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湖北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4:50:24 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69次

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努力克服非典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内需明显回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39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92.55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580.58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2022.78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4.2∶49.2∶36.6调整为14.7∶47.8∶37.5,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2,比上年上涨2.2%。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4.3%,衣着上涨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7%,居住类价格上涨3.5%,其余类别的价格则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其中,轻工业品上涨1.9%,重工业品上涨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2%。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4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2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万人;在岗职工485.1万人,增加1.7万人。全省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53.97万人,增加22.54万人。多渠道扩大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32.1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52万人。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23.2万国企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困难;二是就业压力较大;三是部分领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倾向。

二、农业

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达到1342.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受种植面积调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921.02万吨,比上年减产125.98万吨,减幅为6.2%;棉花总产量为32.5万吨,增产0.24万吨,增幅为0.7%;油料产量272.72万吨,增产27.43万吨,增幅为11.2%。蔬菜产量为3131.56万吨,增产82.57万吨,增长2.7%。林业呈现快速增长。全年造林面积318.8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6.9%;育苗面积达16.02千公顷,增长37.0%;退耕还林还草面积98.8千公顷,增长56.1%。

畜牧、水产保持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308.53万吨,比上年增长4.4%。水产品产量达到286.76万吨,比上年增长5.4%,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农村用电量63.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9%;化肥施用量270.32万吨,增长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56.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685.88亿元,增长8.5%;国有企业增加值451.32亿元,增长7.5%;集体企业增加值94.42亿元,增长7.4%;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15.05亿元,增长15.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526.38亿元,增长12.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75.93亿元,增长20.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93.06亿元,增长15.7%。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全年轻工业增加值425.20亿元,增长11.6%;重工业增加值930.95亿元,增长12.9%。轻重工业结构由2002年的1∶1.98,变为1∶2.19。工业产品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工业新产品产值418.09亿元,比上年增长9.0%。工业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稳步回升。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99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5%,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6.2,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及增幅均为近几年来最高水平。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7亿元,增长15.0%。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新计算方法)16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实现利润15.7亿元,增长29.3%;税金38.08亿元,增长24.8%。建筑业改革进一步推进,招投标制度逐步完善。建筑单位施工工程3.5万个,其中招投标承包工程2万个,招投标面为57.1%。

建筑市场管理加强,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7.92万元/人,增长14.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0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5.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331.6万平方米,增加185.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888.72亿元,下降7.7%;集体经济投资109.05亿元,下降10.2%;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03.91亿元,增长15.6%;其他经济投资581.91亿元,增长67.4%。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845.38亿元,增长10.9%;技术改造投资383.20亿元,增长19.7%;房地产开发投资239.04亿元,增长33.8%。全省农林水利、电力、交通邮电共完成投资642.3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额的34.1%。

全年43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69.65亿元,占全省基本建设投资额的31.9%,年内建成投产的重点项目主要有:武钢二热轧、汉十高速公路襄武段、汉十与襄荆高速公路连接线、仙桃汉江大桥、关山热电厂二期工程、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孝感市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等。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热轧钢材492万吨/年、原煤开采18万吨/年、发电机组容量432万千瓦、炼钢7万吨/年、新建高速公路130.5公里、程控电话交换机12万线/年等。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分城乡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0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县及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755.35亿元,增长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8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餐饮业298.3亿元,增长11.8%;其他行业175.69亿元,增长8.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51.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2%。出口总额26.56亿美元,增长26.5%;进口总额24.55亿美元,增长32.3%。在外贸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0.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7.6%。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32个,比上年增加46个,其中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59个。全年利用外资总额2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外商实际直接投资15.57亿美元,增长11.1%;间接利用外资5.66亿美元,增长11.9%;外商其他投资4.07亿美元,增长13.3%。

全年对外承包劳务业务完成营业额2.03亿美元、新签合同额2.9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2%和1.4%,完成营业额首次突破2亿美元,外派劳务3153人次、年末在外人数4923人,同比分别下降5.6%和30.7%。截至2003年年底,全省经商务部批准仍在运营或即将开业的境外非贸易型企业49家,总投资额5073.41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712.82万美元,占73.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货物周转量1241.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8%,旅客周转量611亿人公里,增长3.1%。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7485公里;新增局用交换机36万门,达到855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54万户,达到89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65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3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58万户,达到874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29.5部/百人。数据通信用户达到2.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80万户。

全省国内旅游人数5684.1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8%;国内旅游收入331.60亿元,下降13.7%。全年湖北入境旅游人数40.5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0.4%。其中:外国游客32.32万人次,下降57.2%;港、澳、台胞8.21万人次,下降69.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6亿美元,下降5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工商税收171.99亿元,增长12.9%;农业税收33.22亿元,增长6.8%。全年财政支出5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支出和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4%和7.9%。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86.36亿元,比年初增加965.2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96.52亿元,增加542.0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999.55亿元,比年初增加685.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465.72亿元,增加133.91亿元;中长期贷款1943.93亿元,增加383.87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106.26亿元,增长16.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81亿元,增长1.5%,寿险保费收入83.45亿元,增长21.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9.50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及给付13.7亿元,寿险赔款及给付15.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化,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年末全省拥有普通高校76所,招生25万人,比上年增招4.3万人,在校生72.2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42个,招生2.2万人,在校研究生5.2万人;成人高校22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3.4万人,在校生35.4万人。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0.9%。普通高中626所,在校生107.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6.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学生)。全省普通初中在校生334.2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达99.3%;小学在校生528.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全年共扫除文盲2.5万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全年共取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673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84项。全年专利申请6635件,授权专利2871件。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9124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馆134个,公共图书馆103个,博物馆98个,艺术表演团体98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93个。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15.9亿份,各类杂志1.67亿册,图书2.89亿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23万个,卫生技术人员21.49万人,病床床位14.67万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全省运动健儿共获得23枚金牌,27枚银牌,34枚铜牌。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

十一、环境保护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7795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5个,环境监测人员2172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全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总数已达到13个,自然保护区达到4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

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06个,总投资2亿元。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与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实施工作有序进行,截至2003年底,全省已竣工项目27个,完成投资额9.39亿元。

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大中城市污染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垃圾、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水土流失、森林、草地功能衰退等生态问题仍然存在。

十二、人口

人口出生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49.5万人,出生率为8.26‰;死亡人口35.6万人,死亡率为5.94‰;全年净增人口13.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2.32‰。年末全省总人口为600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574.7万人,占42.9%;农村人口为3427万人,占57.1%。男性人口3125.5万人,占52.1%;女性人口2876.2万人,占47.9%。0-14岁人口比重为22.1%,15-64岁人口比重为70.9%,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老年人口达到420.7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28人。

十三、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22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2567元,比上年增加123元,增长5%。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省建立市、区、街三级社区服务中心538个,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0.5万张,收养9.2万人。全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2.4万人,全年支出9.8亿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88亿元,民政部门接收社会捐赠419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