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信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2:11:02 来源:信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50次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重重困难,抓住发展机遇,奋勇拼搏,开拓进取,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张。初步核算,全年信阳市生产总值344.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7亿元,下降3.5%;第二产业增加值136.1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112.3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6:37.1:31.3演变为27.8:39.6:32.6。

市场物价稳中趋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1%,居住价格总水平上升1.7%。商品零售价格上升1.0%。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上涨0.9%。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6万个,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全市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提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经济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自然灾害造成严重损失,部分群众生活还较困难,扶贫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等。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产品优质率达到7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油菜双低化率达到100%;优质稻面积400多万亩,占整个水稻面积的90%以上;名优茶产量达900万公斤,占整个茶叶产量的64.3%;优质烟叶、紫云英、花生等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均在85%以上。农作物布局得到优化,优质农产品开始向优势产区集中。畜禽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肉类精深加工能力继续增强。特色农业发展较快,花卉、茶叶、柳编、银杏、板栗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农产品经营结构正向品牌化、标准化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加快。

种植业因灾减产。因夏秋两季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种植业生产受损严重,主要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286.01万吨,比上年减产24.8%。其中,夏粮总产量65.12万吨,减产25.4%;秋粮总产量220.89万吨,减产24.6%。油料总产量37.60万吨,增产11.3%;棉花总产量14117吨,减产37.4%。

林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4.3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6.9%,其中,退耕还林面积36.4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5.1%。全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85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2%。

畜牧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全年牛出栏27.7万头,增长4.7%;生猪出栏373.8万头,增长5.6%;羊出栏160万只,增长6.2%;家禽出栏8815.5万只,增长21.3%;肉类产量达到53.1万吨,增长10.2%,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52.97万吨,增长10.2%;禽蛋产量达到17.79万吨,增长10.8%;奶类产量1713吨,比上年增长55.9%。

渔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市共有宜渔水面80.77千公顷,全年养鱼水面63.2千公顷。水产品产量达到9.9万吨,比上年增长22.8%。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74.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农用拖拉机13.07万台,比上年增长3.0%;农用运输车4.64万辆,比上年增长4.0%;农村用电量5224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4%。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2千公顷,其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4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23.13亿元,增长20.2%;集体企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26.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5.40亿元,增长1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0.41亿元,增长182.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重工业增加值3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非金属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钢铁工业等行业快速增长。在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医药制造业增长35.3%、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1.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0%,其中光学仪器制造业增长22.0%、医药制造业增长37.0%。工业产品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新产品产值率达2.0%,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发展迅速,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9%。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11.3%,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产品销售收入120.35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实现利润总额3.6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0.95亿元,增长60.7%;亏损面下降到4.4%,比上年减少2.4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6%。

建筑业继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施工房屋面积401.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5%,房屋竣工面积260.4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1%;实现利润5410万元,比上年增长42.2%;实现税金9727元,增长2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84.29亿元,增长24.2%;城乡集体经济投资18.95亿元,增长10.7%;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6.16亿元,增长15.4%。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6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0.6%;更新改造投资10.68亿元,增长40.9%;房地产开发投资8.62亿元,增长35.7%。

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7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7.36亿元,增长123.3%;交通运输业投资26.12亿元,下降19.3%;以城市供水、供热、污水处理、道路、园林等为主的城市公用事业及社会服务业投资25.10亿元,增长61.2%;文化教育卫生广播业投资4.98亿元,增长75.2%;电力工业投资10.08亿元,增长74.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工业投资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25亿元,增长46.4%,技术改造投资8.86亿元,增长30.0%。工业投资中,能源工业投资10.08亿元,增长74.6%;原材料工业投资2.92亿元,增长128.4%;轻纺工业投资3.80亿元,下降28.2%;机械电子工业投资1.00亿元,增长102.6%。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京珠高速公路信阳段建成通车;宁西铁路全线贯通并投入试运营,淮干陈族湾、大港口圩区治理移民工程竣工,农网(二期)项目已通过市级整体竣工验收,白露河口段圩区治理工程、平桥电厂1×13.6MW热电联产机组设备已进入试运行状态,市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经建成。17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51.0亿元,目前已有信阳至叶集高速公路、华豫电厂扩建2×60万千瓦机组项目等15个项目开工。信钢综合技改项目等对信阳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8个项目前期工作总体推进比较顺利。

商品房产销同步增长。全年商品住宅投资2.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商品房销售面积41.51万平方米,增长30.2%,其中住宅33.13万平方米,增长36.1%。

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固定资产52.3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5.9%。建成投产项目30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1.0%。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73.68万平方米,竣工率60.8%。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增焦碳生产能力40万吨/年,新增炼钢生产能力10万吨/年;新、改建等级公路47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5.6公里;新增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51公里,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116.3万千伏安;铺设城市排水管道长度10公里;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能力33万吨/日;新建移动通信基站设备2006个;新增高等学校学生席位3460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8.04亿元,增长3.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8.14亿元,增长1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9.31亿元,增长9.5%;餐饮业零售额12.99亿元,增长19.7%;其他行业零售额3.88亿元,增长36.7%。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各类商品销售量增长显著。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销售比上年增长30.0%,建筑材料类销售增长60.5%;书报杂志类销售增长15.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11月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4.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其中批发业增长14.3%、零售业增长6.3%;实现利润总额61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其中批发业增长20.2%、零售业增长17.2%。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63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出口总额4861万美元,增长26.0%;进口总额1493万美元,下降28.4%。出口总额中,外贸直接出口2052万美元,增长44.1%;委托出口2809万美元,增长15.4%。从出口市场看,对亚洲出口1615万美元,增长73.3%,其中对韩国出口增长2.4%、对香港出口增长320.5%;对非洲出口增长15.8%;对北美洲出口73万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67万美元;对欧洲出口334万美元,其中对欧盟出口257万美元。

利用外资增长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数10个,比上年增长42.9%;合同外资金额4711万美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02万美元,增长29.0%。

对外劳务合作进展顺利。全市全年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552万美元,完成劳务输出营业额541万美元,劳务输出年末在外人数2600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公路、水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289094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9%。其中,公路223757万吨公里,下降4.4%;水运65337万吨公里,增长2.6%。旅客周转量275254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9.4%。其中,公路274960万人公里,下降19.4%;水运294万人公里,增长58.9%。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238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6.2%。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0.41万门,比上年增长17.5%;固定电话用户75.1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3.1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42.02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43.7万户,新增用户16.37万户。电话普及率为15.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4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3.83万户,比上年增长35%。

旅游业稳定发展。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13家,比上年增加2家;星级宾馆7个,比上年增加2个。受"非典"影响,我市全年接待来信境外人数1104人次,比上年下降3.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5.26万美元,下降3.2%;接待国内旅游者81.81万人次,下降36.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9亿元,增长4.3%。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7.69亿元,下降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5.12亿元,增长2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2.13亿元,增长3.5%;中长期贷款余额59.35亿元,增长43.1%。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6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城市信用社贷款余额7.92亿元,比上年增长0.6%。消费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3.65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6.08亿元,比上年增长49.9%。

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2003年底,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家,上市股票1只,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价总值3.48亿元。华英公司进一步加大了争取上市融资工作力度。

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51564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849万元、寿险保费收入40366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3349万元。全年赔付额10531万元,比上年增长55.8%。其中,财产险赔付额5043万元、寿险赔付额3747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额1741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处,招收研究生20人(比上年增加7人),在学研究生42人(增加13人),毕业研究生7人。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与上年持平),招生6439人(增加955人),在校学生19041人(增加3335人),毕业学生3842人(增加1315人)。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所,在校学生6987人,毕业学生3181人(增加721人)。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共招生67998人(增加4695人),在校学生177396人(增加27383人),毕业学生41165人(增加8830人)。其中,普通高中82所(增加7所),招生45502人(增加3512人),在校学生122248人(增加22068人),毕业学生26764人(增加6952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22496人(增加1183人),在校学生55148人(增加5315人),毕业学生14401人(增加1878人)。全市普通初中在校学生497192人,小学在校学生89896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100874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2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9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066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90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890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88.5万元,比上年下降26.9%。全年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89项,其中,省级以上6项、市级以上基础研究成果4项、应用技术成果81项、软科学成果4项。申请专利90件,授权专利83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20份,成交金额3100万元。

综合技术服务继续改善。2003年末,全市完成产品质量认证的工业企业39个。新制定市级以上地方标准16项,其中省级地方标准8项。全市共有河南名牌产品4种。全市已建立121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9个、电视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5个、卫星云图接受站点2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0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4%。电视台9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座,有线电视用户16.1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5%。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3个;病床床位0.95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0.9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16万人,其中医生0.43万人,护师、护士0.27万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0.08万人;妇幼保健卫生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0.04万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06个,床位0.3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49万人。全市共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0.57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达到89.8%。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各项比赛中,全市运动员共获得金牌2枚、银牌5枚、铜牌8枚。农村体育、社区体育逐步展开,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得到较好发展。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发展。环境监管能力和污染整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人员939人,拥有各级环境检测站9个,环境监测人员97人。

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市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4个,达标面积31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3.0%和35.0%;建成烟尘控制区6个,面积达31.63平方公里,与上年持平。空气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我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已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

地表水质有所改善。2003年,省控地表水环境质量断面监测中,我市淮干出境断面淮滨水文站和师河琵琶山桥COD浓度达到规定的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进展。2003年,《信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信阳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编制完毕并付诸实施。全市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新增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9.68千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3.7%。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据2003年1%人口抽样调查测算,2003年全市出生人口9.29万人,出生率11.95‰;死亡人口4.89万人,死亡率6.29‰;全年自然增长人口4.4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66‰。年末全市总人口780.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32万人,占总人口的23.49%;乡村人口596.90万人,占总人口的76.51%。分性别看,男性人口412.29万人,占总人口的52.8%;女性人口367.93万人,占总人口的47.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99.77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7.63%,老年人口达到45.76万人。2003年末,全市外出半年以上流动人口193.34万人,流动到市外半年以上的人口180.45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7元,比上年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78元,比上年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3%;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6%,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34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比上年增加66元,增长3.4%,扣除价格因素,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6元,比上年增长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5.6%,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31.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6%;年末人均住房面积23.08平方米,增长2.9%。农村竣工住宅面积6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2%;年末人均住房面积26.65平方米,增长5.4%。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9.8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万人;26.96万名职工和6.91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33.07万名职工和8.92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大病医疗统筹职工人数达到14.93万人。社会保障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6105.7万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0802万元、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3818万元,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533.1万元,累计保障117.55万人次,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0.4万张,收养0.3万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97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8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20.1万元,共有4万个优抚对象得到了抚恤、补助。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为了更加准确和规范地表述地区GDP,将"XX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名称调整为"XX地区生产总值"。

3.公报中信阳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