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平顶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09:39:06 来源:平顶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62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市场繁荣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5.6%,经济总量排在全省18个市中的第6位,比2003年上升1个位次。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273.4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136.3亿元,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9616元,比上年增长15%。全市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我市已走出低收入水平行列,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加速发展阶段。

市场物价总体涨幅渐趋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4%,居住类价格上涨5.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1%,衣着类价格下降1.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5%。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各级劳动部门共培训失业下岗职工2.3万人次。通过推进再就业工作,使2.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仍然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农业生产基础还不稳固,继续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任务艰巨;信贷资金、建设用地供应偏紧,煤电油运依然紧张,资源约束日益明显;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增大;物价上涨幅度较高,一些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受到影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等。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市认真落实农业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通过降低农业税率、粮食直补等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普遍回升。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农业产值50.5亿元,增长13.8%,林业产值3.7亿元,畜牧业产值53.1亿元,渔业产值0.5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0.1%、6.8%、1.8%。

粮食实现恢复性增长,名优特色种植业发展较快。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61.3万吨,比上年增产16.5万吨,增长11.4%。其中夏粮因灾减产,完成83.6万吨,下降1.5%;秋粮77.7万吨,增长29.7%。经济作物中,棉花总量产达4843吨,增长44.4%;油料总产量达10.1万吨,增长13.8%;蔬菜瓜类总产量210.1万吨,增长20.1%;烟叶总产量2.2万吨,增长32.1%。全年造林面积14853公顷,其中新发展经济林3920公顷,零星植树1220万株。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6921公顷次。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34.6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其中猪肉产量21.8万吨,增长7.8%;禽蛋产量12.8万吨,增长5.5%;奶类总产量2万吨,增长176.5%。大牲畜年末存栏头数84.7万头,比上年下降0.8%,其中牛存栏79.7万头,增长1%;生猪存栏260万头,增长5.4%;山绵羊存栏175.7万只,增长5.3%。猪牛羊出栏484.2万头(只),增长4.9%,其中生猪出栏289.8万头,增长4.8%。

渔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年水产品产量8230吨,比上年增长1.5%。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40公顷,新增旱涝保收田291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40公顷,新打机井2076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22.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2%;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8.1万台和5.4万辆,分别增长10.8%和11.3%;全年农村用电量41815万千瓦小时,增长31.9%;化肥施用量(折纯)25.1万吨,增长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7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完成工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18.7%,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1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6.9亿元,增长20%;集体工业企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1.9亿元,增长18.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3亿元,增长15.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7.5亿元,增长24.3%。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煤炭、冶金、纺织、食品和造纸等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见附表二),一些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加快。与上年相比,限额以上煤炭采选业增加值增长26.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5.3%,食品制造业增长15%,纺织业增长13.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1.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5.3%。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加强,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好转。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60.8亿元,比上年增长43.2%;产销率99.3%;实现利税4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5%,其中利润19.6亿元,增长96%;亏损企业56家,比上年增长9.8%;亏损企业亏损额1.6亿元,下降4%;亏损面为15.4%,比去年同期增长1.4%;产成品库存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8.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0.7%,上升2.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8%,上升1.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6.2%,下降19.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4%,上升5.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3071元/人,增长39%;流动资金周转率为1.6次/年,提高0.1次/年。但仍有部分企业效益不理想。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5.2亿元,比上年增长34.9%。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独立核算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房屋建筑面积29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8%;竣工面积11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其中城关镇及以上完成投资94.9亿元,增长60.2%。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2.5亿元,增长69.2%;更新改造投资20亿元,增长60.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亿元,增长40.9%;其他投资5.3亿元,增长25.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国有及其他单位完成工业投资44.6亿元,增长60%,完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22.3亿元,增长93.4%。完成文教卫生福利业投资2.8亿元,增长99.6%。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省重点项目许平南高速公路平顶山段已建成通车,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昭平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度平稳,工程已接近尾声。平临高速公路项目、平东热电公司机组扩建工程已进入施工高峰期。公路建设项目拉动投资增长。全市公路建设项目,特别是高速公路项目完成投资较大,许平南高速公路平顶山段工程、平临高速公路项目、漯平高速公路平顶山段三个项目合计完成投资14.3亿元,占全市城镇以上投资额的15.1%,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很大作用。国有经济投资仍占主体,民间投资迅猛增长。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累计完成投资56.9亿元,同比增长45.3%,占全市投资总量的60%;与此相对应,全市民间投资异常活跃,累计完成投资37.1亿元,同比增长1.2倍,占投资总量的比例也由去年的28.3%增加到39.1%。新开工项目个数增加,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全市新开工项目36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6个,计划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19个。全年新增发电装机27万千瓦、日供水能力1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2公里、国省干线公路53公里、县乡公路294公里。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光明路南延全线贯通,湛河三座大桥已完成工程量的80%,高阳路二期、鹰城广场改造正在稳步实施,文园路步行桥、快速通道连接线及明珠广场、七彩虹游园等一批街头游园建成投入使用。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凯撒财富天下、劳动路农贸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锦绣花园、明珠城市花园、东方骏景小区建设主体已完工,繁荣街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中水回用、西气东输天然气支线工程等公用事业建设步伐加快。这些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对改善城市形象、缓解市区交通拥挤状况起重要作用。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6.1亿元,增长18.1%;县的消费品零售额23.5亿元,增长14.1%;县以下零售额31.9亿元,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餐饮业零售额17.7亿元,增长21.9%。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37.8亿元,增长8.9%。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298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5%,其中出口总值12466万美元,增长25.8%,进口总值17388万美元,增长11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4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年末实有“三资”企业296家,比上年增加17家。在出口总值中,神马集团和舞钢公司两家企业的出口总值占全部出口总值的85.9%。

七、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1%,公路客运周转量1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6.5%。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4亿元,比上年增长57.5%。年末全市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7.8万门,比上年增长13.3%,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74.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0.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1.2万户,比上年增长13.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受全市经济形势持续走好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加快。据财政部门统计,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5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96亿元,增长43.5%;市本级完成财政收入9.6亿元,增长40.3%;区级财政收入3.8亿元,增长42.7%;县(市)级8.1亿元,增长57%。全年累计地方财政支出37.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5.4亿元,增长28.5%。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0.2亿元,比年初增加75.5亿元,增长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74.5亿元,比年初增加43.2亿元,增长18.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1.8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增长5.5%,其中农业贷款增幅较大,全年共新增7.7亿元,增长18.3%。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财产险承保总额391.6亿元,保费收入1.7亿元,财产险支付赔款11575万元,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9亿元,人寿险支付赔款2670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04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万人,组织实施科技项目。申请专利150项,审批119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7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全市共认定技术合同646件,技术合同交易额1300万元。“科教兴平”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3779所,教职工66278人,在校生人数10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所,在校生26854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生1.4万人;普通中学307所,在校生33.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高中升学率分别为82.3%、39.2%和68.4%。成人高等学校招生2830人,在校生5582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2342人,在校生17509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4.97万人。全市共扫除文盲452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4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文艺表演团体为9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58.2万册。《平顶山日报》全年发行量2340万份,《平顶山晚报》全年发行量2268万份。拥有广播电台4座,中波广播发射台1座,电视台4座,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11万户。档案事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全市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1个,专业档案馆2个,各级各类综合档案室857个,保藏档案173万卷册,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馆室661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义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526个,卫生技术人员15676人,其中执业医师5835人,护师和护士4430人。农村医疗点2886个。全市各种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有所增加,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妇女儿童保健、职业病防治、社会无偿义务献血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年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奖牌124枚,其中金牌29枚、银牌39枚、铜牌56枚,其中获国家级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3枚,获国际金牌1枚。男子团体射箭比赛破全国记录。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全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以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为重点,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推进“蓝天工程”,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共对107家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其中,关闭了21家违法排污企业;取缔了113台燃煤小锅炉,强行关停了21台死灰复燃的小锅炉,有400多台锅炉改燃清洁燃料,使清洁燃料使用率达80%;取缔了市区周边437堆违法堆放的煤堆、煤泥堆;取缔库区养鱼网箱1700多箱,拆除130余间岸边餐饮摊点;在矸石山上植树5万多棵,喷洒抑尘剂治理矸石山和灰场80多万平方米。接受“环保110”投诉846起,处理812个,处理率9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7%,烟尘去除率98.1%,粉尘回收率93.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5.0%,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工业噪声设施正常运转率分别达98%、99%、100%,全年出境水质达标率68.1%,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取得各类监测数据68696个。大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7毫克/标立方米,超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0.049毫克/标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0.174毫克/标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大气平均降尘量13.62吨/月平方公里;全年优良天数196天,优良率达53.6%,比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市区交通噪声69.6分贝;全年没有酸雨。

十二、人口、社会、劳动保障与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4.9‰。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49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2.9万人,农村人口327.5万人,城镇化率达33.5%。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7631元,比上年增长1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3%;人均消费性支出5392元,增长6.9%。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089元,增长16.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2369元,增长13.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82元,增长16.6%。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17台,冰箱89台,空调器105台,洗衣机100台。每百户农民拥有彩电68台,冰箱20台,空调器7台,洗衣机52台。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一部分低收入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任务仍然艰巨。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类职业介绍中心(所)19个,组织6.2万人次参加了就业培训,2.7万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共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7254万元。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43.81万人,比上年下降0.05%。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病医疗统筹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统筹、医疗费用统筹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全市已有22.24万名职工和5.85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统筹,44.2万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统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与退休人员为50.1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39.8万人,退休人员10.2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社会福利院2个,福利院床位68张,城镇老年福利机构11个,床位334张,农村老年福利机构75个,床位1864张。城镇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年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总人数13436人。优待优抚户数9466户,优抚对象享受定期抚恤金人数923人,优抚对象享受定期补助人数9721人。妥善安置了退伍军人的生活和就业,安置城镇义务兵2047人,转业、复员士官148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3、保险部分数据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顶山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平顶山分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平顶山分公司、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平顶山分公司合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