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信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2:11:48 来源:信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06次

信阳市统计局

(2005年2月16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和谐社会构建取得进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高于预期。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规模持续扩张。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速比上年加快4.5个百分点,高于年初预期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0亿元,增长17.0%;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129.7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为31.2:38.9:29.9,呈“二一三”格局。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40元,约折合670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90.18亿元,增长18.1%,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42.3%提高到43.9%。

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0.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5%和19.8%。

市场物价持续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其中城市上涨5.8%、农村上涨4.9%。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3.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7%,居住价格总水平上升7.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1%。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上涨9.8%。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47.39万人,比上年下降1.6万人。全年有3.38万下岗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人数16.63万人,减少0.33万人。全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5%,比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依然薄弱;经济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煤电油运供需关系紧张;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和应收帐款上升较快,企业盈利能力偏低;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扶贫任务依然艰巨;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价格涨幅依然偏高等。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立足市场需求,按照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发展“双低”油菜、弱筋小麦、优质水稻、茶叶、优质花生、优质棉花、紫云英和花卉苗木等8大支柱产业,农产品优质率继续提高,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96.3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1.43千公顷,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266.67千公顷、弱筋小麦种植面积33.3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0.02千公顷,减少1.2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28.37千公顷,减少7.16千公顷,其中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占95%以上;茶叶种植面积24.1千公顷,扩大1.8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1.48千公顷,扩大7.88千公顷;花卉种植面积7.73千公顷,扩大1.65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9.17千公顷,扩大1.12千公顷。畜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畜禽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一批畜牧养殖基地、规模化养殖小区和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化、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农产品、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能力继续增强,产品链条逐步拉长,华英、三高、万富油脂、五云茶叶等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张。

种植业快速增长,粮油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397.0万吨,比上年增加110.99万吨,增长38.8%,较历史上收成最好的2002年(380.46万吨)高出16.54万吨。其中,夏粮产量91.1万吨,增长39.8%;秋粮产量305.9万吨,增长38.5%;油料产量46.59万吨,比上年增加9.0万吨,增长23.9%;棉花产量17674吨,比上年增加3557吨,增长25.2%;茶叶产量11175吨,比上年增加1423吨,增长14.6%;蔬菜产量227.42万吨,比上年增加40.66万吨,增长21.8%。初步核算,全年种植业实现产值121.2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

林业生产恢复性快速增长。全年板栗产量84540吨,比上年增长31.6%。初步核算,全年林业实现产值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

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57.0万吨,比上年增长7.5%,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38.4万吨,增长7.0%。禽蛋产量19.3万吨,增长8.7%;奶类产量1936吨,增长13.0%。初步核算,全年畜牧业产值80.2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全年水产品产量11.1万吨,比上年增长12.5%。初步核算,全年渔业产值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农林牧渔服务业稳步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7.19亿元,比上年增长5%。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82.39千瓦,比上年增长3%;大型拖拉机0.77万台,比上年增长2.2%;小型拖拉机12.54万台,增长1.8%;农用运输车4.81万辆,比上年增长3.7%;农村用电量5623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6%。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33千公顷,其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14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57.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2.82亿元,增长15.3%;集体企业增加值6.11亿元,增长14.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5.0亿元,增长2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0.24亿元,下降44.4%。轻重工业同步发展,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0.54亿元,增长22.2%,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7.33亿元,增长22.2%。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主要原材料生产、农副食品加工业快速增长。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6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3.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2.0%。分产品看,钢产量增长29.0%;生铁产量增长54.7%;铁合金产量增长112.8%;水泥产量增长9.9%;大米产量增长23.2%;小麦粉产量增长32.4%;食用植物油增长67.6%。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22973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6.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非公有制工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占工业经济的比重提高到38.3%。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24.59%,比上年提高7.03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产品销售收入158.09亿元,增长32.3%。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11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其中,县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4.6%;中省市企业亏损1.36亿元,由上年的盈利转为亏损。工业企业亏损面明显收缩,年末亏损面下降到4.0%,比上年缩小4.7个百分点。

建筑业继续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建筑房屋施工面积357.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0%,竣工面积197.5万平方米,下降8.8%;实现利润总额8475万元,增长46.9%;实现税金总额8526元,下降2.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4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增幅加快12.5个百分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140.3亿元,增长49.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99.7亿元,增长18.2%,民间投资37.8亿元,增长102.1%,港澳台商投资2.1亿元,增长136.6%,外商投资0.7亿元,下降56.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5.2亿元,增长131.7%;第二产业投资33.3亿元,增长79.9%;第三产业投资101.7亿元,增长39.5%。市外资金引进增势迅猛。全年利用市外投资8.92亿元,增长211.7%。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27.4亿元,比上年增长50.8%。其中,能源工业投资9.6亿元,下降4.8%;原材料工业投资10.4亿元,增长151.3%;轻纺工业投资2.7亿元,增长23.8%;机械电子工业投资1.5亿元,增长126.7%。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迅猛。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0亿元,增长%,其中,住宅投资7.1亿元,增长27.8%。商品房销售火爆。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6.1万平方米,增长35.1%,其中,住宅45.8万平方米,增长38.2%。

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全年确定重点建设项目91个,实际完成投资60.85亿元,为上年的1.94倍。阿深高速公路信阳段、信南高速公路全面施工;叶信高速公路已进入施工高潮;信钢200万吨钢技改项目、金光集团年产12万立方米建筑模板项目、豫龙水泥100万吨水泥粉磨站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光山20万吨甲醇项目、金伦2万吨特种工业用纸项目、华英五期项目竣工;信钢30万吨焦化生产线建成投产;华豫二期完成主要设备招标和场地平整;淮河滩区灾民安置工作全面完成;西气东输驻马店至信阳输气管线、信阳至固始输气管线东八线城网工程进展顺利;罗山县、商城县污水处理厂顺利开工建设;出山店水库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75.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3.6%。建成投产项目36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3.2%。城镇房屋施工面积566.3万平方米,其中竣工房屋建筑面积370.0万平方米,竣工率65.3%。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增炼钢生产能力48万吨/年;新增热轧钢材生产能力40万吨/年;新增火力发电生产能力13.5万千瓦/年;新增水泥生产能力30万吨/年;新增合成氨生产能力2.2万吨/年;新增甲醇生产能力20万吨/年;新建公路240.9公里;新增中等学校学生席位5.6万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趋于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4.4亿元,增长17.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3.3亿元,增长15.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3亿元,增长11.5%;餐饮业零售额19.9亿元,增长53.3%;其他行业零售额4.8亿元,增长25.2%。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销售增长56.3%,建筑材料类销售增长115.9%;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505.9%。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元-11月累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其中批发业增长14.2%、零售业增长22.0%;实现利润总额65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0%,其中批发业增长105.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0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2.3%。其中,出口总额2681万美元,增长30.6%;进口总额2358万美元,增长315%。对美国、日本、欧盟、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快速增长(见下表)。

利用外资增长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家,比上年增长60%;合同外资金额6385万美元,增长3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577万美元,增长27%。

国际劳务合作继续推进。全市全年国际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436万美元,完成合作营业额538万美元,劳务输出年末在外人数3819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初步核算,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2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年公路、水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38.9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公路21.71亿吨公里,下降3.0%;水运17.24亿吨公里,增长65.8%。旅客周转量33.8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公路33.62亿人公里,增长22.3%;水运2522万人公里,增长885.2%。全年公路通车里程71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5.8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9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5.5%。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9.34亿门,比上年增长12.5%;固定电话用户89.6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1.5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47.35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79.53万户,新增用户23.45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1.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6.4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54538户,比上年增长6.9%。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市旅游整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旅游景区建设和宣传推介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16家,比上年增加3家;星级宾馆10家,比上年增加3家。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17.8万人次,增长69.5%,实现旅游收入4.02亿元,增长82.6%。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5.9亿元,比年初增加59.16亿元,增长18.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4.64亿元,增长34.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9.23亿元,比年初增加44亿元,增长17.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0.45亿元,比年初增加25.2亿元,增长10.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7.43亿元,下降9.4%;中长期贷款余额66.17亿元,增长10.1%。全市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余额8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城市信用社贷款余额13.35亿元,比年初增长11.3%。人民币消费贷款规模继续扩大,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2.94亿元,比年初增长12.4%。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01亿元,增长15.9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减少。按照五级分类统计,年末主要金融机构(不包括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57.32亿元,比年初减少2400万元,不良贷款的比例为43.6%,比年初下降3.63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实现利润5837万元,实现了扭亏增盈。

2004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家,上市股票1只,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价总值2.65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寿险保费收入55701万元,增长34.8%;财产险保费收入12365万元,增长57.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3534万元,增长7.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3390万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寿险赔付额3949万元、财产险赔付额7095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额2346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处,招收研究生45人,在学研究生78人,毕业研究生9人;普通高校3所,招生8110人,在校学生22458人,毕业学生4403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1所,招生3384人,在校学生6723人,毕业学生3882人。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41所,招生26042人,在校学生67557人,毕业学生17531人;普通高中85所,招生55249人,在校学生148992人,毕业学生34223人。全市普通初中325所,招生15.38万人,在校学生48.75万人,毕业学生15.24万人;普通小学2892所,招生12.31万人,在校学生86.73万人,毕业学生15.5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学生辍学率下降到0.2%。全年幼儿园在园幼儿12.54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17.22万人次,扫除文盲1.8万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9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067人。全年科技经费支出8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78.5万元,下降11.3%。R&D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78.5万元,下降11.3%。全年安排科技攻关计划项目9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6个,省级项目45个,市级项目39个;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83项,其中省级以上9项,市级以上74项。截止11月末,申请专利104件;授权专利102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22份,成交金额4935万元。

综合技术服务继续改善。全市现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2个、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2个。18个企业完成了产品质量认证。名牌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共获得河南名牌产品8种,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7712台件。全年新建计量标准3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0项,其中省级以上地方标准6项,市级以上地方标准4项。全市已建立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23个。全市共有地质环境监测站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4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2.7%;电视台9座,教育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7.9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87.5%。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806个,增长13.2%,其中医院、卫生院265个,诊所1497个;病床床位997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9705张;卫生技术人员14731人,其中职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6027人,注册护士3225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技术人员842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124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458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09个,床位3472张,卫生技术人员5294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救治体系国债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其中3个项目已竣工。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效。信阳籍运动员贾占波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获得射击金牌1枚,实现了信阳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体育事业投入继续增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进展顺利。据3%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年出生人口8.58万人,出生率10.97‰;死亡人口5.06万人,死亡率6.47‰;全年净增人口3.5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5‰。年末总人口783.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9.54万人,占总人口的25.5%;乡村人口584.2万人,占总人口的74.5%。分性别看,男性人口410.73万人,占总人口的52.4%;女性人口373.01万人,占总人口的47.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96.35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8.05%,老年人口达到48.01万人。全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187.39万人,其中务工人员180.25万人。务工人员中,外出信阳半年以上的168.14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4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82元,增长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96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1元,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5.23%,比上年下降0.37个百分点。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4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6%;年末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7平方米,增长2.3%。农村竣工住宅面积56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9%;年末人均住房面积27.59平方米,增长3.5%。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29.45万人,比上年增长9.3%,其中职工26.10万人,增长2.3%,离退休人员7.66万人,增长11.3%。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40.21万人,增长0.3%,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4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35.62万人,增长7.7%,其中职工26.1万人,增长8.1%,离退休人员9.52万人,增长6.7%。全市共有14.29万人参加了大病医疗统筹。社会保障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5127.24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6369万元、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3609.33万元,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565.3万元,保障贫困城镇居民10.42万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各类福利院床位数3284张,收养2667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2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1个。全年接收社会捐赠116.6万元。全年共有3.84万个优抚对象得到了抚恤、补助。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资源与环境

耕地面积减少。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积568.0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61千公顷。全年建设占用耕地2.34千公顷,退耕还林1.47千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44千公顷。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0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1126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983毫米,比上年减少384毫米,下降28.1%。年末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18座,蓄水总量15.52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5座,蓄水总量13.81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3座,蓄水总量1.71亿立方米。全年使用水利工程供水量9.48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6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72亿立方米,农业用水7.91亿立方米。

地表水质状况继续改善。市辖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中,有87.5%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要求,12.5%的断面为Ⅳ类水质。淮干出境断面淮滨水文站和师河琵琶山桥COD浓度达到规定的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49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5种。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9处。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园林城市创建取得成效。全市园林绿地面积1050公顷,比上年增长14.1%;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58.0%和90%,比上年提高58和3个百分点。全市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达标面积41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32.3%。年末全市烟尘控制区6个,面积31.6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873公顷。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0个,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17.53千公顷。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4平方公里。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信阳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