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新乡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10:43:41 来源:新乡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30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战胜“非典”疫情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市国民经济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继续扩大,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总量增速加快,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据初步核算,全年新乡市生产总值38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75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90.95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30.07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3∶44.2∶34.5变化为15.7∶50.1∶34.2。

市场物价稳定。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1%,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4%。全市居民价格总水平上升1.0%,商品零售价格上升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0.2%,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2.0%。

劳动就业状况有所改善。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3.23万人,登记失业人数195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3.74万人实现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国企改革困难较多;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仍然艰巨。

二、农业

2003年,我市秋季农作物由于遭受严重的内涝和风灾,秋粮生产大幅度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280.73万吨,比上年减少6.6%。其中,夏粮总产量166.24万吨,增长0.6%;秋粮总产量114.49万吨,减少15.4%。棉花总产量2.28万吨,减少2.0%;油料总产量22.58万吨,减少15.9%。

农村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产品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060.2万亩,下降0.6%;粮食播种面积817.32万亩,比上年下降1.3%;优质小麦播种面积315万亩,比上年减少5万亩。棉花播种面积40.92万亩,比上年增长23.8%;油料播种面积114.09万亩,比上年下降5.8%;金银花、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食深加工能力逐步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8.39万亩,比上年增长83.9%;幼林抚育实际面积78.25万亩,下降11.9%;人工造林面积43.15万亩,增长100.4%。退耕还林面积22.04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1.61千公顷。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大牲畜存栏55.49万头,比上年增长18.3%;生猪存栏227.19万头,增长10.3%;家禽存栏3426.36万只,增长0.3%。肉类总产量29.98万吨,增长6.8%。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25.9万吨,增长9.8%;禽蛋总产量30.25万吨,增长5.1%;奶类总产量4.2万吨,增长38.7%;水产品产量1.86万吨,增长2.8%。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全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65.0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农用拖拉机17.64万台,比上年增长1.4%;农用运输车16.63万辆,比上年增长6.2%;农村用电量15391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2.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9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5.81亿元,增长11.8%;集体企业增加值24.54亿元,增长31.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5.44亿元,增长22.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2.62亿元,增长9.3%。轻工业增加值43.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8%;重工业增加值5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在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全市32个工业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的有28个,增产行业覆盖面达87.5%。其中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14个。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7.5%、32.8%、30.2%、43.9%、39.7%。新产品产值率达18.2%,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4.6亿元,增长17.1%。非公有制工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增加值39.5亿元,增长19.9%。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01.89%,比上年提高6.3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0.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实现利税总额2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亏损面为15.2%,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4%。

建筑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建安工程量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实现利润12796万元,增长2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其中城关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7.60亿元,增长71.1%;城乡集个体投资35.75亿元,增长16.8%。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2.42亿元,比上年增长76.0%;更新改造投资27.79亿元,增长63.5%;房地产开发投资12.25亿元,增长53.4%。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拉动总投资作用明显。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工业投资52.8亿元,增长175.7%,占全部投资的44.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1.3个百分点,对投资的贡献率达66.3%。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4.9亿元,比上年增长99.1%。其中,轻纺工业投资11.1亿元,增长2.8倍;原材料工业投资5.3亿元,增长3.3倍;机械电子工业投资5.2亿元,增长2倍。

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增加,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1.31亿元,增长40.6%。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25.53亿元,下降2.7%;以城市道路、供水、供热、文教卫、园林等城市公用事业完成投资41.96亿元,增长390.2%。

房地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市房地产投资12.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4%;施工面积181万平方米,增长38.0%。其中,新开工面积104万平方米,增长23.4%,占施工总面积的57.5%。

大项目组织协调力度加大,项目进度明显加快,全市千万元以上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新乡至郑州高速公路、豫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机组改建、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万吨二期工程、河南孟电集团热力有限公司5.5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孟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月产千吨干法水泥生产线、河南省通信公司新乡市分公司网络技术改造工程、河南新飞家电有限公司空调二期3#钢结构厂房、河南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痰热清注射液工程、双联公司30―40中马力拖拉机技改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新乡分公司的交换机扩容工程、河南金龙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的外翅片强化传热铜管生产线、新奥燃气有限公司的液化天然气工程、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万吨二期续建工程、1万吨差别化新型连续纺黏胶长丝工程、6000吨差别化氨纶纤维工程、新乡平原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河南环宇电源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技改项目、镍氢电池项目、刘庄农工商总公司华星药厂青霉素四期工程、新亚集团用10万吨ATMP浆技改工程、中州铝厂新乡化工厂10万吨纯碱及10万吨联醇工程、原阳至新庄高速公路工程、新乡市寒山啤酒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啤酒生产线等项目正在顺利施工。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趋于活跃。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6.60亿元,增长12.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6.64亿元,增长8.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1.25亿元,增长13.0%;餐饮业零售额7.71亿元,下降7.6%;其他行业零售额4.28亿元,增长2.0%。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4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其中,批发业增长14.3%,零售业增长6.4%。流通费用率8.2%,比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六、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形势良好。全年进出口总额260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出口总额21123万美元,增长49.7%;进口总额4975万美元,增长24.8%。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家,合同利用外资591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25万美元,比上年增加832万美元,增长22.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全市货运量4382万吨,比上年增长12.4%;货物周转量34793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6%。客运量297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0.5%;客运周转量172478万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2.4%。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3338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262万元,增长8.5%;电信业务总量168076万元,增长29.8%。电话交换机容量113.94万门,比上年增长3.0%;固定电话用户104.81万户,比上年新增14.59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2.5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52.67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68.09万户,新增用户24.80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9万户,比上年新增1.86万户,增长10.9%。

旅游业有新的发展,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3032人次,比上年增长357%。其中,香港同胞1114人次,台湾同胞609人次。国际旅游创汇收入74.73万美元,增长429%。接待国内旅游者210万人次,增长3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亿元,增长40.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一般预算财政支出35.03亿元,增长12.0%。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8.63亿元,比年初增加62.44亿元,增长16.6%。其中,企业存款84.92亿元,增长17.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6.38亿元,增长15.0%。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9.18亿元,比年初增加34.47亿元,增长13.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5.33亿元,增长8.7%;中长期贷款余额53.83亿元,增长35.9%;个人住房贷款余额8.45亿元,增长70.2%。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20.47亿元,比上年多投放0.13亿元,增长0.6%。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9037万元,比上年增长108.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227万元,增长11.0%;人寿险保费收入106810万元,增长131.3%。全年赔付额18550万元,增长99.9%。其中,财产险赔付额8123万元,人寿险赔付额10427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6所,招生1.49万人,比上年增加0.13万人;在校学生5.09万人,增加0.55万人。普通高中74所,在校生10.30万人,增加1.47万人;招生3.92万人,增加0.13万人。普通初中449所,在校生40.16万人,增加0.28万人;招生13.04万人,减少1.24万人。普通中专9所,在校生1.77万人,增加0.21万人;招生0.67万人,增加0.11万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42所,在校生2.85万人,增加0.33万人;招生1.24万人,增加0.15万人。小学在校学生51.96万人,招生8.59万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科学事业全面发展,科技队伍持续发展壮大。全市共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8个,各类技术专业技术人员123985人,比上年增长1.9%。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4349万元,比上年增长84.4%。全市全年共实施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计划77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216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50项。全市共开发新产品136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38项、国内水平69项。其中,国家级名牌产品2项,省级名牌产品8项,省优秀新产品7项,获公开和授权专利236项。

综合技术服务不断完善。全市共有综合法定检测机构11个,专业技术人员149人。建立在市、县两级的法定计量检测机构和综合法定检测机构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6项,授权建立社会公用标准3项。市定检产品1850个批次。全市建立气象防灾系统1个,卫星云图地面接收站8个。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藏书851916万册。共有档案馆14个,馆藏档案(资料)385793卷(册)。广播电台1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电视台7座,电视转播台9座,差转台3座,电视教育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全年出版报纸8413.79万份,杂志820.79万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26个,其中,共有医院、卫生院236个。病床床位1529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4602张。卫生技术人员20841人,其中,医师6186人,助理医师1380人,护士5440人。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4个,卫生技术人员1012人。妇幼卫生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862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46个,床位3544张,卫生技术人员4670人。乡村医疗点3710个,乡村医生6039人。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市运动员在参加国家、省体育比赛中,获省级冠军27个、亚军18个、季军29个。全市共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213次,参加人员约39万人次。全市共有各类运动场2016个。在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达标率达到98%。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环保监测站10个,环境监测人员244人。建成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67平方公里;建成躁声达标区5个,面积52.3平方公里。市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全年关闭55家石灰法和规模在3.4万吨/年以下碱法、亚铵法制浆生产线,关闭105家规模在2万吨/年以下废纸造纸企业,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23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生态自然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建成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24780公顷。建成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点)20余处。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区面积42640公顷;省(部)级自然保护区6个,保护区面积21381公顷;市区自然保护区5个,保护区面积7695公顷。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全市出生人口5.44万人,出生率9.97‰;死亡人口2.60万人,死亡率4.77‰;全年自然增加人口2.84万人,自然增长率5.20‰。年末全市总人口547.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5.5万人,占30.2%;乡村人口381.93万人,占69.8%。

人民生活继续提高,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1元,比上年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590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324元,比上年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09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58元,比上年增长5.5%。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86.87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428.16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6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80万人。33.73万职工和11.24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31.35万职工和10.25万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563.1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9742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福利院3个,床位185张,收养117人。城镇建立各种社会服务设施200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475个。全年发行福利彩票4128.4万元,接受社会捐赠423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按照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为了更加准确和规范地表达地区GDP,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名称调整为“××地区生产总值”。

3.公报中新乡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