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十堰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09:33:15 来源:十堰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84次

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四保、四增、两控、一稳”目标,在宏观运行环境偏紧,主导产品仍未摆脱市场疲软等严峻形势下,进一步强化扶贫攻坚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再业就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基本稳定,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国民经济扭转了多年来运行低迷的状况,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5.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65亿元,增长10.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0.14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54.96亿元,增长8.2%。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448元,比上年增长10.5%。市场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3%,其中服务项目上升10.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2.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6.6%。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75.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2万人。再就业工程有了重大进展,通过多种途径致使2.2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9%,与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在全市国民经济运行中,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突出反映在:一是农业基础较为脆弱,农村经济发展中不稳定因素较多;二是部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生产经营困难,亏损加大;三是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部分产品销售不畅;四是企业下岗待业人员增多,再就业压力增大。

二、农业

1998年,全市农业生产虽遭受多种自然灾害,但由于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使农业综合效益和生产能力都有一定提高。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1%。种值业获得好收成。全年种植业总产值达到3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粮食生产又创新纪录。由于冬暖春旱的影响,1998年夏粮减产3.5万吨。进入秋季后,综合气候条件大大好于上年及上半年,特别是“以秋补夏”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秋粮增产达20.6万吨,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7.71万吨,是历史上最好年份,比上年增长17.0%。经济作物产量均有一定增长。全年油料6.6万吨,增长34.1%;蔬菜81.07万吨,增长8.1%;水果9.98万吨,增长4.7%。林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1998年实现产值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当年造林面积2.5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9%。林特产品中,黑木耳产量34.78万公斤,增长5.5%;木材采伐量16.14万立方米,增长17.9%;香菇1150吨,增长13.6%;油桐籽1.13万吨,下降18.6%;生漆6.5吨,增长9.7%。畜牧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由于市场需求和价格因素的双重影响,上半年猪市一度疲软,到下半年基本扭转了市场萎缩的状况。全年猪牛羊肉类总产量15.53万吨,下降2.8%,其中猪肉总产量13.85万吨,下降1.4%。渔业生产保持增长势头。1998年,水产品产量3.63万吨,比上年增长9.4%。渔业总产值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7.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7%;拥有各式农用拖拉机4287台;农用汽车2328辆,增长8.1%,农用排灌机械3019台;农村用电量13574万千瓦时,增长3.9%;农村用电量13574万千瓦时,增长3.9%;化肥施用量8.28万吨,增长4.7%。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产销状况进一步好转,经济效益逐步回升。1998年,全市工业通过开展扭亏增盈年活动,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和扭亏增盈力度,努力拓宽市场,扩大销售,确保了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0.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比全省增幅高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55.02亿元,增长13.1%;集体工业增加值10.42亿元,增长8.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增长4.7%。全年完成重工业增加值6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轻工业增加值4.86亿元,增长5.2%。工业经济效益逐步回升。1998年,全市工业自10月份开始扭转了净亏损局面后,全年实现利税1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4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22次,比上年加快0.02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4.53,比上年提高2.01个百分点。由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全市亏损面仍较高。1998年企业亏损面达49.8%,亏损额2.06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建

1998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重点加强对城市建设、农林水利、交通运输、通讯、能源等基础产业及工业行业的技术改造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0.75亿元,增长11.9%;集体单位投资5.55亿元,增长2.0%;其他单位投资2.27亿元,增长69.4%;城乡人投资4.52亿元,增长23.6%。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建投资11.68亿元,比上年下降11.4%;技术改造投资7.93亿元,增长70.9%;房地产开发投资0.95亿元,增长30.1%。年内5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有385个,比上年增加92个。建成投产项目316个,比上年增加11个。新增固定资产16.12亿元。新增生产能力有:长途电话交换机1.65万门,新建改建公路50公里,城市自来水供能力15万吨/日,商业服务网点3000平方米,学生席位2975个,白酒50吨/年。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创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为目标,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进展加快。十堰城区相继完成了百二河二期综合治理工程、四方山风景区道路工程、火车站站前改造工程、三座人行天桥、火车站至韩家沟供水管道、重庆路路基建设和北京南路建设等7项工程。六县市的小城镇建设也开始起步,一批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五、交通和邮电业

1998年,交通运输随着运输市场的需求和宏观经济变化继续得到调整。全社会完成水路、公路客运量2380万人,其中公路2340万人,旅客周转量106500万人公里。货运量1498万吨,其中公路1490万吨,货运周转量60864万吨公里。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157万元,比上年增长37.9%。城乡电话用户发展到13.6万户,增长10%;移动电话用户达2.62万户,增长9.6%;无线寻呼用户7.95万户,增长51.1%;年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3.78万门,增长9.2%。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较为活跃,销售平稳增长。1998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商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2亿元,比上年下降14.8%;集体商业6.66亿元,下降9.4%;股份制商业4.65亿元,增长77.1%;个体商业19.38亿元,增长20.1%;其他经济20.92亿元,增长19.2%。集市贸易繁荣兴旺。1998年集贸市场达到341个,当年新建46个。集市贸易成交额达48.1亿元,比上年增长50.5%。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对外贸易有所下降,但对外开放渠道进一步拓宽。199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01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5.3%。其中,进口总额2631万美元,下降54.2%;出口总额4378万美元,下降14.1%。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全市有12大类62个品种销往59个国家和城区,新增出口国4个。利用外资继续增加。为加快招引资步伐,市政府通过采取出台政策、在外地举办大型招商引资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外商资渠道。1998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8个,协议利用外资73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倍;实际到资50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倍。外商投资领域涉及轻工、电子、纺织、建筑、机械、娱乐饮食等10多个行业。旅游事业也取得新进展。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境外旅游人数1.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2亿元。成功举办了'98中国武当国际旅游节,进一步扩大了武当山的对外影响。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财政税务部门继续深化和完善财税政策,强化征管,优化支出结构。1998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32588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654万元,增长30.6%。财政支出115308万元,同比增长7.2%。收入大于支出17280万元。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存贷款增加,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1.34亿元,比年初增长15.9%。各项贷款余额171.18亿元,增长30.5%。其中,中长期贷款40.03亿元,增长5.5%。短期贷款111.69亿元,增长8.5%。保险事业继续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1998年,财险和寿险承保金额达247.62亿元,比上年增长34.5%;保费收入2.12亿元,增长7.1%;赔款支出1.01亿元,增长3.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县以上科研机构28家,共安排市级科技项目150项,科技投入7158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科技投入13546万元。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362项,技术流通总量1851万元。专利申请登记69项,鉴定和验收科技成果2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项,国内先进水平7项。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各类学校2958所,在校学生64.9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学生6831人;普通中专14所,在校学生2.0万人;普通中学219所,在校学生16.22万人;小学2658所,在校学生43.7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全市已有7个县市已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有农职业中学27所,在校学生1.0万人;成人中专(含技工)学校25所,在校学生9215人,占中级阶段学生总数的31.6%;成人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2876人,占高级阶段学生总数的19.6%。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量90.1万册,全年举办各种文化活动188次。报纸发行总量5468万份。其中<<十堰日报>>发行量达804万份。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传输信号质量稳步提高,广播覆盖率达到64.7%,电视覆盖率为79.3%。医疗保健网络建设不断巩固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4个,病床8661张,专业技术人员14560人。40%的村推行了合作医疗制度,8个县市区初级卫生保健全部达到普级阶段合格标准。体育事业取得成效。1998年在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147枚。其中,金牌21枚,银牌31枚,铜牌29枚。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活跃。全年共举办各项体育健身活动4000余次,参加人员136万人。在校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8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市已建烟尘控制区13个,面积达7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面积50.46平方公里。对江河的水质进行了必要的监测和治理,对企业污染状况也进行了治理。当年安排工业污染治理项目61个,投资金额1041万元。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规模得到控制。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总人口340.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92万人,农业人口256.22万人。当年出生人口2.58万人,死亡人口2.41万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全年农民人平纯收入1688元,比上年增加250元。城镇职工货币工资6681元,比上年增加665元,增长12.5%。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社会福利院床位数达到5562张,全年收养人数4977人,社会救济对象46.36万人,享受救济困难户频次为12.85万人次。全社会保障网络覆盖面达到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