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襄樊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5:33:43 来源:襄樊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776次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经济总量和产业扩张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襄樊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2.46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5.6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2亿元,同比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375.94亿元,同比增长15.8%。按季度分:一季度增长14%,二季度增长14.8%,三季度增长15%,四季度增长14.6%。人均生产总值18458元,同比增长14.5%。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8∶43.6∶38.6调整为17.5∶45.0∶37.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38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成长加快。2008年,襄樊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实现“双过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达到1023家,比上年净增3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82.4亿元,同比增长35.6%。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8年全市新建农业产业化项目38个,总投资27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0家,过10亿元的4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县域经济增势强劲。2008年,7个县(市)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6.1亿元,同比增长16.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54亿元,同比增长47.1%;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9%上升到35.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26.5%,占全市财政比重由上年的43.6%提高到44.1%。

市场物价趋于回落。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2%,较之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分别回落3.5、2.9、1.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4.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7.88%,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3.35%。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8年,全市粮食面积625.36千公顷,同比增长3.6%,粮食总产量 413.12万吨,同比增长4.6%;全年棉花总产量4.26万吨,同比增长13.8%;全年油料总产量31.1万吨,同比增长11.0%;全年蔬菜总产量309.91万吨,同比增长0.04%。全市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全面增长。生猪出栏达到458.23万头,同比增长13.04%;羊出栏110.68万只,同比增长12.04%;牛出栏40.34万头, 同比增长16.01%;家禽出笼6453.2万只,同比增长14.7%;禽蛋产量20.17万吨, 同比增长15.5%;水产品产量14.69万吨,同比增长28.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市紧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在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食品、纺织、医药化工及能源工业的发展。200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412.92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18.32亿元,同比增长28.1%,比上年加快5.9个百分点。新增食品和纺织两个“百亿元”产业,烟草食品产业完成总产值 157.79亿元,同比增长77.4%;纺织产业完成总产值106.48亿元,同比增长18.4%。全年汽车、纺织、烟草食品、医药化工、能源电力完成工业总产值 939.39亿元,同比增长33.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6.8%。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白酒产量2.96万千升,同比增长23.5%;卷烟产量347.38亿支,同比增长22.4%;纱产量21.27万吨,同比增长12.7%;布产量6.19亿米,同比增长21.1%;服装产量1767.16万件,同比增长1.08%;水泥产量398.98万吨,同比增长12.1%;汽车产量24.1万辆,同比增长24.1%;发电量104.17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3.3% 。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1%,元-11月,911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03.21亿元,同比增长33.7%;实现利润34.71亿元,同比增长34.9%;完成税金总额43.44亿元,同比增长15.2%。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8.0亿元,同比增长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8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77亿元,同比增长40.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8.59亿元,同比增长43.2%,施工项目1552个,同比增加14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48个,比去年净增367个。市委、市政府确立了100个过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8.4亿元,占城镇以上完成投资的50% ,成为推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项目比重提高。从投资的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2.98亿元,同比增长37.8%。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82.64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比重达53.9%,同比增长38.2%,成为我市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62.38亿元,比去年净增63.22亿元;电力燃气及水投资完成16.8亿元,比去年减少14.52亿元,同比下降46.3%。100个亿元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项目62个,占100个亿元项目62%。

房地产开发增速趋缓。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21亿元,同比增长25.3%。房屋施工面积达到48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0%;商品房销售面积12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3%;商品房空置面积 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0.29亿元,同比增长24.8%。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15.25亿元,县零售额完成25.58亿元,县以下零售额完成69.46亿元,分别增长 25.3%、 24.9%和22.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09.42亿元,同比增长25.1%;住宿餐饮业 44.53亿元,同比增长31.0%;其他行业56.34亿元,同比增长18.6%。

六、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迈新台阶。200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2461万美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外贸出口额达37529万美元,同比增长35.4%;一般贸易出口总额 36826万美元,同比增长35.5%。进口额14932万美元。进出口贸易顺差为22597万美元。

利用外资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 16928万美元,同比增长58.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12300万美元的37.63%。2008年,新批外资项目22个,项目总额20914万美元。其中:来自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共20家,合同外资金额达 16954万美元,占总额的81.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8年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274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0.3公里。全市新增通村水泥路1410公里,累计通达里程突破 10000公里,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比例达92%。全市货物周转量47837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0%;旅客周转量38078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5.9%。全年更新投入公交车辆121台,新开通和调整延伸公交线路 11条72公里。建成乡镇客运五级站10个,候车亭190个,招呼站400个。新发展农村客运班线36条,新增农村客车82辆,新增通班车行政村135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2.6%。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47亿元,同比增长11.2%;电信业务总量16.64亿元,同比增长12.3%。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 218.28万户。本地电话用户87.49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1.11万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08万人次,同比增长20.3%;旅游外汇收入 1473.32万美元,同比增长46.4%;接待国内旅游者820.1万人次,同比增长9.2%;国内旅游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16.2%。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态势良好。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 824648万元,同比增长19.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00562万元,同比增长 25.1%。其中:国税收入63781万元,同比增长18.4%,地税完成172364万元,同比增长31.5%。

金融存贷款大幅增长。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1.67亿元,比年初增长 21.7%,其中:储蓄存款574.79亿元,比年初增长22.4%;企业存款154.44亿元,比年初增长11.1%。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73.35亿元,比年初增长18.3%,其中:短期贷款165.58亿元,比年初增长 11.6%;中长期贷款193.02亿元,比年初增长22.0%。全年货币累计回笼23.9亿元,同比增长9.6%。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保费收入30.16亿元,同比增长49.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5亿元,同比下降3.7%;寿险保费收入24.67亿元,同比增长71.1%,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1.38亿元,意外险保费收入0.31亿元。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5.56亿元,同比下降24.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08年,全市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20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0项,有7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市共申请专利1850件,实用新型专利912件,外观设计专利509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8.6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电子信息增加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6.3%;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增加值1.17亿元,同比下降0.2%;新材料增加值12.92亿元,同比增长2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01.52亿元,同比增长23.4%,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增加值8.19亿元,与上年持平。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36所,在校生83.9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2.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4所,在校生7.82万人;普通中学264所,在校学生33.77万人;小学949所,在校生33.05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05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08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9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3%;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5%。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5.78万户。2008年度文化市场共处罚违规网吧7600余家(次)、查处违规经营网吧117家(次)。同时,积极推进娱乐市场、音像市场、演出市场的监管。共检查游戏机室419家次,销毁各类赌博机390多台;组织音像市场反盗版集中检查7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5万余盘,处罚违法经营户32家次,有效保证了襄樊人民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8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2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0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妇幼保健院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58万张;卫生机构人员3.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3万人,执业医师7676人,注册护师(士)6795万人。

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我市承办了全省青少年室内排球、沙滩排球比赛,我市取得了男子室内排球、沙滩排球两个项目的冠军,女子沙滩排球获得第三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84.3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94.71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6.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3.1%。新出生人口6.1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5‰;死亡人口4.0万人,死亡率为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全市男女性别比为105.4∶100。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8年襄樊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92元,同比增长12.7%;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459元,同比增长11.9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7%;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8.32平方米,减少0.86平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80元,同比增长18.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8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70平方米,增加0.41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全市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4.8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2.0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65.67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上年的185元提高到215元,15.22万多城镇困难居民享受低保,12.65万多农村特困群众获得低保救助,3352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同时,我市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接待过往援川部队81个军列,35903人,筹集各项捐款2217.8万元,捐助救灾帐篷2000顶。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土地资源管理取得进一步成效。2008年全市常年耕地面积421.72千公顷,比去年增加12.15千公顷。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2天,占全年天数的85%,比上年增加1天;各县(市)城关镇(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初步测算,全年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减少6.78%,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减少3.55%。

安全生产情况良好。2008年襄樊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总体下降,事故起数增长7.1%,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 6.4%、47.8%和13.8%。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襄樊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为初步核算数,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3.农业数据为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

4.人口数据为公安局户籍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