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临沂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8-04-10 11:08:34 来源:临沂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7442次
2017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循五大发展理念,适应引领新常态,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提质增效、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核,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45.39亿元,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2.7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884.25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2098.43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8.3:43.4:48.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市粮食总产量405.35万吨,同比下降1.7%;亩产421公斤,同比上升0.1%。全市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70.24亿元、17.61亿元、62.48亿元和12.38亿元,分别增长3.5%、7.2%、4.2%和4.8%。
 
现代农业进一步得到发展提升。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比新增93家,达到70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4家,市级632家。全市共有“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企业177家,产品31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6个。全市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达32处,市级现代农业标准园64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0个。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农业专业合作社新注册1600家,家庭农场新注册1700家。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至407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5个产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92.1%。列入统计的195种工业产品中有106种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4%。主导产业支撑作用突出,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产值8780.2亿元、增长9.9%。其中,机械产业产值1537.5亿元、增长16.8%,木业产业产值1238亿元、增长2.3%,食品产业产值1993亿元、增长5%,冶金产业产值1286.4亿元、增长6.4%,化工产业产值1015.7亿元、增长8.5%,医药产业产值459.5亿元、增长15.3%,纺织产业产值360.8亿元、增长12.6%,建材产业产值889.2亿元、增长26.5%。新兴及高端产业较快增长,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2109.9亿元、1928.3亿元和622.1亿元,增长18.9%、13.8%和12.6%。企业群体不断壮大,产值过亿元企业2298家,完成产值10177.1亿元、增长16.2%;401家年初以来新纳入企业实现产值469亿元、增长143%。全年累计工业用电319.6亿千瓦时、增长10.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577.9亿元、增长10.1%,利润553.4亿元、增长17.3%,利税865.1亿元、增长16.6%。有2262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1801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
 
全市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4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2.4亿元,同比增长16.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41.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785.9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稳定。全市完成投资3765.7亿元,增长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1.7亿元,增长26.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82.9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11.1亿元,增长17.1%。全市工业投资增长0.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3%,民间投资增长8.6%。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03.3亿元、增长10.3%。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07.6亿元、增长8.8%;新开工面积128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5%。商品房销售面积1159.4万平方米、增长14.5%;商品房销售额552.7亿元、增长26.9%。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引建招商引资项目1464个,到位市外资金1465亿元、增长7.7%。其中,产业招商项目到位资金1120亿元,占总量的76.5%;融资、向上争取无偿资金和政策性资金345亿元,占总量的23.5%。
 
四、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21.6亿元、增长9.4%。从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零售额292.5亿元、增长9.2%,零售业完成零售额2244亿元、增长9.4%;住宿业完成零售额16.8亿元、增长10.4%,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68.3亿元、增长10.1%。从区域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26.7亿元、增长9.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4.9亿元、增长9.4%。从类别看,限额以上企业27大类商品类值中有23类商品保持增长、增长面达85.2%,其中,服装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和中西药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8%、15.4%、11.6%、6.5%和12.6%。
 
年末市场主体56.5万户,注册资本(金)8701.3亿元,分别增长18%和32%;其中新增市场主体11.6万户、注册资本(金)1840.6亿元,分别增长13.8%和22.2%。
 
临沂商城交易活跃。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4550.8亿元、增长20.3%。临沂商城发展景气总指数收于1126.32点、同比下跌0.3点,商城价格总指数收于98.74点、同比上涨5.69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上涨6%和5.9%。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77.1亿元、增长16.6%,其中出口502.7亿元、增长25.1%;备案外资项目36个、增长38.5%,合同利用外资3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3亿元;对外投资3.9亿元、增长9.2%。
 
全市实现网络交易额3029.3亿元、增长39.5%,其中网络零售额319.5亿元、增长59.2%。成功举办资本交易大会、中国临沂商贸物流博览会、中国兰陵(苍山)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临沂书圣文化节、秋季全国五金商品交易会等各类展会170个,展出总面积176.2万平方米。
 
五、财税、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3亿元、增长3.9%。其中,地方级税收收入227.6亿元、增长3.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9.8%。15个发展主体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8.6亿元、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9.6亿元、增长2.1%。其中,民生支出486亿元、增长4.1%,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2.4%。
 
国地税收入完成448.5亿元、增长23.2%。其中,国税收入297亿元、增长34%,地税收入151.5亿元、增长6.4%。
 
全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39.4亿元,增长2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6.8亿元,增长15.6%;人身险保费收入162.6亿元,增长27.8%。支付各项赔款66.2亿元,增长4.1%,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41.4亿元,增长14.5%;人身险业务赔付24.9亿元,下降9.7%。
 
金融业形势良好。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846.4亿元、比年初增加541.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603.6亿元、比年初增加290.9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472.1亿元、比年初增加533.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2008.4亿元、比年初增加422.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463.6亿元、比年初增加111.2亿元。
 
六、文化、教育、体育和卫生
 
文化艺术繁荣。市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3.3万余册,电子图书37.6万余册,中外报纸期刊1000余种,办理读者卡6.5万余张,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馆藏文物3.7万余件(套),被评为国家二级馆;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市美术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已建有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3332个。
 
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4所,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7.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招收小学新生18.2万人,初中新生14.3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8%。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全市中职学校招生26089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7565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共派出490人次参加山东省锦标赛,共获得单项金牌14块;举办第六届中国沂河体育节、第三届中国蒙山体育节等重点赛事活动,打造了蒙山沂水体育品牌。城乡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各县区均建立2个以上全民健身工程示范点,建成乡镇健身中心10多处,新增行政村及城市社区健身工程1000多个,覆盖率达到100%。县级体育总会16个完成挂牌,全市体育社团发展到147家,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余名,全民健身活动站点6100个。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完成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每个县区至少有1所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水平。成功创建1处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实现全市57家急救站点全覆盖,有效派车率达到100%。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16年的45元提高到2017年50元。
 
七、科学技术、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
 
全市累计引进技术1541项,与市外高等院校、科研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1289家。全市共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41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10家,国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省级3家、市级21家,院士工作站34家,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基地7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家、省级12家(含1家省级农高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7家,省级11家,孵化面积150万平方米;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1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省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16家。全年共申请发明专利1896件、下降21.9%,授权569件、下降16.3%;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1家。
 
全市拥有3个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新增山东名牌34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3个,新增1个国家级、10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8起,死亡92人,受伤57人,经济损失4974.3万元。
 
八、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8元、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66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3元、增长8.3%。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03元、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42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024元、增长9%。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1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全年共组织职业技能培训5.3万人、创业培训1.3万人。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全市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220.4亿元。城镇职工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8.3万人、112.2万人、62.4万人、102.4万人、6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6.8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97.7万人。
 
10个考核我市的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36个市控考核断面达标率为8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考核指标全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