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濮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1:01:15 来源:濮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21次

濮阳市统计局

(2001年2月28日)

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中央、省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全会、市人大四届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抢抓机遇,努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名城带动战略,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九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6亿元,增长6.O%;第二产业增加值110.79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49.47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为21.3:54.4:24.3。

市场物价止跌趋稳。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一反前两年下降的趋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1.7%,衣着类价格下降0.1%,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0.5%,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7.5%,居住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升2.2%和19.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5%。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32.89万人。全年各类职业介绍所介绍1.39万人次就业,2.41万人次参加了各类就业培训。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国有企业1.28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尚未根本缓解;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较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社会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趋缓;安全生产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向优质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种植业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199.53万吨,比上年下降1.7%,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其中,夏粮118.56万吨,增产1.3%;秋粮80.97万吨,减产5.8%。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水稻增长较快。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上升。优质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扩大。棉花在政策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下,种植面积持平,全年棉花产量1.84万吨,比上年减少6.2%。油料产量17.27万吨,比上年增长10.6%。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61公顷,比上年增长88.0%;幼林抚育实际面积6128公顷,增长192.8%。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畜牧、水产业保持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6.5万吨,比上年增长9.3%。禽蛋产量19.5万吨,增长20.6%。奶类总产量0.21万吨,增长25.0%。水产品产量0.52万吨,增长8.5%。特种养殖业发展较快。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59.0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7%;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7.86万台和0.10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39774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1.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4.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5%,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2.34千公顷,增长9.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75.93亿元,增长19.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6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5.35亿元,下降0.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0.23亿元,增长25.3%。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8.46亿元,增长5.2%;重工业增加值67.47亿元,增长22.9%。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56.12亿元,增长23.3%。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产销衔接状况有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6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产销率达98.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7.76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实现利润总额16.58亿元,扭亏增盈。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10亿元,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亏损企业亏损额2.57亿元,下降29.9%;亏损面10.4%,下降5.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7.02%,比上年提高66.6个百分点,是近年来的最高值。但是,一部分企业的效益还不理想,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仍然比较大。

建筑业增长加快。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安工作量23.45亿元,增长17.3%。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实现利税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税金0.90亿元,比上年增长60.0%。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安单位工程个数计算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62.2%,比上年提高28.2个百分点;按房屋面积计算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71.5%,提高了28.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53.6亿元,增长30.7%。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21.2亿元,增长17.0%;更新改造投资16.4亿元,增长60.9%;房地产开发投资21.7亿元,增长13.8%。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3.0亿元,比上年下降3.2%;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2.7亿元,下降25.0%,其中农业投资1770万元,增长11.0%;电力供应业(含城乡电网改造)投资2.1亿元,增长133.3%。加大实施名城带动战略力度,在“三城”的基础上,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原大化集团甲胺回收联产尿素装置和1.2万吨三聚氰胺项目、市热电厂6000吨三聚氰项目、市氯碱厂1万吨无磷洗涤助剂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固定资产41.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6.9%。建成投资项目155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2.1%。竣工房屋建筑面积为73.5万平方米,竣工率为48.4%。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原油开采能力51.26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4万吨/年,新建公路72公里,新增粮食仓库储量5068万公斤。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结构得到调整。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濮阳招生6586人,比上年增招2319人。全市成人高校2所,成人高校招生504人,在校生1195人。普通高中招生1.35万人,比上年增招2930人,在校生3.2万人。全市普通初中入学率97.9%。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95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全市又有1个县(区)完成了“普九”任务。截止2000年底,全市6个县(区)均完成了“普九”任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537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24.24万次。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8229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共取得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57项。技术市场平稳。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47项,成交金额4183万元。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00年末,全市技术监督系统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7个,其中市以上质量检验机构4个。全年监督抽查产品1754批次,抽查商品523批次。全市已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寻呼网1个,121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讯服务系统6个,电视气象服务系统5个。测绘、计量和地震等服务工作继续取得进展。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5.5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1%。其中,铁路增长10.5%,公路增长5.8%。旅客周转量完成15.2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6%。其中,铁路增长6.7%,公路增长8.9%。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28亿元,比上年增长45.5%。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7.88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6.64部/百人,比上年提高2.37部。移动电话新增用户5.09万户,年末用户达到11.45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2.91万户,比上年增长5.67倍。

七、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3亿元,增长15.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3亿元,增长9.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5亿元,增长11.4%,餐饮业零售额4.9亿元,增长20.3%。

市场经营结构有所变化。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消费品零售额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占市场份额的33.5%;个体户消费品零售额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9%。

八、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呈现恢复性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4014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001万美元,增长45.4%。对非洲、亚洲、欧洲出口分别增长111.9%、35.5%、348.4%。利用外资继续发展。全年外商实际直接投资2030万美元,增长1.9%。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快速发展。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123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1.3%;完成营业额2256万美元,增长22.5%。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5.79亿元,比年初增加19.1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5.67亿元,增加10.60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47.91亿元,增加6.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44.67亿元,比年初增加11.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27.66亿元,增加1.9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2.28亿元,下降12.10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7653万元,增长2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910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8743万元。全年赔付额5659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5137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522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1个,文化馆10个,图书馆6个,博物馆1个。年末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87%,电视人口覆盖率90.6%。全年出版报纸1166.4万份,各类杂志1.14万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个体诊所)234个,床位6960张,全部是医院、卫生院床位;卫生技术人员9666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2953人,护师、护士2207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544人。妇幼卫生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263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76个,床位1655张,卫生技术人员2329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7.7%,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856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2000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获得了2个全国冠军,15个省级冠军,4人4次打破4项河南省少年记录。在第11届残疾人奥运会上,夺取1块金牌,破2项世界记录。全民健身运动取得好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63元,考虑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45元,考虑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529元,实际增长7.8%。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但一部分低收入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农村贫任务仍然艰巨。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全市有100%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全市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24.7万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为43224人。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40张,收养100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5.9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4万元。

注: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口有关数据因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仍在核查,结果将按国务院统一要求另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