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襄樊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5:32:47 来源:襄樊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79次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和谐襄樊,全市经济在上年总量较高的基础上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6年,实现襄樊市生产总值675.1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43 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90.73 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258.02亿元,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为11680 元,增长11.8%。

经济结构继续改善。2006年,在全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3∶41.6∶37.8调整为18.7∶43.1∶38.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44.92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2006年,7个县(市)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2.28 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3.6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14 亿元,同比增长24.4%;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5%上升到26%。

市场物价稳定。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0.0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37%,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3.2%。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粮食面积583.36 千公顷,比去年增长8.27%,粮食总产量71.63 亿斤,是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全年棉花总产量3.42万吨,同比增长13.62 %,全年油料总产量6.2亿斤,同比下降17.4%,今年蔬菜总产量62.9亿斤,比去年同期下降6.36%;全市主要畜禽产品的产量全面增长。生猪出栏达到422万头,同比增长6.1%;羊出栏87.5万只,同比增长3.1%;牛出栏39.3万头,同比增长1.3%;家禽出笼5663万只,同比增长7%;禽蛋产量15.9万吨,同比增长0.8%;牛奶产量4782吨,同比增长127%;水产品产量16.64万吨,同比增长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6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258.83 亿元,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8 亿元,增长19.5%。龙头及支柱产业是襄樊市工业经济增长主动力。全年汽车、纺织、烟草食品、医药化工、能源电力完成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86.1 亿元,同比增长19.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9.6%。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白酒产量1.55万千升,同比增长20.6;卷烟产量248.38 亿支,同比增长3.7%;纱产量16.07 万吨,同比增长10.3%;布产量4.24亿米,同比增长22.2%;服装产业1188.62 万件,同比增长30.1%;化肥产量27.14 万吨,同比增长12.2%;水泥产量247.65 万吨,同比增长44.5%,发电量76.93 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9.8%。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4%,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63.1 亿元,增长21.49%;实现利润23.06 亿元,增长20.8%;完成税金总额32.88 亿元,增长19.83%,亏损企业比同期减少15家,亏损企业亏损额由上年的2.9亿元下降到2006年的2.11亿元。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00.5 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6.95 亿元,增长35.4%,施工项目131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9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03个,比去年同期净增381个。2006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80个过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8.7 亿元,占城镇以上完成投资的61.4%,成为推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项目比重提高。从投资产业结构上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0.7亿元,同比增长40.7%。其中工业投资大幅提高,完成投资90.3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比重达51.1%,同比增长40.8%,高于全市城镇以上投资增幅的6.8个百分点,成为我市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56亿元,比上年净增12.3亿元;电力燃气及水投资完成33.4亿元,比2005年净增13.6亿元,同比增长68.6%。80个亿元项目中,新型工业化项目有50个,占80个亿元项目61.2%。

房地产开发态势良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9.67 亿元,增长34.3%,增速比上年加快8.2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达到364.1 万平方米,增长37.1%;商品房销售面积119.3 万平方米,增长11.1%;商品房空置面积39.6万平方米,下降3.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97亿元,增长15.24%。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1.65 亿元,县零售额完成17.41 亿元、县以下零售额完成48.92 亿元,分别增长15.69%和13.7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8.49 亿元,增长15.3%;住宿餐饮业28.03 亿元,增长19.26%;其他行业41.45 亿元,增长12.41%。

六、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迈新台阶。200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1192 万美元,增长13.83%。其中:外贸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大关,达22009 万美元,增长53.18%;一般贸易出口总额21065 万美元,增长52.32%;加工贸易出口总额944万美元,增长75.14%。进口9183万美元。进出口贸易顺差为12826 万美元。

利用外资快速发展。2006年,襄樊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家,同比增长8家;合同外资金额9036万美元,同比增长60.4%;实际使用外资9284万美元,同比增长1.56倍,完成目标任务8900万美元的104.31%。制造业仍是引资龙头。在新批的25个项目中,制造业项目18个,占72%,涉及汽车、纺织、电力、燃气等14个行业。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6年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1925 公里,其中高级公路293公里。全市货物周转量402232 万吨公里,增长9.7%;旅客周转量317275 万人公里,增长7.4%。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9亿元,增长18.9%;电信业务总量13.46 亿元,增长21.2%。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47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8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50万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02万人次,增长11%;旅游外汇收入892.91 万美元,增长32.8%;接待国内旅游者690.22 万人次,增长10.26%;国内旅游收入34.54 亿元,增长20.3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态势良好。2006年完成全地域财政收入906779 万元,同比增长1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6159 万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国税收入46378 万元,同比增长12.5%,地税完成108164万元,同比增长15.4%。财政总支出完成567750 万元,同比增长17.8%。

金融运行平稳。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5.4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3%,其中:储蓄存款449.28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7%;企业存款132.68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全市完成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06.53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05%,其中:短期贷款165.34 亿元,增长5.64%;中长期贷款119.56 亿元,增长43.8%。全年货币累计回笼17.29 亿元,同比增长73.09%。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4.48 亿元,增长23.2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9亿元,增长21.3%;寿险保费收入11.79 亿元,增长23.72%,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1.27亿元,意外险保费收入0.24亿元。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4.69亿元,增长6.0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全市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8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2项,有4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市共申请专利613件,其中发明专利52件,实用新型专利465件,外观设计专利96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9.09 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电子信息增加值1.18亿元,同比增长6%,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增加值0.89亿元,同比增长40%,新材料增加值4.01亿元,同比增长15%,光机电一体化增加值63.41 亿元,同比增长22.7%,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增加值3.78亿元,同比增长70.1%,软件业增加值0.03亿元,同比增长181.6%。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91所,在校生85.43 万人。其中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2.2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7所,在校生5.53万人;普通中学281所,在校学生37.1万人;小学1187所,在校生34.76 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2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06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7个,公共图书馆9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41%;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7.14%。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8.6万户。文化市场查处了72家无证电子游戏场所,30余家违规网吧,为襄樊人民的健康文化进行了有效的维护。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6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3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妇幼保健院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5万张;卫生机构人员2.8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5万人,执业医师1万人,注册护师(士)0.65 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2006年我市圆满的承办了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青少年级别中以获得金牌191枚,银牌131枚,铜牌112枚的战果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全市拥有体育场地1963个,其中体育馆10座,运动场1953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78.8 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98.05 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9.7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2%。新出生人口5.6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82‰;死亡人口1.82万人,死亡率为3.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8‰。全市男女性别比为105.74 ∶100。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襄樊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17元,同比增长11.9%;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230元,同比增长10.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24%;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9.02 平方米,减少0.35平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19元,增长10.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54 平方米,增加2.51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全市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7.6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0.37 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4.7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上年的150元提高到170元。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土地资源管理取得进一步成效。2006年全市常年耕地面积406.6千公顷,比同期增加5.98千公顷。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全市对搬迁水泥、化工等重污染的行业进行了改造。淘汰关闭了“小水泥”厂10家,生产线8条,对51家排污企业进行整治,对其中38家进行挂牌督办,全市基本完成了污染治理任务。全年造林面积21.86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09千公顷。

安全生产情况良好。2006年襄樊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8.32%、1.28%、17.9%和31.1%。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襄樊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据为公安局户籍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