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商丘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8-04-12 17:16:57 来源:商丘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4228次
2017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六区一中心”发展思路和“4233”奋斗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217.8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9.5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926.48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901.82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为17.5:41.8:40.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0423元,比上年增长8.5%。
 
年末全市总人口921.01万人,常住人口729.8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4.4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71%,比上年末提高1.7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82万人,出生率12.92‰;死亡人口5.96万人,死亡率6.51‰;自然变动净增人口5.86万人,自然增长率6.42‰。
 
表12017年年末人口数及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年末总人口
 
921.01
 
 
常住人口
 
729.86
 
100.0
 
#城镇
 
304.42
 
41.7
 
乡村
 
425.44
 
58.3
 
#男性
 
367.66
 
50.4
 
女性
 
362.20
 
49.6
 
#0—14岁
 
148.75
 
20.4
 
15—64岁
 
497.84
 
68.2
 
65岁及以上
 
83.27
 
11.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154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9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13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6%。年末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13万人,省外转移107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其中,衣着价格上涨2.0%,居住价格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9%,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3.8%,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3%,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9%。
 
表2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类别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
 
100.6
 
食品烟酒
 
98.2
 
#粮食
 
100.8
 
鲜菜
 
86.7
 
畜肉
 
94.2
 
水产品
 
103.9
 
 
91.7
 
鲜果
 
102.5
 
衣着
 
102.0
 
居住
 
101.3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8
 
交通和通信
 
100.9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8
 
医疗保健
 
103.8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3.3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税收收入86.99亿元,增长14.8%,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3.31亿元,增长9.1%。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1.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5.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4.9%,农林水支出增长17.6%,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1.2%。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528.54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小麦种植面积881.88万亩,增长1.1%。油料种植面积129.67万亩,增长14.4%。棉花种植面积18.75万亩,下降15.3%。
 
全年粮食产量681.15万吨,比上年增长1.3%。油料产量40.66万吨,增长15.8%。棉花产量1.47万吨,下降6.4%。
 
表3201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681.15
 
1.3
 
#夏粮
 
437.39
 
2.7
 
秋粮
 
243.72
 
-1.4
 
油料
 
40.66
 
15.8
 
#花生
 
37.24
 
16.6
 
油菜籽
 
3.23
 
8.8
 
芝麻
 
0.20
 
持平
 
棉花
 
1.47
 
-6.4
 
烤烟
 
0.74
 
-9.8
 
蔬菜
 
988.39
 
-0.8
 
水果
 
173.02
 
-8.4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53.53万吨,比上年增长4.4%;禽蛋产量31.97万吨,增长5.2%;奶类产量33.06万吨,增长36.0%。
 
全年农村用电量23.04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770.75亿元,比上年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9.2%,集体企业增长11.0%,股份制企业增长7.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8.4%。
 
表42017年各种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指标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8.3
 
#轻工业
 
9.5
 
重工业
 
6.2
 
#国有企业
 
-9.2
 
集体企业
 
11.0
 
股份制企业
 
7.7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8.4
 
其他类型企业
 
12.4
 
#大型企业
 
7.4
 
中型企业
 
8.8
 
小型企业
 
7.8
 
#非公有制企业
 
9.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32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业增长速度为:纺织服装、服饰业比上年增长12.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9%,食品制造业增长15.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7%,纺织业增长7.0%,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5.1%,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8.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9%,医药制造业增长19.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5%。
 
表5201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小麦粉
 
万吨
 
438.78
 
2.1
 
鲜、冷藏肉
 
万吨
 
31.43
 
5.9
 
速冻食品
 
万吨
 
96.99
 
1.1
 
方便面
 
万吨
 
59.70
 
9.2
 
乳制品
 
万吨
 
80.86
 
22.5
 
饮料酒
 
万千升
 
38.35
 
15.7
 
 
万吨
 
73.38
 
12.6
 
 
万双
 
4930.12
 
46.6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831.79
 
56.7
 
人造金钢石
 
亿克拉
 
171.84
 
38.5
 
工商用制冷设备
 
万台
 
292.45
 
15.2
 
改装汽车
 
万辆
 
1.30
 
14.2
 
家用冷柜
 
万台
 
83.72
 
18.2
 
量具
 
万件
 
1558.38
 
16.5
 
全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增长12.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载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968.13亿元,比上年增长9.8%;利润总额214.96亿元,增长15.3%。
 
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6.6%;主营业务收入2687.26亿元,增长14.7%;利润总额163.47亿元,增长18.8%。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5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223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143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工业投资962.60亿元,增长14.3%。房地产开发投资268.73亿元,增长9.3%。其中,住宅投资197.34亿元,增长10.4%。
 
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625个,完成投资1237.26亿元。
 
全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1312.53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888.78亿元,增长9.3%。服务业“两区”固定资产投资404.71亿元,增长21.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业增长12.7%,零售业增长11.8%,住宿业增长13.8%,餐饮业增长15.6%。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互联网实现零售额22.18亿元,比上年增长66.1%。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5.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3.3%,日用品类增长59.5%,化妆品类增长74.9%,家具类增长47.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5.5%,金银珠宝类增长160.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8.3%,体育、娱乐类增长14.6%,汽车类增长9.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值1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出口总值18.30亿元,增长21.5%。
 
全年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个。实际利用外资363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4%。实际利用省外资金697.3亿元,增长8.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干线公路通车里程1682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908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95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382.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5%;旅客周转量完成47.86亿人公里,增长0.1%;货运量13174万吨,增长14.8%;客运量6332万人,下降3.4%。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含快递)25.32亿元,比上年增长59.1%;电信业务总量92.92亿元,增长96.9%。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7604万件,增长56.3%;快递业务收入5.68亿元,增长40.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4.5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13.02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0.58万户,无线上网用户377.07万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1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旅游总收入29.95亿元,增长19.7%。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86.1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4%。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1936.52亿元,增长15.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32.19亿元,增长11.2%。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531.64亿元,增长22.9%。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4.13亿元。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51.19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22.22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4元,比上年增长11.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95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7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847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420元,增长8.4%。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2.1万人。其中,参保企业职工45.7万人,参保事业职工16.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6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95万人。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67亿元,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3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4亿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22.8万人。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44亿元,供养对象4.1万人。
 
十、教育、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7所,在校生4.40万人,毕业生1.74万人。普通中学439所,在校生48.25万人,毕业生15.74万人。其中,高中34所,在校生15.35万人,毕业生5.18万人;初中405所,在校生32.90万人,毕业生10.56万人。小学2115所,在校生78.31万人,毕业生11.2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全年申请专利3022件,授权专利1708件。签订技术合同12份,成交金额2418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89个,其中国家级检测中心3个,省级检测中心9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6个,其中依法设立的7个、依法授权的9个;5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年全市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6.7万台(件);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4项;新建计量标准12项。
 
十一、文化、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影剧院8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8个。有线电视用户72.28万户。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全年我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共获得金牌59枚、银牌51枚、铜牌84枚。举办了市第五届运动会暨全民健身大会,参加运动员近5000人。
 
十二、环境保护
 
全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54%。初步核算,省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可超额完成。
 
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7天,比上年增加36天。PM10平均浓度1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PM2.5平均浓度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5%。全市5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0%,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人均生产总值、人口、农业、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邮电、财政金融保险、教育、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数据包含永城,其他指标数据不含永城。
 
4.三次产业划分标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
 
号),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劳动就业、对外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财政金融保险、交通邮电、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旅游等数据由相应部门提供。
关闭
关注公众号 获取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