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商丘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2:09:40 来源:商丘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02次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面提速,振兴商丘,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紧紧抓住加快中原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呈现出快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64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262.87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176.29亿元,增长13.2%。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3.5∶39.4∶27.1变化为32.1∶40.7∶27.2,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从构成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4%,涨幅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7.6%,糖类价格上涨12.2%。烟酒及用品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4%,衣着下降1.3%,交通和通信下降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2%,居住类价格上涨5.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3%。

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4559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500人,其中“4050”人员1419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产业需进一步升级;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等。

二、农业

农业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544.66万吨,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夏粮总产量347.12万吨,增长8.3%;秋粮总产量197.53万吨,增长20.5%。油料总产量38.5万吨,增长10%;棉花总产量15.24万吨,增长12.6%;蔬菜总产量803.1万吨,增长8%;水果总产量140.51万吨,增长7%。

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342.05万亩,比上年增长2.1%。其中,小麦种植面积达到803.09万亩,比上年增长1.0%,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62.3%。全市棉花面积208.74万亩,比上年下降0.4%;油料面积142.2万亩,比上年下降3.3%。全市蔬菜面积为326.97万亩,比上年增长4.3%。

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527千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0167千公顷。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66.89万吨,比上年增长7%;禽蛋产量26.73万吨,比上年增长6%;牛奶产量11.05万吨,比上年增长22.7%。全年水产品产量5.41万吨,比上年增长20%。

农业投入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05.3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7%;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25.96万台和37.01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11.9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8.1万吨,比上年增长5.5%;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9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7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140.3亿元,增长2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8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集体企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30.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02.99亿元,增长2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47.7%。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49.84亿元,增长25.7%;重工业增加值90.49亿元,增长22.4%。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86.96亿元,增长19.2%。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年饮料、酒产量30.37万千升,比上年增长27.1%;纱产量6.72万吨,比上年增长28.2%;原煤产量1326.84万吨,比上年下降0.7%;发电量78.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铝产量33.19万吨,比上年增长8.2%;钢材产量34.76万吨,比上年增长33.5%;小麦粉238.51万吨,比上年增长59.4%;方便主食品11.79万吨,比上年增长52%。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5.9亿元,比上年增长51.2%(现价增速);实现利润40.1亿元,比上年增长65.9%;实现利税60.4亿元,比上年增长50.2%。亏损企业亏损额9128万元,下降7.2%;亏损面4.6%,下降2.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9.2%,比上年提高39.2个百分点。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1.47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9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2.8亿元,增长40.4%。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39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投资97.09亿元,增长37.5%;第三产业投资140.31亿元,增长4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村投资完成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在城镇投资中,全年工业投资总额96.6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其中化工行业完成投资19.9亿元,增长45.1%;机械行业完成投资13.8亿元,增长74.8%;食品行业完成投资17.1亿元,增长65.8%;城镇投资中,房地产业(含全部住宅)投资42.7亿元,增长43.1%;批发和零售业投资10.7亿元,增长45.2%。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2亿元,增长42.3%。其中住宅投资14.9亿元,增长111.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54万平方米,增长128.6%,其中住宅销售39.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为7.8亿元,增长198.7%。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较快。全年全市投资完成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7个,比上年增加22个,完成投资118.1亿元。其中,商周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4.8亿元,已经完工;国电民权电厂目前完成投资2.7亿元;永煤化工项目完成投资8.8亿元;永淮亳高速完成投资6.9亿元;新桥矿完成投资2.9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建公路共91公里;新增白酒生产能力13.47万吨;新增铝加工能力31700吨;新增棉纺生产能力26.19万锭。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分城乡看,市消费品零售额88.43亿元,增长16.9%;县消费品零售额53.19亿元,增长14.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7.53亿元,增长13.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2.91亿元,增长14.4%;餐饮业零售额32.61亿元,增长19.3%。个体贸易餐饮业零售额16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六、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继续发展。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07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8.0%。其中,出口96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4.0%;进口10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2%。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0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7%。

利用外资有较大增长。全年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1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3%;实际利用外资550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9.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8.5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49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3.4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18293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1%。旅客周转量完成25324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7%。货运量2581万吨,增长5.3%;客运量4417万人次,增长11.2%。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年末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0.88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8.76万户,新增14.52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94万户。

旅游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8亿元。其中,接待国际游客4380人(次),比上年增长33.1%;接待国内游客35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9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结构趋向合理。全市税收收入15.6亿元,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3.8亿元,比上年增长38.7%。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3.8亿元,比年初增加80.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45.9亿元,比年初增加5.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52.7亿元,比年初增加6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52.8亿元,比年初增加5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64.9亿元,比年初增加25.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80.5亿元,比年初增加28.4亿元。工业贷款余额36.6亿元,比年初增加0.7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9.44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9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8.35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1466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5920万元,人身险赔付874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普通中学483所,其中初中441所,高中42所。初中在校学生60.85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18.38万人。普通高等学校6所,高校在校生42306人。小学教育进一步普及。全市有各类小学2776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小学在校学生107.33万人。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全市有职业中学49所,在校学生数50052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县级以上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4个,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85万元。全年共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成果48项。全年申请专利331件,授权专利163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9项,成交金额1.1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5个。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中波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全市有电视台1座,六县及永城市均建有广播电视台(县级称广播电视台),共有广播电视台7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1.55万户。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个体诊所)274个,病床床位13817张;卫生技术人员1989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66

人,注册护士4905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1311人。妇幼卫生机构9个,卫生技术人员1229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93个,床位4935张,卫生技术人员6081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商丘代表团参加河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共获得35.5枚金牌、13枚银牌、15枚铜牌,总分比前届运动会前移了两个名次。我市组织参加了河南省少数民族第五届运动会,成功地举办了商丘市直机关四届运动会,积极开展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点申办工作。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市各级环境保护机构28个,环境保护人员131.2万人。其中,各级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237人。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全市共有自然示范区2个,面积188.9千公顷。在全市城市中建成了9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33.3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4个,面积75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820.59万人,出生人口7.88万人,出生率为9.62‰;死亡人口4.18万人,死亡率为5.11‰;全年净增人口3.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1‰;全年城镇人口230.67万人,占28.11%;乡村人口589.92万人,占71.89%。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5元,比上年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15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45元,比上年增长17.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3元,比上年增长23.6%。居民住房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为27.48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953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90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53.8万人。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17.57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3142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各类福利院床位6558张,收养5772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01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2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5519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415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38.8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资料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劳动就业、劳动保险、对外贸易、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财政金融保险、交通邮电、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旅游等数据是由相应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