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统计局
2008年3月31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突出“六个统筹”,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呈现效益显著、结构优化、速度较快、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富民强市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86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8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548.10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94.26亿元,增长14.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0245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8∶63.0∶22.2调整至14.4∶63.2∶22.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63.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2.7%提高到65%。
全 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4.8%,创近年来的新高,但低于全省5.4%的平均水平。从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服务)来看,呈“五升三降”格局。上涨的五类分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13.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37个百分点,占价格总涨幅的9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4.1%;居住类上涨3.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9%。下降的三类分别是:衣着类下降6.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0%,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5321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54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5558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997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5020人;创业培训9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107194人。农村劳动力培训52080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76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税收收入27.25亿元,增长41.3%,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0.7%,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3.58亿元,增长33.3%,其中,教育支出增长42.9%,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23.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0.4%。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45.64万亩,比上年增加25.25万亩,其中,夏粮面积311.28万亩,增加5.24万亩;秋粮面积334.36万亩,增加20.0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27.2万亩,比上年减少11.14万亩。烟叶种植面积21.5万亩,减少4.5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47.36万亩,减少6.1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0.56万亩,减少0.61万亩。花卉种植面积 58.49万亩,增加2.3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31.4万亩,减少0.27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73.4万吨,比上年增加16.12万吨,平均亩产423公斤,比上年增加9公斤,全年粮食 总产、亩产双创历史新高。棉花总产量1.63万吨,比上年减少1.05万吨。烟叶总产量3.8万吨,减少0.8万吨。油料总产量9.0万吨,减少1.5万吨。蔬菜总产量达到267.12万吨,增加9.78万吨。
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29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44.05万千瓦,比上 年增长4.7%;农用拖拉机7.36万台,下降1.6%;农用运输车10.15万辆,增长3.6%;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9.1万吨,增长1.4%。农村用电量8.07亿千瓦小时,增长6.5%。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1万口,组建规模化施工队262个,建立各类沼气服务组织389个,形成了沼气建设、管理、使用等系列化的服务网络。
全年农田林网面积达28万公顷,林网控制率91.5%,6个县(市、区)全部达到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当年造林面积5.01千公顷,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0.66万吨,比上年增长1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1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50亿元,增长22.2%;产品销售率97.8%。
规模以上工业中有14个行业增加值超10亿元,其中7个行业增加值超20亿元,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1.40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8.80亿元,发制品业27.46亿元,烟草制品业24.82亿元,电气机械业23.11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66亿元,纺织业20.88亿元。有19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有13个行业增加值增幅超过3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比上年增长17.4%,发电量增长20.8%,布增长28.3%,卷烟增长4.6%,机制纸及纸板增长57.1%,日用陶瓷增长190.2%,农用运输机械增长18.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利润总额162.12亿元,增长68.3%。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行业有9个,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06.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7.42亿元,增长50.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11.77亿元,增长17.1%;农副食品加工业80.36亿元,增长26.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2.37亿元,增长48.2%;纺织业87.29元,增长56.1%;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86.36元,增长4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78.71亿元,增长53.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51.32亿元,增长4.9%。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26家,比上年增加66家,累计主营业务收入843.0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69.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有32家,增加7家,累计主营业务收入490.4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8家,增加5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8.06亿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0.51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利润总额5965万元,增长76.2%;税金总额13058万元,增长11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7.22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11亿元,增长38.9%;农村投资79.11亿元,增长22.2%。
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1.72亿元,比上年增长31.0%;民间投资261.44亿元,增长39.2%。 新建项目投资238.09亿元,增长41.3%;扩建项目投资52.16亿元,增长39.7%;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26.49亿元。工业投资201.81亿元,增长35.2%,其中,煤炭工业投资22.62亿元,增长23.6%;电力工业投资10.94亿元,增长38.3%;建材工业投资37.75亿元,增长75.9%;机械工业投资38.83亿元,增长37.4%;食品工业投资14.83亿元,增长29.9%;纺织工业投资20.96亿元,增长8.3%;冶金工业投资11.41亿元,增长14.3%;化学工业投资14.34亿元,增长26%。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1.77亿元,增长62.5%,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27.32亿元,增长87.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0.94亿元,增长38.3%;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投资4.46亿元,增长135.3%。教育、文化、环境和卫生等方面的投资得到加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9.98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住宅投资完成23.26亿元,增长39.9%;办公楼投资0.42亿元,增长36倍;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09亿元,增长302.2%。在住宅开发中,新开工面积390.7万平方米,增长18.1%。90平方米以下住宅新开工面积70.7万平方米,占住宅新开工面积的18%。商品房销售良好。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27.8万平方米,增长172.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18.1万平方米,增长177.6%。商品房销售额38.24亿元,增长19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5.09亿元,增长227.6%。
全年城镇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96个,比上年增加11个,累计完成投资87.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占全市城镇投资的比重为27.6%。工业项目累计投资55.97亿元。东城区热电厂1号机组正在抓紧调试和试运,启动锅炉正常运行,并可以对外临时供热;2号机组正在按计划安装;配套工程许东220kV变电站已经投运。许昌泉店煤矿完成巷道工程6095米。许昌铁矿地质勘探、场地实测已完成。年产1万吨造纸法烟草薄片项目,成品库、准备车间、主厂房已完工,设备到位安装。交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26亿元。许扶高速许昌段、禹登高速许昌段、郑石高速许昌段、许禹高速顺利竣工通车,许禹铁路改造工程、京广铁路客运专线许昌段等项目正在认真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教育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6亿元。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工程,一期已经竣工并逐步投入使用,二期教学楼A、实验楼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许昌学院扩建工程,综合实验楼已竣工,艺术楼、图书馆进行室内装修。其他项目,如河南冷王物流园、万通汽贸城、长葛钢材批发交易市场、河南众品低温物流中心、禹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长葛市垃圾处理产业化项目一期工程、长葛220kV输变电工程、长葛建材装饰交易中心等项目已经竣工。许东220kV变电站已试运行。许昌县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已竣工验收,鄢陵县、襄城县垃圾处理厂正在加紧进行施工。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原煤开采1170万吨,洗煤255万吨,木材加工2.5万立方米,合成氨10000吨,摩托车制造3400辆,轮胎外胎6万条,棉纺6.7万锭,房间空调调节器10万台;新建公路139.3公里;新增发电装机组容量180万千瓦;新增水库容量600万立方米;新增医院病床床位709张;新增高校学生席32500个;扩建城市道路长度94.5公里;新增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0.11亿元,比上年增长7.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1.95亿元,增长12.0%。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2.02亿元,增长18.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8.73亿元,增长17.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5.83亿元,增长16.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1.26亿元,增长26.4%;其他行业零售额3.67亿元,增长10.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销售额中,日用品类比上年增长42.2%,家具类增长186.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1.5%,金银珠宝类增长68.5%,化妆品类增长74.8%,书报、杂志类增长51.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1.6%,通讯器材类增长19.8%,汽车类增长53.7%,石油制品类增长72%,建筑及装潢类增长84.2%,家用电器类增长41.1%。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7.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出口6.14亿美元,增长34.1%;进口1.6亿美元,增长39.3%。
按出口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4.69亿美元,增长46.1%;加工贸易出口1.43亿美元,增长4.4%。按出口企业性质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54亿美元,增长47.9%;民营企业出口3.53亿美元,增长25.7%;国有企业出口752万美元,增长51%。按出口商品分,人发制品出口9499吨,累计金额5.23亿美元,增长36.7%;机电产品出口2586万美元,增长57.7%;纺织品出口886万美元,增长1.6%;农产品出口1262万美元,下降4.5%。按出口地区分,出口美国3.61亿美元,增长26.7%;出口日本2416美元,增长53.3%;出口贝宁4386万美元,增长112.3%;出口加纳724万美元,增长22.1%;出口尼日利亚2515万美元,增长49.2%;出口东盟1275万美元,增长70.6%;出口欧盟6013万美元,增长33.8%。
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家,增加投资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333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2%;合同利用外资18525万美元,增长19.4%;实际利用外资8817万美元,增长35.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年末公路里程886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63.63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5.2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17公里;干线公路里程646.87公里,干线公路网密度12.9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4公里。农村公路里程7951.5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年客运量3534万人,货运量2713万吨,客运周转量14150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246031万吨公里。新增省际客运线路7条,新增高级客运车辆36台,新增营运货车3461台。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道路运输场站体系,拥有市、县级客运站19个,农村乡镇客运站81个,农村客运招呼站620个,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4%。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6.43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邮政业务1.61亿元,增长6.9%;电信业务44.82亿元,增长23.7%。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1.37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82.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9.25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1.32万户,增长20.9%。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7.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8%,其中,接待国际游客5308人次,增长15.0%;接待国内游客257万人次,增长29.8%。旅游总收入13.2亿元,增长29.3%。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9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2处。星级酒店17个,旅行社45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9.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9.06亿元,增长7.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51.14亿元,增长15.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45.26亿元,增长7.7%;中长期贷款余额72.98亿元,增长39.9%。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74.09亿元,增长13.8%。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5.81亿元,增长33.1%。
年末境内上市公司3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全年首次发行和再融资募集资金5.1亿元。确定上市后备企业20家,9家企业先后启动了上市准备工作。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9999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756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71243万元。全年赔款及给付3095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0566万元,人身险赔付3039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9059人,在校生24784人,毕业生6733人。成人高校招生4241人,在校生8749人,毕业生3536人。职业中等技术教育招生23466人,在校生52258人,毕业生11280人。普通高中招生34801人,在校生98872人,毕业生31197人。初中学校招生66476人,在校生222716人,毕业生79146人。普通小学招生81014人,在校生385339人,毕业生67063人。投入1.54亿元,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和补助贫困生生活费,惠及学生50.73万人;投入2437万元,为874所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更新15.23万套课桌凳;全部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计划,维修改造58654平方米。建立完善高校和中专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市内所有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2437.33万元,28160名高校和中专学生从中受益。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1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319种。拥有省级民营科技园区4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个。共有48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6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许继集团的“DPS-2000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首次启动“许昌市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评审工作,许继集团的张望和许昌卷烟厂的马宇平获得首届市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2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共申请专利1059件,比上年增长30.25%,其中,发明专利213件,增长126.6%;获得专利授权422件,增长55.2%。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1项,技术贸易成交额达6200万元。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
年末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9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全年监督检查生产企业1289家,检查产品1636批次,合格1294批次,批次合格率为79.1%。制定、修订产品标准215项,4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级认定。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2283台(件)。全年新创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河南省名牌产品14个,河南省著名商标14个,建筑工程中州杯6项,河南省优质产品22个,新增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会)2个。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唯一一个标准化工作综合试点市,市行政服务大厅被评为全省标准化工作示范单位。
全市已建立天气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地面接收站5个,气象公益服务站5个,121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询服务系统5个,防雷减灾系统1个,电视气象服务系统5个,人工影响天气系统5个。测绘、计量和地震等其他综合技术服务工作继续取得进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3个。考古发掘取得重大发现,在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距今8万至10万年的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6个县(市、区)全面启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
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教育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31.02万户。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5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站、所)1个。病床床位963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7461张。卫生技术人员1338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041人,注册护士356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技术人员708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技术人员309人。农村乡镇卫生院81个,床位1937张,卫生技术人员2978人。规划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个,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试点县(市、区)达到5个。21所国债项目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参合”农民达313.5万人,平均参合率达到87.6%。
成功承办了全国青年拳击锦标赛、全国艺术体操个人冠军赛、全国男子自由式摔跤冠军赛等国家级体育赛事;培养国家级裁判员20名;我市运动员获得国际比赛2枚铜牌,获得全国比赛3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获得全省比赛10枚金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454.41万人,常住人口428.86万人。出生人口4.29万人,出生率10.01‰;死亡人口2.38万人,死亡率5.56‰;自然变动净增人口1.91万人,自然增长率4.45‰。年末城镇人口153.4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5.79%;乡村常住人口275.3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4.2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46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81.5元,实际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1元,实际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511元,实际增长15.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3.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4.4%。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1604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299163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2441人。筹措资金2912万元,对全市参保企业64692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进行了调整,人均养老金由690元提高到799元。为69658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2035万元,发放率及社会化率均为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6932人。开展了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全市新增17717名农民工参加了医疗保险。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6396人。全年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金4130.64万元,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累计达15479人。上调了失业金标准,失业金标准由352元提高到572元。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000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6511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700万元,享受农村低保对象达到114516人,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人/月。发放资金712万元,对城市居民低保家庭进行物价补贴。发放资金149万元,对全市1314户符合低保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给予补贴。对24719名五保对象,按照每人每年集中供养1500元、分散供养1200元的标准落实了五保供养待遇。89个敬老院建设全部竣工,新增3454名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入住新建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30.1%。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568.8万元,救助17.18万人次。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136张,收养110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1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19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78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888万元;接受社会捐赠381.9万元。
十二、城建环保与安全生产
城市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33.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7%。节能减排顺利推进,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实际削减量212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实际削减3100吨。集中整治市区运粮河等5条内河,实现了清水长流。出境水断面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省定标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8天。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290起,死亡251人,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199起,死亡248人;发生火灾事故91起,死亡3人。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