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泰安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2-04-02 14:32:45 来源:泰安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765次

    泰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


    202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农业农村、新旧动能转换、生态环保、风险防控、民生社会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发展基础更加巩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96.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7.4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166.5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502.8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9:38.9:50.2。

    就业形势良好。城镇新增就业4.93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5%,低于控制目标。

    物价总体涨势温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累计比上年上涨0.9%。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2%,衣着价格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0%,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4%,居住价格下降0.2%。

    二、重点战略

    新旧动能转换向“五年取得突破”加速迈进。坚决淘汰落后动能,退出炼钢产能255万吨、炼铁产能263万吨、煤电产能3.6万千瓦;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全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数量比上年增长25.1%,高端化工、纺织服装、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9.1%、7.7%、4.7%、15.8%;培育壮大新动能,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发展到6个,领军企业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2.4%、7.5%、48.5%、14.6%,“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9.9%。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国家备案绩效目标圆满完成。截止2021年末,累计完成投资154.4亿元,已开工项目67个、子项目326个,已完工项目63个、子项目320个。累计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9295.8公顷,矿山生态修复1584.5公顷,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244.9平方千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6项,土地整治26968.4公顷,新增耕地4558.5公顷,新增湿地712.8公顷,城市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东平湖Ⅲ类水质达标稳定性显著提高。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深化三产融合,市级以上产业园发展到58家,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2个,省级示范县3个、示范点1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壮大产业主体,国家级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家、省级48家;省级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12家;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1166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8家、省级181家;家庭农场8349家,其中省级示范场60家。新建高标准农田23万亩。完成7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评审、报批与备案。

    三、农业

    农业稳产保供有力。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7.3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7.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636.1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8.4%。粮食播种面积557.8万亩,比上年增长0.03%,其中夏粮249.9万亩,增长0.6%;秋粮307.9万亩,下降0.4%。粮食总产257.2万吨,增长0.1%,其中小麦总产116.5万吨,增长1.5%;玉米总产125.3万吨,下降1.2%。

    畜牧业生产相对稳定。年末生猪存栏106.7万头、家禽存栏3732.3万只、牛存栏12.5万头,生猪出栏150.2万头、家禽出栏11219.2万只、牛出栏8万头。主要产量中,猪肉产量12.1万吨,增长21.2%;禽肉产量15.9万吨,下降18.7%。

    现代农业发展稳固。特色经济林发展到170余万亩,苗木花卉44.1万亩,中药材8.2万亩;果品总产量100万吨。新发展泰山鲁丽苹果示范园2处、面积800亩,新发展榛子示范园1处、面积300亩,新发展泰山黄精2000亩,总面积达到1.7万亩。新造林1.2万亩,新建和提升绿色通道156公里,完成村庄绿化美化460个,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51.3万株。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重点培树2个骨干基地。年末,农机总动力达到5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保持稳定。工业实现增加值784.9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7.0%,占GDP的26.2%。从规模以上工业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其中轻工业增长19.1%,重工业增长5.5%;37个在统大类行业有29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增长面为78.4%;实现营业收入2717.3亿元,增长21.0%,利润总额151.4亿元,增长51.0%,利润率5.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98.9%。

    建筑业较快增长。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53家,增长12.4%,其中一级资质47家,二级资质160家;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1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五、服务业

    服务业企业提质增效。年末,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85家,比上年增加71家;实现营业收入220.7亿元,增长12.4%;营业利润10.3亿元,增长3.0%,营业利润率为4.7%。

    文旅融合成效明显。泰山秀城·老街入选第一批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道朗镇荣获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称号;梦泰山夜肆文旅街、泰山云集文化商业街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年末共有旅行社176家、星级饭店23家、持证导游1782人、A级景区72家;泰山景区接待进山进景点游客331.7万人,比上年增长21.4%。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41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0.5亿元,分别增长27.2%和34.9%。

    邮政电信加快发展。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0.7亿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快递业务量1.5亿件,增长32.2%。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8.6亿元,增长18.0%,其中快递业务收入10.9亿元,增长23.2%。电信业务总量28.8亿元,增长5.9%;移动业务收入23.3亿元,增长4.3%。年末固定电话户数73.1万户,下降2.6%;移动电话595.7万户,增长1.4;宽带网用户180.7万户,增长6.7%。

    交通运输平稳有序。交通建设投资完成67.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710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养护工程)1086公里,改造危桥62座,完成安保工程158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670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75公里;公路密度215.2公里/百平方公里,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96.2%。营业性运输车辆44208辆,货车中型以上比例67%,市直客运集约化比例81%;泰城新开通公交线路5条,调整游湖公交线路15条。运输船舶124艘,泰安港老湖作业区一期工程投产运营,当年货物吞吐量13.6万吨,京杭运河东平湖区主航道正式通航,这是1902年断航119年之后的历史性恢复。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结构优化。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9.4%。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在库工业技改项目个数比上年增长25.1%,236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76.4%;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占全部投资的66.9%,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住宅类投资235.6亿元,增长8.9%。商品房施工面积2787.1万平方米,增长3.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238.8万平方米,增长2.9%。商品房销售面积450.0万平方米,下降2.4%,销售额339.8亿元,下降4.5%。商品房待售面积95.5万平方米,下降5.9%。

    七、市场主体和内外贸易

    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增加。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8.3万户,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1万户,增长9.4%;新登记企业3.0万户,增长9.9%。年末市场主体发展到54.7万户,比上年增长10.8%,其中个体工商户38.7万户,增长9.0%;企业14.8万户,增长15.8%。

    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总额966.7亿元,增长13.7%,乡村实现零售总额195.1亿元,增长13.5%。从限额以上单位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44.6亿元,增长10.6%,有零售额的22个大类行业中17类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77.3%。

    外资外贸稳步扩大。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出口总额193.2亿元,增长32.4%;进口总额97.9亿元,增长47.6%。实际到位外资40696万美元,下降40.4%;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9979万美元,增长24.1%。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结构趋优。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5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税收收入173.1亿元,增长4.9%。各项税收中,增值税74.3亿元,下降1.7%;企业所得税21.5亿元,增长13.5%;个人所得税5.4亿元,下降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8.2亿元,同口径增长4.6%,其中,民生支出33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2%。

    国内税收收入保持稳定。国内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两税、非税收入)3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8%。行业税收中,工业税收完成105.2亿元,增长1.3%;建筑业税收53.1亿元,增长23.0%;房地产税收51.2亿元,增长2.9%;批发零售贸易业税收38.2亿元,增长11.8%。

    金融支撑力度提升。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90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5%,其中,个人存款3468.2亿元,增长13.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578.3亿元,增长14.1%,其中,中长期贷款2137.2亿元,增长11.2%;短期贷款1182.7亿元,增长17.2%。金融存贷比73.0%,比上年末提高4.2个百分点。累计处置不良贷款58.4亿元,逾期企业减少184家,不良贷款率比上年下降。

    保险业健康发展。年末保险公司59家,实现保费收入129.4亿元,比上年下降9.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1.9亿元,增长3.2%;人身险保费收入97.5亿元,下降12.9%。保险赔付43.1亿元,增长8%,其中财险赔付20.9亿元,增长13.0%;人身险赔付22.2亿元,增长4.2%。

    九、科技和教育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增加。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4家,总数达到522家,比上年增长41.8%。“创新50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增长20.7%。843家企业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增长97.9%;47个项目入选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7.5%,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

    创新动力增强。累计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84人,其中,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 人、省部级人才22人。3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2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首次获山东省国际合作奖1项。泰山创新谷“5+1”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新引进高水平研发团队16个、新注册公司19家、新建创新平台1家,实现产值1.5亿、利税1200万元。2020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2.4%。

    教育事业发展稳步。9所普通高校当年招生4.5万人,在校生14.1万人,专任教师7042人。14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万人,专任教师2394人。211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0.5万人,专任教师26650人。485所小学在校学生32.1万人,专任教师2151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达到55.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拥有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4家,其中国家级1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33家,可移动文物6.5万件(套),共17万件。世界文化遗产3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15处、省级105处、市级120处。博物馆46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37家,藏品45万件。现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489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59个。各级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5万场次。

    档案工作平稳推进。档案馆总数8个,馆藏档案资料总量158.6万卷(件),馆藏资料12.8万册,照片档案、音像档案2.9万张(盘),提供查档服务1.5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4.3万件次。

    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提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4665家,其中医院105家、乡镇卫生院6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村卫生室2978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家、妇幼保健院7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5309张,每千人拥有卫生床位数6.45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4284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636人,注册护士19208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成功承办省第4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省第11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35届泰山国际登山比赛。省锦标赛金牌总数连续两年居全省第六位。泰山国际登山比赛、环泰山T60大徒步、泰山国际户外挑战赛三项赛事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完成新体育中心“一场三馆”土建工程,建成三棵树健身公园并投入使用。开展社区家门口运动会120余场,参与群众2万余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5㎡。全年销售体育彩票7.3亿元。

    十一、城乡建设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徂汶净水厂投入使用,泰城新增日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西部热源项目、山口净水厂、引黄入泰工程等顺利推进,完成城燃企业储气能力3280万立方米。全市城市建成区建成海绵城市汇水面积100.5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34.1公里,新建地下管网67.4公里,老旧管线非开挖清淤304公里。泮河等13条河道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成功入选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新增城市清洁取暖面积311.8万平方米。新建5G基站3629个。

    村镇建设提质增效。积极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规范升级,将166个村庄厕所粪污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累计完成质量提升改造1825个村,建设二次生物发酵池152个;累计建设农村改厕服务站244个。完成危房改造636户,农村地区20.1万户完成清洁取暖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村庄覆盖率达到100%。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21年PM10、PM2.5、SO2和NO2浓度分别为76μg/ m³、42μg/ m³、12μg/ m³和29μg/ m³,比上年分别改善11.6%、12.5%、14.3%和9.4%,空气优良天数228天。大汶河、东平湖COD均值分别为14.5mg/L、14.8 mg/L,氨氮均值分别为0.26 mg/L、0.18 mg/L,省控以上断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建成空气质量微观站229个。259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78个行政村完成生活用水巩固提升,完成黑臭水体治理13处。全市62个建制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站、厂)70个,日处理能力39.8万吨,配套管网建设521.8公里。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商贸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其他行业等行业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8起,死亡74人。

    减灾救灾保障良好。下拨各类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群众17085人。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赔付494户,赔付金额917万元。

    十三、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支平稳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05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41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69元,增长10.6%。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为1 )由上年的1.98缩小至1.9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277元,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696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979元,增长12.8%。恩格尔系数25.3%,比上年下降0.3%。

    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城乡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91元、593元。城乡特困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08元、836元;完全失能、部分失能、全自理特困人员照护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16元、308元、182元。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947元、1551元;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提高到每人每月1089元。新建社区老年“幸福食堂”152处,新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6处,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2686张,培训养老护理员3918名。福利彩票销量4.2亿元,筹集公益金0.5亿元。

    社会保障持续增强。年末职工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51.6万人、274.2万人、69.9万人、90.3万人,分别收缴保险费97.3亿元、24.6亿元、3.3亿元、3.8亿元。发放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金158.9亿元,增长9.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7.1万人,其中职工医疗保险114.7万人、居民医疗保险412.4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7.4亿元,支出45.6亿元;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8.3亿元,支出39.4亿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21年,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与之前数据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