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十堰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09:38:13 来源:十堰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40次

十堰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汽车产业为主导,工业园区为载体,“双亿工程”为抓手的发展策略,积极推进城区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克服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和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和民生改善的和谐局面,荣获了“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全国宜居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等称号 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200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11.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4%,是近十四年以来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97.83亿元,增长24.3%;第三产业增加值167.83亿元,增长11.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2745元,增长16.0%。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类上涨13.5%,衣着类上涨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3.8%,居住类上涨4.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4.7%,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5%。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5.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2%。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0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6480人,共安置了19169名下岗和失业人员,实现了年初再就业工程的预期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上年持平。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年新增劳务输出1.1万人,外出务工人数达到58.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物价涨幅过大,通胀预期明显增加;二是农村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能力仍需增强;三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尚待化解;四是生态环保任务较重,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压力较大等。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增加值45.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2.0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8.96千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72.66千公顷,增加5.22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2.48千公顷,增加2.3千公顷。全年药材播种面积为11.96千公顷,增加0.96千公顷;烟叶播种面积4.78千公顷,增加0.15公顷;蔬菜播种面积为58.91千公顷,增加1.19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01.5万吨,增长5.7 %,实现了连续4年增收。其中,夏粮29.23万吨,增长6.7%;秋粮72.3万吨,增长5.3%。油料7.9万吨,增长5.3%。蔬菜112.70万吨,下降3.7%;水果17.51万吨,下降13.8%;茶叶2626吨,增长19.9%;烟叶7077吨,增长0.4%;各种药材11.4万吨,下降35.4%。

全市当年造林面积27万亩,比上年增长8.0%。木材采伐量9.33万立方米,下降6.7%。

畜牧和水产品生产持续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14.03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猪肉增长3.3%,牛肉增长13.7 %,羊肉增长11.3 %;禽蛋产量2.43万吨,增长10.8%;水产品产量5.3万吨,增长80.9%。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3.9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5%;农村用电量25992万千瓦时,增长7.7%;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1.38万吨,增长1.8%。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36.96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3.8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33.73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1.4%。

2007年十堰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img]http://wb.10yan.com/pages/manage/htmledit/UploadFile/200832582640455.jpg[/img]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4亿元,增长29.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8.8%,集体企业增长3.9%,股份制企业增长2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9.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37.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3.1%,重工业增长29.2%。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1.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1.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6.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1%,纺织增长11.9%,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23亿元,增长53.1%。实现利税总额22.95亿元,增长5.7%。主要产品中汽车产量23万辆,增长35.1%;改装车3万辆,增长32.3%;水泥193万吨,增长9.4%;纱1.8万吨,增长9.4%;发电量63.7亿千瓦时,增长14.7%。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7.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2007年十堰市主要工业品产量

[img]http://wb.10yan.com/pages/manage/htmledit/UploadFile/200832582649299.jpg[/img]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7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4.4万平方米,下降2.5%;建筑竣工面积191.7万平方米,下降5.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地方项目投资122.4亿元增长17.8%;中央项目投资19.2亿元增长51.9%。国有经济投资76.4亿元,增长25.9%;非国有经济投资65.3亿元,增长16.8%。城镇投资131.9亿元,增长24.8%;农村投资9.8亿元,下降10.6%。

年内施工项目540个比上年下降1.3%,其中,新开工项目338个,下降3.2%。全市23个在建国家、省、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9.0亿元。十漫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3.6亿元,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投资5.0亿元,襄渝铁路二线投资7.9亿元,一批国家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0亿元,比上年下降8.8%;第二产业投资50.6亿元,增长69.1%;第三产业投资80.9亿元,增长7.0%。

房地产开发投资26.0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6.6亿元,下降2.3%。商品房竣工面积114.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44.6万平方米,增长14.7%,其中商品住宅137.7万平方米,增长13.2%。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丹江口市西保铝制品有限公司9000吨/年,十堰市皇马实业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10000辆/年载货汽车制造能力,十漫高速公路建设完成106.41公里新建公路,湖北丹福钢铁有限公司30万吨钢铁型材项目30万吨/年。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19亿元,增长17.6%,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7%,增幅创历史新高。分城乡看,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为139.28亿元,增长17.9%,占全部零售额比重达81.8%;县及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0.9亿元,增长16.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3.4亿元,增长1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5.9亿元,增长17.4%;其他行业零售额0.89亿元,增长4.7%。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6.8%,肉禽蛋类增长73.4%,服装类增长10.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6.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4%,化妆品类增长24.6%,金银珠宝类增长34.7%。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8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8%。其中,进口总额2398万美元,增长110.0%;出口总额6482万美元,增长64.6%。一般贸易出口4574万美元,增长17.8%;加工贸易出口1878万美元,增长49倍。

在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中,出口汽车1154辆,出口轮胎78.97万条,分别增长53.1%和43倍。全市签订外资合作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4112万美元,增长18.9%。引进市外境内资金31.7亿元,增长20.0%。通过鄂港(粤)经贸洽谈会、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共签订合作项目56个,资金总额90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8.09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年末全市机动车26.19万辆,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8.3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10.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74辆,增长12.0%。

全年公路水路旅客运输量4069万人,比上年增长20.7%;旅客周转量20.65亿人公里,增长9.7%。货物运输量1502.56万吨,增长31.8%;货物周转量9.59亿吨公里,增长24.4%。

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1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邮政业务量1.77亿元,增长9.4%;电信业务总量8.88亿元,增长20.0%。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4.2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61.7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2.94万户,达到119.9万户,增长23.7%。互联网用户达到10.67万户,增长33.2%。

全年共接待境国内外游客7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境外游客6.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6万人次。武当山景区接待游客达102万人次,增长20.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1.6亿元,增长12.8%。其中,外汇收入1727万美元,增长28.9 %。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7.54亿元,比上年增收3.42亿元,增长10.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59亿元,增长18.1%。分部门看,国税收入3.78亿元,下降0.4%;地税收入9.43亿元,增长24.9%;财政部门收入2.38亿元,增长28.1%。全年完成财政支出5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9%。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4.78亿元,比年初增加38.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75.78亿元,增加13.8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7.26亿元,比年初增加31.2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96.51亿元,比年初增加10.0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4.81亿元,增长19.0%;现金支出107.03亿元,增长18.0%。净投放货币22.21亿元。

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33亿元,增长71.8%;寿险保费收入8.32亿元,增长22.9%。支付各类赔款5.39亿元,增长120.0%。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1.52亿元,寿险给付3.8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各类在校学生 63.75万人,招生19.51万人,毕业生 16.5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 1.32 万人,在校生 2.74 万人;中职招生 3.44万人,在校生 8.02万人;普通中学招生7.42万人,在校生 24.6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 3.58万人,在校生 22.33万人。初中入学率达到99.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市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0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93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88万人。

全市县以上科研机构26家,共安排市级科技项目21项,科技研究与开发资金970万元,创新基金增加到470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7 项,科技研究与开发资金870万元。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11项,合同金额377.53万元。专利申请量589项,比上年增加104项。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9项。

全市现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2个,有510个企业实现产品认证。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万台(件)。全市有地震台站8个,全年发布预警信号4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4个。全市拥有广播调频转播发射台23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8.54万户。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8.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1%。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00次,举办群众文化展览150次。艺术表演观众13万人次。邮政报刊发行量2667万份,其中《十堰日报》发行量为923万份。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74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8个。卫生机构人员21761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2220人。其中,执业医师4370人,注册护士4595人。病床床位1114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634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1个。乡镇卫生院116个,床位2600张,有医疗点的村1751个。

全市拥有体育场地10个。年内在省以上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共获奖牌66枚,其中金牌23枚、银牌24 枚、铜牌19枚。体育人口约180万人,全市有82个乡镇建立了全民健身机构,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48.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84.98万人,女性人口163.8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09万人,死亡人口1.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9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47元,实际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为1:3.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0.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5%。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693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72.4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693-958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 41.41万人,减少4.83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2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8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20.14万人,增长5.9%。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65637人,增长8.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78万人,增长8.5%;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2076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73万人,增长3.5%。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6.27万人,增长8.7%;其中参保农民工25200人。全市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87219人次,增长9.7%。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4698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9897.7万元,增长19.7%。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达到14387个,增长349.7%。城乡社会福利院398个,床位47797张,增长125.8%。

十二、资源、环境和保护

水资源总量达到112.72亿立方米,平均过境流水314.3亿立方米。年末水库492座,其中大中型水库22座。主流河道和库区水质检测状况无明显变化,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

全市林地面积 1874.65千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9.1%。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91万公顷,其中重点工程造林0.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2%。建立4个省级、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和13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及7个省级森林公园,天然林、长防林建设取得成效。

年末完成环境污染源治理投资额3767万元。新增“三废”处理能力:废水7910吨/日,废气21.41万标立方米/时。建成烟尘控制区16个,面积128.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29个,面积86.6平方公里。饮用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59.91万立方米/日。城镇园林绿化面积1340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

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电量为0.32万千瓦时,下降15.8%;万元GDP能源消耗下降4.0%。工业废水排放量2487.57万吨,下降15.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3.2%和3.3%,源区水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

年末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125人 ,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29.8%、10.7%和11.9%。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99起,造成死亡和受伤人数为84人和407人,直接财产损失64.9万元;工矿事故39起,死亡40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731万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城市居民收入、居住使用面积、恩格尔系数为城区抽样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