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许昌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5-04-07 12:57:06 来源:许昌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778次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着力推进“五型许昌”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呈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有所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438.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480.1亿元,增长9.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8.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2.8%。
 
图1:2010年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速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类上涨2.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工业品价格与上年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1.3%。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349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9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76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4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5%,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
 
全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税收收入94.4亿元,增长15.7%,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75.4%。分级看,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9亿元,增长16.9%;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3亿元,增长14.7%。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1.2亿元,增长9.2%。其中,涉及民生的支出157.7亿元,增长8.2%,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3%。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62.1万亩,比上年增加6.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5.7万亩,减少1.1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9.5万亩,减少4.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43.3万亩,减少0.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5.8万亩,减少5.7万亩;花卉种植面积63.7万亩,增加0.4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9.5万亩,减少0.2万亩。
 
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80.2万吨,比上年减少3.5万吨,下降1.2%。棉花总产量0.3万吨,下降19.7%;烟叶总产量4.0万吨,下降19.9%;油料总产量9.4万吨,下降4.4%;蔬菜总产量220.0万吨,增长0.8%。
 
图2:2010年以来全市粮食总产量
 
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41.2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40.5万吨,增长3.9%。禽蛋产量22.8万吨,下降1.4%。奶类产量8.0万吨,增长2.9%。
 
全年全市水产品产量1.9万吨,比上年增加0.8万吨,增长72.7%。
 
全年全市造林面积10.9万亩,比上年减少3.9万亩;零星四旁植树2041万株,增加122万株;育苗面积9.3万亩,减少0.3万亩。
 
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69.1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17.0万亩,增加15.7万亩。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84.0万千瓦,比上年增加9.1万千瓦。
 
年末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54家,其中省级51家、国家级3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343.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增加值1200.7亿元,增长11.9%。产品产销率98.0%。
 
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94.7亿元,增长6.5%,重工业增加值806.0亿元,增长14.2%。
 
图3:2010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
 
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581.5亿元,增长9.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70.9亿元,增长18.6%;能源电力业增加值136.0亿元,增长3.7%;食品业增加值175.2亿元,增长3.2%。
 
35个行业中,24个行业增加值总量超过10亿元,17个行业增加值总量超过20亿元。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153.5亿元,增长1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增加值151.2亿元,增长18.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112.7亿元,增长13.5%;烟草制品业增加值92.8亿元,增长-0.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86.4亿元,增长5.8%;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20.2%;汽车制造业增加值58.2亿元,增长18.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55.1亿元,增长7.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46.3亿元,增长37.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25.8%;纺织业增加值36.0亿元,增长-0.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34.1亿元,增长16.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增加值33.5亿元,增长3.4%;医药制造业增加值28.1亿元,增长15.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28.0亿元,增长2.5%;皮革、毛皮、羽毛及制品和制鞋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13.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0.9亿元,增长-5.4%;造纸和纸制品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1.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小麦粉191.7万吨,比上年增长2.6%;鲜、冷藏肉105.9万吨,下降11.1%;布4.2亿米,下降3.4%;纱51.1万吨,下降19.3%;卷烟439.2亿支,增长1.2%;机制纸及纸板74.9万吨,下降14.6%;水泥1192.0万吨,下降18%;卫生陶瓷制品5642.8万件,增长31.3%;汽车配件13094.4万件,增长11.7%。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实现利润385亿元,增长11.7%。22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16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637.2亿元,增长19.4%。其中,民间投资1545.4亿元,增长17.9%。
 
图4:2010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78.1亿元,增长28.5%;第二产业投资1009.9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投资549.3亿元,增长19.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投资10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采矿业投资8.9亿元,增长-68.8%;制造业投资979.6亿元,增长20.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1.4亿元,增长141.6%。
 
房地产开发投资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住宅投资108.6亿元,增长21.8%。房屋施工面积1402.0万平方米,增长19.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152.5万平方米,增长18.9%。房屋新开工面积380.6万平方米,增长-14.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94.1万平方米,增长-21.5%。房屋竣工面积224.3万平方米,增长-18.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86.9万平方米,增长-15.2%。商品房销售面积301.7万平方米,增长11.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76.9万平方米,增长13.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97.2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1.7亿元,增长13.4%。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13.0亿元,增长13.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5.9亿元,增长11.0%。
 
图5:2010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0.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3%,化妆品类增长41.4%,金银珠宝类增长34.8%,日用品类增长14.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7%,中西药品类增长52.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0.7%,家具类增长33.2%,通讯器材类增长1.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61.2%,汽车类增长7.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2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20.2亿美元,增长14.1%。
 
按出口产品分,发制品出口15.3美元,增长14%;机电产品出口1.7亿美元,增长65.6%;鞋类产品出口1.5亿美元,下降24.3%;农产品出口0.89亿美元,增长18.4%;纺织品出口0.4亿美元,下降0.8%。
 
按出口市场分,出口美国7亿美元,增长2.2%;出口非洲7.5亿美元,增长23.3%;出口欧盟1.5亿美元,下降4.8%。
 
按出口企业类型分,民营企业出口17.0亿美元,增长19.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亿美元,下降10.2%;国有企业出口25.9万美元,下降63.9%。
 
全年全市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增长12.4%。
 
全年全市新增省外资金项目293个,合同利用省外资金839.6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74亿元,同比增长17.1%。
 
许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挂牌开检。许昌海关获得批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公路里程9300公里。全年全市客运周转量16.7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90.7亿吨公里。
 
全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1亿元,比上年下降11.3%。电信业务量36.6亿元,增长18.7%。
 
全年全市A级景区21家,其中,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4家。星级饭店19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饭店8家。旅行社及分支机构92家,其中,法人社46家。全年接待游客10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旅游总收入53.3亿元,增长12%。
 
八、金融、证券、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33.3亿元,比年初增加122.7亿元,增长8.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9.8亿元,比年初增加93.1亿元,增长10.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66.2亿元,比年初增加167.0亿元,增长16.7%,其中短期贷款764.3亿元,比年初增加76.6亿元,增长11.1%,中长期贷款370.8亿元,比年初增加90.3亿元,增长32.2%。
 
年末境内上市公司5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全年全市直接融资96.6亿元,3家企业“新三板”挂牌,2家企业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年末保险机构累计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12.7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29.4亿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8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2.5亿元。
 
荣获全省“优秀金融生态城市”。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高等院校4所,职业中等技术学校28所,普通高中30所,普通初中209所,小学1008所。高等学校在校生3.4万人;高中在校生7.3万人;初中在校生15.7万人;小学在校生39.7万人。全市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全部达到100%。
 
年末全市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家。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量5775件,授权量2028件。
 
年末全市拥有9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中,1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订、修订地方标准2项,组织参与起草国际标准1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16项。拥有中国名牌产品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家,省长质量奖3家,河南省名优产品140个。
 
十、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3个。综合档案馆7个。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共有2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99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6个;拥有床位1813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7021张;卫生技术人员2179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9058人,注册护士786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技术人员600人;妇幼卫生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1040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77个,卫生技术人员3640人,床位3171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到所有县市、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80.3万人,参合率达到99.1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获得省级冠军20个。拥有3个大型体育场地。常年锻炼人口170万人,举办大型体育活动98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487.1万人。常住人口43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2万人,乡村人口234.3万人。城镇化率45.7%。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3元,比上年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12140元,增长10.3%。
 
年末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7.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1.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4.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0.8万人。各项社保基金收入29.2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8.5万人。
 
全年城市低保对象24872户,40449人;农村低保对象88585户,123303人。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845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4973万元。
 
十二、城建环保
 
年末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为97.0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2.1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为88.26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
 
年末中心市区供水管网长度582.7公里,公共供水总量4611.5万立方米,自来水用水户143742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配套工程如期通水。城市排水管道518.8公里。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能力18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率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5%。城市道路长度302.1公里,面积621.9万平方米。天然气供气管道202.4公里,天然气用户87800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370公顷,绿化覆盖率38.3%。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一、二期工程建成投用;施行了市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全年中心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累计达到268天。
 
全年颍河三类水体达标率100%,清潩河五类水体全年平均达标率33.3%。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辐射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全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减排量分别为5086吨、798吨、3889吨和19265吨;扣除新增量影响,2014年度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是5.34万吨、0.5万吨、5.09万吨和5.23万吨,均完成了年度减排目标;建设项目预支增量实际分别使用化学需氧量278.21吨、氨氮21.6吨、二氧化硫35.59吨、氮氧化物106.23吨,均未超出省政府下达的预支增量指标。
 
全年全市共有2个乡镇和12个村庄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村和生态文明乡镇。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