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十堰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09:36:12 来源:十堰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25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发展主题,抢抓发展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与问题,不断增强统领十堰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圆满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改革与发展目标。国民经济快速健康运行,经济增长内在活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同步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创近十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即GDP)290.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增幅居全省第2位,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61.19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94.92亿元,增长7.2%。随着企业产权、投资体制和要素市场等一系列改革的快速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9%,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436元,按现行价汇率折合为1019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5.1%。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上涨11.3%,其中粮食上涨28.6%、食用油上涨24.6%、鲜菜下降1.5%、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1.8%、蛋类上涨17.6%、水产品上涨12.7%;居住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6.1%和4.9%;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6%;衣着类下降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0.3%;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5.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0.2%。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00.9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各级各地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共安置1.78万下岗及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降低了0.1个百分点。全年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为27.33万人,比上年减少1.25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9.2万人,比上年增加1.3万人。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年农村新增劳务输出12.60万人,达到49.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脆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亟待提高;部分物价上涨过快,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和生产者经营成本;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外向度低,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规模偏小;就业和再就业任务依然艰巨,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低收入阶层困难仍然较多等。

二、农林牧渔业

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农村经济随着市场变化不断得到调整优化,全年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2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7.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1.5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8.05千公顷,增长16.2%;油料面积46.7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43千公顷,增长3.2%;蔬菜面积48.34干公顷,同上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73.72万吨,增产16.03万吨,增长27.8%。其中,夏粮16.94万吨,增长6.7%;秋粮56.78万吨,增长35.8%。

全年油料总产量6.54万吨,比上年增长16.9%。在特色农产品中,水果产量13.91万吨,增长6.3%;茶叶1373吨,增长9.1%;蔬菜111.19万吨,增长10.0%:黄姜59.65万吨,增长3.3%。全年肉类总产量12.37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猪肉10.48万吨,比上年增长1.1%。

年末生猪出栏125.66万头,下降1.8%;存栏120.78万头,增长7.2%。牛出栏增长4.0%,存栏增长2%。羊出栏增长28.8%,存栏增长15.4%。禽蛋产量2.26万吨,增长0.8%。全年水产品产量2.57万吨,增长7.5%。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6.4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3%;各种农用拖拉机5257台,增长12.8%;农用汽车5919辆,增长8.9%;农村用电量19022万千瓦时,增长11.8%;化肥施用量(折纯量)9.7万吨,下降1.6%。年来有效灌溉面积达35.64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32.78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民5.16%和30.9%。

全年农民人均税费负担34.68元,比上年减少25.74元,下降42.6%;农民人均税费负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1%,比上年降低1.52个百分点。乡镇企业生产经营好转,增长质量提高。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17.25亿元,增长14.86%,实现增加值和出****货值分别增长20.9%和4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10.35亿元,增长31.8%。集体企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14.8%;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0.78亿元,增长88.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8.87亿元,下降40.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60.14亿元,增长724.3%;其他类型企业增加值2.49亿元,增长18.4%。轻工业增加值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重工业增加值129.93亿元,增长30.6%。

全年汽车工业总产值371.53亿元,增长32.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5%,拉动工业增长了25.4%。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产量17.1万辆,增长18%;改装车3.05万辆,增长34.6%;电力、冶金和医药制造业共完成产值50.67亿元,增长40.8%。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6亿元,增长4.6%。工业新产品产值157.28亿元,增长43.9%。

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非国有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79.58亿元,增长9.8%。经济效益指数为155.6,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宾中,产品销售率98.1%、总资产贡献率9.8%、资本保值增值率139.7%、资产负债率45.13%、流动资金周转率1.8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0%、全员劳动生产率9.7万元/人。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00亿元,利税总额32.84亿元,分别下降22.9%和21.5%。市(县)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0.59亿元,利税总额3.47亿元,分别下降49.9%和41.8%。

年内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国有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86802元/人,增长21.0%。全部建筑施工面积26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0.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3.3万平方米,增加12.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53亿元,增长32.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4.46亿元,增长62.5%;更新改造投资25.95亿元,增长66.9%;房地产开发投资11.75亿元,增长24.1%;其他投资5.37亿元,下降14.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内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47.30亿元,比上年增长75.2%,占全市固定资产的比重为61.0%,高出国有投资比重22个百分点,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主体。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二产业投资3.50亿元,下降23.3%;第二产业投资38.30亿元,增长44.1%。其中制造业投资23.70亿元,增长59.1%;三产业投资35.7亿元,增长14.4%。其中,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13.80亿元,增长66.2%。全市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项目73个,完成投资47.50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1.3%。其中,丹江电解铝、农夫山泉一期、轿车车身、黄龙滩扩机等重大技改项目已相继投产。

全年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345个。本年新增固定资产43.50亿元。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水力发电机组容量55万千瓦,电解铝5万吨/年,水泥100万吨/年,中成药500吨/年,钢材26万吨/年,棉纺锭5125绽/年。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0.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县及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9.46亿元,增长8.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8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餐饮业15.05亿元,增长20.7%;其他行业0.81亿元,增长2.1%。超市、连锁店、专卖店和配送中心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全市连锁超市门店已发展到82个,累计实现销售总额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7%;全市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6个,全年成交额达50.06亿元。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1136.7万美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40.3%,进出口总额占本市生产总值比例为3.2%。其中,进口总额6629.7万美元,增长51.1%;出口总额4507万美元,增长27.0%。县(市、区)实现出口2745.1万美元,同比增23.0%,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0.9%。全市出口商品达到12大类100多个品秤,形成了以汽车零部、铝锭、耳菇、PS感光版、板石、魔芋等为主的系列产品。与世界5大洲51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新增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南非等6个国家。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家,合同外商投资10327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3750万美元,增长22.9%。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4亿元,增长38.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8.3%,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年末各种营运工具1.69万辆,增长35.4%。民用汽车拥有量4.8万辆,增长12.7%。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8755公里。全年旅客运输量4921.3万人,旅客周转量13.91亿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194万吨,货物周转量8.65亿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城乡电话用户52.1万户,增长38.9%;移动电话用户40.1万户,增长26.3%;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5.74万户,增长14.1%;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0.72万门,比上年增长15.7%。

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4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境外游客2.1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08万人;武当山景区接待游客达66.28万人次,比历史最好年份2002年增长3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1.9亿元,增长29.7%。其中,外汇收入670.1万美元,增长14.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7.53亿元,同比增收4.25亿元,增长18.2%。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4.21亿元,增长17%;上划省级收入2.69亿元,增长23.4%。分部门看,国税收入增长19.7%,地税收入增长18.6%,财政部门收入增长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17亿元,增长20.0%。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完成财政支出27.22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各项社会事业得到有力保障。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7.69亿元,比年初增加57.9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1.83亿元,增加28.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9.45亿元,比年初减少13.9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83.29亿元,比年初减少7.87亿元;中新流动资金贷款5.84亿元,比年初减少14.37亿元。货币供应量保持增长。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11.53亿元,现金支出729.33亿元,净投放货币17.8亿元。

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7.14亿元,增长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5.33亿元。支付各类赔款2.61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1.56亿元,寿险给付1.0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各类在校学生66.95万人,招生18.73万人,毕业生17.2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7788人,在校生24185人;普通中专招生7954人,在校生17174人;普通中学招生9.05万人,在校生27.15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86万人,在校生28.71万人。初中入学率达到98.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全市职业中学在校学生8212人,成人中专在校学生1437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1278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91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03万人。

全市县以上科研机构28家,共安排市级科技项目1O4项,科技投入14196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4项,科技投入39450万元。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395项,技术流动总量7586万元。专利申请登记302项,比上年增加92项。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2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8个。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77次,举办群众文化展览69次。艺术表演观众65.1万人次。报刊发行量1.40亿份,比上年增长5.0%。其中,《十堰日报》发行量为1132.00万份,比上年增长3.4%。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广播覆盖率达到84.2%,电视覆盖率89.0%。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2个;病床床位960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9139张;卫生机构人员17397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3765人,其中执业医师4841人,注册护士4237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30个,床位2312张,卫生技术人员4637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161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082人。

年内在省以上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共获奖牌62枚。其中,金牌14枚,银牌25枚,铜牌23枚。体育人口约121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41.7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81.32万人,女性人口160.4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3万人,出生率为9.66‰;死亡人口为2.67万人,死亡率为7.81‰。全年净增人口0.6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16元,比上年增加108元,增长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80元,比上年增加463元,增长7.4%;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20元,比上年增加533元,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为1:3.49。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8.5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13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5%,分别比上年下降0.6和上升0.3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7.62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达到14.02万人,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基金按时发放,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达到3095个。城乡社会福利院295个,床位12627张。享受低保人数7.86万人,发放低保险金5309万元。全年有1.43万农村特困户得到救助,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改善。

十二、资源与环境

水资源总量386.7亿立方米,其中平均过境流水285.9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总量11210立方米;全市地表年径流量90.96立方米,亩均3067立方米。全市共有河流2483条,水能资源可开发量340万千瓦。现有水库479座,其中大中型水库18座,总库容为11.68亿立方米。已开发建成水电站141座,总装机容量136.813万千瓦。其中,地方水电站装机25.813万千瓦。

全市林地面积1784.86千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5.3%,其中有林地面积1095.03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3259万立方米,均居全省各市州第一。年内完成造林面积21.8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65%。有木本植物1470种,受国家一、二级保护36种。已建立3个省级、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和13个自然保护小区及4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县继续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等重点工程扎实稳步推进,生态效益补助项目建设启动。

已建成尘烟撞制区12个,面积75.6平方公里,大气可吸附颗粒年日平均值85微克/立方米,大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28微克/立方米。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6个,面积70.52平方公里。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196.6万元,治理污染项目62个。新增治理“三废”能力有:废水7875吨/日、废气28.95万标立方米/时、固休废物5046吨/日。全市小流域治理工作取得成效,主要水域丹江口水库水质监测符合水环境功能要求,除总氮外达到2类标准,水质总体处于良好状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73.1万立方米/日。全市城镇园林绿化面积1405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5%。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年报户籍人数。

4、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

5、外贸进出口额为海关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