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南

洛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4 09:12:53 来源:洛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53次

洛阳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强力推进城镇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呈现快速、协调的发展态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 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86.5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11.5%。

市场物价稳定。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上涨2.5个百分点。

各类价格指数如下:(以2001年平均价格为100)

项 目                        指 数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               101.1

其中:服务项目                 102.5

1.食 品                     100.8

粮 食                          96.6

肉禽及其制品                   107.0

蛋 类                          102.4

水产品                          90.1

鲜 菜                          106.7

鲜 果                           96.7

2.烟酒及其制品               98.3

3.衣 着                      99.5

4.家庭设备及用品             97.2

5.医疗保健用品               102.1

6.交通通讯工具               98.9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100.2

8.居 住                      105.5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55.8万人,城镇在岗职工53.5万人。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5万人。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全年有1.8万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民间投资跟进不快,社会投资尚未全面启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县(市)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 农业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面积继续扩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种植业结构继续向纵深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蔬菜面积扩大8.5万亩,油料面积扩大3.7万亩,棉花面积扩大0.2万亩,优质强筋专用小麦面积达74.2万亩,中药材面积达45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4.08万亩,其中牡丹种植面积达1.41万亩。

粮食总产与上年持平略增。受调减播种面积和严重干旱的影响,全年粮食产量166.95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夏粮产量67.77万吨,减产20.3%;秋粮产量99.18万吨,增产25.3%。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2002年产量        比上年±%

粮 食            166.95万吨           1.6

其中:夏 粮      67.77万吨            -20.3

秋 粮            99.18万吨            25.3

油 料            59248吨              16.5

其中:花 生      43475吨              14.0

油菜籽           6596吨               17.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芝 麻            7119吨               8.3

棉 花            3856吨               19.2

烟 叶            29019吨              -14.0

水 果            32.59万吨            24.0

蔬 菜            131.38万吨           11.1

中药材           32881吨              21.2

食用菌           6540吨               23.6

畜牧业、渔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2002年,我市在巩固猪、鸡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以牛、羊为主的食草动物,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良种畜比例日益上升,规模养殖不断提高,推动了畜牧业的区域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初步形成近郊猪、鸡养殖基地,西部山区牛、羊养殖基地,黄河滩区绿色奶牛养殖基地的格局。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禽存(出)栏数量如下:

产品及畜禽名称       2002年产(存、出)量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21.22 万吨              9.2

其中:猪牛羊肉         19.42 万吨             10.0

奶类总产量             7.13万吨               94.8

其中:牛奶             7.02万吨               98.9

禽蛋总产量             12.54万吨               9.8

牛当年出栏数           37.44万头               12.4

牛年末存栏数           81.79万头               8.1

生猪当年出栏数         188.0万头               6.1

生猪年末存栏数         179.44万头              2.2

羊当年出栏数           67.05万只               15.9

家禽当年出栏数         1337.76万只             2.9

家禽年末存栏数         1838.28万只             5.3

水产品产量             12195吨                 9.0

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5.73万亩,退耕还林37.69万亩,零星植树达1731万株。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28.4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0%;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10.98万台和4.49 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11.5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9.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38.14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0.61 千公顷,增长5.9%。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限额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2.26 亿元,增长12.0%;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2.77亿元,增长12.0%。限额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1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10.4% ;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1.95亿元,增长15.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9.26亿元,增长12.2%;重工业增加值123.51亿元,增长12.0%。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8.83亿元,增长7.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2002年产量          比上年±%

纱                 2.80万吨           -4.7

布                 9678.20万米        9.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化学纤维           20.31万吨          15.4

饮料酒             50213.00吨         22.4

卷烟               21.9万箱           9.5

摩托车             25.25万辆          51.3

原煤               553.00万吨         115.6

原油加工量         433.55万吨         2.3

发电量             141.56亿千瓦小时   12.0

钢                 30.86万吨          25.4

钢材               7.73万吨           16.6

10种有色金属     15.84万吨        66.1

水泥               279.70万吨         4.7

平板玻璃           1470.73万重量箱    4.4

轴承               6162.90万套        16.9

矿山机器总重量     3.53万吨           23.9

耐火材料           24.74万吨          15.8

化肥(折纯量)       16.99万吨          -15.2

多晶硅             31388千克          22.7

大中型拖拉机       7067台             16.8

黄金               4429千克           33.4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我市紧紧抓住省建设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强力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1648”工程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启动了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和关联性强,对工业发展后劲起支撑和主导作用的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新的产品、产业结构框架初步形成。据测算:在工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下,新增工业增加值拉动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占工业增量的58.6%。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加强,工业新产品产值达25.09亿元,比上年增长34.7%。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上升。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7.35亿元,同比增长10.5%。限额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5%,产销基本衔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5.6,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实现利税总额36.29亿元,同比增长50.9%,扭转了在低谷中徘徊的被动局面。实现利润 9.03亿元,结束了倒亏。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市具有新资质和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74.2亿元,增长8.9%。施工单位施工工程3537个,增长12%。建筑企业效益有所好转,实现利润1亿元,利税5亿元,均比上年提高20%以上。工程质量稳步提高,按单位工程个数计算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47.3%,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0.5亿元,增长19.5%。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 61.3亿元,增长24.5%;更新改造投资17亿元,增长17.5%;房地产开发投资17亿元,增长27.2%。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2002年,市委、市政府以两创为契机,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面貌,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为重点,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全市城市道路建设成为热点。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1.8亿元,增长15.8%。其它基础设施如文化教育卫生投资达3.9亿元,邮电通讯业投资达3.4亿元。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工业完成投资42.4亿元,同比增长30.2%,占全部投资总额的38.4%。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5.9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6.2亿元;电力工业投资6.6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原料制品业投资5.5亿元;机械工业投资4.7亿元。

房屋开发和商品房销售增势强劲。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0亿元,增长27.2%。商品房竣工面积达133.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83.4万平方米。

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75万吨;电解铝26万吨;石墨及炭素制品8万吨;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3.15万千伏安;新建公路26.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新增78.4公里;新增长途电线电缆线路长度1.5万公里。

五、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3.0亿元,增长12.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1.6亿元,增长8.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7.6亿元,增长12.3%;餐饮业零售额23.7亿元,增长12.4%。从销售方向看:今年消费热点脉络走势非常清晰,大的消费热点如家用电脑、家用电器、汽车、移动电话、家具及家装材料等已经形成。从零售业态看:新型营销业态进一步扩张,连锁店、超市、量贩、专卖店等吸引力趋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提供的统计资料,全年进出口总额254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86%。其中,出口总额15339万美元,增长21.5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5.0亿吨公里。完成旅客周转量35.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5%。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6.1%。本地电话年末用户达102.9万户,比上年增长33.9%。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43.1万户,比上年增长2.6%。

旅游业发展生机勃勃。2002年,我市继续深入开展“创文明城市、创文明景区”活动,强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把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市荣获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8个,A级景区数在全国城市中首屈一指,对海内外游客吸引力日益增强。据旅游部门初步统计,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371.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12.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国内旅游总收入64.69 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旅游外汇收入4418.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八、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完成财政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19.2%;财政支出 47.2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0亿元, 一般预算支出45.8 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22.9%、28.0%。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5.7亿元,增长11.5%;营业税5.5亿元,增长24.6%;企业所得税2.0亿元,下降6.7%;农业四税1.5亿元,增长91.6%。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0.2亿元,比年初增加78.5亿元,增长15.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154.9亿元,增加20.1亿元,增长1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89.3亿元,增加48.0亿元,增长14.1%。各项贷款余额为379.0亿元,比年初增加43.1亿元,增长12.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64.7亿元,增加28.1亿元,增长11.9%;中长期贷款余额为79.5亿元,增加16.1亿元,增长25.4%。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18.6亿元,现金支出130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0%和24.0%,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12.4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3.8亿元,增长8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亿元,增长13.0%;人寿险保费收入10.8亿元,增长11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5亿元,下降5.9%。全年赔付额2.1亿元,下降13.4%。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2亿元,人身险赔付额0.6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额0.3亿元。

九、 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2002年,全市有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4 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54 万人,比上年增招 10.8%,在校生4.35万人。成人高校招生0.91 万人,在校生1.93万人。全市普通高中83所,招生3.6万人,比上年增招0.8%,在校生8.7万人。普通初中402所,招生9.9万人,在校生36.3万人。小学2823所,招生11.7万人,在校生70.8万人 。幼儿园在园儿童12.3万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4 所,招生0.91万人,在校生2.3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48人,在校生949人。普通初中入学率96.3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4%。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28.66万人次。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02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8万人。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99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7万人。全年科技经费支出7.7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5.3亿元,占GDP比重为1%。全年科技活动项目(课题)1700项,其中,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350 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获奖280项。

十、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繁荣。200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 文化馆17 个,公共图书馆 10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17个。年末中、 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6.5%,电视人口覆盖率96.92%,有线电视用户 29万户。市级电视台周播出时间476.6小时,市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48.8小时。全年公开出版报纸4 份,各类期刊25 份,总发行量7755万份,总印张8400千印张。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08个,床位17201张。全市共有卫生防疫机构17个,妇幼卫生机构15个。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万人,其中医生7963人,护师、护士6372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人员1298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521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0个,床位2833张,卫生技术人员3663人。实现村村都有医疗点,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819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市各地普遍展开。全市在校生体育达标率达94.6%。全年共举办乡以上运动会及各种体育比赛329场次,参加运动员15万人次。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金牌195枚,银牌101枚,铜牌107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加快。全市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得到一定遏制。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346人,环境监测人员258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3个。

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在全市建成了1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35.52 平方公里; 建成了环境噪声达标区8个,面积达90.79平方公里。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61元,比上年增长15.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387 元,比上年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2122 元,比上年增长5.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31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20元,比上年增长6.4%。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9.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平方米。居民收入增长不平衡,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与城市解困任务依然较艰巨。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职工参加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59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55.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50.2万人,参加大病医疗统筹职工23万人。全年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9.6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751张,福利院收养541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94万人。全市拥有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69个,社区服务中心30 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和预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