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十堰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09:35:17 来源:十堰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87次

2002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扩大开放,国民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大幅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圆满地实现了改革与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巩固了“十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1.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达到1994年地市合并以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8.87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27.22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75.43亿元,增长10.7%。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4.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850元,比上年增加899元。

市场物价总水平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7%。分项目看,食品价格增长0.1%,其中粮食下降5.4%、油脂下降2.8%、鲜菜增长7.7%、肉禽及其制品下降0.3%、蛋类增长1.1%、水产品下降1.7%;烟酒及用品类增长0.9%;衣着类下降I.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4.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0.7%;交通和通讯类增长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4.0%;居住类增长1.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下降0.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9%。

就业和再就业得到加强。年来全市从业人员163.67万人,比上年减少1.14万人。国有、集体单位在岗职工持续下降,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全年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为28.91万人,比上年减少1.13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4.66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8362人,比上年末减少6898人。采取多种途径使8300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较慢;农民绝对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增收渠道较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点单一,生产性投资项目不足;经济外向度低,外贸出口规模偏小;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办偏大,低收入阶层困难仍然较多;物价仍在低位运行,农村市场尚未启动等等,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二、农林牧渔业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油料面积减少,总产量下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2.5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52.34千公顷;油料面积53.23千公顷,减少3.18千公顷;蔬菜面积51.51千公顷,比去年减少7.27千公顷。特色农业发展较快。药材面积31.59千公顷,比去年扩大10.26千公顷。受调减面积和春秋季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年粮食、油料总产量下降。粮食总产量72.35万吨,下降21.5%。其中,夏粮受灾严重,总产量19.79万吨,下降26.1%;秋粮总产量52.56万吨,下降19.6%。全年油料总产量6.24万吨,下降5.7%。其他主要农作物中,水果产量9.35万吨,同上年持平;茶叶1170吨,增长10.3%;烟叶0.59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103.69万吨,下降6.3%;药材总产量36.84万吨,增长2.5倍。

林业、牧业和渔业稳步发展。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约40.09千公顷,比上年扩大近8.09千公顷。林业总产值1.58亿元,比去年增长5.3%。畜牧业发展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11.95万吨,同上年持平。其中,猪肉10.48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他畜牧禽产品产量中,牛出栏增长6.0%,羊出栏增长6.6%,禽类产量增长5.5%。渔业保持平稳增长。水产品产量2.37万吨,增长4.4%。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7.8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3%;各种农用拖拉机4969台,增长10.1%;农用汽车9584辆,下降0.1%;农村用电量14188.96万千瓦时,增长6.3%;化肥施用量9.83万吨,增长7.1%。

农衬经济在改革中平稳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农民人均税费负担58元,下降20.5%。农民人均税费负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同比降低25个百分点。乡镇企业生产经营逐步好转。全年共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23.66亿元,增长17.7%。农村私营个体经济和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由上年1:0.63提高为1:0.6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98.64亿元,增长18.8%;集体企业增加值7.33亿元,增长12.8%;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0.37亿元,增长10.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3.03亿元,增长28.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7.1%;其他类型企业增加值0.58亿元,增长27.9%。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轻工业增加值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重工业增加值108.71亿元,增长18.4%。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增强。全年汽车工业产值335.7亿元,增长33.6%;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5.29亿元,增长54.9%。全年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33.47亿元,增长11.3%。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工业新产品产值1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492.9%。在列入统计的的10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51种增长,51种下降。汽车产量17.02万辆,增长27.0%,其中改装车2.52万辆,增长54.9%。着力发展大企业大集团,企业做大做强取得成效。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稳步锥进,改制后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改观。全力服务新东风又有新进展。东风汽车(集团)进入全国盈利最多的十六大企业,东风实业开发公司成为全省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三环专汽、通达集团产值分别增长29.7%和36.9%。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0.ll亿元,增长32.7%。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61.9,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98.6%、工业总资产贡献率11.7%、资本保值增值率119.1%、资产负债率56.7%、流动资金周转率1.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0.4%、全员劳动生产率7.0万元/人。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7.95亿元,利税总额52.71亿元,分别增长171.3%和88.7%。亏损企业亏损额1.47亿元,同比减少0.7亿元。市(县)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6亿元,利税6.79亿元,分别增长155.5%和40.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1.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有所好转,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强化。国有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14512元/人,增长20.8%;建筑施工面积187.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0.6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96.19万平方米,增加10.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70亿元,增长20.1%。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2.29亿元,增长23.0%;城乡集体经济投资4.49亿元,下降1.1%;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92亿元,增长20.6%。按用途分,基本建设投资18.74亿元,增长11.2%;更新改造投资15.70亿元,增长21.3%;房地产开发投资6.27亿元,增长70.6%;其他投资9.99亿元,增长15.9%。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10亿元,增长14.6%;第二产业投资20.73亿元,下降8.8%。其中制造业投资11.72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投资28.87亿元,增长56.8%。其中,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4.55亿元,增长1.8%。

重点项目支撑能力较强。全市列入年初计划的2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23.6%。其中,汉十高速公路完成投资近5亿元,农网改造完成投资1.64亿元,黄龙滩水力发电厂完成投资0.98亿元,汉江集团电解铝三期投资0.6亿元。

全年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162个,下降17.8%。本年新增固定资产35.86亿元,比上年增长81.0%。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水力发电装机8.4万千瓦,电解铝20433吨/年,中成药625吨/年,发电机组容量8.4万千瓦,城市污水处理能力5.5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扣除物价下降因素后实际增长12.9%,增幅比上年快2.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9.35亿元,增长7.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4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餐饮业10.64亿元,增长17.3%;其他行业24.12亿元,增长8.2%。集市贸易较为活跃。全年商品成交额69.44亿元,增长6.8%。全市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6个,全年成交28.32亿元。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增长,经济效益回升。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1.27亿元,增长18.1%,其中批发业增长10.5%,零售业增长17.4%;经营费用1.01亿元,增长32.2%,其中批发业增长39.4%,零售业增长25.8%。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增长较快。全年进出口总额66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1%,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4%。其中,进口总额3203万美元,增长132.1%;出口总额3477万美元,增长28.1%。县(市)外贸实际出口970.2万美元,同比增长349%。全市出口商品达到12大类90个品种,新增4个品种。出口市场扩大到6大洲66个国家和地区,新开发了俄罗斯市场。

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全年利用外资项目17个,比上年增加7个。合同利用外资4643万美元,增长212.2%。实际利用外资2788万美元,增长36.3%。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405万美元,增长59.7%;利用国外政府贷款383万美元,下降28.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旅客运输量3098万人,旅客周转量147751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345万吨,货物周转量58572万吨公里。全年各类汽车拥有量36285辆,增长20.7%。各种营运工具10294辆(台),增长7.4%。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城乡电话用户27.16万户,增长17.3%;移动电话用户近25万户,增长42.0%;全年数据通信用户达到1400户,增长7.8%;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49万门,比上年增长8.9%。

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7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其中境外游客2.5万人次,比去年增加0.27万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9.79亿元,增长13.8%,其中外汇收入439万美元,增长10.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65亿元,增长14.0%;上划省级收入1.97亿元,增长12.8%;上划中央收入10.23亿元,增长6.5%。分部门看,国税收入增长9.2%,地税收入增长10.4%,财政部门收入增长14.5%。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完成财政支出20.22亿元,比上每增长18.4%。其中工资性支出12.18亿元,增长16.1%。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0.14亿元,比年初增加42.7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52.63亿元,增加26.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3.91亿元,比年初增加11.8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48亿元,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4.51亿元。货币供应量保持增长。全年现金收入536.19亿元,现金支出554.58亿元,净投放货币18.58亿元。

保险业快速增长。全年保费收入5.49亿元,增长3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3.98亿元。支付各类赔款2.04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0.76亿元,寿险给付1.2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会面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学较2114所,在校生68.6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招生6562人,在校生18824人;普通中专12所,招生3469人,在校生8728人;普通中学212所,招生8.92万人,在校生23.80万人;普通小学1696所,招生4.19万人,在校生35.79万人。初中入学率达到95.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职业中学16所,在校学生11955人;成人中专6所,在校学生725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768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1277人。幼儿园151所,在园幼儿4.28万人。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全市县以上科研机构31家,共安排市级科技项目82项,科技投入5672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1项,科技投入21735万元。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342项,技术流动总量5816万元。专利申请登记202项,比上年增加71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69次,举办群众文化展览158次。艺术表演观众144万人次,增长10.8%。报刊发行量7932万份,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十堰日报》年发行最为1127万份,比去年增长23.4%。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广播覆盖率达到84.0%,电视覆盖率88.0%,分别比上年提高2.3和1.1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5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6个;病床床位915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877张;卫生机构人员16972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0967人,其中执业医师4440人,注册护士3687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21个,床位2134张,卫生技术人员3702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1484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075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在省以上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共获奖牌75枚。其中,金牌13枚,银牌41枚,铜牌21枚。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体育人口约133万人,有近97%的乡镇成立了全民健身机构。

十一、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

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市已建成尘烟控制区11个,面积75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9个,面积43.7平方公里。全年污染治理投资2690.7万元,治理污染项目91个。新增治理“三废”能力有:废水2975吨/日、废气71.29万标立方米/时、固体废物259吨/日。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城区拥有标准营运车辆777台,出租车716辆,园林绿化面积1358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76%。全市自来水综合能力68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17160万立方米,煤气供应总量3359万立方米,液化气供应量1.17万吨。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38.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0.18万人,乡村人口228.48万人。全市男性人口178.64万人,女性人口160.02万人。全市出生人口2.58万人,出生率为7.62‰;死亡人口为2.16万人,死亡率为6.38‰。全年净增人口0.4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24‰。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14元,比上年增加128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60元,比上年增加810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1:4.1。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8.5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27.2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3%。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8.62万人,13.59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3.51万职工和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两个确保”继续得到落实,最低收入标准以下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91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达到275个;城乡社会福利院280个,床位6244张。

说明:

1、居民价格指数为全市平均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培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达比重。

4、人口数按公安局户籍人口统计。

5、外贸进出口额为海关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