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济南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1-08-10 18:31:51 来源:济南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1276次
济南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
 
(2021年4月2日)
 
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省会建设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主动融入、服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稳步回升、逐季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加速起势,“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决定性成就,实现经济实力城市能级新跨越,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0140.9亿元,比上年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1.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3530.7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6248.6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构成为3.6:34.8:61.6。分季度看,一季度实现2027.0亿元,下降4.4%;二季度实现2502.7亿元,增长5.1%;三季度实现2718.7亿元,增长7.1%;四季度实现2892.5亿元,增长8.8%。
 
微信图片_20210402104443.png
 
微信图片_20210402104452.png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6.3万人,超额完成15万人左右的预期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3%,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4%,涨幅比上年缩小0.9个百分点,保供稳价成效凸显,八大类商品“两涨一平五降”。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涨幅基本保持稳定。
 
微信图片_20210402104645.png
 
微信图片_20210402104744.png
 
二、重点工作
 
重点改革有序推进。重大战略落地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行动加快实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点区域专项规划编制取得积极进展。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列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形成6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累计新注册企业1.8万余家、总量突破7万家。建立健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工作成效显著。体制机制改革精准发力。省级以上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全市开发区实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内设机构数量压缩51.4%。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力推进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混改项目25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商事登记实现全城通办、跨市通办、跨省通办,涉企事项100%容缺受理,高分通过政务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验收。开放活力持续提升。创新对外合作模式,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完成,线下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全年组织展会107场,展览面积超180万平方米,济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济南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获批。积极推进省会人才特区建设,与133名海内外院士建立合作关系,新增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4人,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37人,新引进泉城“5150”人才(团队)79个,支持泉城产业领军人才(团队)43个。全省首个“人才贷”金融服务窗口落地,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第1个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成功创建全国第20家、省内第2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00万。
 
动能转换质效进一步提高。工业新动能加快成长。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国主要城市。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2.2%,营业收入总额突破千亿大关,增长20.8%。高端产品快速增长,高端产品服务器产量超过140万台,增长35.2%。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升级类产品势头良好,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20.1亿元,增长47.6%,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29.9亿元,增长113.2%,体育娱乐用品类实现零售额6.8亿元,增长26.4%。线上消费快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36.8亿元,增长19.2%,线上消费成为消费品市场企稳回升的生力军。投资拉动量质齐升。产业项目亮点频现,莱钢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系统优化升级改造项目、重汽集团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正在有序建设。工业投资增长27.9%,新兴产业投资进度加快,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74.4%、66.6%、48.6%、30.2%。民生投资成果显著,轨道交通R3线一期竣工通车,R2线竣工试运行,R3线二期、R4线一期开工建设。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59.6%,树兰(济南)国际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济钢森林公园正在建设。服务业新动能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3]实现增加值3843.4亿元,增长7.1%,占服务业比重为61.5%。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412.2亿元,下降3.0%。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新兴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服务业带动作用增强,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4.3%,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为33.8%。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89.3%、18.7%。物流运力提升,邮政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分别增长35.9%、31.5%。绿色转型成效显著。随着煤炭、钢铁等行业去产能不断推进,原煤生产明显下降,全年原煤生产比上年减少73.7万吨。能源消费更加低碳清洁,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比上年减少253.7万吨。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初步核算,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7.5%,完成当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创新驱动作用增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36%,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27家,总数达到302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14家,比上年净增59家;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5.3%,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4]225.5亿元,占GDP比重为2.4%。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加快推进,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4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8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8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2家,济南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成6个市级田园综合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全面完成,3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5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和123个区县级示范村全面建成。积极引导农用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26.9万亩,比上年增长22.9%;参与土地流转农户27.9万户,增长21.9%。流向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土地分别增长46%和40.2%。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1006个贫困村脱贫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基本医保、慢病帮扶和大病报销实现全覆盖,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高标准全覆盖。
 
“六稳”“六保”落实有效。稳就业保民生成效突出。发放稳岗补贴6.35亿元、稳定岗位123.3万个。23件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进一步提升。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进展良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9%,创近五年新高,新增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950家。开行欧亚班列542列,新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2条,济南章锦综保区封关运行,济南综保区进出口额增长1.4倍。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全力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28亿元,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30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四上”企业)总量首次历史性突破10000家。粮食能源供给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7万亩,总产量提升5.3万吨,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发电量276.7亿千瓦时,风力、太阳能、垃圾等新能源发电持续向好。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平稳。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保障重点行业和产品生产。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6.1%,增加值合计占比71.1%,行业增长面与占比水平今年以来持续稳定扩张。稳金融保基层运转扎实有力。财政金融支撑稳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全年争取新增专项债券401.3亿元,中央财政直达资金49.9亿元,落实直达资金分配、拨付、监控三个“一竿子插到底”工作机制,迅速将资金直达基层。
 
三、农业
 
农业经济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0.3亿元,增长2.3%。粮食总产量290.8万吨,增长1.9%;蔬菜总产量673.7万吨,增长0.4%;油料总产量6.8万吨,增长3.7%;水果总产量63.2万吨,增长0.4%。
 
微信图片_20210402104926.png
 
微信图片_20210402104929.png
 
特色农产品发展良好。以长清茶叶、章丘大葱、莱芜生姜、仁风西瓜、曲堤黄瓜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扬,稳定了疫情期间的市场供应,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20年全市茶叶产量61.2万公斤,大葱74.3万吨,生姜29.4万吨,西瓜29.2万吨,黄瓜107.8万吨。
 
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20.50万吨,比上年减少4.6%;农药使用量0.32万吨,比上年减少7.1%,农业节本增效成果明显。
 
微信图片_20210402105228.png
 
微信图片_20210402105231.png
 
肉蛋奶供应基本稳定。全年生猪出栏157.0万头,肉产量12.8万吨;牛出栏9.0万头,肉产量2.1万吨,牛奶产量41.4万吨;羊出栏86.9万头,肉产量1.5万吨;禽肉产量7.4万吨,禽蛋产量27.5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1.3万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966公顷,建设生态廊道151公里、绿道133.8公里,绿化黄河堤防淤背区2531亩。创建市级绿化模范村100个,创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26家,省乡村林场3家。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较好。全市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提高8.9个百分点,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14.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72家;家庭农场59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626家,当年新增2705家。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个,新增1个,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0个,新增6个。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360.5亿元,比上年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增长9.5%,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4.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3%,重工业增长12.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重点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长77.9%,医药制造业增长31.3%,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增长20.3%,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增长8%,石油煤炭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下降9.9%、11.1%。
 
微信图片_20210402105435.png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利润总额407.3亿元,增长40.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5%。41个大类行业中,营业收入超百亿的行业达到15个,总量占比92.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超过千亿规模。
 
微信图片_20210402105947.png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7%。所生产的174种大类产品中,有94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4.0%。其中,增幅超过30%的产品有37种,占比为21.3%,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生产载货汽车39.4万辆,增长92.7%,汽车用发动机、汽车仪器仪表分别增长74.7%、55.4%。光缆、工业机器人、高温合金分别增长50.1%、24.6%、13.4%。
 
b4.png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181.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占GDP比重11.7%。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7089.9万平方米。主营业务为建筑业、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的建筑业企业1033家,比上年增加168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748.1亿元,增长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2842.9亿元,增长10.3%。签订合同额9823.0亿元,增长17.0%。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5531.7亿元,增长22.0%。
 
微信图片_20210402110223.png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4%。重点领域中,民间投资增长3.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5%。年末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1343个,增加235个,其中,五十亿元以上项目36个,比上年增加4个。中国航天科技园(济南)项目进度为43.9%,莱钢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系统优化升级改造项目进度38%,树兰(济南)国际医院项目进度35.4%,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进度25.1%。
 
微信图片_20210402110343.png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07.6亿元,增长8.3%,其中,住宅完成投资1204.3亿元,增长6.0%。房屋施工面积10353.0万平方米,增长3.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700.9万平方米,增长2.7%。房屋竣工面积1273.0万平方米,增长19.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13.6万平方米,增长18.5%。商品房销售面积1335.7万平方米,增长7.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45.2万平方米,增长12.2%。商品房销售额1571.9亿元,增长13.8%,其中,住宅销售额1406.5亿元,增长19.8%。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商品零售3858.4亿元,增长2.6%;餐饮收入610.7亿元,下降7.2%。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13.2亿元,增长1.2%;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5.9亿元,增长0.5%。限额以上单位[6]实现零售额1504.2亿元,下降0.9%。
 
微信图片_20210402110451.png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156.4亿元,增长7.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85.6亿元,增长6.7%;汽车类477.2亿元,增长7.4%。
 
微信图片_20210402111820.png
 
七、开放型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382.7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出口755亿元,增长17.2%;进口627.6亿元,增长30.7%。出口市场中,对欧洲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34.4%,对韩国、日本出口分别增长19%和12.4%,对美国出口增长19.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15.9%。主要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406亿元,增长1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5.3亿元,增长59.3%;农产品出口67.7亿元,增长28.7%,防疫物资出口40.5亿元,增长868.8%。全年经济外向度13.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微信图片_20210402111938.png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9.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2%。其中,制造业使用外资1.5亿美元,三产使用外资14.6亿美元。全年实现合同外资额58.5亿美元,下降14.4%。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03个,总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34个,合同外资39.9亿美元。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4.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2%;完成营业额42.7亿美元,增长4.5%;备案设立境外企业(机构)77家,实际投资19.1亿美元,增长72.7%。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1966人,增长48.7%。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数18117.2公里,比上年增长2.0%。其中,境内高速公路里程数737.8公里,增长12.9%。公路客运量1209万人,下降62.7%;旅客周转量17.1亿人公里,下降68.4%。公路货运量2.8亿吨,增长0.4%;货运周转量562.4亿吨公里,增长0.2%[7]。年末拥有民用机动车313.9万辆,其中,民用汽车279.4万辆,增长8.1%。公交线路650条,比上年增加54条,线路总长度13204.7公里,增加2397.5公里,旅客运输量5.3亿人次,减少3.2亿人次。全年累计完成航班起降10.2万架次,下降21.2%;旅客吞吐量1238.5万人次,下降29.5%;货邮吞吐量14.7万吨,增长8.4%。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85.1亿元,比上年增长22.4%;业务总量146.5亿元,增长28.6%。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66.8亿元,增长19.2%;业务量6.5亿件,增长26.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54.1万户,其中,4G电话用户922.7万户,增长3.8%。宽带网用户445.5万户,增长7.7%。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48.8万人次,恢复至上年水平的60.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037.9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2.8亿元,恢复至上年水平的54.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00.5亿元,入境旅游收入3322.0万美元。A级景区86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1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6.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可比增长7.2%。其中,税收收入696.6亿元,下降0.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6.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8.4亿元,增长7.6%。其中,教育支出213.4亿元,增长14.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6.3亿元,增长8.0%;城乡社区支出281.6亿元,增长11.7%。
 
微信图片_20210402112022.png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0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720.2亿元,增长10.4%。法人金融机构41家,其中,银行20家,保险公司3家,证券公司1家,期货公司1家,财务公司11家,信托公司1家,汽车金融1家,金融租赁2家,金融科技1家。
 
微信图片_20210402112111.png
 
年末全市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5家,股票47只,全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1家,超过前三年上市企业数量总和。全年完成证券交易额4.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0%;期货营业部交易额11万亿元,增长38.6%;新增直接融资2269.5亿元,增长12.2%。年末全市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190家,管理基金435只,管理基金规模993.2亿元,增长24.5%。
 
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6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财产险125.6亿元,增长6.9%;人身险502.5亿元,增长21.1%。各项赔款与给付160.3亿元,增长31.5%。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全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3.2件,比上年增长13.4%。技术合同实现交易额337.8亿元,增长21.3%。全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37项。专利申请量6964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9859件。专利授权量4090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827件。全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共计80家。
 
全市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44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建设率达到85.2%。全面实施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开展校地合作85项,围绕重点产业设置特色优势学科专业51个,签约引进高等教育项目25个。
 
微信图片_20210402112208.png
 
年末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站)174个,公共博物馆13个,档案馆17个,公共图书馆14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35处,其中国家级30处。城市可统计票房数字影院64家,观众481.25万人次,票房收入1.75亿元。年末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99.7%,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99.3%。新建泉城书房12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7514个,比上年增加2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43个。卫生机构床位6.9万张,增长3.4%。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2万人,增长4.7%;执业(助理)医师4.0万人,增长5.0%。
 
微信图片_20210402112259.png
 
全年新成立体育社会组织8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364人。组织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赛事)385次,参与人数225万人次(含线上活动)。获省级及以上金牌407枚,银牌264枚,铜牌336枚。组织举办第六届全国大众冰雪季暨首届泉城冰雪运动嘉年华活动、第八届济南国际泉水节龙舟赛等大型赛事,举办第八届中国济南冬季畅游泉水国际公开赛,来自30个国家、102支代表队、1195名冬泳选手参赛,创历史新高。
 
十一、能源、环境、城市建设[8]和安全生产
 
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煤炭消费压减工作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2769.5万吨,下降8.4%;天然气消费8.0亿立方米,增长19.4%,煤减气增,清洁能源消费占比逐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炼焦效率提高2.9个百分点,供热效率提高0.9个百分点,炼油效率提高0.1个百分点。新能源生产方兴未艾,规模以上企业风力发电7.6亿千瓦时,增长1.7%,占发电总量的2.8%;太阳能发电1.4亿千瓦时,增长1.3%,占发电总量的0.5%;垃圾发电6.9亿千瓦时,增长23.5%,占发电总量的2.5%。
 
微信图片_20210402112403.png
 
全市用电稳步增长。全社会用电433.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4%,其中,居民生活用电79.7亿千瓦时,增长5.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3.3亿千瓦时,增长10.9%;第二产业用电248.6亿千瓦时,增长6.3%,其中,工业用电239.6亿千瓦时,增长6.1%;第三产业用电102.3亿千瓦时,下降0.9%。
 
微信图片_20210402112553.png
 
微信图片_20210402112557.png
 
全年市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227天,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86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4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35微克/立方米。小清河出境断面辛丰庄化学需氧量浓度21.6毫克/升,小清河出境断面辛丰庄氨氮浓度0.83毫克/升。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4.4分贝,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9.1分贝。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839.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9.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1平方米。全年天然气供气量16.2亿立方米,增长12.5%;液化石油气供气量3.8万吨,下降15.7%。集中供热面积27739.7万平方米,增长6.4%。自来水供水量4.5亿吨,增长1.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刑事案件立案32965件。破获当年刑事案件21565件。受理社会治安案件68614件。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93起、死亡192人,分别比上年下降36.2%、26.4%,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十二、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329元,比上年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391元,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2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947元,增长5.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67:1缩小为2.61: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9]23.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0.4%。
 
微信图片_20210402112847.png
 
微信图片_20210402112922.png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7.3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3.5万人,增加25.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3.6万人,增加23.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78.6万人,增加1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3.1万人,增加11.9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2.7万人和507.6万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上年每月685元提高到821元,保障城镇居民0.96万户、1.4万人,发放保障金及各类补贴1.3亿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上年每月457元提高到614元,保障农村居民5.87万户、8.4万人,发放保障金及各类补贴4.9亿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上年每月1028元提高到1232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上年每月594元提高到1071元,城市特困保障682人,农村特困保障1.37万人,共发放特困供养救助金及补贴1.43亿元。照料护理标准按照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人员分三种档次,自理标准由191元/月提高到210元/月,半自理标准由318.3元/月提高到350元/月,完全不能自理人员标准由637元/月提高到700元/月。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济南高新区五区实现了城乡社会救助标准一体化。
 
全市共有救助管理站3处,济南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处。培训残疾人7445人次,安置残疾人员就业3209人,帮扶救助残疾人投入资金2.5亿元。
 
注释:
 
[1]2020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2021》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R&D经费投入相关指标错年使用2019年数据。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6]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单位包括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7]2019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道路货物运输量专项调查,对公路货运数据进行重新核算,2019年和2020年公路货运量数据统一采用核算后的新数据。
 
[8]城市建设指标来源于住建部城市建设统计年报,为初步上报数,口径为包含两县的整个济南地区。
 
[9]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10]数据来自于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改革相关数据来自市委改革办、发展改革部门;人才数据来自组织部门;扶贫数据来自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数据来自教育部门;科技数据来自科技部门;电信相关数据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籍、社会治安、民用机动车数据来自公安部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相关数据来自民政部门;财政、减税降费数据来自财政部门;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城镇职工保险参保数据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环境保护相关数据来自生态环境部门;城市建设相关数据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公路里程、公交数据、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部门;邮政、快递数据来自邮政管理部门;水产品产量、农业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门;林业数据来自园林和林业部门;进出口、展会、新设境外企业、外派劳务人员数据来自商务部门;旅游、文化数据来自文化和旅游部门;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部门;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部门;国资国企数据来自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知识产权数据来自市场监管部门;市场主体数据来自行政审批服务部门;体育数据来自体育部门;医疗保险类数据来自医疗保障部门;金融数据来自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招商引资、园区、外资数据来自投资促进部门;物流数据来自口岸物流部门;残疾人保障数据来自残联;居民收入与支出数据、恩格尔系数、价格指数、粮食数据、城乡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来自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建设数据来自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济南综合保税区数据来自济南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