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襄樊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5:30:50 来源:襄樊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96次

2004年,襄樊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主要指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襄樊市生产总值55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59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181.67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2:46.5:32.3调整为21.0:46.4:32.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641元。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20亿元,增长22.0%,增长速度比GDP快1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9.4%,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8%,居住价格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4.6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升10.69%。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9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万人,组织农村劳务输出8.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煤电油运依然紧张,资源约束明显存在;物价涨幅较大,对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影响较大;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增大等。

二、农业

农业形势明显好转,产业格局日趋协调。200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一系列支持农业政策措施,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总产量311.15万吨,比上年增长35.61%,其中:夏粮总产量101.13万吨,增长22.47%;秋粮总产量210.02万吨,增长43.0%。油料总产量48.25万吨,增长9.48%;棉花总产量4.22万吨,增长21.97%。水果总产量102.32万吨,下降16.51%;蔬菜总产量375.33万吨,下降19.77%。

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44.94万吨,比上年增长3.41%。禽蛋产量14.61万吨,增长1.1%。水产品产量15.22万吨,增长2.2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3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38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国有企业总产值83.06亿元,增长31.8%;集体企业总产值13.82亿元,增长13.1%;股份制企业总产值211.18亿元,增长2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总产值69.22亿元,增长9.0%。轻工业总产值110.96亿元,增长23.0%;重工业总产值270.6亿元,增长23.5%。

汽车工业增长强劲。全年生产汽车60966辆,实现汽车工业总产值209.19亿元,比上年增长40.58%。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34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81%,实现利税24亿元,增长16.07%。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2%。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10.78亿元,增长53.1%。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3.7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工业投资43.34亿元,增长44.5%。第三产业投资62.92亿元,增长58.3%。房地产开发投资17.52亿元,比上年增长49.2%。

“项目年”建设成效明显。全年10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46个,完成投资58.9亿元。城市天然气输送工程已投产通气;襄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城市路网建设、改造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4.84亿元,增长13.47%;县消费品零售额13.73亿元,增长12.7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8.08亿元,增长11.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4.27亿元,增长13.24%;餐饮业零售额20.08亿元,增长17.67%;其他行业零售额32.29亿元,增长9.25%。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5.2%,通信器材类增长27.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32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03%。其中,出口总额10318万美元,增长12.4%;进口总额12942万美元,增长1.44%。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比上年增长139.77%;轻工类增长232.5%。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出口比上年增长188.6%,对欧盟出口增长17.5%,对东盟出口增长23.1%,对非洲出口增长19.0%。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7个,比上年增长85.0%;合同外资金额6625万美元,下降12.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013万美元,增长21.34%。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10万美元,增长3.7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56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6.2公里。公路客运量7399万人,同比增长9.2%,公路货运量4821万吨,同比增长2.7%;水运客运量5.01万人,同比下降12.1%,水运货运量156万吨,同比下降4.3%;铁路(全分局)客运量1115.3万人,同比增长12.7%,铁路(全分局)货运量2010.8万吨,同比增长6.2%;航空旅客发送量5.51万人次,同比增长125.8%,航空货运量131.1吨,同比增长2.6倍。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05亿元,比上年下降2.9%。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2.84万门,比上年增长0.6%;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84.52万户,新增用户10.82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115万户,新增用户3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4.6部/百人。

旅游业全面发展。全市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12531人次,比上年增长76.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05万美元,增长48.1%;接待国内旅游者509.89万人次,增长14.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5亿元,增长20.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全地域财政收入5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工商税收10.77亿元,增长11.6%;工商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0.3%,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总支出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9%。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10.55亿元,下降1.6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2.6亿元,增长20.8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3.4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2.52亿元,增长6.29%;中长期贷款余额77.56亿元,增长29.22%。金融机构个人长期贷款余额8.48亿元,比上年增长51.54%。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2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8.33亿元。全年赔付额与给付4.4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5亿元,人寿险赔付额2.9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942所,在校生935415人。其中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32317人;中等职业学校33所,在校生30649人;普通高中55所,在校生102743人;普通初中233所,在校生302178人;职业初中3所,在校生3552人;小学1531所,在校生415000人;幼儿园79所,在园幼儿48716人;特殊学校5所,在校生363人。全市现有教职工64133人,其中专任教师52996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到147家;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9项,其中已有55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批准立项,资金总投入7.3亿元;技术转让交易额1.1亿元;专利申请达到741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1.5%。

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加快。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48%,实现利税27.12亿元,增长23.7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4年,我市荣获全国魅力城市称号。同时,全市艺术精品生产空前繁荣,其创演数量和质量居全省第一。新编古装京剧《襄阳米颠》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地市级剧团创演的节目之一,参加了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荣获银奖头名。到2004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6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和转播台48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5%,电视人口覆盖率96%。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79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病床床位1263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630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390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135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了襄樊市第一届运动会。在各项比赛中,襄樊运动员参加省级年度竞赛,获得金牌86枚,银牌72枚,铜牌77枚,团体总分2359.5分,居全省第二位,向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输送了7名高水平运动员。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578.77万人。出生人口4.28万人,出生率7.4‰;死亡人口2.35万人,死亡率4.1‰;全年净增人口0.2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3‰。全市男女性别比为106.2:100。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1.96%,老年人口达到69.2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52.54元,比上年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050.5元,增长4.8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60元,比上年增长15.1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7.2元,增长13.33%。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房屋竣工面积13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09平方米,同比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48平方米,同比增长1.3%。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42.49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39.02万人;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4.15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达到229个,比上年增加28个;床位达1.51万张。建立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998处,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1亿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58万户,共18.11万人。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市常年耕地面积392.91千公顷,当年净增16.48千公顷。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24千公顷。新增废水处理能力1.44万吨/日,废气处理能力6205.72万标立方米/小时。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274天,其它县市区城关镇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环境噪声达标到国家和省考核标准。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襄樊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据由市公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