万人和41.78万人,毕业生分别达到6.39万人和15.03万人。教育资源结构和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数为3.54万人,在校学生为10.59万人,毕业生2.48万人。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有高校9所,招生数3.77万人,在校学生12.20万人,毕业生4.32万人。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年末有医疗机构576个,卫生事业人数2438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896人。全市拥有各类病床14323张。

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2008年全市共争取国家科技项目26项,争取省级科技项目53项,实施市级科技项目94项。在国家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出台后,在全市有6家企业通过了全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查,有15家企业全市全省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并进入公示程序。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57项,鉴定41项,有7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7项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有12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申报专利450件,比去年增长15%。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平稳。年末全市总人口645.7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4%,人口出生率8.7‰,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长率4.3‰。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5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4889元,增长18.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由上年40.7%上升到45.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8.6%上升到49.4%。在食品消费结构中,油脂类、肉禽蛋类、水产品消费量明显上升。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并逐步向高档化发展。年末,每百户农民拥有移动电话114部、彩电106台、摩托车58辆,分别比上年增加12部、4台、6辆。电脑、微波炉开始进入农民家庭,每百户农民拥有电脑2台、微波炉2台。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电脑59台、移动电话156部、摩托车17辆、空调器95台、热水器79台。健身器材等高档消费品不断进入高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中高档乐器5件、健身器材2套。

居民住宅面积不断扩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所增加,住房结构质量不断提高,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其中楼房所占比重为69.6%,农村人均拥有楼房面积24.4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8%;使用水冲式厕所的户数比上年增长22.5%,使用沼气户数比重达6.4%,比上年增长52.4%;饮用自来水户数增长83.8%;住宅外道路硬化的户数比上年增长26.9%,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民政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社保基金收入22.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3%。社会保障覆盖面比上年明显扩大。全市社会保险新增9.7万人次。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73.8万人,年末全市有31.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2.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1.5万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30万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5万人,全年低保支出2.43亿元,比上年增长60.9%;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9万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81万人,农村低保支出8174万元,增长1.1倍,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