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开封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抢抓机遇、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克服了非典和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增,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据初步核算,2003年,开封市生产总值为288.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2亿元,下降7.3%;第二产业增加值109.4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99.5亿元,增长9.4%。人均生产总值为6063元,比上年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为27.5∶38.0∶34.5,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
物价总水平略有回升。200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3%。在八大类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1%,居住类价格上涨5.3%,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其余五类价格均比上年有所回落。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全市新开发就业岗位5.1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万多名(其中,“4050”人员1.1万人),组织劳务输出219万人次。2003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2003年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为30.84万人,比上年下降4.9%。其中,国有经济19.79万人,比上年下降7.9%;集体经济6.22万人,比上年下降7.5%;其他经济4.83万人,比上年增长14.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外向度偏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民增收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等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欠佳。2003年受非典、气候异常、病虫灾害以及涝灾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市农业生产受到重创,绝大多数农产品产量都有所下降。全市粮食总产量171.23万吨,比上年下降17.5%。其中,夏粮133.82万吨,比上年下降1.4%;秋粮37.41万吨,比上年下降47.9%。棉花总产量1.88万吨,比上年下降79.2%。油料总产量19.40万吨,比上年下降47.6%。蔬菜总产量421.69万吨,比上年下降6.0%。西瓜总产量150.22万吨,比上年下降12.9%。水果总产量20.76万吨,比上年下降1.3%。
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7812公顷。按经济成分分,公有经济造林446公顷,非公有经济造林7366公顷;按林种用途分,用材林面积1304公顷,经济林面积508公顷,防护林面积6000公顷。全市零星四旁植树918万株。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8306公顷次,成林抚育面积16388公顷。迹地更新面积100公顷。
畜牧水产业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34.42万吨,比上年增长9.4%。其中,猪肉24.35万吨,比上年增长12.3%;牛肉3.84万吨,比上年增长4.0%;羊肉3.49万吨,比上年增长11.1%。禽蛋产量20.19万吨,比上年增长13.3%。奶类总产量5.10万吨,比上年增长35.9%。水产品总产量14432吨,比上年增长3.3%。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3年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81.67万千瓦,比上年年末增长7.8%。全市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22.04万台和12.25万辆,分别比上年年末增长5.3%和19.4%。全年农村用电量4257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 211955吨,比上年下降1.2%。2003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180公顷,新增旱涝保收田3530公顷,新打配机电井2618眼。全年节水灌溉面积3857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 完成工业增加值3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22亿元,比上年增长5.8%;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高于轻工业8.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较快,全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4.29亿元、8.37亿元和3.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7%、12.7%和23.5%;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1.22亿元、1.86亿元和2.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7%和9.6%。省定高新技术产业和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全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和2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和10.8%。农村工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效益也有所回升。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3.6亿元,同比增长31.6%;利税总额为7.4亿元,同比增长11.9%。企业亏损面略有下降,但亏损额仍然增长。全年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3.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2.78%,比上年提高6.33个百分点。
建筑业不断发展。2003年,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82个,实现竣工产值14.26亿元;单位工程施工个数为1696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为723个;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7.15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9.3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0.5亿元,增长39.5%;更新改造投资7.4亿元,增长9.2%;房地产开发投资7.3亿元,增长54.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河大新校区建设、炭素工程建设、开封光明发电有限公司一号机组改造以及王楼至兰考、兰考至尉氏高速公路建设、山货店街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全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0万吨/日;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9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98万平方米;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安装能力)51个/年;改建公路242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9.7%。分销售地区看,市的零售额为72.20亿元,比上年增长6.1%;县的零售额为12.33亿元,比上年下降15.6%;县以下的零售额为27.36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9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餐饮业零售额为6.40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他经济零售额为9.85亿元,比上年下降19.7%。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03年,我市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全年进出口总值达59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3%。其中,进口总值16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4.3%;出口总值43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6%。
旅游业是受非典影响较为严重的一个行业,非典期间旅游业几乎停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的旅游收入、旅游创汇等指标。虽然非典过后,我市旅游业快速复苏、升温,但全年旅游总收入以及旅游创汇等指标仍然下降。200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25.1亿元,比上年下降26.6%;旅游接待总量9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0.7%;旅游创汇48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1.1%。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据交通部门统计,截至2003年年末,全市拥有营运客车4487辆,其中出租车2523辆;拥有营运货车9059辆;拥有客运站13个、货运站2个。客运班线510条,其中跨盛市班线249条;全年完成客运量3289万人,客运周转量20.29亿人公里。货运量3320万吨,货运周转量22.8亿吨公里。公路建设发展迅猛。2003年,开工建设了日南高速公路开封境134.6公里;改建省道和我市出入口道路5条,总里程117.7公里;新建地方公路443.5公里,完成升级改建工程146.1公里。干线公路、县乡公路合格率均达100%;干线公路好路率为97.64%,地方公路好路率为74.36%。全市通车里程达到6131.3公里,公路密度为95.1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为92%,通车率为96%;乡镇通车率为100%。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118475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为1022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为36934万元,移动电话业务总量为71095万元,无线寻呼业务总量为218万元。本地固定电话用户为61.5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35.2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为26.19万户。IP网拨号注册用户为7.6万户。全市移动电话用户为47.6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基本平稳。2003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56.4亿元,比2003年年初增加28.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43.8亿元,增加1.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96.4亿元,增加24.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99.3亿元,增加17.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52.1亿元,增加4.0亿元;中长期贷款33.6亿元,增加8.5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市共有保险机构6家,全年商业性保费收入达6.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37.1%;非人身险保费收入9258万元,同比增长2.7%。保险赔款支出7524万元。其中,非人身险全年赔款支出5305万元,占全市保险赔款支出的70.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蒸蒸日上。2003年,我市继续实施科教兴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2003年,全市共安排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7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67项,市级122项。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其中,开封东日机电有限公司、国立地能冷暖设备有限公司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共引进内资1000万元、外资10万美元,保证了各类科技计划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力度。2003年,全市新获国家专利公开授权9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卓有成效地开展农村星火人才培训工作,全市全年共举办各类星火人才培训班486期,培训各类星火人才5万人次。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招生数11404人,在校生34614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7所,招生数5151人,在校生15485人。普通高中48所,招生数27396人,在校生75130人。普通初中298所,招生数103431人,在校生306570人。小学1850所,招生数70962人,在校生445940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8.89%,毕业率为100.7%;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毕业率为100.6%。特殊教育学校10所,招生数119人,在校生684人。幼儿园105所,在园儿童65846人。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191所,培训毕业学员156790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年末,全市共有剧团9个,演出场次2056场;艺术表演场所7个,演(映)出场次8720场;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量71.5万册(件),总流通人数32.18万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组织文艺活动213次;博物馆1个,藏品10.1万件;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文物藏品13652件。广播电视及新闻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5%;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卫星地面站70座。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市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 187个,实有床位12446张,卫生技术人员13887人(其中,执业医师4004人,执业助理医师1116人,注册护士4187人)。在各级卫生机构中,有医院68个,实有床位9413张,卫生技术人员9616人(其中,执业医师3127人,执业助理医师523人,注册护士3480人);卫生院91个,实有床位2507张,卫生技术人员2796人(其中,执业医师403人,执业助理医师382人,注册护士479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成功举办了开封市第六届运动会,91个单位的3841名运动员参加了18个项目的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有18人破25项市纪录,10人破9项市中小学生纪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群众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开封县、尉氏县被评为全拾千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尉氏县、龙亭区、中国工商银行开封分行被评为全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中小学通过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社区体育取得新成绩,全年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0人。积极参与全国和省级运动会并取得好成绩,在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石锁表演一等奖和沙袋表演二等奖。成功承办了多项省级比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燃煤锅炉整治等活动,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市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控制,出境水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有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31241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市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2003年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759人,其中,环境监理人员225名,环境监测人员136员,科研人员14名。二级监测站1个,三级监测站6个。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开封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48元,比上年增长12.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884元,比上年增长28.6%。受非典和农产品受灾减产等因素的影响,2003年农村居民收入有所下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47元,比上年下降8.3%;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56元,比上年增长3.0%。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光荣院、社会福利院以及各种收养性福利机构102个,2003年年末有床位3903张,在院人数30007人。拥有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84个,从业人员4670人。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061个。2003年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4121人,城镇临时救济人数487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476人,农村定期救济人数5684人,农村临时救济人数4219人次。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26.6万元,受益人数达39.1万人次。
注:
1.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为了更加准确和规范地表述地区GDP,将“各地国内生产总值”中文名称改为“各地生产总值”。如“开封市国内生产总值”改称为“开封市生产总值”。其内容一样,只是叫法有所改变,英文缩写仍为“GDP”。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统计数据以《2004年开封统计年鉴》为准。
3.公报中一些价值量指标如“开封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