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黄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5:09:52 来源:黄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872次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狠抓项目建设,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56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87.49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144.08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8.6:53.9:37.5调整为8.4:51.8:39.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同2004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2和2.1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358元,比上年增长13.8%。

在黄石市经济增长中,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外需拉力有所增强。初步测算,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5.1%,拉动GDP增长5.8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6%,拉动GDP增长6.27个百分点;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拉动GDP增长0.8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9%,比上年上涨1.9%。分品种看,食品价格上涨4.4%,居住类价格上涨4.8%,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家庭服务类价格上涨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4%,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1%,衣着类价格下降4%。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9%。

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77.3万人,净增2.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7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1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上年持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农民增收速度减缓,工业投资力度减弱,煤电油运紧张,就业压力还比较大等。

二、农业

农业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6.82亿元,比上年增长5.4%。完成农业增加值3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7.13亿元,增长2.2%;林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18.1%;畜牧业增加值5.77亿元,增长2.1%;渔业增加值6.05亿元,增长6.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51亿元,增长3.5%。

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加。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2.4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96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32千公顷,增长0.34%;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90.47千公顷,增长2.85%。

主要农产品产量均保持增长。粮食总产量64万吨,增长0.4%;油料6.96万吨,增长2.5%;蔬菜67.08万吨,增长5.5%;水产品产量9.91万吨,增长5.6%;禽蛋产量1.57万吨,增长1.7%;生猪出栏90.66万头,增长2.7%;牛出栏8176头,增长14.8%;肉类总产量7.91万吨,增长0.4%。

2005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3.8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03万千瓦。农村用电7.0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94万吨,增长2.9%。有效灌溉面积34.09千公顷,增长1.9%;旱涝保收面积26.77千公顷,增长4.7%。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87.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8%。重工业产值为351.69亿元,增长35%;轻工业产值35.69亿元,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中的轻、重比例为9.2∶90.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13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3.4%;集体企业总产值24.48亿元,增长3.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总产值225.72亿元,增长64.2%。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70.16亿元,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1.42亿元,增长26.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3.1%,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2005年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1%。产销衔接趋好,工业生产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86.13亿元,增长30%,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8个百分点。

2005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3.7点,比上年提高28.3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9.37%,提高2.1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84%,提高0.2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6616元/人,增长28.2%;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15次,加速0.45次;资产负债率62.61%,下降6.7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33.52亿元,增长43.2%;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3.87亿元,增长49.4%。

大中型企业发展速度加快,支撑黄石市工业发展的作用力加强。全市产值过亿元的大中型企业达到54家,共完成总产值3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81.1%上升到84.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主导产品产量大幅增长,钢材产量249.77万吨,水泥1345.33万吨,分别增长33.1%和21.1%;铝7.36万吨,铜19.44万吨,发电量52.78亿千瓦时,分别增长22.5%、20.3%和53.2%;压缩机产量400.28万台,增长21.5%;镀层板、涂层板产量分别为25万吨、7.16万吨,分别增长35%和26%。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6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46.16亿元,增长13.3%。资质以上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5.91万平方米,增长1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城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91.68亿元,增长30.7%。按投资主体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41.0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8.6%,比上年下降9.5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65.4亿元,比上年增长42.7%。

第三产业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全年城镇以上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1亿元,比上年增长58.8%,占同口径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7%,对黄石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1.8%。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为黄石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2005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生铁70万吨/年、钢51万吨/年、硫酸12万吨/年、原煤15万吨/年、热轧钢材21万吨/年、冷轧钢材32万吨/年。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33亿元,比上年增长48.3%。全年施工面积达到203.12万平方米,增长48.3%。其中,新开工面积107.3万平方米,下降4.9%。房地产交易市场活跃,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额达到12.4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10.1亿元,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从城乡市场看,城乡市场逐渐趋于同步发展,市、县、县以下零售额分别完成76.33亿元、26亿元和27.0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7%、13.5%和12.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107.13亿元,增长13.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51亿元,增长15.4%。

2005年,消费品市场汽车、住房、信息产品、教育服务型消费亮点频现。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俱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5.8%和56.2%;汽车类、金银珠宝类销售额分别增长32.8%和19.2%。2005年全市超亿元的消费品市场5个,全年成交额达到6.69亿元。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7.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进口额4.24亿美元,增长21.4%;出口额2.98亿美元,增长33.6%。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55亿美元,增长95.3%,加工贸易出口1.44亿美元,下降0.4%。2005年,全市出口额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8家,比上年增加3家。2005年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外贸出口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外商直接投资19112万美元,增长12.1%。2005年,全市外商投资新批项目18个,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1个,外资企业6个,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1个,合同外资金额9393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2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年完成货运量5985万吨,增长12.4%;客运量完成3710万人,增长13.5%。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67.23亿吨公里,完成客运周转量12.86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3.5%和15.2%。

全年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8.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6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8.9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6.85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2.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5.5万户。

全年国内旅游人数1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8%;国内旅游收入5.98亿元,增长50.3%。海外旅游人数2488人,增长58.4%;外汇收入93.42万美元,增长1.27倍。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31.73亿元,比上年增长37.7%,高于当年经济增长速度24.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96亿元,同比口径增长2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23.77亿元,增长27%。

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8.35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7.76亿元,同比增长16.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5.37亿元,同比增长4.5%;存贷差额142.98亿元。现金收入680.21亿元,增长17.8%;现金支出707.05亿元,增长17.3%;货币净投放26.84亿元,增长5.9%。全年保费收入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保险赔付支出1.32亿元,下降18.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87万人,比上年增加0.42万人,增长17.1%;成人高校在校生0.6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在校学生2.4万人,增长17.1%;普通中学151所,在校学生20.93万人,增长4.3%;普通小学701所,在校生27.13万人,下降6.9%。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

全年专利申请量690件,专利授权量300件。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6项;争取省和国家科技资金877万元。市级鉴定科技成果50项,居国际领先水平2项,居国际先进水平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创新奖1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04.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7%,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37.1亿元,增长28.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3%,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25%,比上年提高3.05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4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3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用户22.53万户。全年出版市级报纸2696万份,其中,黄石日报756万份,内部期刊9万册。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79个,卫生技术人员10991人,病床床位7891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307人。

全市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3枚金牌、1枚银牌。在全国比赛中,有4人夺得第一名,1人夺得第二名,2人夺得第三名。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5年,黄石市人口出生率为8.26‰,死亡率为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5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25.41万人,乡村人口为127.39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2005年黄石市城镇化率达到49.6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3元,比上年增加638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2810元,比上年增加184元,增长7%。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用于吃的支出比重继续下降,用于吃以外的居住、学习、文化娱乐、交通通讯等方面支出比重显著上升。2005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1%和46.7%,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6.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3%。

十二、资源和环境

全市水资源总量29.2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163立方米。总供水量12.9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12.6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0.32亿立方米。

2005年,黄石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0.036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1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碳0.0365毫克/立方米。空气污染指数为72(属于优良),空气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比2004年多33天,优良率为84.9%。

全市各级环境监测机构3个,环境监测人员71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5个,总投资0.95亿元。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7个,控制区总面积71.8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