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新乡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0:44:24 来源:新乡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71次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达到多年来最好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提高,为“十一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0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280.4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173.6亿元,增长11.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850元。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5∶49.0∶33.5变化为16.4:51.6:32.0,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2%,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1%,涨幅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各月环比升降幅度在1个百分点以内。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9%,涨幅比上年回落13.2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7%,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4%,分别比上年回落3.5个、7.4个和4.7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9%,涨幅比去年上升5.6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市新增就业人员17.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2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1.7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07万人,比上年增加2.30万人,其中“4050”人员1.9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公共职业介绍所介绍就业4.87万人次,再就业培训7.0万人。

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县域经济实现生产总值372.2亿元,增长18.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6.4亿元,增长40.7%,占县域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99.2亿元,增长72.5%,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去年提高了12.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832.26万亩,比上年增加25.91万亩。粮食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309.86万吨,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产14.33万吨,增长4.8%。夏粮面积466.29万亩,亩产388公斤,提高0.8%,总产量181.00万吨,比上年增产7.05万吨,增长4.1%;总产、亩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秋粮总产量128.86万吨,增长6.0%。油料总产量24.02万吨,增长3.6%;棉花总产量1.9万吨,下降26.9%。蔬菜、水果产量均稳步增加。

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300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64.7%;畜禽优质品率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全市畜牧养殖业加快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4.56万吨,比上年增长8.0%。禽蛋产量30.61万吨,增长8.8%;牛奶产量9.15万吨,增长46.4%;水产品产量3.04万吨,增长54.3%。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6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2.7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万亩。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97.8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农用拖拉机18.25万台,增长0.7%;农用运输车17.32万辆,增长4.8%;农村用电量21.95亿千瓦小时,增长2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2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2亿元,增长24.2%。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9%。

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10.6%。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156.1亿元,增长2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非公有制增加值为112.8亿元,增长30.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3%。

全市3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盈利,其中医药、化学、纺织、农副食品加工、有色和造纸、电器等行业实现利润1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65.5%,成为拉动利润增长的主导力量。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6.4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9.6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其中,城镇投资271.8亿元,增长44.0%。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活力不断显现。城镇工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工业投资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55.0%。农林牧渔业和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环保、社会事业等薄弱行业投资得到加强。民间投资增势强劲,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比重不断下降。民间投资增长63.0%,占城镇投资的比重53.9%,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增长22.7%,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43.4%,比上年下降7.5个百分点。企业自主筹资能力增强。在城镇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159.4亿元,增长65.4%。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城镇施工项目1087个,比上年增加486个;投资规模542.0亿元,增长31.0%。其中新开工项目78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38个;新开工规模235.7亿元,增长26.1%,其中河南融鑫化工50万吨甲醇、赵固一矿年产240万吨原煤、河南心连心化工年产30万吨尿素工程、济东高速长垣段、阿深公路黄河大桥新乡段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房地产开发运行平稳。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4.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施工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在建的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65.4万平方米,增长27.4%,其中商品住宅289.1万平方米,增长25.0%。市场供需两旺。全市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11.4万平方米,增长39.1%;商品房销售面积119.2万平方米,增长118.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1.8亿元,增长16.5%;县的消费品零售额36.0亿元,增长14.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9.6亿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5.4亿元,增长12.7%;餐饮业零售额16.9亿元,增长42.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汽车、电子出版及音像制品等住、行、娱乐类商品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数码相机、彩色电视机、移动电话、轿车等反映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商品销售量也快速增长。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出口总额3.5亿美元,增长32.3%;进口总额1.8亿美元,增长44.5%。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冷藏箱、冷冻箱及其他制冷设备出口达0.5亿美元,增长49.6%;有机化学品出口达0.4亿美元,增长15.9%;铜及其制品出口达1.4亿美元,增长49.6%。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5个;合同外资金额8631万美元,增长29.9%;实际利用外商投资6016万美元,增长31.8%。

对外技术合同额1417万美元,营业额1162万美元,外派国(境)外劳务1230人(次)。引进市外资金项目468个,资金实际到位48亿元,增长59.6%,其中引进省外资金项目286个,资金实际到位37.5亿元,增长17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邮电业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公路通车里程4048公里,新增3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7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3%。旅客周转量22.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2.7%。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5.4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0亿元,增长10.4%;电信业务总量32.4亿元,增长36.2%。在电信业务总量中,其中通信业务总量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移动通信总量23.2亿元,增长45.1%。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4.4万门,比上年末增加6.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37.8万户,增加12.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73.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6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2.0万户,增加29.3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4.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22.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9万户。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市2005年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48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6%;旅游总收入13.1亿元,增长92.4%;接待国际游客4802人次,增长31.3%;旅游外汇收入125万美元,同比增长38.2%。全市共有星级酒店17个,旅行社37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5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02.4亿元,增长3.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5.3亿元,增长12.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22.2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3.5亿元,增长9.8%;中长期贷款余额75.6亿元,增长12.5%。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77.9亿元,增长24.4%。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9.6亿元,增长11.4%,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5.5亿元,增长11.0%。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保费收入1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5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2.32亿元。全年赔付款1.2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0亿元,人身险赔付0.2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农村教育得到巩固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99.99%和97.77%,小学辍学率为0.42%,比上年下降0.38个百分点,初中辍学率为2.3%,比上年下降0.63个百分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为99.13%。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在校生达到52.5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6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2.9万人,城市市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全市普通高校6所,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达到9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6.9万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45人。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331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46项,市级272项,落实到位国家、省科技经费939.5万元。新乡市科技三项经费资助项目147项,经费333.7万元,带动社会科技投入1.49亿元,其中银行贷款0.41亿元,项目单位自筹1.05亿元,预计项目实施后可新增产值7.5亿元,利税1亿元,节创汇520万美元。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全年申请专利19项,研发新产品、农物新品种54项,撰写论文专著69篇。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共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5个。广播电台1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电视台9座,教育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5%。全年发行报纸6183.2万份,杂志451.7万份,图书13.5万册。综合档案馆14个,馆藏档案3万件;馆藏资料17万册,本年利用档案1.5万人次,利用资料1641人次。全市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4处,省级42处,市级500处。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年末共有卫生机构77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病床床位1.5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122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267人,注册护士5801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1106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72人。农村共有乡(镇)卫生院148个,床位3678张,卫生技术人员450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我市参加了河南省男女子篮球、男女子排球、男子足球、游泳、射击、跆拳道、摔跤、乒乓球、田径冠军赛,共取得金牌16枚,银牌19枚,铜牌18枚。全年全市共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15场,参加运动员400余名。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继续加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557.2万人。出生人口5.6万人,出生率9.96‰;死亡人口2.8万人,死亡率5.0‰;全年净增人口2.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96‰。全市城镇人口187.0万人,占33.6%;乡村人口370.2万人,占66.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43元,实际增长13.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33元,实际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0元,实际增长11.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44.61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623.25万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5.4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36.1万人,参加养老保险离退休人数12.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32.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离退休人数11.9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49所,床位达1245张,收养872人;敬老院117所,床位2507张,共入住1269人。全年政府安排救济款952.8万元,救济23万人,社会互助救济13.9万人。全市共接收捐款358.4万元;全年销售福利彩票9925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474万元。全年安置退役士兵1281人,其中转业士官95人,义务兵1174人,伤残士兵12人。

十二、资源与环境

土地资源管理取得成效。全市常用耕地面积604.9万亩,比上年增长25.5万亩。在现有耕地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引黄稻改,使荒地变为良田,增加耕地面积。

城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保系统现有监测站10个。全市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7亿元,完成项目33个;市区建成区范围内建成烟尘控制区10个,总面积110.64平方公里;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100%;出境河流省控责任目标断面COD浓度平均达标率为75%。

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年完成成片造林面积27.4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面积10万亩,完成成林抚育面积8万亩。全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总面积3.9万亩;国家级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1处,总面积37.2万亩,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块湿地;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40处;历史文化名城1处,历史文化名镇1处。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