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三门峡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1:27:15 来源:三门峡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83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273.11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增长速度是1996年以来最快的一年。三大产业竞相发展,增长速度均达到两位数。第一产业增加值2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二产业增加值155.91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88.52亿元,增长10.5%。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6∶55.2∶34.2变化为10.5∶57.1∶32.4。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受食品、住房、烟酒及医疗保健品等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3%,住房价格上涨5.4%,烟酒及制品价格上涨5.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4%。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3.01万人,比上年下降2.2%。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1万人,通过再就业,使16299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其中有7280名“4050”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工业生产成本上升,亏损增加;投资结构不太平衡;资源约束作用依然存在;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增大;居民消费价格居高不下。

二、农业

粮食喜获丰收。2004年我市风调雨顺,降水丰富,粮食生产继上年大丰收之后,又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7.22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夏粮产量23.95万吨,下降9.4%;秋粮产量23.27万吨,增长26.0%;棉花产量0.2万吨,增长46.2%;烟叶产量3.37万吨,增长5.5%;水果产量106.35万吨,增长15.8%;油料产量3.01万吨,下降7.2%。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受需求增加和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我市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经济作物和饲草种植面积。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12.75万亩,比上年下降3.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4.12万亩,增长5.3%;蔬菜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3.1%。

畜牧、养殖、水产业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6.59万吨,比上年增长9.8%;禽蛋产量3.99万吨,增长6.5%;奶类产量1.32万吨,增长26.9%。年末大牲畜存栏46.03万头,比上年增长6.0%;年末生猪存栏68.20万头,比上年增长3.7%;山、绵羊存栏51.04万只,比上年增长5.2%;家禽存栏728.62万只,比上年增长4.2%;水产品产量2760吨,比上年增长22.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4.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农用拖拉机3.14万台,比上年增长50.2%,农用运输车5.45万辆,比上年增长3.2%;全年农村用电量2333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7%;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90公顷,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1320公顷;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80公顷;当年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920公顷?熏年末旱涝保收田面积达4646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产销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100.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超额完成了13.3%的责任目标;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0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9%。

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销增长势头明显,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国有及控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0.6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0.4%,比上年增长23.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7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产销增速分别高于全市1.8和3.7个百分点。集体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实现工业销售产值86.5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5%。二是轻重工业产销同步增长。全市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94亿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5.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6%和20.9%。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79.59亿元,增长18.2%。三是支撑我市工业发展的五大产品黄金、煤炭、电力、铝、林果产业发展较稳定,直接带动了全市工业的发展。全市生产原煤1577.3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23.2%;全年发电量为89.23亿千瓦时,增长18.0%;铝锭17.71万吨,增长15.2%;煤气2.78亿立方米,增长132.0%,果汁及果汁饮料7.34万吨,增长27.8%。农用化肥、水泥、纱、布等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较高增速。

工业整体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2.42%,比上年提高9.2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5.37亿元,增长27.2%;其中,实现利润24.42亿元?熏增长24.7%。

建筑业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91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0.29亿元,比上年增长46.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7.41亿元,比上年增长80.0%;房地产投资完成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投资结构继续改善。2004年,在全部投资中,用于农、林、牧、渔业的投资完成3.36亿元,比上年增长49.6%;用于工业的投资77.99亿元,增长136.2%;用于房地产业的投资11.35亿元,增长177.0%;用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1.50亿元,增长82.3%;用于交通运输业的投资6.88亿元,下降42.2%;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2004年,全市共确定重点建设项目25项。其中,续建项目15项,新开工项目10项。全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1.59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37.5%。义马锦江能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电厂工程、天元铝业集团5万吨再生铝工程、三门峡惠能热电有限公司工程、义马气源厂扩建工程、义马城市供水二期工程、209国道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南接线工程、灵宝鑫源果汁有限公司果品综合加工工程等一大批项目已建成投产;国债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

投资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增固定资产51.9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54.3%;全年在建项目375个,建成投产项目24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4.3%;投资中房屋施工面积277.2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3.08万平方米,竣工率达58.8%。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第一产业?押造林面积9.5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66万亩。第二产业?押电解铝3.2万吨/年,黄金2405公斤/年,医药7016吨/年,磷肥5000吨/年,输电线路长度60.3公里。第三产业?押新建公路23.0公里,改建公路99.92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7.54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63.92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10.54公里,中等学校学生席位7611个,小学校学生席位7351个,医院病床570张。这些能力的形成,将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0.06亿元,增长15.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02亿元,增长12.4%。城市消费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双双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城市比农村增速高2.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8.87亿元,增长24.7%;其他行业零售额2.00亿元,增长3.9%。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进出口总额156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6%。其中,出口总值12014万美元,增长27.1%;进口总额3516万美元,增长2.55倍。

利用外资增长势头良好。全年全市与外商和港澳台商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3个,合同利用外资627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758万美元,增长37.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完成3503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6.11亿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5722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18.31亿人次。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1.9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5.1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0.7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4.4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0.39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65部/百人。

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23家,比上年增加5家;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18家,比上年增加3家;旅游星级饭店22家。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11319人次,比上年增长13.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86.33万美元,增长14.3%;接待国内旅游者266.9万人次,增长2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2亿元,增长23.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4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密配合,全面加强收入征管,及时将经济增长点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点,不断开创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有效促进了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冲破12亿元大关。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支撑和拉动作用明显。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25.45亿元,比年初增加28.9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42.16亿元,比年初增加6.9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70亿元,比年初增加18.49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80.28亿元,比年初增加23.9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1.89亿元,比年初增加19.23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8.18亿元,比年初减少1.6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4.66亿元,比年初增加5.63亿元。贷款结构继续改善,贷款主要投向工业、农业等方面。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53.99亿元,现金支出974.30亿元,收支相抵后现金净投放20.31亿元。

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39914万元,比上年增长55.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194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31720万元。全年赔付额6718万元。其中?熏财产险赔付额4435万元,人寿险赔付额2283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熏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在校学生3324人,比上年增加707人。全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7443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287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80348人。基础教育不断加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提高。全市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3.19万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在校学生21.2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熏全市共安排各类科技攻关计划项目77项,组织实施重点星火计划项目4项;安排、组织实施重点火炬计划项目4项;引进科技项目4项。有6项成果获得2004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有15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科技厅和三门峡市科技局专家鉴定。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1项,国内领先水平的3项,国内先进水平的6项;达到省先水平的3项,省内先进水平的2项。全市共推荐申报省级科技成果登记7项,全部获准省级成果登记。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技术监督系统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7个,全年监督检验工业产品30种,检验工业产品450批次,监督检查食品标签168批次、化妆品标签82批次。全市共有气象观测站4个,雷达站2个,卫星云图接收站4个,气象公益服务站4个。全市已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寻呼网2个,12121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讯服务系统1个,电视气象服务系统3个。测绘、计量和地震等其他服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6个,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6个。电视人口覆盖率95.7%,广播人口覆盖率94.6%,有线电视用户16.37万户。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10个,病床床位6304张,卫生从业人员9778人,卫生技术人员8059人,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治愈率达76.6%。新扩建了传染病病床,购置了紧急救援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群体活动1429次。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全年全市共组队参加了乒乓球、射击、射箭等省以上比赛13项次,获得金牌21枚、银牌25枚、铜牌26枚。成功承办了2次国家级大型体育比赛。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共先后建成7处“体彩健身园”,为广大人民群众锻炼、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级环保机构35个,环保系统从业人员611人。其中,环境监测站6个,环境监测人员123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环评审批项目121个,环评审批率达100%;辖区内建设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三同时”执行率为100%;辖区内当年已投产的审批权限内的建设项目共7项,经过环保“三同时”验收检测,全部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达标排放率为100%。区域污染防治工作收到较好效果。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15个,面积达63.7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企业数119个,工业废水、废气处理率均为99%,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达73%。全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91%。但环境污染的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十二、人口、城乡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5‰。全市年末总人口221.40万人,比上年增加0.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3.38万人,占37.66%;乡村人口138.02万人,占62.3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6.61%,老年人口达到14.63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2元,比上年增长8.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301元,比上年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95元,增长6.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09元,比上年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2568元,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5元,增长13.7%。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11.61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屋总使用面积21.6平方米;全年农村竣工住宅面积68.98万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屋总使用面积达到28.77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全市共为3.13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9278万元,全市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共为6417名登记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423万元,拨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788万元,发放率和拨付率达100%。全市有21.16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征收医疗保险费10603万元,综合征缴率达117%。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069.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6549人,保障金兑现率100%;全年发放农村特困户救助金171.40万元,享受农村特困户救助19238人,救助金兑现率100%。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全市综合社会福利院床位2047张,共收养1350人。全市对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签协议的下岗职工筹措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266.2万元,代缴养老、失业、医疗三项社会保险费830.04万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发放率100%。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2705万元,可筹集公益金216.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