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濮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1-08-11 20:07:31 来源:濮阳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846次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实施“四大战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持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649.99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0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583.25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826.72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为14.5:35.4:50.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5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8%。
 
1.png
 
全年财政总收入2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42亿元,增长2.9%,其中税收收入71.82亿元,下降1.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69.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6.56亿元,增长1.9%,其中民生支出282.2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79.1%。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27.4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2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29.40千公顷,减少3.4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1.97千公顷,减少1.49千公顷。其中,花生种植面积21.63千公顷,减少1.49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7.55千公顷,减少1.56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97.94万吨,比上年增加6.43万吨,增长2.2%。其中,夏粮产量169.03万吨,增加2.11万吨,增长1.3%;秋粮产量128.91万吨,增加4.32万吨,增长3.5%。小麦产量169.03万吨,增加2.11万吨,增长1.3%。
 
全年油料产量9.31万吨,比上年减少0.57万吨,下降5.8%。其中,花生产量9.22万吨,减少0.58万吨,下降5.9%。蔬菜产量247.20万吨,增加9.65万吨,增长4.1%。食用菌产量20.10万吨,增加4.21万吨,增长26.5%。瓜果产量24.93万吨,增加0.83万吨,增长3.4%。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3.96万吨,比上年下降0.5%。其中,猪肉产量7.51万吨,下降8.2%;牛肉产量0.64万吨,增长0.6%;羊肉产量1.49万吨,增长5.1%;禽肉产量14.32万吨,增长3.5%。禽蛋产量27.18万吨,下降5.7%。牛奶产量1.35万吨,下降8.4%。年末生猪存栏94.94万头,增长17.5%;生猪出栏96.43万头,下降7.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其中,轻工业增长11.5%,重工业增长1.9%,轻重工业比例为25.9:74.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1.3%;股份制企业增长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5.4%;私营企业增长9.0%。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3.3%,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1%。产品销售率97.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69.0%;三专特色产业增长4.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8.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1%;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7%;高耗能工业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2.1%。
 
2-1.png
 
2-2.png
 
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77.0%。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0.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5.3%。
 
全市共有资质内建筑企业279家,比上年增加8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315.8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建筑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303.0亿元,增长9.2%。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88.82万平方米,下降16.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5.4%。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民间投资下降1.4%。工业投资增长0.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住宅投资242.62亿元,增长18.8%。商品房待售面积31.64万平方米,增长28.7%;其中,商品住宅21.28万平方米,增长70.8%。
 
3.png
 
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282个,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2.9%。濮阳机动车循环产业园、台辉高速公路豫鲁省界至范县段项目、河南省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万吨/年重蜡加氢生产高档白油项目建成投用,华能濮阳县500MW风电场项目、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3万吨聚碳酸酯项目、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濮阳段一期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濮阳至卫辉高速公路濮阳段项目、郑济高铁濮阳东站片区开发等项目枢纽工程开工建设。
 
全年产业集聚区投资比上年下降13.4%,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3.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00亿元,比上年下降4.7%。分城乡看,城镇454.74亿元,下降5.5%;乡村202.26亿元,下降2.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547.55亿元,下降3.3%;住宿餐饮业109.45亿元,下降10.9%。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8.9%,饮料类增长9.7%,烟酒类增长11.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2.6%,金银珠宝类下降34.7%,日用品类下降3.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3.8%,中西药品类下降33.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9.5%,家具类增长2.9%,通讯器材类增长17.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6.2%,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1.5%,汽车类增长3.7%。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值86.8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出口总值40.6亿元,增长0.6%;进口总值46.2亿元,增长0.2%。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63.1亿元,增长3.5%。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新签合同额6.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营业额5.93亿美元,下降12.6%。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全市货物运输总量7710万吨,比上年增长13.5%。货物运输周转量2137109万吨公里,增长5.4%。旅客运输总量1196万人次,下降61.7%。旅客运输周转量107444万人公里,下降62%。年末全市铁路营业里程12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32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76.0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9%,其中私人汽车69.45万辆,增长9.6%。民用轿车保有量43.53万辆,增长10.1%,其中私人轿车42.22万辆,增长10.3%。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17.86亿元,增长37.9%;电信业务总量303.05亿元,增长38.9%。快递业务总量5546.53万件,增长68.2%;快递业务收入4.61亿元,增长51.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5.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83.16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22.5万户。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58.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6%,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1559.29亿元,增长14.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52.41亿元,增长22.5%,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780.49亿元,增长25.7%。
 
4.png
 
全市有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有7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9.7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财产险19.51亿元,人寿险70.28亿元。全年赔款支出与给付21.31亿元。其中,财产险6.23亿元,人身险15.08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4元,比上年增长4.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097元,比上年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3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946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81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417元,增长6.3%。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9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6.73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7.2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8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2.8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7.0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9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5.6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1.84万人。
 
全年全市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34亿元,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员8980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15亿元,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13.73万人。
 
全年全市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07万人,在校生2.52万人,毕业生0.61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1.32万人,在校生4.11万人,毕业生1.4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98万人,在校生8.59万人,毕业生2.69万人。初中招生6.88万人,在校生20.45万人,毕业生5.85万人。小学招生7.29万人,在校生43.67万人,毕业生7.01万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131人,在校残疾儿童1178人。补充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免学杂费)4.69亿元,免教科书0.64亿元,两项共受益学生63.1万人;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发放0.68亿元,受益学生16万人次。幼儿园在园幼儿17.58万人。
 
全年重点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1439人,经费支出3.61亿元。年末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5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启动实施1个省重大科技专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人)。全年申请专利3433件,授权专利2353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842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47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57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4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个,省检测中心4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60个,管理体系认证证书718个。4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年全市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46万台(件),新建计量标准27项。
 
年末全市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数据广播接收系统6个,区域气象观测站86个,全年晴雨预报准确率90%,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1%和80%。地震观测台站6个,地震观测台网1个。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5亿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18处,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4处。星级酒店10个,旅行社34家。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114个,其中医院5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6个,卫生院76个,村卫生室328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监督机构7个。卫生机构床位24075张,其中医院15558张,卫生院6880张。卫生技术人员2474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986人,注册护士10135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3472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426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424人,妇幼保健院(所、站)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291人。全年总诊疗人次2380.93万人次,总出院人数70.09万人。
 
全年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0.5万人次。年末共有体育场地9646个。
 
十二、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7.96%。
 
全市国考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比例50%,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1.2%,PM10平均浓度为87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
 
全年平均气温14.9℃。全年降水量838毫米。
 
2020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44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8.44千公顷。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1个,森林公园6个。林木覆盖率30.5%。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5起,死亡28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6.67%和17.65%。
 
注:
 
1.本公报2020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