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商丘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2:08:51 来源:商丘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22次

2005年,商丘市各县(市、区)、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坚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全面提速、振兴商丘”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强市、民营富市、人才兴市战略,加快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市经济呈现增长快、质量高、活力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5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0亿元,增长10.5%;第二产业增加值217.5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51.7亿元,增长12.9%。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33.7∶39.0∶27.3。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从构成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3%,涨幅比上年回落8.3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0.8%,肉禽及其制品上涨5.7%,蛋类上涨5.6%,鲜菜上涨2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4.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下降0.1%,衣着上涨0.2%,烟酒及用品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4.3%,居住类价格上涨5.2%。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62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实现再就业41886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1316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特别是排涝能力有待加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等。

二、农业

种植业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484.5万吨,比上年增长6.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夏粮总产量320.5万吨,增长3.9%;秋粮总产量164.0万吨,增长12.7%;油料总产量35.0万吨,增长17.9%;棉花总产量13.5万吨,增长24.5%;烤烟总产量1.8万吨,增长45%;蔬菜总产量743.6万吨,增长28.1%;水果总产量131.3万吨,增长10%。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据测算,全年林业总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7.6%。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9千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4.1千公顷。

畜牧养殖业持续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62.5万吨,比上年增长6.6%;禽蛋产量25.2万吨,比上年增长7.6%;奶类总产量9.1万吨,增长22.3%。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水产品产量3.7万吨,比上年增长1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42.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5%;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25.4万台和34.9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10.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0.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5.6万吨,比上年增长7.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0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千公顷。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小麦、蔬菜、林果、花卉、奶牛等农业产业群。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五业的比重为61.0%、1.7%、33.6%、0.7%、3.0%。国家有关支持“三农”的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314.6万亩,比上年增加71.1万亩,增长5.7%。粮食品质不断提升,全市优质麦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占小麦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蔬菜、杂果、药材、食用菌、花卉等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全市蔬菜面积为313.4万亩,比上年增长7.0%;瓜果面积82.7万亩,比上年增长9.1%;油料面积为147.1万亩,比上年增4.8%。畜牧业的比重增加,畜禽产品、奶产品的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110.2亿元,增长24.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集体企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27.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73.6亿元,增长2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7483万元,下降6.9%。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37.4亿元,增长39.2%;重工业增加值72.8亿元,增长17.5%。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71.5亿元,增长16.4%。产销率97.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年煤炭采选业增加值30.9亿元,比上年下降4%;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45.9%;食品制造业5.6亿元,增长32.5%;饮料制造业3.9亿元,增长45.4%;纺织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53.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53.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2.2亿元,增长51.9%。

非公有制工业发展迅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32.8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30.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全年饮料酒产量23.8万千升,比上年增长67.4%;液体乳产量5.5万吨,比上年增长11.0%;原煤产量1336.3万吨,比上年增长1.6%;发电量77.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4.4%;供电量55.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9%;铝产量30.7万吨,比上年增长64.8%;钢材产量26.0万吨,比上年增长6.1%;小麦粉153.6万吨,比上年增长63.2%;方便主食品7.4万吨,比上年增长42.5%。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9.7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实现利润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实现利税38.6亿元,比上年增长44.1%。亏损企业亏损额5784万元,增长16.9%;亏损面3.0%,下降10.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6.8%,比上年提高21.2个百分点。

建筑业继续发展。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42.4亿元,增长3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8亿元,增长44.5%。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3亿元,增长36.9%;第二产业投资70.6亿元,增长44.5%;第三产业投资105.8亿元,增长44.4%。房地产开发投资13.5亿元,增长8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村投资完成5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全年工业投资总额70.6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下降19.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90.5%;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额3.6亿元,增长36.0%;食品制造业投资额5.6亿元,增长277.6%;城镇投资中,房地产业投资38.7亿元,增长78.8%;批零贸易业投资7.4亿元,增长17.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7.2亿元,增长386.4%;水利环境公共设施15.2亿元,增长103.1%;教育投资10.8亿元,增长63.3%;卫生投资2.1亿元,增长128.9%。

全市城镇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334个,比上年增加122个,完成投资145.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裕东电力完成投资3.2亿元,商周高速完成投资3.4亿元,商亳高速完成投资4.0亿元,永城煤电集团甲醇厂完成投资5.8亿元,神火薛湖矿、刘河矿、永煤新桥矿共完成投资4.9亿元。

全年城镇以上新增固定资产109.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0.0%。建成投产项目33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49.9%。竣工房屋建筑面积为381.7万平方米,竣工率56.7%。

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建改建公路共4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公里;新增发电设备能力60.0万千瓦;新增学生席位30766个,其中新增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席位19863个;新增铝加工能力5000吨;新增平板玻璃生产能力60.0万箱;新增棉纺生产能力23.6万锭;新增自行车生产能力21.0万辆。

五、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销售持续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分市县看,市消费品零售额75.6元,增长15.8%;县消费品零售额46.3亿元,增长14.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0.6亿元,增长12.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2.4亿元,增长13.0%;餐饮业零售额27.3亿元,增长26.3%。个体贸易餐饮业零售额1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六、对外贸易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14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0%。其中,出口4730万美元,同比下降13.8%;进口415万美元,同比下降35.8%。

利用外资有较快增长。全年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72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3%;实际利用外资90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6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综合运输能力提高。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18293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0%。旅客周转量完成25324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7%。货运量2581万吨,增长5.3%;客运量4417万人次,增长11.8%。公路路网建设较快发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243公里,其中干线公路通车里程1438公里,干线公路中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125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23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67.7公里。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年末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0.4万门,固定电话总户数达到90.1万户;移动电话总户数达到101.3万户,移动电话新增用户24.3万户;小灵通用户达到11.4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79445户。

旅游业继续发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42.2%和39.5%。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3291人次,旅游创汇收入436.6万元,同比增长38.1%和41.5%;接待入市旅游者35.9万人次,旅游收入1.4亿元,分别增长96.4%和89.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结构趋向合理。全市税收收入12.1亿元,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73.0%。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3.2亿元,比上年增长32.7%。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3.7亿元,比年初增加66.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40.8亿元,比年初增加2.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92.5亿元,比年初增加5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93.7亿元,比年初增加2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32.0亿元,比年初增加16.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59.6亿元,比年初增加9.6亿元。工业贷款余额22.7亿元,比年初减少0.3亿元。

保险业持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8.4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590万元,增长5.9%;人寿险保费收入7.4亿元,下降2.9%。人寿险赔付金额2274万元,赔付率3.1%。财产险赔款金额5409万元,赔付率56.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有普通中学514所,其中初中469所,高中45所。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7.8%,初中在校学生650185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163169人。普通高等学校6所,高校在校生35020人。小学教育进一步普及。全市有各类小学3102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1%,小学在校学生1051413人。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全市有职业中学18所,在校学生数20941人。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获得省级科技成果2项,市级科技成果47项,全市科技贡献率达到43.0%。全年申请专利254件,比上年增长32.3%。技术市场平稳。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6项,成交金额1.3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5个。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中波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全市有电视台1座,六县及永城市均建有广播电视台(县级称广播电视台),共有广播电视台7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市有线电视事业较快发展,有线电视用户达20.2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个体诊所)273个,其中医院41个;病床床位13401张,其中:医院床位8245张;卫生技术人员1982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642人,注册护士4595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个,卫生监督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1448人。妇幼卫生机构9个,卫生技术人员1117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93个,床位4408张,卫生技术人员5945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积极备战河南省第十届运动会,组织参加了省十运会资格赛。组织了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有34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此次运动会。2005年全市10名运动员组团参加了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取得了较好成绩。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全年有16所学校和企业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十一、环境保护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各级环境保护机构28个,环境保护人员1227人。其中,各级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305人。

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在全市城市中建成了9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39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6个,面积75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

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市统计局3%抽样调查推算结果,2005年全市总人口816.9万人,出生人口7.6万人,出生率为9.35‰;死亡人口4.3万人,死亡率为5.28‰;全年自增人口3.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07‰;全年城镇人口213.2万人,占26.1%;乡村人口603.7万人,占73.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8.1%,老年人口达到66.3万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市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比上年增长14.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384元,比上年增长15.7%。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46元,比上年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2元,比上年增长17.4%。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88.7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742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34.5万人,有183706名企业职工和60457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293254名职工和64721名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532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98384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福利院人员180人,农村收养性福利人员4398人。城镇建立起各种小区服务设施95处,其中小区服务中心1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300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资料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商丘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劳动就业、劳动保险、对外贸易、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财政金融保险、交通邮电、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旅游等数据是由相应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