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漯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1:14:16 来源:漯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16次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对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全面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扎实推进“一个中心城市、三个基地”建设。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11.0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45.3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为22.0:55.4:22.6,呈现“二、三、一”的产业格局。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2%,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6%,衣着类下降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2%,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3.9%,居住类下降0.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3%。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202663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8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劳动部门全年共培训失业下岗人员5715人。通过推进再就业工作,使10097名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仍不尽合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乏力;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

二、农业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经济作物面积比重上升,粮经比例达到65:35。在“双汇工程”的带动下,一批养殖基地和畜产品加工基地相继建成,牧业比重逐步扩大。

种植业基本稳定,粮食受灾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28.95万吨,比上年减产7.2%。其中,夏粮68.47万吨,减产13.7%;秋粮60.48万吨,增产1.5%。棉花总产量3.33万吨,比上年增长9.9%。油料总产量5.77万吨,比上年增长1.9%。烟叶总产量1.55万吨,下降1.5%。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持续增产。全年蔬菜总产量达207.39万吨,比上年增长11.0%;水果产量9.85万吨,比上年增长7.0%。

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绿色通道”工程效果明显。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0.0%。

畜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23.80万吨,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23.56万吨,增长10.8%;禽蛋产量9.26万吨,增长9.1%;奶类产量1.43万吨,增长66.1%。年末生猪存栏174.56万头,全年出栏265.06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0.1%和14.9%。水产品产量4098吨,比上年增长12.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87.0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4%;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9.44万台和2.55万台,分别比上年增长6.4%和34.2%;全年农村用电量3.34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0.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3.6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0.0亿元,增长10.4%;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2.8亿元,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4.8亿元,增长2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37.5亿元,产销率达98.3%。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50.2亿元,增长17.8%;重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7.3%。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34.2亿元,增长14.5%。

主导行业带动作用明显。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3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9.0%,比上年增长20.5%。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上升,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实现利税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实现利润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3%。亏损企业亏损额3317万元,同比下降48.4%;亏损面4.1%。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3.1%,比上年提高5.98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4.46%,比上年同期提高0.21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28.91%,下降8.5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2.15%,下降6.9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53次/年,提高0.0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36%,提高0.71个百分点;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6789元/人,比上年提高12.6%。

建筑业发展迅速。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安工作量5.9亿元,比上年增长68.3%。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实现利税1331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工程质量稳步提高,按单位工程个数计算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68.8%,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按房屋竣工面积计算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70.9%,提高了1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28.7亿元,增长0.7%;城乡集个体经济投资21.5亿元,增长23.6%。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6.1亿元,与上年持平;更新改造投资5.8亿元,下降12.0%;房地产开发投资3.9亿元,增长7.6%。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8.8亿元,比上年增长4.5倍;以城市供水、道路、园林等为主的城市公用事业完成投资3亿元;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投资0.8亿元,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0.6亿元,电力供应业完成投资1.3亿元,农林牧渔水利业完成投资0.6亿元。

更新改造投资有所下降。全年更新改造完成投资5.8亿元,下降12.0%。其中,化学工业完成投资0.5亿元,增长25.0%;轻纺工业完成投资1.2亿元,下降53.8%。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逍襄路、逍白线、许泌路、南石线等公路建成通车;新建了市区东环路、南环路;对交通路、五一路等市区13条主要道路进行了整修改造。市图书馆、市电信综合楼、上澧河桥、澧河橡胶坝、双龙污水提排站、双汇集团火腿肠扩建、汇通公司屠宰分割项目等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圆满完成了城区电网改造。深入实施了“森林进城、森林围城”计划,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工作,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市体育馆、市万东牧业、银鸽6万吨文化用纸、南街村小麦深加工、农村电网改造二期工程等项目正在顺利建设之中。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固定资产21.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2.4%。建成投产项目8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5.0%。竣工房屋建筑面积为44.8万平方米,竣工率为36.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2.6亿元,增长16.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7.5亿元,增长8.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4.6亿元,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7%;餐饮业零售额8.5亿元,增长10.1%;制造业零售额9.7亿元,增长12.0%;农业生产者零售额3.5亿元,增长3.5%;其他行业零售额3.8亿元,增长8.0%。分规模看,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企业消费品零售额5.4亿元,比上年增长52.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7%,比上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消费品零售额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1%,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

六、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审批外商投资项目22个,合同利用外资532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15万美元。全年对外贸易出口总额31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8%;进口总额482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9.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公路运输和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12347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2%。其中,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119296万吨公里,增长8.7%;水运4183万吨公里,下降4.9%。全年公路运输完成旅客周转量11069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5%。

公路路网发展较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84公里,干线里程318公里,高速公路71公里,县、乡村道路2595公里。全年新增公路606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09公里。年末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253个,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漯河的区位优势。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57亿元(不含地方),比上年增长14.7%。本地电话用户30.4万户,增长3.4%。移动电话用户20.6万户,增长71.7%。电话普及率为20.6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注册用户2.5万户。

旅游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1536人次,比上年增长9.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9.5万美元,增长10.0%;接待国内旅游者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各项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1.17亿元,当年新增17.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26.99亿元,当年新增5.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3.55亿元,当年新增11.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59.52亿元,当年新增8.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32.35亿元,当年新增5.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0.58亿元,当年新增4.7亿元。

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全年新增股民开户4644户,股票A股交易量19亿元;新开通网上交易用户1858户,全市证券资产价值已达4.3亿元。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1765万元,比上年增长53.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952万元,增长21.6%;人寿险保费收入24813万元,增长65.0%。全年赔付额5307万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3808万元,人寿险赔付金额1499万元。全年人寿险满期给付额为1825万元,增长55.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2002年,全市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全年招生1762人,在校生4613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年内招生4974人,在校生12413人,比上年增长29.3%;普通高中17所,招生13837人,在校学生34325人,比上年增长24.5%;职业高中12所,在校生为9870人;全市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61%。全市小学在校学生24876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7%。成人中专在校学生1426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学员58976人。全年共扫除青壮年文盲4935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2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000人,全市科研机构2家,科技活动经费支出620.6万元,全年申请专利35件。技术市场平稳,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60项,成交金额6500万元。

综合技术服务继续改善。2002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5个,其中市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个,全年共监督抽查236种产品、3080个批次;全市已建立卫星云图地面接收站3个,121信息电话自动答询服务系统3个,电视气象服务系统3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文化艺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4个,藏书29万册。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9.6万户。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个体诊所)88个,床位457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75个,床位4428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6743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1928人,护师、护士1610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399人。妇幼卫生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425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46个,床位1285张,卫生技术人员2371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018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数的95%。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2年,在省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获得了96枚奖牌,其中金牌38枚。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参加县以上运动会的运动员人数为23276人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占应测试适龄总数的99.98%。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发展。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108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7个,总投资4644万元。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91.3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7.3%。

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已建成8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51.07平方公里;7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50.67平方公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人口

200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72‰,死亡率为5.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8‰。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49万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5元,比上年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81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386元,增长6.0%。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61.3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241万平方米。但一些收入较低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68490人,每月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701人;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数为3044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23539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531.5万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为30609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1413张,收养1040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组织1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赠2.9万元。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