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许昌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4-15 12:14:37 来源:许昌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634次

2012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7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81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80.2亿元,增长9.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048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2∶67.9∶21.9,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17.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简称CPI)比上年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2.1%。从八大类别看,与上年相比,呈“七升一降”格局。与上年相比,交通和通信类增长-1.3%,食品类上涨6.0%,烟酒及其用品类上涨4.9%,衣着类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2.6%。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1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9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148.6万人次。

全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分级看,市本级(含东城区、经济开发区)收入26.8亿元,增长20%;县级收入63.6亿元,增长22.6%。分收入结构看,税收69.7亿元,增长19%,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7.1%;非税收入20.7亿元,增长32.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涉及民生民本支出127.1亿元,增长19.5%,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1.2%。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全市粮食总面积653.5万亩,比上年增加5.1万亩,增长0.8%;棉花播种面积8.1万亩,比上年减少3.3万亩,下降28.9%;烟叶播种面积21.9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增长6.7%;油料面积42.7万亩,比上年略减,下降0.1%;蔬菜面积76.7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增长0.2%;花卉种植面积64.8万亩,比上年减少0.4万亩,下降0.7%;中药材面积29.2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增长0.6%。

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83.1万吨,比上年增加5.9万吨,增长2.1%;平均亩产433公斤,比上年增加5.7公斤,增长1.3%。棉花总产量0.5万吨,下降29.5%;烟叶总产量4.6万吨,增长6.5%;油料总产量9.5万吨,增长11.2%;蔬菜总产量219.8万吨,比上年增长1.9%。

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38.7万吨,禽蛋产量23.0万吨,牛奶产量7.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4%、3.6%和4.2%。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69.4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899台,小型拖拉机54468台。有效灌溉面积364.0万亩,比上年新增2.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39.3万亩,比上年新增5.5万亩。农村安全饮水达标人口185.0万人,新增32.69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12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实现增加值956.6亿元,增长17.4%。产品产销率98.3%。

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28亿元,增长15.8%;重工业增加值628.6亿元,增长18.2%。

国有企业增加值150.3亿元,增长11.3%;集体企业增加值19.32亿元,增长-2.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30.7亿元,增长17.8%;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19.5%。

34个行业中,21个行业增加值总量超过10亿元,16个行业增加值总量超过20亿元。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117.2亿元,增长15.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增加值99.7亿元,增长44.8%;烟草制品业增加值81.9亿元,增长1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38.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增长12.5%;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加值45.2亿元,增长12.4%;纺织业增加值42.4亿元,增长18.5%;汽车制造业增加值37.6亿元,增长24.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34.1亿元,增长26.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增加值31.4亿元,增长28.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30.8亿元,增长16.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17.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25.9%;造纸和纸制品业增加值21.7亿元,增长13.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0.4亿元,增长-1.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1877.7万吨,比上年增长13.1%;发电量116.8万千瓦时,增长-1.8%;小麦粉175.4万吨,增长17.3%;鲜、冷藏肉119.1万吨,增长31.1%;布4.1亿米,增长2.1%;纱61.2万吨,增长4.4%;卷烟428.5亿支,增长0.9%;机制纸及纸板131.5万吨,增长-9.1%;卫生陶瓷制品3662.9万件,增长-50.4%;汽车配件3490.1万件,增长42.2%。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5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实现利润314.2亿元,增长9.2%。19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12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409.9亿元,增长4.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460.2亿元,增长38.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主营业务收入357.3亿元,增长24.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主营业务收入238.4亿元,增长26.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主营业务收入227.1亿元,增长3.1%;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6.2亿元,增长6.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5.3亿元,增长24.3%;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92.1亿元,增长15.0%;纺织业主营业务收入143.0亿元,增长4.0%;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16.8亿元,增长8.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主营业务收入112.2亿元,增长64.6%;烟草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108.8亿元,增长19.1%。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111.5亿元,增长23.9%;农户投资44.2亿元,增长6.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按注册登记类型分,民间投资1030.3亿元,增长23.8%。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38.2亿元,增长48.5%;第二产业投资697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投资376.3亿元,增长30.9%。

全年全市在建工业项目844个,完成投资69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62.7%。其中,采矿业投资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制造业投资652.2亿元,增长22.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8.2亿元,增长-37.5%。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95.4亿元,增长7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77.9亿元,增长10.0%;汽车制造业投资60.4亿元,增长12.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57.7亿元,增长64.5%;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50.5亿元,增长58.3%;纺织业投资44.6亿元,增长18.6%;金属制品业投资38.6亿元,增长69.0%;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30.5亿元,增长114.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29.3亿元,增长9.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16.2亿元,增长-29.0%;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14.3亿元,增长-53.0%;烟草制品业投资11.5亿元,增长58.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2.3亿元,增长198.1%;电力生产投资2.5亿元,增长-6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4.6亿元,增长-24.0%;教育业投资7.9亿元,增长-7.7%;卫生和社会保障业投资8.1亿元,增长-7.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1.4亿元,增长78.7%;城市基础设施投资44.9亿元,增长32.0%。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89.3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住宅投资64.1亿元,增长-18.8%。房屋施工面积98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64.3万平方米,增长19.4%。房屋竣工面积16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7.3万平方米,增长-10.3%。商品房销售面积207.3万平方米,增长-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99.25万平方米,增长3.7%。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分城乡看,城镇市场零售额360亿元,乡村市场零售额12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16.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6.7亿元,增长16.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25大类商品中,14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超过20%。其中,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和服装类分别增长49.6%、47.1%和45.1%;家具类和建筑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43.9%和29.7%。

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建成农家店2583家,建设配送中心6家,连锁农家店覆盖率达到100%,农家店营业面积达18.76万平方米,农家店统一配送率70%。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项目2个,乡镇商贸中心项目3个,直营店项目10个。“节能家电补贴”成效显现,四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家电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增幅达到3.7%。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20.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16亿美元,增长20.2%;进口4.8亿美元,增长34.7%。出口最多的四大类商品分别是发制品、鞋类、机电产品和农产品。以人发、纤维发为主的发制品出口12.6亿美元,增长18.8%,占出口总额的78%。鞋类产品出口1.28亿美元,增长705.5%。

全年全市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家,合同利用外资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5%,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增长22.5%。新引进省外资金项目435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61亿元。

新设立3家境外投资企业,全市注册登记的境外投资企业达到32家,投资总额2亿美元,投资国家和地区涉及美国、日本、西欧、香港、中东、非洲、东南亚、巴西、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行业包括发制品、纺织品、矿产品开发等。

3家企业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全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79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0%;实现营业额1623万美元,增长1376%。完成外派劳务1415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5.3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年全市新建、改造国省干线公路96公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324.1公里,基本形成了由铁路、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路网。交通总里程达到9497公里,其中公路里程9246公里、铁路里程251公里,综合交通路网的国土面积密度达到了190公里/百平方公里。以建设“零距离换乘中心”项目为重点,构建高铁、轨道、航空、公路及公共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铁许昌东站、新郑国际机场许昌候机楼建成并投用,长途汽车站和许昌至新郑机场快速通道开工建设。建成投用了各级客运站99个、货运站5个以及众品3个物流园区等,各种营运车辆达到5.8万辆,客运线路316条,村通车率达到99%。城市公交公司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15%。全市共完成客运量682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3.7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9%和7.6%;完成货物运输量2.2亿吨,货运周转量467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4.9%和15%。

全年全市邮政局(所)114处,其中电子化支局104处,邮政储蓄网点69个;信箱信筒278个。邮路22条,长度1595公里,其中,市县二级邮路6条,县乡邮路16条,投递线路292条。

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旅游总收入43.7亿元,增长15%,A级景区17家,其中,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5家。星级饭店21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7家。旅行社72家,其中国内旅行社70家,国际旅行社分社2家。

八、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88.2亿元,比年初增加216.3亿元,增长2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3.3亿元,比年初增加127.6亿元,增长20.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50.8亿元,比年初增加153.6亿元,增长22%,其中短期贷款587.7亿元,比年初增加122.4亿元,增长26.3%,中长期贷款230.3亿元,比年初增加18.4亿元,增长8.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61所,其中,高等院校4所,职业中等技术学校30所,普通高中30所,普通初中209所,小学1044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幼儿园847所。在校学生96.79万人,其中,高等学校在校生3.44万人,高中在校生8.11万人,初中在校生17.04万人,小学在校生42.92万人。全市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全部达到100%。

年末全市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4个、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4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16家。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专利申请量3549件,授权量1934件。

年末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8个,中国驰名商标9个,省名牌产品5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省长质量奖企业2家。拥有12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中,3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个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4家,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1名,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6项,参与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36项,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42家,创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个,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8个,创建全省首家“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河南省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成为全省首个所辖县(市)全部创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的省辖市。全市812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456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65家企业通过强制产品认证,56家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数据广播接收系统5个,区域气象观测站104个,地震台站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博物馆9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5个。国家一级文化馆2个,国家二级文化馆2个。

年末拥有综合档案馆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6911卷(件)。

全市共有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8.8万户,入户率20%。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402家,医疗卫生人员20162人,全市参合农民达360.8万人,参合率达97.5%。

为备战省十二运会,全年全市新注册运动员324人。组织参加了摔跤、田径、船艇等15个项目的省级冠军赛、锦标赛等比赛,获得7个冠军、6个第二名、20个第三名。成功举办全国青少年空手道锦标赛。新发展国家二级运动员51名,国家二级裁判员284名,成功申报2所国家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指导3所省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通过省级验收,对3所市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提档升级。被确定为全省5个校园足球试点城市之一。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482.6万人,常住人口429.6万人。出生率10.4‰,死亡率5.8‰,自然增长率4.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19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49元,实际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5元,实际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90元,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0.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0.2%。

年末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7.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9.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2.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9.7万人,各项社保基金收入达到29.4亿元,按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4.9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人均月增加217元,达到每月1500元。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10万元提高至15万元。拨付失业保险金及其他失业保险待遇5748.1万元,惠及8552名失业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41.3万人,领取待遇58.4万人。

全年城市低保对象23504户,41770人,累计发放资金8288.6万元,人均月补差180元;农村低保对象87768户,131429人,人均月补差87元,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3970.9万元。

十二、城建环保

全年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2778.4公顷,绿化覆盖面积3187.2公顷,绿地率达24.7%,绿化覆盖率3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

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累计达到321天,实现省定300天的目标;清潩河干流省控高村桥断面COD浓度平均值50.63mg/L,比上年下降2.96%;氨氮浓度平均值1.80mg/L,下降0.43%;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辐射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累计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6590吨、氨氮减排734吨、二氧化硫减排20025吨、氮氧化物减排7881吨。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