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十堰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09:36:58 来源:十堰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90次

十堰市统计局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园区经济、特色经济发展,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4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160.8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45.3亿元,增长14.0%,是1996年以来最快的一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4∶48.3∶40.3调整为11.4∶46.6∶42.0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26.0%,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2.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8.7%,房地产业增长6.3%,其他服务业增长15.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1.0%。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0.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4.0%,居住类上涨4.0%,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3.1%,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5.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3%。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0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6万个,共安置了1.9万下岗和失业人员,比上年增长63.6%,实现了年初再就业工程的预期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5%,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年新增劳务输出7.3万人,外出务工人数达到57.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4%。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汽车工业下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农村和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社会保障事业建设仍然滞后,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较重。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增加值3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3.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5.7千公顷,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6.4%。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6.1千公顷,增加0.6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0.2千公顷,减少2.4千公顷。全年药材播种面积为11千公顷,减少2.7千公顷;烟叶播种面积4.6千公顷,增加1.2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为59.1千公顷,增加3.1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96万吨,增长21.5%。其中,夏粮27.4万吨,增长22.3%;秋粮68.6万吨,增长21.2%。油料7.5万吨,增长7.5%。蔬菜117万吨,增长8.7%;水果20.3万吨,增长75.5%;茶叶2191吨,下降1.9%;烟叶0.7万吨,增长36.2%;各种药材14.9万吨,下降36.3%。

全市当年造林面积1.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5%。木材采伐量10.0万立方米,增长92.8%。

畜牧、水产业稳步增长。肉类总产量13.4万吨,增长0.2%,其中牛、羊肉分别增长7.8%、3.5%。出栏肉猪131.9万头,下降0.9%;出笼家禽656.5万只,增长10.5%;出栏牛5.3万头,增长6.6%;出栏羊47.2万只,增长18.5%;禽蛋产量2.2万吨,增长1.9%;水产品产量2.9万吨,增长9.2%。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5.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5%。各种农用拖拉机4536台,下降6.5%;农用汽车2331辆,增长13.9%。农村用电量24130万千瓦时,增长14.0%;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1.2万吨,增长5.7%。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36.9千公顷,增长3.3%。旱涝保收面积达33.7千公顷,增长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实现了平稳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8亿元,下降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8%,比上年增加3.6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结构得到改善。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产量12.2万辆,下降5.5%;改装车2.3万辆,增长7.1%;水泥176万吨,增长57.6%;纱1.6万吨,增长15.8%;发电量56.3亿千瓦时,下降30.1%。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2.3%。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44.5,比上年回落12.3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2.7%、资本保值增值率122.5%、资产负债率40.2%、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0%、全员劳动生产率9316万元/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2亿元,增长5.0%。利税总额35.6亿元,下降26.6%。

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21家,实现利润3.7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3.8万平方米,增长4.6%。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5.7万元/人,增长18.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3.7万平方米,下降4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国有经济投资60.8亿元,增长11.2%;非国有经济投资61.3亿元,增长25.4%。在非国有经济中,外商、港澳台、联营、股份制经济投资7.1亿元,下降30.4%;集体及个体经济投资19.7亿元,下降1.5%%。基本建设投资62.6亿元,增长14.5%;更新改造投资19.0亿元, 下降13.9%;房地产开发投资25.2亿元,增长20.2%。地方项目投资103.9亿元,增长21.0%;中央项目投资12.7亿元,下降28.5%。年内施工项目54.7个,比上年增长4.4%,其中,新开工项目349个,增长4.5%。

全市24个在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6.5亿元。其中十漫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5.7亿元,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大坝加高工程投资4.1亿元。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容量12.1万千瓦时,水泥197万吨,铜冶炼4000吨/年,纯碱10000吨/年,钢材31.1万吨/年。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7亿元,增长15.7%,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4.4%,是“九五”以来增幅最快的一年。分城乡看,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为88.3亿元,增长17.2%,占全部零售额比重达61.0%;县及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6.4亿元,增长1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1.8亿元,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达到22.1亿元,增长12.7%;其他行业零售额0.8亿元,增长2.6%。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较快发展,全市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10家,商品销售额20.9亿元,增长44.0%。全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10家,成交额达68.4亿元,增长27.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2.8%,书报杂志类增长2.7%,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类增长10.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8%,日用品类增长37.8%,家具类增长65.3%,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0.9%,服装类增长18.7%,化妆品类增长10.4%,金银珠宝类增长3.7%。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506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5.2%。其中,进口总额1342万美元,下降68.1%;出口总额3921万美元,下降49.1%。一般贸易出口3883万美元,下降40.5%;加工贸易出口38万美元,下降96.8%。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7个,合同外商投资1938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3459万美元,增长86.1%。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6.7亿元,增长6.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5769公里。全年公路水路旅客运输量3542万人,比上年增长1.8%;旅客周转量19.8亿人公里,增长9.0%。货物运输量1303万吨,增长18.7%;货物周转量8.9亿吨公里,增长2.7%。

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邮政业务量1.6亿元,增长0.3%。城乡电话用户60.5万户,增长8.3%;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3.1万户,达到78.1万户,增长41.9%;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8.5万户,增长35.0%;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2.7万门,比上年增长4.9%。

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67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境外游客4.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9万人次。武当山景区接待游客达84万人次,增长15.5%。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8.9亿元,增长14.8%。其中,外汇收入1158.5万美元,增长68.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域财政总收入45.1亿元,比上年增收7.0亿元,增长18.2%。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7.2亿元,增长7.8%;上划省级收入3.7亿元,增长15.0%;地方财政收入15.5亿元,增长27.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16.0%。分部门看,国税收入21.2亿元,增长7.4%;地税收入10.9亿元,增长21.0%;财政部门收入4.3亿元,增长69.6%。全年完成财政支出4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0.5亿元,比年初增加66.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62.7亿元,增加2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7.1亿元,比年初增加50.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91.6亿元,比年初增加7.6亿元。货币供应量保持增长。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81.9亿元,增长9.7%;现金支出907.0亿元,增长9.5%。净投放货币25.1亿元。

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8.8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亿元,寿险保费收入6.3亿元。支付各类赔款5.6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1.7亿元,寿险给付3.9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各类在校学生62.6万人,招生18.7万人,毕业生17.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0.7万人,在校生1.7万人;中专招生2.5万人,在校生5.6万人;普通中学招生2.3万人,在校生6.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5万人,在校生23.6万人。初中入学率达到98.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市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79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4万人。

全市县以上科研机构 28家,共安排市级科技项目72项,科技三费投入830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7项,科技三费投入 846万元。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7项,合同金额334.5万元。专利受理量485项,比上年增加152项。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3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160次,举办群众文化展览120次。艺术表演观众120万人次。报刊发行量4121万份,其中《十堰日报》发行量为928万份。全市拥有广播转播发射台2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8.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69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4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6个。病床床位1030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9920张。卫生机构人员18319人,其中医院、卫生院 14529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6736人,注册护士4621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13个,床位2119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1809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287人。

全市拥有体育场地8个,年内在省以上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共获奖牌94枚。其中,金牌4枚,银牌38枚,铜牌52枚。体育人口约64万人,全市有70个乡镇建立了全民健身机构。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46.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73.78万人,女性人口162.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2万人,死亡人口1.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8元,增加518元,增长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4元,增加531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91元,增加201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为1:3.5。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2%。城市居民人均居住使用面积达到21.2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2平方米。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9.2万人,增长3.8%。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6万人,增长7.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0万人,增长1.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1万人,增长7.0%。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8.0万人次。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9亿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269万元,增长36.4%。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达到532个,增长4.1%。城乡社会福利院398个,床位16154张,增长3.8%。

十二、资源、环境和生产安全

年末水资源总量达到386.7亿立方米,其中平均过境流水285.99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总量11210立方米。全市地表年径流量90.7亿立方米,亩均3067立方米。全市共有河流 2483条,水能资源理论可开发量340万千瓦。现有水库 479座,其中大中型水库18座,总库容为 11.7亿立方米。

全市林地面积1784.8千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5.3%。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2%。已建立4个省级、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和13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及7个省级森林公园。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管护进一步加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环保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人员108人。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9个,投资额623万元。新增“三废”处理能力:废水22480吨/日,废气24.0万标立方米/时。建成烟尘控制区16个,面积128.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29个,面积86.6平方公里。水质总体处于良好状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城镇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79.7万立方米/日。城镇园林绿化面积1232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6%。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928起,死亡140人,直接经济损失1018.77万元;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上升46.1%、12.0%和67.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15起,造成死亡和受伤人数为84人和499人,直接财产损失77.9万元;工矿事故47起,死亡53人,直接经济损失849.3万元。

注:

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城市居民收入,居住使用面积,恩格尔系数为城区抽样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