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德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8-04-10 11:09:30 来源:德州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6455次
德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德州调查队
 
2017年,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严从实、奋发有为,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4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1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498.62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330.38亿元,增长8.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0:48.3:41.7调整为9.9:47.7:42.4。人均GDP达到54197元,增长6.8%。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177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990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76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4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1%,均控制在计划目标范围内。全市组织就业技能培训21011人,组织创业培训5907人。
 
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恢复性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2%,涨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中,食品烟酒类下降1.7%,衣着类与上年持平,居住类上涨3.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3%,医疗保健类上涨5.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6.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6.6%,涨幅分别比上年上涨5.3和6.4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户数、注册资金为36.46万户、4366亿元,分别增长11.9%和28.6%;各类企业户数、注册资金为7.35万户、3965亿元,分别增长25.2%、30.0%;民营经济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为35.78万户、137.13万人和3602亿元,分别增长12.2%、16.2%和29.6%。
 
二、改革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实施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59项,研究出台改革方案70项。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调整权力事项91项,“三公”经费较上年压减12.9%。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2万户,增长14.8%。
 
“去降补”取得新进展。落后产能加快去除,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达到80%。资金周转加快。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8天,比上年减少0.2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3.2元,同比减少0.04元。补短板扎实有效,民生领域投资高速增长。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91.50亿元,增长55.5%,比上年提高33.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14.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7.0%。教育、卫生领域投资增长114.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66.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调减籽粒玉米21万亩,新增青贮玉米10.8万亩、设施蔬菜5.3万亩。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5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45家、市级172家。“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62个,新增111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2处,认证面积达735.5万亩,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的77.5%。
 
实体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32.8亿元,增长11.1%;实现利税836.5亿元,增长9.5%;实现利润607.1亿元,增长12.0%。总资产贡献率为21.2%,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1%。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8.95亿元,增长10.0%,实现营业利润106.52亿元,增长14.4%。
 
三、动能转换与创新
 
新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401.90亿元,增长19.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96%,比年初提高1.52个百分点。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0%,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3.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9%,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全市重点培植的六大战略新兴产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共实现利润总额103.93亿元,增长16.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五大产业利润分别增长62.9%、36.1%、22.5%、22.2%、18.6%。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年末,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4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4家,市级226家),重点实验室90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8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国家级4家,省级6家,市级11家)。全年专利申请量546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034件。专利授权量289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08件。截至2017年底,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54件,增长28.9%;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71件,增长28.4%。获得省级科技奖励6项,新认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与大院大所签订共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等合作协议262项,转化大院大所科技成果157项。
 
四、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服发展平稳。全市农林牧渔服实现增加值347.22亿元,可比增长4.6%。其中,农业增加值193.91亿元,增长3.5%;林业增加值10.27亿元,增长1.4%;牧业增加值95.38亿元,增长5.4%;渔业增加值11.62亿元,下降6.8%;服务业增加值36.04亿元,增长15.9%。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772.69万亩,其中,粮食面积1569.85万亩,棉花面积30.47万亩,蔬菜面积156.87万亩,油料面积5.64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99.18万吨,增长0.4%;棉花产量3.15万吨,下降27.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45.92万吨,增长8.5%;油料产量1.68万吨,下降9.6%。
 
林业发展良好。启动实施“绿满德州·生态美市”造林行动,全年实现造林25万亩、植树2189万株,着重实施了“万千百”工程、德州大运河生态林场、“绿色廊道”建设等林业重点项目。
 
畜牧业持续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71.92万吨,增长5.9%;禽蛋产量36.57万吨,下降9.0%,奶类产量22.17万吨,增长4.0%。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7.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7.1%;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2%。34个行业大类中,27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2.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7.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3%,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3.8%,汽车制造业增长12.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9%。
 
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在全市调度的89种工业产品中,65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向好。资质内建筑企业239家,完成总产值353.48亿元,增长14.9%。完成建筑工程产值289.79亿元,增长12.3%;完成安装工程产值55.65亿元,增长19.8%;全年签订合同额611.50亿元,增长44.1%,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478.91亿元,增长56.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61.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2%。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年末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项目3475个,比上年增长18.8%,其中亿元及以上投资项目696个。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2641.01亿元,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34.04亿元,增长37.6%;第二产业投资1477.52亿元,增长1.4%,其中工业投资1455.1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1129.45亿元,增长17.3%。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1.1:59.6:39.3调整为1.3:55.9:42.8。基础设施投资391.50亿元,增长55.5%。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922.38亿元,增长19.0%,高新技术完成投资580.46亿元,增长2.6%。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38.52亿元,增长8.2%,其中住宅投资192.31亿元,增长12.8%。房屋施工面积2405.54万平方米,增长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917.30万平方米,增长6.6%。商品房销售面积712.65万平方米,增长21.9%。商品房销售额328.02亿元,增长33.0%。
 
七、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7.1亿元,增长10.2%。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18.6元,增长9.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8.5亿元,增长13.5%。批发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2.8亿元,增长10.3%;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57.3亿元,增长10.0%;住宿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8亿元,增长10.2%;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0.2亿元,增长11.7%。
 
商贸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达到1392家。其中,年销售额(营业额)亿元以上的贸易企业353家,比去年增加64家,年销售额(营业额)5千万至1亿元的贸易企业391家,比去年增加27家,年销售额销售额(营业额)1千万至5千万元的贸易企业530家。
 
八、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市进出口完成246.76亿元,增长16.4%,比上年加快9.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81.86亿元,增长21.2%,进口64.90亿元,增长4.7%。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分别出口79.0亿元、32.8亿元、21.6亿元和18.5亿元,分别增长29.7%、28.9%、12.9%和23.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9亿元,增长89.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0.9%。对香港、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61.7%、19.3%、17.0%、15.0%和10.0%。对俄罗斯、东盟、南美洲、澳大利亚和中近东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58.2%、28.6%、18.2%、7.3%和2.9%。
 
对外合作呈现新局面。年末备案境外投资企业21家,其中新设成立14家,变更7家,境外投资总额达6.82亿元,同比增长4.4%。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7.57亿元,下降4.7%;全市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37人次,下降10.2%。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6个,增长33.3%,合同外资9794万美元,下降48.6%;实际到帐外资1.3亿美元,增长7.6%。
 
九、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全市实有公路通车里程4011.78公里(不包括村级道路),公路密度为38.7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公路开工2050公里,完成投资14.5亿元。全市公路客运量1875万人,下降1%,客运周转量158200万人/公里,增长1.2%;货运量15305万吨,货运周转量2700592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4.1%和9.6%。年末公交线路45条,增加3条,线路总长度922公里,增加132公里;公交营运车辆689辆,增加300辆。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4.96亿元,增长35.9%;快递业务总量3965万件,增长36.5%。移动电话年末用户495.3万户,增长3.7%;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9万户,下降15.1%。
 
旅游业稳步发展。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86.66亿元,增长13.7%。接待游客总人数2772.41万人次,增长10.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24万人次,增长6.3%,入境游客消费548.17万美元,增长2.2%;接待国内游客2770.17万人次,增长10.4%,国内游客消费173.4亿元,增长13.8%;城乡居民出游前后旅游消费12.89亿元,增长12.5%;城乡居民人均出游次数2.59次,增长10.5%。
 
十、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支出保障有力。境内财政总收入299.24亿元,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7.47亿元,可比增长6.9%。其中税收收入133.30亿元,可比增长10.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1.1%,非税收入54.17亿元,下降0.6%。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0.57亿元,增长8.6%。其中民生支出286.17亿元,增长9.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3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交通运输、教育支出分别增长83.5%、17.2%、13.1%、12.2%和4.0%。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加。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098.02亿元,较年初增加252.9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2068.98亿元,较年初增加133.2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570.94亿元,较年初增加42.28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97.78亿元,较年初增加146.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719.16亿元,比年初增加148.2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93.69亿元,比年初增加137.63亿元。
 
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企业上市步伐加快,4家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9家,3家企业登陆新三板,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到22家,实现直接融资304.95亿元。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市拥有保险公司51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14.61亿元,增长24.5%。其中,财险收入30.13亿元,增长14.9%;人身险收入84.47亿元,增长28.4%。全年赔付额38.21亿元,赔付率33.3%。其中,财险赔付15.24亿元,赔付率50.6%;人身险赔付22.97亿元,赔付率27.2%。
 
十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当年招生2.08万人,在校生6.37万人,毕业生1.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7所,当年招生1.49万人,在校生5.05万人,毕业生1.53万人。普通高中22所,招生3.41万人,在校生9.73万人,毕业生3.11万人。初中163所,招生6.81万人,在校生19.86万人,毕业生6.25万人。小学707所,其中教学点206个,招生7.35万人,在校生41.71万人,毕业生6.82万人。幼儿园978所,在园、班儿童14.23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3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招生165人,在校生1489人,毕业生73人。
 
文化事业融合发展。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场所7处,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家,全年共演出6898场次,比上年增加4558场次;群众艺术馆1家,文化馆12家,文化站134个;公共图书馆12处,藏书177万卷(册),比上年增加12万卷(册);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4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14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处,国有博物馆、纪念馆8处。全市拥有城市电影院19家,全年放映15.36万场,观众226.5万人次,票房收入0.63亿元,增长26.4%。拥有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1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座,发射功率13千瓦,调频转播发射台7座,调频转播发射功率10.8千瓦;电视转播发射台11座,电视转播发射功率23.05千瓦。广播播出节目13套,全年播音时间81617小时;电视节目29套,全年播出时间176684小时。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4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全市拥有政府办(卫生部门)医疗卫生机构211处,其中:综合医院15处,中医院11处,乡镇卫生院137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处,卫生计生综合执法局3处,妇幼保健院(所、站)11处,采供血机构1处,其他机构7处。全市医疗机构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1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3049人,注册护士12419人。全市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26587张。
 
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节。全市54%的县(市、区)、71%的乡镇(街道)和67%的行政村建成了相应规模的体育健身工程。全市共承办3项国家级体育比赛,9项省级体育比赛。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得12枚金牌、12枚银牌、6枚铜牌。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3.6亿元。新增道路面积26.5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440公顷,供热面积847万平方米,排水管道144公里。市区自来水年供水量3716.81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2144.22万立方米;天然气年供气量2.09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4960吨。市区集中供热面积3706.82万平方米;年末城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用户已达31.41万户。用水普及率和用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8%和97%。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5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10.35亿元,增长11.5%,新建农房15792户,完成投资18.91亿元,改造危房3855户,完成投资8385.55万元。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265274户。年末,全市已开工建设农村新型社区435个,42万农户搬入新社区;同步配套建设农村产业园区908个,其中,初具规模的420个,近47万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来自各类园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5%以上。已建成入住的320个社区中,有88%全部实现“五化八通八有”,88%的社区实现了通暖通气,93%的社区配套建设了幼儿园或小学、敬老院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力度大。全市棚改新开工51092套;连同往年结转项目基本建成30005套。新增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796户,老旧小区整治改造89小区已全部开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为66微克/立方米、118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分别改善18.5%、16.3%、32.4%,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蓝天白云”天数240天,同比增长31.9%。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市纳入考核统计范围的行业领域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86起,死亡71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73起,下降44.7%,死亡59人,下降21.3%。工矿商贸行业领域事故13起,下降7.1%,死亡12人,下降20.0%。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0.023,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死亡率为0.3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27。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下降。全年出生人口89389人,出生率15.1‰;死亡人口30039人,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10.0‰,比上年下降1.8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579.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2.09万人,乡村人口257.49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3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消费支出12985元,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40元,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15131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9元,增长9.3%;人均消费支出10785元,增长9.1%。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4.89万人、516.06万人(职工70.02万人、居民446.05万人)、37.53万人、60.34万人和40.80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38.57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增加139元,实现“十三连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9.18亿元,支付医疗保险费17亿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420元提高到450元。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2.69万人,为93.81万名老年居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11.70亿元。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9.7万人,其中,城市1万人,农村8.7万人。五保对象1.4万人,供养支出5809.2万元。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数(含未登记)148个,床位1.77万张。
 
1.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按1:6.5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各类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按1:6.5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民营市场主体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7.“市区”、“城区”指德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开发区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