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安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0:47:09 来源:安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88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坚持在调控中求发展,开拓进取,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进一步挖掘经济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使全市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目标发展,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快速、健康的态势,是我市历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运行质量最好的一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测算,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64.79亿元,增长16%,增幅为10年来最高,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262.41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22.38亿元,增长11.3%。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3:53.5:30.2变为17.2:56.5:26.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7亿元,增长3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68亿元,增长50.6%左右,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9.76亿元,

市场物价总体保持平稳,部分物价上扬,其中食品价格增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1%,其中食品价格上升3.9%,衣着类价格上升1.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升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9%,居住类价格上升3.1%。

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40.85万人,基本保持上年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3.1%,较去年有所下降。全年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成功8.9万人次就业,各级劳动部门共培训失业下岗人员结业8115人。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使3.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民间投资启动步伐不快,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部分群众生活还较困难,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等。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227.6万吨,比上年增长2.9%;油料产量27.6万吨,比上年下降6%;棉花产量3.6万吨,比上年下降13.7%;全年蔬菜总产量402.62万吨,比上年增长10.1%。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2003年,全市优质强筋小麦播种面积14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9.2%,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5%。蔬菜、花卉、水果及其他特色经济发展迅速,名优、新特、精细品种不断增加。

植树造林成绩喜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3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94.2%,幼林抚育面积19.77千公顷,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8.51万吨,比上年增长7.4%,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17.93万吨,增长9.9%;禽蛋产量22.92万吨,增长8.8%;奶类大幅增长,全年总产量19198吨,增长44.3%;水产品产量2760吨,增长16.7%。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36.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4%;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13.85万台和10.42万辆;农村用电量10.33亿千瓦时,增长2.8%;有效灌溉面积291.69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20.8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29.3亿元,增长24.1%。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25.3亿元,增长14.8%;集体企业增加值6.86亿元,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67.87亿元,增长2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32.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28.71亿元,增长16.9%,重工业增加值100.62亿元,增长26.7%。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市场对工业品需求较旺的情况下,各企业积极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新产品产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全面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25.65%,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361.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5%;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6.19亿元,同比增长49.4%;企业扭亏成效显著,2003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总额6664万元,下降11.7%。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全市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含四级)建筑企业完成建安工作量5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现利润4936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实现税金2.1亿元。施工房屋面积83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08.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前慢后快,全年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73.3亿元,增长33.4%;城乡集体经济投资13.12亿元,增长25.93%;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6.09亿元,增长6.6%。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33.17亿元,增长5.2%;更新改造投资29.04亿元,增长73.5%;房地产开发投资11.08亿元,增长66.6%。

基础设施及公路交通建设投资继续增加。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7.2亿元,增长16.5%;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3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7倍;运输邮电仓储通信业投资9.3亿元,比上年下降31.6%;文化科研、卫生广播福利业投资5.71亿元,增长47%。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5.64亿元,增长104.2%。其中,轻工和纺织工业投资5.04亿元,增长103.4%。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城关镇以上新增固定资产52.6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7.9%。建成投产项目25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8.7%。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04.5万平方米,竣工率50.8%。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9.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万亩,新增高等院校学生席位9615个,新建公路12.9公里,改建公路41.8公里,城市道路扩建10.63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48.71万平方米,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1.5亿元,增长12.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8.8亿元,增长9.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93亿元,增长12.0%;餐饮业零售额13.3亿元,增长4.7%;其他行业零售额4.1亿元,增长10.8%。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累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67.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7%;实现利润总额4834万元,比去年增加2279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整体处于增盈阶段,发展势头较快。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对外经济

2003年,全市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4.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8%,增幅居全省18市第一位。其中,全年出口额21249万美元,增长35.9%;进口总额271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倍。

全年合同外资金额609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15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综合运输能力持续提高。全市共有民用汽车63589辆,各类载货车30272辆。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2.4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5%。旅客周转量24.76亿人公里,同比下降5.0%。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13亿元;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28.10万门,增长32.7%;固定电话用户85.79万户,增加14.1%;年末移动通信用户57.95万户,增长65.1%。电话普及率为16.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9部/百人;互联网络注册用户15.43万户。

旅游业由于受“非典”影响,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653.33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6481人次;200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23.31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1.0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318.88万美元;旅游商品收入占全市旅游收入的27.03%。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9.01亿元,增长10.8%。各项贷款余额281.51亿元,增长9.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9.22亿元,增长8.6%;中长期贷款余额27.83亿元,下降12.7%。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85.4亿元。

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全年保费收入97795.93万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036.52万元,增长11.1%;人寿险保费收入81759.41万元,增长1.6%。全年赔付额12081.28万元,增长17.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9333.91万元;人寿险赔付金额2747.37万元。全年人寿险满期给付额991.4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市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招生6010人,在校学生11897人,毕业生人数4732人;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所,招生4667人,在校学生17206人;全市有普通高中41所,共招生26003人,在校学生67516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6所,在校学生47572人;普通初中367所,共招生9.9万人,在校学生30.7万人;全市小学2051所,在校学生49万人,毕业生人数10.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54%。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学员41.78万人次。

科技事业稳定发展。2003年末,全市拥有技术贸易机构317个,从事科技贸易人员5.3万人。全年科技三项费支出(市本级)554万元,其中省拨款56万元。全年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9项。申报科技成果59项,被授予专利权140项。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90项,合同金额1亿元。

十、文化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4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6.49万户。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各项比赛中,全市运动员获得世界级银牌1枚,全国冠军7个,全省冠军39个。建成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室内)1个,室外健身路径27条,全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20次,其中千人以上8次,参加人数5万人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62万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级环境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人员214人;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1个。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一定遏制。全年共有限期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4个,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有较大改善,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26.6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面积69.1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17%。

十二、人口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3年全市出生人口5.67万人,出生率10.76‰;死亡人口2.74万人,死亡率5.20‰;全年净增人口2.93万人,自然增长率5.56‰。年末全市总人口528.66万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6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实际增长1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3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1%。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但一些收入较低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7.59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0737人;10.4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37.65万名职工(其中离退休人员8.72万名)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069万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107.1万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150张,收养110人。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39处。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6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08万元;接受社会捐赠80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为了更加准确规范地表述地区GDP,将“XX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名称调整为“XX地区生产总值”。

3.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