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濮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1:04:57 来源:濮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95次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以工兴市”战略,团结奋进,真抓实干,保持了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创7年来最高水平,人均GDP跨上新台阶。初步核实,全年濮阳市生产总值完成317.43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为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打破了7年来发展速度徘徊在10%左右的局面。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4.4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87.8亿元,同比增长17.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5.2亿元,同比增长12.2%。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为17.15:59.16:23.69,“二、三、一”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市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达到1079美元。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24.7%。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8亿元,同比增长170.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1%和12.6%。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粮食上涨37.0%,油脂类上涨18.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1.5%;居住价格上涨6.3%。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上涨5.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煤电油运依然紧张,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增大;原油产量逐年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市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96.7万吨,同比增长22.7%。其中,夏粮总产为114.6万吨,总产连续7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秋粮总产为82.0万吨,同比增长91.3%,是历史上第三个丰收年。棉花产量1.5万吨,同比增长23.4%;油料产量14.4万吨,同比增长10.0%。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市抓住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机遇,以“两个基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调整了优化品质结构。全年完成15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38万亩优质水稻、90万亩优质玉米、30万亩出口型优质花生、5000亩鲜切花基地的开发和配套建设。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36.80万亩,初步建成了尖椒、冬枣、葡萄、油桃等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基地。

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21.0万吨、禽蛋总产量达到26.1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0%、7.0%和41.7%。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2.24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8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59.49万千瓦,同比增长5.2%;农用拖拉机9.48万台,同比增长2.6%,农用运输车11.99万辆,同比增长5.2%;农村用电量3.63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发展速度再创新高。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53.4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1.2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为1989年以来最高水平(以下均为限额以上工业);地方工业同比增长36.8%,增速创建市以来最高水平。各种经济类型工业全面发展。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长13.3%,集体工业增长24.1%,股份制工业增长13.7%,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增长40.3%,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44.2%。

非公有制工业增势强劲,县域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48.3%,总量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为26.1%,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全市县区工业完成增加值44.7亿元,同比增长41.0%,总量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总量的36.9%,比重比上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增速加快。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0.92亿元,同比增长76.0%。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08.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8.9%。

产品结构有新调整。在全市统计的7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60种产品保持增长。在轻工产品中:轻工类产品人造板、石膏板、工艺美术制品保持较高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11.5%、172.2%和183.5%;纺织类产品服装增长15.8%;食品类产品小麦份增长24.0%,鲜、冻蓄肉增长30.7%,方便主食品增长7.9倍。在重工产品中:能源类产品原油下降7.3%,天然气增长3.0%;主要原材料及投资类产品生铁增长13.5%,水泥增长33.3%;化工产品类乙烯增长10.1%,精甲醇增长17.7%;农用类产品化肥增长6.7%,尿素增长4.8%。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利润利税大幅度增长。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8.6%,同比提高43.5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1.4亿元,同比增长30.4%;利税总额41.0亿元,同比增长87.4%;实现利润23.8亿元,同比增长170.8%;亏损企业亏损额5.2万元,同比下降14.0%;亏损面为2.9%,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1%,其中地方产销率达98.3%。

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税4.4亿元,增长9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总量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2亿元,同比增长31.7%,投资总量创建市以来最高,且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4亿元,同比增长36.5%,增速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亿元,同比增长3.5%。

地方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中央。全年中央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中原油田完成投资55.5亿元,同比增长22.8%;地方固定资产投资57.8亿元,同比增长54.1%,地方投资增速比中央快31.4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

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投资比由去年的0.4∶69.5∶30.1变化为0.3∶67.3∶32.4;从行业结构看,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8.7%、109.1%和195.6%;从投资主体看,民间和港澳台商投资增势强劲,分别增长67.0%和145.6%;从资金来源结构看,自筹资金增幅较高,全年自筹资金67.0亿元,同比增长32.2%。

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2004年,全市142个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全年完成投资92.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6.3%。截至12月底,全市142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123个,其中竣工项目85个,一些事关濮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濮鹤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汤台铁路改建工程接近尾声,林纸一体化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制浆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75%,濮信高速公路濮阳段、国电濮阳热电公司2×20万千瓦热电机组、中原大化3万吨三聚氰胺等省重点项目形成施工高潮,干线公路正在加紧建设。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原油开采59.2万吨,天然气开采15.9亿立方米;新增公路里程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6万平方米;新增发电机组容量1.2万千瓦;新增合成纤维聚合物1500吨/年;新增棉纺锭20000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新增中等学校席位1700个,小学生席位2600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3亿元,同比增长16.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6.1亿元,同比增长20.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9.1亿元,同比增长1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3.4亿元,同比增长15.3%;餐饮业零售额8.6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他行业零售额3.3亿元,同比增长2.1%。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通信器材类同比增长153.4%,服装、鞋帽及针织品类同比增长46.4%,日用品类同比增长66.0%,化妆品类同比增长116.8%,五金电料类同比增长18.7%。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实现新突破。全年出口总量突破1亿美元,出口总值完成10046.2万美元,同比增长47.9%,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出口市场看,对苏丹出口增长51.5%,对日本出口增长49.1%,对俄罗斯出口增长14.8%,对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和埃塞俄比亚出口分别增长7.5倍、14.4倍和185.6倍,对欧盟、东盟和非洲出口分别增长10.9%、104%和87.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定项目52个,其中合同项目4个,协议项目24个,意向项目24个,总投资3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25万美元,同比增长25%。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2.25亿美元,同比增长71.3%;外派人数达2254人,同比增长37.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1512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5.2%;客运周转量15109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5.3%。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4933万元,同比下降4.3%。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1.5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7.94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60.0万户,其中新增用户13.14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7.0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3.3万户。

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全年接待外来旅游者206.66万人次,同比增长8.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06万人次,增长8.14%;外国旅游人数4601人次。旅游总收入25200万元,同比增长51.1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4500万元,同比增长53.12%;外汇旅游收入82.4万美元,同比增长0.9%。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33家;星级宾馆14家;旅游景区(点)4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5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24.7%;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8.0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实现25.6万元,同比增长13.8%。

金融机构信贷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7.0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3.8亿元,增长8.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2.7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中长期贷款35.8亿元,增长42.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改造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23.7万平方米。2004年,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专科招生2140人,在校学生4681人,毕业生625人;成人专科招生1307人,在校生2032人,毕业生68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0067人,在校生28719人,毕业生6991人;特殊教育招生104人,在校生466人;普通中小学招生177479人,在校生747482人,毕业生20284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8630人。全年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培训结业11.42万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16251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拥有国有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73人。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10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49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2项,获省奖质量和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签约技术合作项目2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300万元,完成目标的16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4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2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3.1%,年内被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新闻及专题节目270条。电视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3.5%,被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新闻及专题节目180条,广播电视节目及制作质量(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16件。全年出版报纸4.6万份。全年组织开展文化广场、下乡活动190多场次,社区文化活动覆盖率达80%。在全省首届民间优秀传统戏曲汇演中获演出“金鼎奖”、音乐“金鼎奖”和演员表演5个金奖。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2004年,濮阳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病床床位808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7448张;卫生技术人员915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73人,注册护士2659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539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76个,床位1765张,卫生技术人员2002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今年参加的各类比赛中,濮阳运动员共获得金牌15枚、银牌14枚、铜牌37枚。在湖南益阳举办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我市运动员独揽1500米和5000米两项冠军,其中1500米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承办了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省青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和学校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成功举办了濮阳市第六届运动会,本次运动会有9人次打破市纪录,236人次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标准;在举办的晋冀鲁豫四省十一市门球邀请赛上,获得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月暨“五个千万人群”、“体育三下乡”活动。顺利完成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全市共拥有体育场地1222块,其中744块标准场地。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356.42万人。出生人口35935人,出生率10.08‰;死亡人口18171人,死亡率5.10‰;全年净增人口1.8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98‰。全市城镇人口96.93万人,占27.2%;乡村人口259.49万人,占72.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1元,同比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14元,同比增长6.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93元,同比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00元,同比增长10.0%。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33331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75000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30727人,其中参保职工115586人,参保退休人员55141人。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46627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2359张。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30万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市耕地面积268.89千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3.33千公顷,同比增长4.1%。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242.5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719.4毫米。

城市环境保护成效显著。2004年,我市环境空气达到优良天数的比例平均为83.6%,在全省处于先进位次。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平均达标率为91.3%,城市功能区噪音声测点达标率为100%,出境河流断面COD浓度同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绿色学校”16所,市级“绿色学校”69所,省级“绿色社区”2个。

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1.87千公顷。生态示范工程已初见成效,并涌现出一批如清丰县六塔乡“猪-沼-果”生态模式,范县颜村铺乡大力发展沼气工程以及濮阳县西辛庄村等生态示范建设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