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漯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1:16:08 来源:漯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39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克服“非典”和严重自然灾害等困难,紧紧围绕建设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提前5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7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129.5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51.7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0:55.3:22.7变化为17.6:58.9:23.5。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1%,居住类价格上升2.7%。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升6.3%。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共培训失业下岗人员791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5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全市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有所提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等。

二、农业

夏粮获得较好收成,但由于遭受罕见的秋涝灾害,秋季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03.86万吨,比上年减产19.5%。其中,夏粮总产量73.16万吨,增长6.9%;秋粮总产量30.70万吨,减产49.2%。油料总产量4.42万吨,减产23.4%;棉花总产量1.96万吨,减产41.1%。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全年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17.3万亩,小麦综合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双汇产业化工程深入推进,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相继建成,畜禽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肉类精深加工能力居全国前列。特色农业发展较快,定单农业、标准化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8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倍。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8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7千公顷。

畜牧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26.19万吨,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23.21万吨,增长10.7%;禽蛋产量9.90万吨,增长6.9%;牛奶产量2.26万吨,增长58.0%。水产品产量0.45万吨,增长9.8%。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0%;农用拖拉机9.17万台,比上年增长2.7%;农用运输车2.93万辆,比上年增长14.9%;农村用电量3.33亿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9.7%;集体企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12.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32.4亿元,增长19.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20.8%。轻工业增加值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重工业增加值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38.6亿元,增长17.1%。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0%;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4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1%,比上年增长18.7%。工业产品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新产品产值增长69.5%,比上年提高57.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发展迅速,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2%。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46.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2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实现利润总额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7.76亿元,增长32.3%。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3%。

建筑业持续增长。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8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实现税金35万元,增长1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增强。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37.78亿元,增长31.5%;城乡集体经济投资4.75亿元,下降15.2%。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23.23亿元,比上年增长44.1%;更新改造投资7.14亿元,增长22.6%;房地产开发投资5.26亿元,增长31.7%。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0%。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5.66亿元,占工业投资的28.8%;食品制造业投资1.8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9.3%;饮料制造业投资1.6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8.2%;造纸及纸制品业投资4.9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25.0%。

基础设施投资保持稳步增长。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13.2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1.69亿元,比上年增长3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0%;电力供应业完成投资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汇通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冷库及熟食速冻生产线、市昌达实业有限公司澳的利游乐园、银鸽造纸集团公司3.4万吨集中制浆、泰山南路和嵩山路等路段大排水工程、市体育馆、郾城金星啤酒改建、舞阳奥克啤酒生产线等一批项目相继完工投产或投入使用;南环路上跨铁路立交桥、滨河路铁路立交桥引线工程竣工通车,新建、扩建、改造了市内一批道路;漯平高速公路、国家棉花储备库库房、双汇集团三期扩建、银鸽造纸集团公司10万吨板纸、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市卫校申报大专工程、淞江新区、市森林公园等项目正在建设中。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计划,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商品房产销同步增长。全年商品住宅投资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商品房销售面积48.51万平方米,增长97.6%,其中住宅45.58万平方米,增长92.5%。

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固定资产24.9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6.8%。建成投产项目10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5.2%。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46.45万平方米,竣工率67.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4亿元,增长12.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2.5亿元,增长10.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4.5亿元,增长11.6%;餐饮业零售额9.4亿元,增长11.8%;其他行业零售额4.0亿元,增长5.2%。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各类商品销量增长显著。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销售比上年增长18.4倍,书报杂志类销售比上年增长2倍,体育用品娱乐用品类比上年增长2.8倍。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11月份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2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其中,批发业增长9.8%,零售业增长30.9%;实现利润总额2040万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45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2.3%。其中,出口总额62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9%,进口总额8269万美元,增长71.5%。

利用外资增长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4个,比上年增长9.1%;合同外资金额80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9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受“非典”影响,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有所下降。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17444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4.9%。其中,公路114003万吨公里,下降4.4%;水运3441万吨公里,下降17.7%。全年公路运输完成旅客周转量104697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5.4%。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52亿元,比上年增长53.1%。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6.8万门,与上年持平;固定电话用户33.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3.5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5.4万户,新增用户14.8万户。电话普及率(含移动)为27.5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6.76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25059户。

旅游业持续稳步发展。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国内旅行社14家,比上年增加2家;星级宾馆6个,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2家。全市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1689人次,比上年增长1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4.4万美元,增长10%;接待国内旅游者76.3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9亿元,较上年均增长14%。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市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全市财政支出16.69亿元,增长18.4%。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6.55亿元,增长35.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0.86亿元,增长15.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4.66亿元,增长9.3%;中长期贷款余额35.74亿元,增长73.0%。贷款结构继续改善,贷款主要投向基本建设、工业、农业和个人消费等方面,年末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5倍、19.3%、25.4%和60.0%。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4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2.71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证券市场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全年新增股民开户3555户,股票A股交易量24.4亿元;新开通网上交易用户3018户,全市证券资产价值4.4亿元。

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48173万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789万元,增长12.0%;人寿险保费收入40384万元,增长50.6%。全年赔付额6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财产险赔付额4922万元,人寿险赔付额1506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年末全市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招生2019人,在校学生5527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招生6561人,在校学生16048人。普通高中18所,高中阶段教育共招生13837人,在校学生40726人。职业中学22所,招生8457人,在校学生10014人。全市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60894人。全市小学在校学生22583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58976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2576人。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7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840.61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620万元。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项。申请专利96件,授权专利(公开、授权)54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11份,成交金额6913万元。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03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6个,其中市以上质量监督检验机构2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67个。全市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个,新制定地方标准1项,新建计量标准78项。全市有中国名牌产品1种。全市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受站点1个,气象公益服务站2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场所4个,艺术表演团体6家,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家。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5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8.38万户。全年出版报纸1118万份。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2个。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广播剧《希望的田野》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1个;病床床位471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328张;卫生技术人员6788人,其中医生2250人,护师、护士1662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586人;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卫生技术人员445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46个,床位1326张,卫生技术人员1974人。购置紧急救援车辆5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在省内外的各项比赛中,全市运动员共获得金牌70枚。举办县以上运动会65次,首次承办了国际体育赛事。全市各类学校体育锻炼达标的学生人数占应测试适龄总数的比重为98.8%。农村体育、社区体育逐步展开。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环境保护

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5个,达标面积62.1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19%,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11个,面积达62.1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20%。

河流目标断面水质得到明显好转,我市3个主要河流目标断面中,黑河―漯邓桥、颍河―址坊、三里河栗园桥端面主要污染物(COD)浓度明显下降,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到33.3%。

应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澧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全年保持在2级标准。河流出境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3年全市出生人口2.50万人,出生率10.02‰;死亡人口1.28万人,死亡率5.11‰;全年自然增加人口1.23万人,自然增长率4.91‰。年末全市总人口25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33万人,占27.61%;乡村人口181.77万人,占72.3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8.94%,老年人口达到22.4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8.37元,比上年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480.02元,比上年增长7.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07元,比上年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5元,比上年增加44元,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2元,比上年增长6.8%。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93.58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305.26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7.2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7万人;17.9万职工和2.7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11.2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全市参加大病医疗统筹的职工人数为13.4万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650.8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4442人。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52家,床位达1466张,年末收养989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7处,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550家。接受社会捐赠81.9万元,间接接受捐赠款50.8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为了更加准确和规范地表述地区GDP,将“XX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名称调整为“XX地区生产总值”。

3.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