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洛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09:13:52 来源:洛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97次

洛阳市统计局

2003年是我市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抵御了“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冲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强市” 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年国民经济运行呈现速度高、效益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686.2亿元,比上年净增151.2亿元,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4亿元,增长12.1%;第二产业增加值389.8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11.8%。

市场物价稳中趋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上涨0.1个百分点。

各类价格指数如下:(以2002年平均价格为100)

项  目                    指  数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          101.8

其中:服务项目            100.1

1.食  品               104.1

粮  食                    101.9

肉禽及其制品              106.4

蛋  类                    92.6

水产品                    99.1

鲜  菜                    127.3

鲜  果                    91.7

2.烟酒及其制品         101.3

3.衣  着               98.3

4.家庭设备及用品       98.6

5.医疗保健用品         101.2

6.交通通讯工具         98.7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98.4

8.居  住               104.5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54.5  万人,城镇在岗职工52.1万人。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7.3万人。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全年有3.3万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市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偏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迟缓,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较小,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经济发展空间;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县(市)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农  业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突出区域经济特色,以六大支柱产业为重点,狠抓农村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稳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19.16万亩,蔬菜面积扩大8.93万亩,油料面积扩大3.09万亩,棉花面积扩大0.23万亩,烟叶面积扩大0.92万亩,中药材面积扩大5.19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4.9万亩,其中牡丹种植面积达1.6万亩。2003年,非粮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68%。

种植业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突破200万吨,达204.83万吨,比上年增长22.7%,是我市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其中,夏粮总产量超过100万吨,达100.45万吨,比上年增长48.2%。秋粮生产由于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呈现旱田丰收,水田减产的态势。全市秋粮总产达104.38万吨,比上年增长5.2%。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2003年产量       比上年±%

粮  食           204.83万吨            22.7

其中:夏  粮     100.45万吨            48.2

秋  粮   104.38万吨          5.2

油  料           64530吨               8.9

其中:花  生     42395吨               -2.5

油菜籽          13269吨                101.2

芝  麻          6301吨                 -11.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棉  花          4352吨                 12.9

烟  叶          37263吨                28.4

水  果          34.99万吨              7.3

蔬  菜          152.65万吨             16.7

中药材          40766吨                24.0

食用菌          6760吨                 26.6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3年,我市畜牧业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龙头,初步形成品种结构优化,良种畜比例上升,规模养殖提高的畜牧业区域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经营格局。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禽存(出)栏数量如下:

产品及畜禽名称   2003年产(存、出)量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23.3万吨          12.5

其中:猪牛羊肉        23.16万吨          12.8

奶类总产量            11.7万吨           64.8

其中:牛  奶          11.2万吨           60.0

禽蛋总产量            13.89万吨          10.8

牛当年出栏数          41.08万头          9.7

牛年末存栏数          87.34万头          6.8

生猪当年出栏数        208.71万头         11.0

生猪年末存栏数       194.77万头          8.5

羊当年出栏数         74.59万只           11.2

羊年末存栏数         100.25万只          10.3

家禽当年出栏数       1476.09万只         10.3

家禽年末存栏数       2001.15万只         8.9

水产品产量           12500 吨            2.5

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9.59万亩,退耕还林面积40.1万亩,通道绿化376公里,零星植树达1538万株。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341.7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1%;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11.34万台和5.14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12.02 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 133.56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2.73千公顷,增长3.5%。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42.9  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3.12亿元,增长30.1%。限额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53.94亿元,比上年增长30.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1.60亿元,增长11.9% ;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47.10亿元,增长31.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26.48亿元,增长30.5%;重工业增加值166.64亿元,增长30.1%。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4.73亿元,增长29.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2003年产量      比上年±%

纱                 3.2万吨            12.0

布              9333.6万米            -3.2

化学纤维          19.8万吨            -2.7

饮料酒           48816.8吨            -7.7

卷  烟             25.0万箱            14.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摩托车            31.9万辆            26.4

原  煤           610.7 万吨           10.5

原油加工量       456.9万吨             5.4

发电量      168.3亿千瓦小时           18.9

钢                 46.8万吨           51.6

10种有色金属     36.5万吨         129.0

铝                  33.9万吨          153.4

水  泥             247.6万吨          -11.0

平板玻璃      1466.1万重量箱           -0.3

轴  承            5840.7万套           -5.4

矿山机器总重量        6.0万吨          70.1

耐火材料            34.1万吨           34.3

化肥(折纯量)        15.8万吨           -7.0

大中型拖拉机         10933台           54.7

程控交换机           6.5万线           123.2

黄  金              7344千克           8.8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我市紧紧抓住省建设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契机,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先进制造业、火电、铝工业和石油化工四大产业基地为重点,力促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和关联性强,对工业发展起支撑和主导作用的项目投产,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新的产品、产业结构框架初步形成。据测算:在工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下,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和出****货值高速增长,工业新产品产值达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出****货值达28.83亿元,增长96.7%。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0.9亿元,比上年净增163.8亿元,增长36.4%。限额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8%,产销基本衔接。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1,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利税总额49.7亿元,实现利润17.2亿元,分别增长31.4%和70.8%,双双刷新历史最好记录。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具有新资质和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80.3亿元,比上年增长6.8%。施工单位施工工程3962个,增长13.2%。建筑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实现利润0.8亿元。工程质量稳步上升,按单位工程个数计算的一次交验合格竣工工程率达92.3%。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3亿元,比上年增长35.9 %,投资总量力创全市新高。其中,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39.5%。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88.8亿元,比上年增长45%;更新改造投资21.8亿元,增长28.8%;房地产开发投资20.8亿元,增长22.2%。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大力推进以交通、农林水和洛南新区开发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20.35亿元,比上年增长72.0%;邮电通讯业投资6.71亿元,增长96.7%;文化教育卫生投资10.15亿元,增长1.6倍;农林畜牧渔水利业投资2.77亿元,增长64.7%;城市公用设施及社会服务业投资16.61亿元,增长72.9%。

工业投资持续回升。全年工业完成投资5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比上半年加快14.4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完成投资16.12亿元,原材料工业完成投资20.77亿元,机械电子工业完成投资6.12亿元,轻纺工业完成投资2.75亿元。

房屋开发和商品房销售增势强劲。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商品房竣工面积达184.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152.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8.2%和79.5%。

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30万吨;电解铝6万吨;石墨及炭素制品12万吨;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77.72万千伏安;新建公路209.28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新增31.33公里;新增长途电线电缆线路长度74.95公里。

五、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繁荣活跃。市场消费尽管受“非典”冲击,仍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2.54亿元,增长13.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4.22亿元,增长9.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1.26亿元,增长13.0%;餐饮业零售额26.15亿元,增长12.7%。从销售方向看:消费升级态势比较明显,住、行和教育等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汽车、通讯器材和家具及家装材料等保持旺销势头。从零售业态看:新型营销业态进一步扩张,连锁店、超市、量贩、专卖店等吸引力趋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发展迅猛。据海关提供的统计资料,全年进出口总额达447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8%。其中,出口总额32860万美元,增长1.14倍,是历史上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

利用外资形势较好。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 个;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2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6991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3%。

七、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综合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交通运输部门完成货物周转量39.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4%;完成旅客周转量达32.1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0.3%。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本地电话年末用户达121.5万户,增长18.1%;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72.7万户,增长68.7%。

旅游业克服“非典”影响奋力推进。据旅游部门初步统计,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385.6万人次;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2.4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67.8亿元。

八、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1.95  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地方财政支出52.28亿元,增长1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0.20亿元, 一般预算支出50.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10.0%。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6.90亿元,增长20.2%;营业税6.39亿元,增长16.7%;企业所得税1.89亿元,增长17.3%;农业四税2.07亿元,增长36.3%。

金融存贷规模扩大。2003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6.8亿元,比年初增加96.6亿元,增长16.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179.0亿元,增加24.2亿元,增长15.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52.8亿元,增加63.5亿元,增长16.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41.1亿元,比年初增加62.0亿元,增长16.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303.1亿元,增加38.5亿元,增长14.5%;中长期贷款余额为95.1亿元,增加15.5亿元,增长19.6%。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707.3亿元,现金支出169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28%,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9.7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7.7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亿元,增长11.9%;人寿险保费收入12.8亿元,增长18.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1亿元。全年赔付额3.6亿元,比上年增长71.7%。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5亿元,人身险赔付额1.6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额0.5亿元。

九、 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2003年,全市普通高中86所,招生3.92万人,在校生10.47万人。普通初中405所,招生11.32万人,在校生34.82万人。小学2719 所,招生10.32万人,在校生69.45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10.42万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2所,招生0.84万人,在校生2.3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29人,在校生1114人。普通初中入学率94.9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7%。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26.73万人次。

科技事业稳定发展。2003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3.8万人。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79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8万人。全年科技经费支出7.9亿元,其中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5.5亿元,占GDP比重为1%。全年科技活动项目(课题)1400项,其中,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180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获奖130项。

十、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繁荣。2003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18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17个。年末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6.6%,电视人口覆盖率96.9%,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市级电视台周播出时间476.35小时,市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50.05小时。全年公开出版报纸4份,各类期刊25份,总发行量8143 万份,总印张8820千印张。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08  个,床位1.8张。卫生防疫机构17个,妇幼卫生机构16个。卫生技术人员1.8万人,其中医生7102 人,护师、护士5746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人员994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901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2个,床位2981张,卫生技术人员4083人。实现村村都有医疗点,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819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市各地普遍展开。全市在校生体育达标率达95.14%。全年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及各种体育比赛160场次,参加运动员10.2万人次。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金牌  74枚,银牌76枚,铜牌59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253人,环境监测人员280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个。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市建成6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06.4平方公里; 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8个,面积达90.79平方公里。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增强。全市日处理污水20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达61%,回用率达9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636.15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6.72万人,出生率10.6‰;死亡人口3.3万人,死亡率5.2‰;全年净增人口3.42万人,自然增长率5.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5元,比上年增长11.8%;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84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2277元,比上年增长7.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94元,增长8.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647元,增长8.4%。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88 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6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5平方米。居民收入增长不平衡,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与城市解困任务依然较艰巨。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职工参加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58.14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38.5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55.73万人,参加大病医疗统筹职工43.10万人。全年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9.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3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751张,福利院收养590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9603万人。全市拥有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6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424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14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06.2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和预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