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东营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2-03-14 14:14:21 来源:东营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1181次
东营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东营调查队
 
2021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聚焦“1+499”工作主线,以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发展好于预期。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41.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88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1988.43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271.41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为5.3:57.8:36.9。人均生产总值15685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4312美元),比上年增长8.1%。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86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17.1%。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6%,低于全省0.45个百分点,低于3.5%的年度控制目标。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四升四降”。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4%,食品烟酒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0.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医疗保健类下降0.3%,衣着类下降2.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2.9%。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年末常住人口219.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51%,比上年末提高0.06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98.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8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47万人,出生率7.35‰;死亡人口0.8万人,死亡率3.96‰;自然增长率3.4‰。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达到30.27万户,比上年增长6.2%;注册资本(金)10541.21亿元,增长17.7%。其中,年末实有各类企业9.60万户,增长12.1%;注册资本(金)10118.19亿元,增长18.0%。实有个体工商户20.34万户,增长3.7%;注册资本(金)341.61亿元,增长13.2%。
 
二、重点战略
 
动能转换加快推进。新动能培育壮大,全年“四新”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5%,占GDP比重达到19.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传统动能改造升级,“减油增化”取得重大突破,化工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炼油行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第一动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8.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5.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9.7%,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全省第4位。
 
新动能投资加快,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1.2%,高于全省13.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9%,高于全省14.9个百分点。
 
乡村振兴稳步实施。启动沿黄沿海盐碱地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项目34个,完成投资26.9亿元,高标准新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5个。建成3个省级和1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0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以及81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19个。“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影响力不断增强,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28个。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发展到6800多家,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达到72%。深化农村改革,家庭承包地流转率达到61%。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累计新签约招商项目348个、金额1750.95亿元,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投资项目63个。
 
全市430个在建招商项目年内到位资金6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省发改委通报我市内资招商综合得分居全省第2位,发文推广我市典型经验。实施“才聚东营”行动,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84人(个),累计服务企业用工3.1万人次,入围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
 
三、改革与创新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纵深实施“九大改革攻坚”,170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获批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推动219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开展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集成改革,推出企业106项、个人11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实现与9省21市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加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推进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603件,比上年增长110.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9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254件,增长41.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39件,比上年增加5.59件。科技型企业培育成效显著,209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净增130家,净增数量比上年增长88.4%,总数达到462家。842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比上年增加215家。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9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7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市级众创空间8家。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完善,专项信贷产品达到11个,全年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达到4.76亿元。
 
质量强市建设扎实有力。年末有效注册商标34029件,比上年末增长18.0%。其中,驰名商标35件,地理标志商标44件,新增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479件,增长0.8%,总量列全省第2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7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5个。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4个。“泰山品质”高端认证产品1个。高端制造业培育企业9个,高端服务业培育企业1个。
 
四、农业
 
农业生产稳固增效。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6.9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4.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农业增长3.3%,林业增长2.9%,牧业增长22.3%,渔业增长6.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7.1%。
 
林牧渔业发展平稳。全年森林抚育面积2.05万亩,完成绿化面积1.02万亩,其中,新造林0.26万亩,补植提升0.76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造林绿化任务。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9.53万吨,比上年增长49.2%。其中,猪肉产量10.27万吨,增长24.2%;牛肉产量2.47万吨,增长20.1%,羊肉产量3.98万吨,增长26.3%。生猪、能繁殖母猪存栏分别达到118.17万头、24.81万头,生猪出栏127.48万头。水产品总产量51.05万吨,比上年增长6.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1.99万吨,增长5.8%;淡水产品产量9.06万吨,增长7.0%。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全年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3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6.4%。年末共有农业设施1.87万个。全年设施蔬菜总产量23.81万吨,增长10.6%;设施瓜果总产量4.14万吨,增长32.3%。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搭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开展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2个省级产业园建设成效明显,垦利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批准创建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中向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12.22亿元,比上年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其中,轻工业增长41.0%,重工业增长8.0%。重点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9.6%,石油加工业增长6.9%,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业增长4.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4%。重点产品中,表面活性剂增长89.4%,合成橡胶增长21.5%,烧碱增长12.2%,橡胶轮胎外胎增长5.5%,原油加工量增长5.5%。企业效益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8774.42亿元,增长20.1%;利润总额190.82亿元,增长247.5%;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1%,提高0.1个百分点。上榜中国企业500强企业9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企业15家。新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瞪羚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
 
建筑业发展壮大。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24.08亿元,比上年增长7.7%。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房屋建筑业增长13.8%,建筑装饰、装修产值增长19.3%。签订合同额542.58亿元,增长12.2%。
 
六、服务业
 
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271.4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占全市生产总值(GDP)比重为36.9%。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24.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3.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9.3%。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13.07亿元,增长13.7%。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96.9%、91.2%、56.6%。新兴服务业投资势头良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7.4%,高于全部服务业投资7.1个百分点。
 
邮政电信加快发展。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8.10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5779.64万件,增长7.1%;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325.16万件,增长20.6%。电信业务总量231.58亿元,增长46.3%。拥有光缆10.7万皮长公里,通信管道管程0.8万公里,移动通信4G基站10395个,5G基站4001个。网络覆盖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宽带接入端口达到137.23万个,农村宽带接入端口108.35万个。固网交换机容量5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32.22万户。移动交换机容量455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数290万户。
 
交通运输平稳回升。全年公路客运量218.83万人,比上年增长57.4%,公路客运周转量46872.16万人公里,增长62.3%;完成水路客运量4.22万人,增长47.6%,完成客运周转量78.91万人公里,增长61.7%;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4114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完成721475.58万吨公里;完成水路货运量64.73万吨,货运周转量24937.81万吨公里;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916.7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4028个标箱,增长31.6%。胜利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8.22万人,增长49.8%;完成货邮吞吐量705.18吨,增长8.7%。
 
年末等级公路通车里程9357.08公里,干线公路里程889.04公里,国道432.19公里,省道456.85公里,县道648.51公里,乡道1692.19公里,专用公路1187.11公里,村道4940.23公里。
 
七、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3%,三次产业占比为3.4:49.5:47.1。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22.0%,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长7.0%,其他费用下降19.4%。从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增长26.6%,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9.2%;制造业投资增长20.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1%。
 
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全年房地产投资19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住宅投资167.00亿元,增长10.2%。房屋施工面积1360.86万平方米,增长0.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098.95万平方米,增长1.4%。竣工面积300.90万平方米,增长58.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37.99万平方米,增长42.3%。商品房销售面积304.12万平方米,增长1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2.35万平方米,增长9.7%。
 
八、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按所在地分,城镇645.63亿元,增长15.5%;乡村111.26亿元,增长18.8%。按销售形态分,餐饮收入111.84亿元,增长16.7%;商品零售645.05亿元,增长15.7%。从限上限下看,限上市场208.51亿元,增长17.5%;限下市场548.39亿元,增长15.2%。
 
消费潜力升级释放。全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8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01.3%。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0.9%、38.1%,36.1%、17.0%。
 
旅游复苏提振有效。年末A级旅游景区73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54家,2A级景区11家。
 
旅行社及分社106家。其中,5A级旅行社2家,4A级旅行社2家,3A级旅行社22家。星级饭店24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13家。全年接待游客1645.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0%;实现旅游总收入171.11亿元,增长41.8%。
 
九、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稳旧拓新。全年货物进出口2011.88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出口555.03亿元,增长22.8%;进口1456.85亿元,增长55.0%。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出口118.04亿元,增长19.0%;一般贸易出口415.5亿元,增长26.8%。从重点出口商品看,橡胶轮胎出口212.13亿元,增长15.4%;化工产品出口70.32亿元,增长33.3%;石油装备出口49.06亿元,增长43.7%;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9.36亿元,增长25.6%;金属制品出口28.44亿元,增长35.3%。
 
利用外资高速增长。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0家,实际使用外资6.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6%。
 
对外合作稳步有序。全年实际对外投资1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机构)14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26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实际投资9.47亿元,增长4.7%。
 
十、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83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184.96亿元,增长9.8%。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65.19亿元,增长0.8%;企业所得税22.47亿元,增长20.8%;城市维护建设税16.65亿元,增长33.2%;契税14.68亿元,增长1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1.50亿元,增长3.1%。其中,教育支出61.18亿元,增长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37亿元,增长3.2%;卫生健康支出26.19亿元,增长5.8%。
 
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610.49亿元,比年初增加487.7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451.63亿元,比年初增加296.0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698.03亿元,比年初增加183.1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3412.73亿元,比年初增加79.0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065.63亿元,比年初增长110.47亿元。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41.39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39.7%,比上年末提高2.0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韧性增强。全年证券交易额6245.4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22.40亿元,托管股份总市值482.53亿元。期货交易额3294.23亿元,成交561.29万手,客户保证金余额113976.72亿元。维远股份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全省有史以来最大化工企业IPO和近五年最大IPO项目,全市上市公司达到6家;新增报交易所审核企业2家;新增报山东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2家,累计达到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家;新增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1家,累计达到202家。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83.85亿元,增长3.6%;财险保费收入31.30亿元,增长2.2%。各项赔款25.06亿元,增长18.3%。其中,寿险赔款7.91亿元,增长72.8%;财险赔款17.15亿元,增长3.3%。
 
十一、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08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625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55元,增长11.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63缩小至2.54。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197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526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93元,增长12.0%。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43.58平方米,其中,城镇、农村分别为41.26平方米和48.61平方米。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85.0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0%。其中,私人轿车70.66万辆,增长6.6%。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8.91万人、36.18万人、70.32万人,年末职工基本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0.29万人、31.88万人。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4.72万人、127.2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690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95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80元。异地就医住院联网即时结算医院89家,门诊慢性病联网即时结算医院32家,普通门诊统筹联网即时结算医院71家。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88人,现保障标准每人每月869元,比上年提高79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676人,现保障标准每人每月667元,比上年提高77元。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99处,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52.1%,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
 
城乡建设品质持续提升。东营区耿井片区、河口区滨湖片区2个省级试点片区建设完成,北二路建设改造工程、府前大街改造工程、东城区域供热保障提升工程、东营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完工。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绿地系统,提升园林绿化水平,新建改造各类公园60余处,新增绿道71公里,基本实现了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4%以上。
 
保障安居工程顺利推进。全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2419套(户),开工任务完成率100%;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1465套(户),任务完成率552.8%;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650户,任务完成率114.8%。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全市湿地保护小区5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9处,市级一般湿地32处,修复湿地9.93万亩。实施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123个,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1,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6?g/m?,均居全省第5位;臭氧浓度比上年改善7.8%,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位;优良天数比率72.1%,重污染天数5天(剔除沙尘天气后为0天),创历史最好水平。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76.1%,国控地表水水质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位。入选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安全事故形势稳定。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16.0%、11.8%,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130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45。
 
十二、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普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全市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8314人,比上年增加280人;毕业511人,比上年增加126人;在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3.9万余人。全市参加夏季高考13075人,比上年增加3人;参加春季高考4071人,比上年增加148人。
 
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年末专业文艺团体4个,社会文艺团体237个,庄户剧团115个,创作并演出剧(节)目524个,文艺演出4300场,观众近200多万人次。公共文化馆6个,全年举办线上展览次数281次,线下展览次数49次,组织文化活动2000余次。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总量352万册,新增图书14万册。
 
共有电影放映单位24个。其中,汽车影院1个;城市影院23个,全年票房收入7394.94万元;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82个,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1492场,观众达百万人次。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10家。其中,医院7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7家,卫生院29家,村卫生室867家,门诊部、个体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06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2家,卫生监督机构6家,妇幼保健机构7家,采供血机构1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4家,其他卫生机构5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3700张,其中,医院12029张,妇幼保健机构366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57张,卫生院741张,门诊部7张。全市区域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99.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为70.07%。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新增体育场地41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4平方米。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99%。成功举办2021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赛、2021黄河口(东营)公路自行车赛、2021年首届中国东营·国际湿地城市钓鱼公开赛、2021黄河口(东营)汽车场地越野赛。派出995名运动员参加山东省年度锦标赛和冠军赛,取得17枚金牌,27枚银牌,47枚铜牌。“万象冰雪精品游”获评2021春节黄金周山东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黄河口体育旅游基地”获评首批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业,体育彩票销售4.1亿元。
 
注: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