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信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2:13:23 来源:信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047次

信阳市统计局

(2008年2月29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实现“三大跨越”,当好中原崛起生力军,建设魅力信阳的战略目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经济发展实现了效益好、速度快、运行稳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高于省定目标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92.54亿元,同比增长6.3%,对GDP的贡献率为28.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82.07亿元,增长16.5%,对GDP的贡献率为38.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36.41亿元,增长16.9%,对GDP的贡献率为32.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933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9:39.3:32.8变化为27.1:39.7:33.2,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二、三、一”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5%,对国民经济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8.9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9%。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33亿元,同比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01亿元,比上年增长60.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22.1%和18.5%。

市场物价大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其中,城市上涨6.1%、农村上涨4.2%。居民消费价格中,呈“五升三降”的格局。食品价格上涨13.9%,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2%,居住价格上涨3.8%,其余各类价格均下降。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7%。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54.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1万人,其中 “4050”人员1.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6%,低于省控4.5%的目标。全年外出务工人员235.8万人,其中外出信阳半年以上务工人员195.3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9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18.0万人。全市在岗职工工资快速增长,年平均工资达到15167元,比上年增长21.8%。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县域(不含市辖区)完成生产总值52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快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9亿元,增长21.9%。全市有6个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比上年多出3个县。其中固始县达到2.89亿元。各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达到28%以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工业基础薄弱,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城乡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较大;地方可支配财力不足,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和调控能力有限;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够健全,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等。

二、农  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随着中央、省、市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较好落实,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全市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92.54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市粮油生产双双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达到550.69万吨,比上年增长7.9%。其中,夏粮总产量136.04万吨,秋粮总产量414.6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9%和7.0%。全年油料产量56.71万吨,增长4.7%;棉花产量1.41万吨,减少16.5%;茶叶产量2.44万吨,增长24.8%;水果总产量8.90万吨,增长15.3%;蔬菜总产量354.33万吨,增长15.0%。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12.42亿元,增长5.4%。

林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造林35.69万亩,分别占省和市下达任务数的121.4%,119.4%。新增潢川花木1.2万亩、固始柳编0.4万亩,新建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5.98万亩。板栗产量12.93万吨,增长46.9%。全年林业实现增加值13.21亿元,增长20%。

渔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全市养殖水面利用面积98.6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7.34万吨,增长18.8%。以“南湾鱼”为代表的水库优质鱼养殖基地发展到18个,面积20万亩;被省认定的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达到20个,面积21.7万亩。全市水产品加工、销售行业达到20 家。全年渔业实现增加值11.69亿元,增长2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50.0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6%;农用拖拉机16.72万台, 比上年增长6.8%,农用运输车5.9万辆,比上年增长11.3%;全年农村用电量8.08亿千瓦小时, 比上年增长19.7%;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76千公顷,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38.77千公顷;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6千公顷,年末节水灌溉面积达33.46千公顷;当年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7.21千公顷,年末旱涝保收田面积达321.8 千公顷。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5506902 7.9

#夏粮 吨 1360438 10.9

秋粮 吨 4146464 7.0

油料 吨 567120 4.7

#花生 吨 175852 6.2

油菜籽 吨 374517 4.8

棉花 吨 14105 -16.5

烤烟 吨 3565 -10.4

茶叶 吨 24442 24.8

蔬菜 吨 3543324 15.0

水果 吨 88960 15.3

板栗 吨 129285 46.9

水产品 吨 173374 18.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3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增速较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5.87亿元,增长27.2%。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98.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1358671 27.2

#国有控股企业 267930 6.1

#集体企业 64910 20.8

股份制企业 951080 34.9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0253 81.2

#轻工业 538020 22.4

重工业 820651 30.5

#非公有制工业 976157 34.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大中型企业 768072 41.0

#高技术产业 101922 38.5

工业经济协调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6个行业保持增长。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12.82亿元,增长47.0%;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增加值4.86亿元,增长67.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9.59亿元,增长43.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20.25亿元,增长59.4%;医药制造业增加值6.20亿元,增长16.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118.4%。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增加值达到10.19亿元,增长38.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4.63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实现利润28.01亿元,增长60.2%;实现利税48.15亿元,增长55.5%。亏损企业亏损额1.42亿元,增长13.8%;亏损面1.5%,下降1.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9.03%,比上年提高39.9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全年生产饮料酒17.50万吨,比上年增长34.3%;精甲醇36.39万吨,增长31.1%;水泥412.48万吨,增长50.2%;生铁228.29万吨,增长70.5%;铁合金17.74万吨,增长148.2%;小麦粉76.57万吨,增长51.3%;大米126.44万吨,增长49.8%。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面积111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7.9%;竣工面积729.7万平方米,增长70.5%;实现利润3.92亿元,税金3.12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43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406.22亿元,增长36.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98.21亿元,增长30.8%。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04.43   35.5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406.22 36.7

#国有控股投资 192.25 1.5

民间投资 207.71 379.0

#第一产业 19.04 46.1

第二产业 88.30 25.1

第三产业 298.88 39.9

#中央项目 0.20 -98.2

地方项目 406.02 42.0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98.21 30.8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投资207.41亿元,增幅高达379.0%;国有控股单位投资192.25亿元,增长1.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9.04亿元,增长46.1%;第二产业投资88.30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投资298.88亿元,增长39.9%。按隶属关系分,中央项目投资0.20亿元,下降98.2%;地方项目投资406.02亿元,增长42.0%。

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86.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建材工业投资18.78亿元,增长165.0%;机械工业投资12.30亿元,增长40.9%;化工工业投资11.73亿元,增长51.3%;纺织工业投资3.68亿元,增长46.0%;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5.86亿元,增长64.8%,其中住宅投资43.24亿元,增长96.3%。商品房施工面积621.23万平方米,增长97.3%,其中住宅548.93万平方米,增长118.0%。商品房竣工面积310.29万平方米,增长160.0%;商品房销售面积308.25万平方米,增长73.6%。商品房销售额52.40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39.07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确定重点建设项目138个,实际完成投资89.5亿元,占年计划的114.7%。其中,续建项目52个,实际完成投资41.9亿元,占年计划的125.8%。新开工项目77个,实际完成投资47.6亿元,占年计划的106.4%。信阳同合公司年产25万片铁路铸钢货车车轮、信钢200万吨钢综合技改、华仪化工20万吨离子膜烧碱、华英熟食二期、金鼎化工60万吨二甲醚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华豫二期2×66万千瓦机组、华新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天瑞集团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水泥、金鼎化工60万吨二甲醚三期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信钢200万吨钢综合技改配套工程、亚洲新能源公司150万吨甲醇及100万吨二甲醚一期、平煤蓝天16万吨总氨生产线等项目即将开工。

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245.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0.3%。施工项目1523个,建成投产项目102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7.3%。城镇房屋施工面积1428.63万平方米,其中竣工房屋建筑面积784.78万平方米,竣工率54.9%。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增水泥年生产能力100万吨;合成氨年生产能力20万吨;啤酒年生产能力10.6万吨;高等院校学生席位45908个;新建公路411公里;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15万吨;扩建城市道路19.8公里、面积63.84万平方米;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5.5万吨。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5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2.71亿元,增长20.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1.34亿元,增长16.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1.45亿元,增长12.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6.86亿元,增长48.3%;其他行业零售额5.74亿元,增长2.0%。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销售增长3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制品增长43.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8%;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81.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8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2%。其中,出口总额5219万美元,增长35.4%;进口总额9587美元,增长97.8 %。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3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1%。全年主要出口产品出口额达3200万美元,增长33.0%。

利用外资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2家,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66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21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0%和30.5%。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较好。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完成营业额1650万美元,增长13.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发展。初步核算,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5389万吨、货物周转量63.57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2.2%和41.9%;其中公路货物运输量4912万吨、货物周转量36.5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2.4%和50.4%;水路货物运输量477万吨、货物周转量27.0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0.2%和31.7%。全年完成客运量833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0.3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9.7%和42.3%;其中公路旅客运输量828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59.90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9.6%和42.3%;水路客运量5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0.47亿人公里,分别增长52.6%和46.0%。公路通车里程达2384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10公里。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汽车62.4万辆,比上年增长7.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635738 41.9

公路 万吨公里 365738 50.4

水运 万吨公里 270000 31.7

货运量 万吨 5389 22.2

公路 万吨 4912 22.4

水运 万吨 477 20.2

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603812 42.3

公路 万人公里 599042 42.3

水运 万人公里 4770 46.0

客运量 万人 8339 19.7

公路 万人 8282 19.6

水运 万人 57 52.6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5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9.22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35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1.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9.15万户(含小灵通),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8万户,比上年增长12.6%。

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2007年,全市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称号。全市共有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28家,比上年增加3家;星级宾馆(三星级以上)12家,全年接待境外人数2950人次,比上年增长47.6%。其中,港澳台旅游者298人次,增长13.7%。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14.73万人次,增长3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亿元,增长32%。景区开发建设取得新成就。A级旅游景区达到7处,比上年增加1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3处。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60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5.1亿元,增长2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9.6亿元,增长12.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5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14.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1.3亿元,增长12.0%;中长期贷款余额101.1亿元,增长26.2%。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23.9亿元,增长8.7%。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8亿元,增长29.0%。年未金融机构存贷比67.6%,新增存贷比71.3%。

金融机构盈利情况显著改善。全年金融机构实现帐面利润2.18亿元,比上年增加0.68亿元。不良贷款比例略降。按照五级分类统计,年末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0.28亿元(不含农村信用社),不良率较年初下降5.59个百分点。

2007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家,上市股票1只,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价总值26.12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保费收入18.12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5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5.28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72亿元;人身险赔付2.6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处,招收研究生84人,在学研究生210人,毕业研究生46人;普通高校3所,招生12159人,在校学生37229人,毕业学生7622人;成人高校1所,招生2674人,在校学生6492人,毕业学生2861人。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54所,招生4.43万人,在校学生10.81万人,毕业学生2.34万人;普通高中89所,招生6.24万人,在校学生20.35万人,毕业学生6.24万人。全市普通初中313所,招生13.01万人,在校学生42.45万人,毕业学生15.08万人;普通小学2539所,招生14.53万人,在校学生86.39万人,毕业学生12.8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全年扫除文盲1.5万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落实资金35741万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部完成。

2007年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情况

单位:人

指标 招生数 在校生 毕业生数

研究生培养单位 84 210 46

普通高校 12159 37229 7622

成人高校 2674 6492 2861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44253 108125 23417

普通高中 62405 203488 62447

初中学校 130098 424513 150757

普通小学 145344 863882 128355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32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50人。全年科技经费支出153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132.6万元。R&D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390万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全年安排科技计划项目198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24个,市级项目163个。全年有57个项目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省级7项,市级50项。推广科技优秀成果项目33项,申请专利274件;授权专利99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10份,成交金额5647万元。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成绩。名牌战略工作强力推进,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种,河南名牌产品31种。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0.13台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2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19家。全年制定、修订地方标准40项,新建计量标准130项。全市已建立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0个。全市共有地质环境监测站1个。共有地震台站3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7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 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4.6%。电视台1座,教育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8.3%,有线电视用户22.51万户。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罗山皮戏影、灶书、汉族叙事长诗《郭木香》、信阳民歌、花挑舞、火绫子、光山花鼓戏、信阳毛尖制作技艺共8项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锣鼓十八番、三壁吹打乐、丝弦锣鼓、信阳民舞、淮河歌谣、信阳剪纸等34个项目被市确定为保护项目。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9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病床床位1113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750张;卫生技术人员1442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684人,注册护士3830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技术人员665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357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07个,床位4364张,卫生技术人员4953人。全市10个县区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农民530万人,参合率达8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信阳输送的运动员在世界级比赛中获冠军1人,亚军1人;在亚洲比赛中获冠军4人;在全国比赛中获第三名2人。参加省级各类比赛中获第一名21人,第二名9人,第三名9人。信阳籍运动员贾占波获得2008年奥运会参赛资格。全年共获得奖牌58枚。全市拥有大型体育场地4处,人均体育场面积0.53平方米。全市常年锻炼人口达到230万以上,5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全部建成,农村、社区体育活动活跃,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十一、人口、城乡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有新成效。2007年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98.57万人,比上年增加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8.83万人,乡村人口549.74万人。全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7‰,人口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6.08‰。城镇化率达31.16%。

城乡居民收入有新增长。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77元,比上年增长2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735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3737元,增长1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83元,增长13.7%。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9%(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0.5%,分别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和下降1.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新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59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7.04平方米,增长3.0%;全年农村竣工住宅建筑面积817.0万平方米,增长16.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0.62平方米,增长1.2%。

社会保障事业有新进展。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0.5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1.34万人,离退休人数9.2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7.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34.7万人,退休人数1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10万人。工伤保障参保人数17.45万人。全年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06万人,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401.6万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2.02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451.8万元。全市共有1.18万人失业人数领取失业保险金,共发放失业保险金6013.2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有新局面。全市综合社会福利院床位10331张,共收养9055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78个。全年社会销售福利彩票9443.8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81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202.6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水资源供求关系平稳。全年降水量1495毫米,比历年偏多。年总用水量6.6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5.5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4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70亿立方米。全市人均用水量83.77立方米。

地表水质状况有待改善。全年全市在监测的13个河段中,河段总长645公里,1~3类水质河段长320公里,比上年减少8.6%;4类水质河段长30公里,减少66.7%;劣5类水质河段长295公里,增加43.9%。

矿产资源勘探工作持续发展。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49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5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17种,非金属矿产20种。

城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年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9天,优良天数比例比上年下降3.9个百分点。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10个,面积54.4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面积48平方公里。园林城市建设取得成效。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上升到35.2%;绿地率上升到29.4%;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8.13平方米。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全年全市共完成造林35.69万亩,全市参加义务植树399.1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1699.6万株。全市已被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1个。自然保护区9个,面积97.62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全市森林覆盖率30.03%。

安全防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764起,比上年下降28.7%。各类伤亡事故死亡278人,下降16.2%。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58人,下降17.0%。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0人,下降9.0%。各类事故万人死亡率为0.35,下降18.6%。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9,下降26.4%。

附表1

2007年各类价格指数

以上年同期为100

指标 全市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05.2 106.1 104.2

食品 113.9 114.0 113.6

粮食 111.0 111.0 110.9

肉禽及其制品 136.9 139.4 133.7

蛋类 119.4 120.2 118.4

水产品 109.6 115.0 105.9

菜 101.2 100.9 100.7

在外用餐 107.4 108.9 105.5

烟酒及用品 101.2 101.9 100.8

衣着 98.2 97.5 99.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2.5 103.5 101.0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99.8 100.3 99.3

交通和通信 98.4 97.4 99.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3.2 106.3 100.5

居住 103.8 104.7 102.9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4.0 104.3 103.9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 104.7 - 104.7

附表2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大米 吨 1264420 49.8

小麦粉 吨 765690 51.3

食用植物油 吨 35544 7.3

配混合饲料 吨 729889 -6.3

饮料酒 吨 174981 34.3

软饮料 吨 29369 -21.1

精制茶 吨 24110 11.0

农用氮、磷、钾化肥 吨 625741 15.9

中成药 吨 3747 28.8

精甲醇 吨 363863 31.1

水泥 吨 4124762 50.2

粗钢 吨 1615651 -14.4

生铁 吨 2282867 70.5

纱 吨 18421 10.0

纸浆 吨 22573 -39.2

发电量 万千瓦时 487183 -0.4

民用钢质船舶 综合吨 811499 0.7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