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十堰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09:34:33 来源:十堰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87次

2000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系列方针政策,克服各种困难,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取得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成就,基本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78.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6亿元,增长11.0%;第二产业增加值91.06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61.78亿元,增长8.5%。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5236元,上升5.6%。

市场价格总水平降中趋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2%。其中,食品类下降3.7%,衣着类下降2.9%,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1.7%,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6.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0.2%,医疗保健类则上升0.8%,居住类上升5.3%,服务项目类上升8.0%。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下降1.9%。全年价格总水平降幅比上年明显减小。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63.5万人,比上年下降1.7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2000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新增297人,通过多种途径使9650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与上年基本持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未形成,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需要在以后工作中逐步予以解决。

二、农业

2000年,面对严重的春夏连旱和秋季阴雨,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

粮油产量稳定双增。全年粮食总产量93.11万吨,比上年增产10.72万吨,增长13.0%。其中,夏粮增产2.72万吨,秋粮增产8.00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中,水果产量8.01万吨,增长30.6%;茶叶978吨,增长11.9%;烟叶3900吨,下降13.3%。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全年实际种植面积48.3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0.6%;蔬菜产量91.89万吨,增长11.4%。

畜牧业和渔业平稳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11.83万吨,增长1.8%,其中,猪肉10.68万吨,增长2.5%。水产品产量2.09万吨,增长10.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6.5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7%;各种农用拖拉机4343台,增长2.6%;农用汽车3601辆,增长45.6%;农村用电量13344千瓦时,下降2.1%;化肥施用量9.44万吨,增长5.9%。

三、工业和建筑业

随着国有工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国有大中型工业扭亏脱困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化。

2000年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3.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33.47亿元,增长6.1%;集体工业增加值8.70亿元,下降2.1%;股份制工业增加值3.60亿元,增长2.7%;其他类型工业增加值8.08亿元,下降8.3%。

全年轻工业增加值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重工业增加值49.99亿元,增长1.9%。

由于国家降息、债转股和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的推动,加上国内国际市场回暖及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步伐加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盈利能力明显增强。2000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总资产贡献率提高了0.7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了0.54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加快了0.09次。全年盈利企业比上年多盈利2.56亿元,亏损企业比上年少亏损1.31亿元,致使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增长1.8倍,达到7.67亿元。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国有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9591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状况得到基本好转,建筑市场管理有所强化,建筑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6437元,增长1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5.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8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9.95万平方米,增加14.7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汉十公路、电网改造等重点投资项目的拉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一定增长,有效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的回升。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若考虑汉十高速公路因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34.81亿元。接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17.90亿元,增长4.6%;集体经济投资4.17亿元,下降1.7%;城乡居民个人投资4.87亿元,下降4.3%;其他经济投资3.87亿元,增长27.7%。在国有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9.76亿元,增长4.9%;更新改造投资7.49亿元,增长3.6%;房地产开发投资0.65亿元,下降35.0%。

年内,50万元以上投资新开工项目407个。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5.98亿元,比上年增长47.1%。年内新增生产能力有:水力发电1.0万千瓦,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8公里,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以上)1320公里,水泥2.2万吨/年,光纤通讯电缆57芯公里,长途电缆43延长公里。

五、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5.5%上升到5.7%。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水路和公路客运量33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其中公路客运量3273万人次,增长3.7%;客运周转量146482万人公里,增长5.0%;货运量1294.5万吨,货运周转量56515万吨公里。年末,拥有各种营运工具8923辆(台),增长1.4%。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126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城乡电话用户19.75万户,新增3.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53万户,新增2.06万户;无线寻呼用户12.3万户,新增5万户。全年数据通信用户达到6958户,比上年增加3154户。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5.86万门,比上年增长1.4%。

六、国内贸易

2000年,在扩大消费需求和延长节假日政策措施的拉动下,消费品市场保持稳中有热的运行格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5亿元,比上年增长4.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6%。

城乡市场运行平稳。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1.3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10亿元,增长1.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39.43亿元,比上年增长6.1%;餐饮业8.05亿元,增长3.5%;其他行业20.98亿元,增长1.3%。集市贸易有所萎缩,全市商品成交额32.88亿元,下降9.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在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和国家提高出口退税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全市出口保持了较高速度。200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48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进口总额8123万美元,增长40.2%;出口6684万美元,增长19.8%。出口市场拓宽和出口品种进一步扩大。当年新增出口国别2个,出口品种13个。全市共有12大类82个品种俏销63个国家或地区。

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在假日经济的带动下,旅游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境外游客1.7万人次,增长30.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7亿元,增长41.4%,其中外汇收入325万美元,增长19.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0年,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的货币政策和灵活多样的经济政策,为我市经济回升奠定了基础。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2亿元,增长9.6%。分部门看,国税收入增长1.2%,地税收入增长7.9%,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增长22.8%。全年实现财政支出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5.1亿元,比年初增加15.8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8.51亿元,增加7.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0.1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2亿元,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7.1亿元。

保险业运行稳健。2000年保费收入35049万元,增长2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027万元,寿险保费收入16265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保费收人5757万元。支付各类赔款13512万元,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6451万元,寿险给付7061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就。全市县以上科研机构27家,共安排市级科技项目72项,科技投入320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2顶,科技投入7262万元。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216项,技术流动总量6342万元。专利申请登记109项,比上年增加34项。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果。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中小学学校布局进一步调整。全市有各类学校2566所,招生13.49万人,在校生63.7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招生5121人,在校生1.2万人;普通中专11所,招生2025人,在校生0.89万人;普通中学222所,招生7.10万人,在校生18.93万人;小学2287所,招生5.14万人,在校生41.37万人。初中入学率达到89.5%,小学学龄儿童人学率99.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逐步完善。全市职业中学15所,在校学生7525人;成人中专9所,在校学生为1414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298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8个。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40次。举办群众文化展览90次。艺术表演980场,艺术表演观众110.0万人次,增长21.4%。报纸发行量6209万份,比上年增长3.0%,其中《十堰日报》发行量986万份。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2000年广播覆盖率达到79.9%,电视覆盖率85.3%,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3.3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017个,卫生技术人员14432人,病床8883张。每千人中有床位2.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0年,在省以上比赛中,全市体育运动健儿共获奖牌101枚,比上年增长83.6%。其中,金牌37枚,银牌33枚,铜牌31枚。全民体育活动开展活跃。体育人口148万人,有85.0%的乡镇成立了全民健身机构。

十一、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

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市已建成尘烟控制区13个,面积7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l0个,面积50.4平方公里。全年投资2871万元,治理污染项目98个。新增治理“三废”能力有:废水11776吨/日、废气64676万标立方米/时、污水处理量298万吨/年。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00年,市区道路面积519万平方米,拥有标准营运车581标台,出租车617辆,园林绿化面积12010公顷,人均拥有绿地10.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9%。全市自来水综合能力41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11550万立方米,煤气供应总量1804万立方米,液化气供应量9500吨。

十二、人民生活与社会福利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收人出现恢复性增长,农民人均纯收人为1487元,比上年增加54元。由于国家采取对职工、离退休人员加薪等措施,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职工人平工资7590元;增长4.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657元,增长5.6%。

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26.6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改善。2000年,全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93个,覆盖面达到57.8%,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达到476个;社会福利院285个,床位549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