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日照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0-03-31 13:27:13 来源:日照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7119次
日照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日照调查队
 
(2020年3月)
 
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三五”总体发展战略,加快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全市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为194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77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831.88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949.73亿元,增长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313元,增长6.6%。
 
就业创业稳中有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73%,低于控制目标1.77个百分点。全市就业创业资金支出1.13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亿元,增长84.1%,支持3415人自主创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35万人。举办日照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引导扶持1063名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6.35%。日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全国知名人力资源机构65家,实现营业收入44.06亿元、税收2.26亿元。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6.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购进价格上涨0.9%。
 
市场主体较快发展。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9.58万户,注册资本(金)7675.66亿元,分别增长17.8%、17.9%,民营经济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年末,19家(含日照港集团、日照机场)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159.54亿元,增长15.80%;实现营业收入465.92亿元,增长29.60%;实现利润总额38.15亿元,增长37.30%;上缴税费27.91亿元,增长15.40%;职工人数18691人,增长6.3%。
 
人口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08.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6万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143.98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00%,比上年末提高0.6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出生率11.53‰,人口死亡率5.75‰,人口自然增长率5.78‰。省内迁入5702人,省外迁入5151人。年末常住人口294.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7万人。
 
二、高质量发展
 
动能转换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3:43.1:47.6调整为8.6:42.7:48.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0.4%、52.7%和46.9%,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3.8、3.4个百分点。“四新”投资占比超过4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94%。先进钢铁制造快速发展,高端钢材占比继续提高。新兴行业加快发展,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产值增长11.6%,高端化工产值增长6.0%。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全市新落地招引项目252个,到位资金268.46亿元。其中,计划投资过亿元项目211个。东华软件、能链集团、上海通用重工等重大项目落户日照。经济园区“四上”企业达到710家,比上年净增56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全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5亿元,巩固提升7.6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成效,现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莲西区域扶贫经验入选全省地方改革十大案例。进一步巩固贫困人口收入支撑,全市614个产业扶贫项目累计实现收益87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总额10.16亿元、余额7.32亿元,累计实现贫困户收益1.53亿元,贷款总额和贫困户获贷率均居全省第一位。创新建立日照市脱贫监测和即时帮扶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和饮水安全攻坚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范围内住院费“一站式”即时结算。“低保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生活费补助制度”在全省发文推广。
 
乡村振兴全面提速。实施新一轮“林水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新增造林8066.7公顷、育苗2966.7公顷,整治重点河道58公里,建设水利工程56项。425个村实施饮水安全建设,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率82%。海岸带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创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田园综合体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市级田园综合体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五莲山-白鹭湾园区片区综合治理整体开发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农业
 
农业生产基础稳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6.27万亩,粮食总产84.06万吨,亩产428.31公斤。全年猪出栏156.02万头,羊出栏52.55万只,牛出栏4.74万头,活禽出栏13103.46万只。猪肉产量12.1万吨,下降16.2%;禽肉产量17.11万吨,增长54.9%。奶类产量4.84万吨,增长67.2%。禽蛋产量11.63万吨,增长11.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0.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51亿元,增长10.7%。
 
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构建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接二连三”全产业链,农业新型经营主体8400余家,农业“新六产”带动主体800余家。全市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省级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6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9个、市级农产品企业产业品牌63个。其中,日照绿茶入选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跻身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榜第51位,在茶类中排名第8位,实现历史性突破。日照海通丝业高档白长丝获得国家首批首个“中国名牌”产品;五莲国光苹果、日照绿茶争创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有效期内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总数645个、新增72个。年末标准化生产基地82家、新增7家。
 
生产力水平继续提升。全年农林水支出28.39亿元,增长8.9%。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83.19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6.21万台。农机合作社233家,农机户19.83万户,乡村农机从业人员17.66万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累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登记和换证赋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914个,完成率97.8%。在莒县试点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在岚山区试点“三变改革、五大合作”。莒县代表山东省通过了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第三方评估。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围绕“做大企业、做强产业、做好平台、做优环境”,聚焦聚力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工业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755.52亿元,实现增加值增长8.6%,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调整为21.9:78.1,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0%,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8%。产销率99.8%,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山钢一期二步热试生产,日钢第5条ESP生产线主体建成,钢铁产业产值达到1303.37亿元。成功举办2019中国(日照)汽车产业高峰论坛,长城(威奕)汽车日照生产基地全面开工,中兴汽车获“商专乘轿”4项生产资质,整车项目正式投产,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264.88亿元。
 
经济效益总体平稳。出台《日照市加快实施全市工业企业扩量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降本增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18.43亿元,增长18.4%;实现利润总额140.13亿元,下降13.1%。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利润4.4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90.88元。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198家,增长15.1%;实现营业收入2980.38亿元,增长21.1%。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全市全社会用电量253.53亿千瓦时,增长11.4%。其中,工业用电量208.65亿千瓦时,增长12.4%。全年完成供电量139.94亿千瓦时,增长12.2%;售电量134.41亿千瓦时,增长12.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1941.12万吨标准煤,增长11.3%。前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1818.76万吨标准煤,增长9.3%,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速低两个百分点。
 
建筑企业实力增强。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62.81亿元,增长19.6%。其中,完成建筑工程产值442.24亿元,增长19.7%;完成安装工程产值15.52亿元,增长30.5%;完成其他产值5.05亿元,下降7.4%。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8.13亿元,增长12.3%。共签订工程项目合同额844.13亿元,比上年增加135.26亿元,增长19.1%。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502.4亿元,增长11.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38.5万平方米,增长4.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63.81万平方米,增长4.4%。
 
五、服务业
 
服务业成为主引擎。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49.7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48.7%,比重比第二产业高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9%。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2%。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4.6%,其中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1.6%。
 
旅游富市动力强劲。深入实施“旅游富市”战略,聚力打造“旅游之城”。“旅游+”六大消费业态全面起势,网红营销为旅游赋能加油,海洋公园、东夷小镇等高品质项目成为“网红打卡地”,推出精品民宿“日照模式”,“中国音乐小金钟—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管乐独奏展演”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一机游日照”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有一种生活叫日照”旅游品牌荣登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传播口号榜单,日照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3%。年末共拥有A级景区64家,旅行社162家,星级酒店19家。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强县1个、旅游强乡镇21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3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园4个、省级1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6处、省级10处。
 
港口改革深度融合。中外运“日照-青岛”、中创“岚山-青岛”集装箱外贸内支线开通运营。沿海港口新增泊位8个,新增通过能力2237万吨。全市生产性泊位82个,年通过能力2.78亿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1个。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64亿吨,增长5.9%。集装箱吞吐量450.15万标箱,增长12.1%。
 
交通运输形势稳定。全年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共完成客运量2902.62万人次,增长4.2%;货运量19993.94万吨,增长10.0%。全年交通运输投资134.8亿元。年末通车里程9605.06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71.1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6%,其中私人轿车42.44万辆,增长9.6%。
 
邮电通信迅猛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8.92亿元,增长23.8%。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5.6亿元,增长63.0%;实现业务收入6.98亿元,增长28.1%。其中,快递业务量6683.37万件,增长76.8%;业务收入4.4亿元,增长43.8%。移动电话用户294.84万户(非沉默用户),其中4G用户217.45万户,增长9.8%。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趋向优化。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5.3%,第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分别下降36.9%、7.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1.3:31.7:67调整为2.1:24:73.9。第三产业投资占比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增长42.9%,现代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80.2%,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投资增长129.5%。
 
新动能领域投资加快。装备制造业中,金属制品业投资增长86.2%,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8.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25.2%。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15.5%,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0.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285.9%;第三产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84.8%,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41.9%,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4%。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46.1%,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2.06亿元,增长2.9%。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301.98万平方米,增长12.8%。房屋施工面积1706.9万平方米,增长4.8%。全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房5290套,基本建成17256套。
 
七、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增长7.9%,乡村零售额增长8.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增长12.1%,商品零售增长7.6%。
 
新兴消费潜力释放。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8.75亿元,增长3.3%,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1倍。网络零售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34.69亿元,增长17.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网络实现零售额7720万元,增长4.3倍。传统零售企业积极寻求转型,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城市商业综合体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住餐市场企稳向好。全市双招双引和项目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希尔顿、喜来登、创元千禧等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相继引进运营,住宿餐饮产业向高端化拓展。举办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首届日照茶叶博览会、中国围棋大会等会展活动,“会展经济”拉动住宿餐饮市场增长。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零售额增长9.4%,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0.5%。
 
八、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全年完成货物进出口1052.56亿元,增长17.5%。其中,出口406.6亿元,增长0.1%;进口645.9亿元,增长32%。对“一带一路”市场实现进出口339.18亿元,增长22.1%。日照综保区一期通过国家部委验收,实现封关运行。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新设立外资项目42个,增长82.6%;实际到账外资1.87亿美元,增长309.5%。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现代海洋、高端化工等制造业领域,占94.4%。现有韩国现代集团、华润集团、光大集团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24个项目落户日照。
 
境外投资规模稳定。全市实际境外投资2.84亿元,以原有项目增资为主。主要投资项目有:岚桥集团巴拿马港口项目、凌云海新西兰农庄及水厂项目、浮来春柬埔寨农业开发项目等。东南亚是我市企业主要投资地。
 
九、财政金融
 
财税收入均衡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37亿元,增长6.6%,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2.1%。全年民生支出21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9%。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公共安全分别支出55.9亿元、38.84亿元、26.86亿元、28.08亿元。税务各项收入合计638.66亿元,增长13.2%,其中国内税收收入256.69亿元,增长7.9%。
 
金融信贷总体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27.21亿元,比年初增加196.10亿元、增长7.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45.10亿元,比年初增加177.99亿元、增长7.5%。
 
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日照港裕廊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首发上市,募集资金6.9亿元港币。全年新增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56家,累计313家;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企业85家;全年实现债券、股票融资167亿元,增长4%。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市级保险公司44家,其中寿险公司16家,财产险公司28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4.49亿元,增长8.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25亿元,增长6.2%;人身险保费收入50.24亿元,增长9.0%。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22.91亿元,下降2.8%。其中,财产险赔付14.45亿元,增长9.1%;寿险赔款及各项给付8.46亿元,下降17.9%。
 
十、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77元,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06,比上年缩小0.05。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361元,增长8.1%。
 
城市载体功能日趋完善。中心城区市政设施加快完善,城市建成区面积113.7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4740.15公顷,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780.26公顷。年末城市道路964.95公里,面积1992.68万平方米。年末城区排水管道长度1282.9公里,供水管道长度1770公里,全年城市自来水供水总量9088万立方米。城市使用天然气总户数48.10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1.85万吨;供应天然气3.54亿立方,增长19%;年末用气普及率99.8%。全市集中供热面积3332万平米,增长15%。全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年末全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657辆,其中清洁能源公交车300辆、新能源公交车1047辆,年客运总量9890.45万人次;出租汽车运营车辆1398辆,年客运量2400.2万人次。全市拥有公共交通汽车1768.6标台,每万人6.0标台。
 
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6.1万人、29.2万人和41.7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8.88万人,46.96万60周岁及以上居民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21.84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失业保险金标准由1211元/月提高到1384元/月。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全市用人单位及职工减负4.6亿元。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220.27万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590元/人/月,人均月补助384元,比上年提高26元,保障人数4273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70元/人/月,人均月补助306元,比上年提高49元,保障人数64391人。
 
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救助管理站3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处。年末共有已登记养老服务机构41个,收留抚养人数2049人。现有乡镇敬老院42个,总床位数4983张。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7920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全自理3600元/人/年,半护理5400元/人/年,全护理10800元/人/年。全年福利彩票发行额4.72亿元。
 
平安日照建设深入推进。全市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持续平稳。全市接报违法犯罪警情下降3.64%,刑事立案下降6.28%,万人发案率17.37起,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0起,死亡人数47人,分别下降27.5%和16.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24人。
 
十一、资源环境
 
土地资源利用成效显著。严守295.2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11.09万亩。完成土地供应2.41万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700亩,盘活城镇空闲土地2724亩。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3个,投入资金2.42亿元,总建设规模78135亩,新增耕地11910亩。开展工矿废弃地盘活利用“还绿于民”,复垦总规模839.36亩,新增节余指标736.71亩。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31.6万件,创新不动产“抵押登记一站式”服务。市区范围内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220件、944.51公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362项、1313.36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核实142项、496.29万平方米。
 
矿产资源管理持续加强。鼓励引导矿山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流动。全市矿山数量由2006年的763处压减到70处,整合率超过90%。打造“废弃矿山修复+”新模式,全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62处,面积256公顷。测绘地理产业快速发展。完成主城区85平方公里1:500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地理实体数据库更新和地名地址更新,全市域电子地图、影像数据更新。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市区环境空气中四项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浓度分别为45微克/立方米、85微克/立方米、9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96,市区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为253天,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海水水质面积占100%。省控及以上重点河流断面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改善11.1%、28.1%、18.3%。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51.0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昼间平均值65.2分贝。
 
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继续下降。新建46个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乡镇空气质量监控全覆盖;在102台出租车安装监测设备,建成出租车走航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市区道路扬尘污染。开展“清水”行动,共排查河流302条,入海排污口无人机航测覆盖面积396平方公里。全年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省级生态乡镇41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42个,绿色学校173所、绿色社区85家、环境教育基地63个。
 
十二、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19家、新增75家。337家企业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增长130.8%。新认定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新备案院士工作站2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13项,支持资金3亿元。山东省特钢材料与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获省科技厅批复。引进高端外国专家23名。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承办科技部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对接企业需求解决方案50余项。征集291个“创新种子”进入“创新苗圃”培育。成立山东黄海科技创新研究院。日照大学科技园获批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
 
品牌建设稳步发展。年末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准予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41家。新增泰山品质认证产品2个、山东名牌产品157个、山东省服务名牌45个。地理标志商标34件,商标注册总数24300件。全年商标申请10160件、商标注册7410件,分别增长33.9%、69.8%。拥有国家质检中心1家,省级质检中心4家,省级计量站1家。
 
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新招引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44个、创新团队71个、创新人才1018人。引进的人才和团队带头人中,院士16人,千人计划专家23人,万人计划专家2人、长江学者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3人、泰山学者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1人。新增技能人才9544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523人。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92所,在校生48.7万人,教职工3.96万人。其中幼儿园692所,在园儿童10.75万人,教职工1.15万人;普通小学281所,在校生20.05万人,教职工1.12万人;普通初中82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4所),在校生9.66万人,教职工0.98万人;普通高中16所,在校生5.41万人,教职工0.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1248人,教职工256人;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3所(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2.71万人,教职工1852人。共有省、市属高校(含技师学院1所)8所,在校生7.2万人,教职工4609人。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提升,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跻身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30强,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批15所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之一;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3金、9银、4铜,位列全省第2。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92处(包括文化站),其中影剧院2个、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美术馆1个,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12家。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54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有广播电视台3座,7套电视节目,5套广播节目,全年广播播出节目3.52万小时,电视播出节目5.06万小时。有转播电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电视人口覆盖率87%。有线广播电视用户70.14万户。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加强。成功举办“中国音乐小金钟”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管乐独奏展演、2019山东国际文物保护装备博览会等文化活动。举办了2019中国(日照)元旦迎日祈福大典暨全省“好客山东贺年会”启动仪式、“颂歌献祖国、唱响新日照”大型群众合唱艺术节等文化惠民活动。红色电影《不老年华》被省委宣传部推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观看影片,电影《日照妮儿》《我的汉子女友》等在日照启动,网络大电影《小镇青年》、电视剧《王牌主播》拍摄完成。
 
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90处,其中,医院62处,乡镇卫生院46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8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处,卫生监督机构5处,妇幼保健机构5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处,门诊部、诊所等616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1690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3702张。共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819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7867人,注册护士8594人。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诊疗1852.48万人次,出院病人56.35万人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持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持续增强。
 
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成立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日照市筹委会,香河体育公园主场馆、安泰网球公园、日照足球公园建成使用,奎山体育中心、各区县“一场两馆”开工建设。参加山东省锦标赛,获得金牌41枚、银牌36枚、铜牌44枚。培养输送运动员参加国家级及以上比赛,获得金牌6枚、银牌7枚、铜牌4枚。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新建全民健身工程350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5平方米,社区和村级体育组织覆盖率达95%。全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7581人,占总人口的5.91‰。举办日照市第六届运动会,52个大项,10万人参赛。举办国际太极拳大赛、中国(日照)国民休闲水上运动会、日照国际马拉松、中国体操节、中国围棋大会、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网球预赛等60余项省级以上赛事。“海滨山岳行”体育旅游线路荣获“2019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日照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小镇荣获“2019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体育彩票销售突破5.2亿元,市场份额达到52.39%。我市荣获“2019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全国首批帆船发展联盟城市”“全国围棋之乡”等荣誉称号。
 
注:
 
1、本公报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19年GDP数据根据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修订后统一核算。
 
3、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
 
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