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襄樊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5:33:11 来源:襄樊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62次

襄樊市统计局 2008-03-10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发展第一、富民优先、和谐至上的理念,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实力为重点,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7年,襄樊市生产总值785.45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03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342.43亿元,同比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302.99亿元,同比增长14.6%。人均生产总值14478元,同比增长14.6%。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0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7:43.1:38.2调整为17.8:43.6:38.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成长加快。2007年工业企业达到4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546家增加到716家。产品创优、技术创新取得新的成效,新增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0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沃尔玛、武商百货等大型连锁超市入驻市区,农村商业网点达到7200个。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2007年,7个县(市)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1.26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4.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82亿元,同比增长44.5%;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6%上升到29%。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1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5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26%,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4.95%。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粮食面积603.52千公顷,同比增长3.46%,粮食总产量78.96亿斤,是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全年棉花总产量3.67万吨,同比增长7.3%,全年油料总产量5.6亿斤,同比下降9.7%,全年蔬菜总产量61.96亿斤,同比下降1.6%;全市主要畜禽产品的产量全面增长。生猪出栏达到485.5万头,同比增长15.0%;羊出栏98.78万只,同比增长13.6%;牛出栏46.3万头, 同比增长17.8%;家禽出笼6232.6万只,同比增长10.1%;禽蛋产量18.2万吨, 同比增长14.8%;牛奶产量4644吨,同比下降2.6%;水产品产量19.87万吨,同比增长19.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11.18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87亿元,增长22.16%。龙头及支柱产业是襄樊市工业经济增长主动力。全年汽车、纺织、烟草食品、医药化工、能源电力完成工业总产值654.65亿元,同比增长14.8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6%。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白酒产量2.47万千升,同比增长42.0%;卷烟产量283.73亿支,同比增长17.3%;纱产量19.04万吨,同比增长1.3%;布产量4.86亿米,同比增长8.0%;服装产量1348.46万件,同比增长7.6%;水泥产量359.96万吨,同比增长57.5%;汽车产量19.27万辆,同比增长18.6%;发电量88.01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1.4% 。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07%,元-11月,716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56.76亿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利润25.62亿元,同比增长39.9%;完成税金总额35.98亿元,同比增长37.3%。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1.25亿元,同比增长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50亿元大关,达到265.8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6.5亿元,同比增长33.6%,施工项目1407个,同比增加8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81个,比去年净增78个。2007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92个过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2亿元,占城镇以上完成投资的60% ,成为推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项目比重提高。从投资的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2.8亿元,同比增长46.4%。其中工业投资大幅提高,完成投资132.2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比重达55.9%,同比增长46.3%,高于全市城镇以上投资增幅的12.7个百分点,成为我市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99.16亿元,比去年净增43.1亿元;电力燃气及水投资完成31.32亿元,比去年减少2.11亿元,同比下降6.3%。92个亿元项目中,新型工业化项目有57个,占92个亿元项目61.96%。

房地产快速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6.87亿元,同比增长24.3%。房屋施工面积达到39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2%;商品房销售面积15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商品房空置面积2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87亿元,同比增长18.3%。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1.62亿元,县零售额完成20.47亿元,县以下零售额完成56.77亿元,分别增长18.9%、17.6%和16.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3.9亿元,同比增长27.4%;住宿餐饮业34.0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他行业47.51亿元,同比增长14.6%。

六、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迈新台阶。200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0295万美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外贸出口额达27719万美元,同比增长25.9%;一般贸易出口总额27182万美元,同比增长29.04%。进口12576万美元。进出口贸易顺差为15143万美元。

利用外资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0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3%,超额完成目标任务8900万美元的20.2%。 2007年,新批外资项目13个,其中来自东南亚和港澳台的外商投资企业共11家。新加坡丰益投资公司与山东鲁花集团合资经营的襄阳鲁花花生油项目,投资总额2934万美元,合同外资421万美元,将对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2559.8公里,其中高级公路270.3公里。全市货物周转量45120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7.1%;旅客周转量35940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8%。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12亿元,同比增长7.6%;电信业务总量14.82亿元,同比增长10%。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06万户。本地电话用户84.68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5万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56万人次,同比增长26.7%;旅游外汇收入1006.09万美元,同比增长12.7%;接待国内旅游者750.71万人次,同比增长8.8%;国内旅游收入40.28亿元,同比增长16.6%。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态势良好。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687521万元,同比增长8.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40153万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国税收入53848万元,同比增长16.1%,地税完成131063万元,同比增长21.2%。财政总支出715234万元,同比增长26.0%。

金融运行平稳。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3.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其中:储蓄存款469.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6%;企业存款138.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7%。全市完成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44.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5%,其中:短期贷款172.32亿元,增长4.2%;中长期贷款163.56亿元,增长36.8%。全年货币累计回笼21.8亿元,同比增长26.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保费收入20.13亿元,同比增长39.0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71亿元,同比增长112.3%;寿险保费收入14.42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1.4亿元,意外险保费收入0.27亿元。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7.35亿元,同比增长56.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07年,全市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20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9家,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8项,共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项目48项,获无偿资助经费近20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共申请专利1500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2.81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电子信息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25.6%;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增加值1.17亿元,同比增长40.3%;新材料增加值8.46亿元,同比增长34.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81.93亿元,同比增长21.0%,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增加值8.19亿元,同比增长65.8%。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01所,在校生83.2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2.3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3所,在校生6.87万人;普通中学273所,在校学生35.65万人;小学1041所,在校生33.92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09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07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9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4%;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7.1%。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6万户。2007年度文化市场共处罚违规网吧107家(次),其中停业整顿23家、罚款48家、停业整顿且罚款36家,同时还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全市娱乐市场开展大型专项整治活动3次,有效保证了襄樊人民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7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6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1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妇幼保健院1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6万张;卫生机构人员7.07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0万人,执业医师1.68万人,注册护师(士)1.71万人。

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我市成功的承办了2007-2008年全国男子排球联赛湖北男排的主场比赛,现场观战人数达到42000人次,扩大了排球运动在襄樊的影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82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93.35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3.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2.57%。新出生人口6.0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死亡人口3.35万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全市男女性别比为105.6:100。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7年襄樊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12.18元,同比增长19.7%;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447.92元,同比增长16.8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33%;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9.18平方米,增加0.16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14元,同比增长16.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9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29平方米,增加0.75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全市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0.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1.7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60.69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上年的150元提高到185元,15万多城镇困难居民享受低保,11万多农村特困群众获得低保救助,6000多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2万多极端贫困人口摆脱贫困,7万多低收入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土地资源管理取得进一步成效。2007年全市常年耕地面积409.57千公顷,比去年增加2.99千公顷。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2007年,全市共关停造纸企业19家,制浆生产线4家,关停小水泥生产企业6家,实现年减排主要污染物化学需养量3000多吨,减排二氧化硫排放量600多吨。市区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由上年的291天增加到311天。当年造林面积合计1.3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87千公顷。

安全生产情况良好。2007年襄樊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1.9%、0.65%、6.76%和2.98%。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襄樊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据为公安局户籍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