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日照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8-04-10 11:05:49 来源:日照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6351次
日照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日照调查队
 
(2018年2月28日)
 
2017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头号工程和新旧动能转换,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核反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0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0.2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963.48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888.94亿元,增长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848元,增长8.3%。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1:47.7:44.2调整为7.5:48.1:44.4,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蓝色经济实现增加值1061.57亿元,增长12.9%;占GDP的53.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三招三引”成效显著。全市新落地产业招商引资项目511个。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77个,到位资金339.11亿元。新签约项目247个,在谈项目677个。全年完成省级以上经济园区基础设施投资90亿元,建设道路、管网79条,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44处,标准厂房84.3万平方米。市级建成人才公寓一期105套,各区县建成人才公寓400套。经济园区“四上”企业572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6.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74.57亿元,分别占全市36.2%、74.9%、57.6%。
 
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市场主体21.46万户,注册资本(金)5057.82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4.5%、34.8%。年末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360.44亿元,增长15.3%;累计融资668.04亿元,其中年内新增融资391.27亿元,占融资总额的58.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1.98亿元,增长59.9%,累计上交税费20.75亿元,增长12.3%。
 
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14万人,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1.58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6%,低于控制目标1.34个百分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亿元,带动创业就业1.63万人。建成乡镇创业孵化基地8处,认定4家市级创业平台和5家市级创业示范平台。引导扶持1232名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7.15%。实施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1973人,转移就业1.08万人。11家就业扶贫车间被评为“省级示范就业扶贫车间”。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八大类消费品“七升一降”。其中,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2%、0.5%、2.0%、0.6%、2.4%、4.1%、2.9%;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分别上涨7.5%、11.7%,涨幅比上年扩大3.2、11.4个百分点,全年涨幅呈趋缓态势。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年投入扶贫资金5.4亿元,9.06万名贫困人口落实帮扶措施,人均增收2960元,完成1.58万人减贫任务,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全市412个产业扶贫项目完成收益分配2058万元;累计投放小额扶贫信贷10.2亿元,列全省第三位,支持贫困户增收5560万元;孝德基金覆盖2850个村,占村庄总数95.7%。在全省率先完成扶贫低保政策“两线合一”,将5439名特困人口纳入低保。在全省首创互助养老扶贫模式,聘请护理员916名,照料贫困失能老人3234名;“三专一免”健康扶贫为贫困患者免除医疗费518万元;“一档四全”教育扶贫投入资金6400万元,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改造贫困户危房5263户。区域扶贫稳步推进,完成投资10.5亿元,开工建设道路22条、183.7公里;建成美丽乡村645个,占区域村庄总数54%;300个贫困村实现道路、客车、自来水、文化大院、体育设施、广电通讯等全覆盖。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总体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1.16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4%。其中,农业增加值76.65亿元,增长4.1%;林业增加值3.35亿元,增长19.8%;牧业增加值36.36亿元,增长5.8%;渔业增加值33.87亿元,减少0.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0.93亿元,增长15.4%。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1.21万亩,总产量89.50万吨、单产423.7公斤。全年肉类产量28.88万吨,奶类产量2.75万吨,蛋类产量7.8万吨。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8.94万吨,其中海水产品55.84万吨,淡水产品3.1万吨。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2549个村,占应确权总村数的99.1%;完成确权家庭承包耕地面积216.2万亩,颁证61.6万户。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居1382个,占总数的46.4%。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4.4万亩,累计72.7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3.7%,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6%。
 
林业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林水会战”实现新的突破,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林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林业投融资工作成效显著,林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森林资源管护更加有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431.9公顷,其中经济林6456.6公顷,防护林2891.1公顷,用材林1084.2公顷;全市育苗面积4176公顷;森林覆盖率22.1%。
 
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年末城市供水水源保障能力76万m?/日,全年建设水利工程1680项,完成投资24.2亿元。治理河道407公里,新增蓄水能力547万m?,恢复、新增库容3199万m?。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1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96。完成194个村自来水改造工程,改善了15.66万人的饮水安全条件,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70%。完成移民扶持、避险解困项目221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km2,建成莒县沭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3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年瓜菜果茶食用菌特色产业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73家,新增14家,总面积达到11.69万亩。干毛茶总产量1.49万吨,总产值28.8亿元,增长2.7%、11.6%。“日照绿茶”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有效期内种植业“三品一标”认证总数492个、新认证102个。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78.6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5.60万台。农机合作社21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1家,服务农户9.9万户。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203.07万亩,机播面积269.51万亩,机收面积252.54万亩。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10.78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6575吨。
 
三、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82.95亿元,增长10.15%。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有23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65.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0.5%,制造业增长1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22.2:77.8,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29.16亿元,增长9.0%,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53.79亿元,增长10.9%。
 
工业结构调整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接替有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减少。钢铁行业全年生产高附加值酸洗薄板、镀锌薄板377.3万吨,增长20.8%;钢筋、线材等低端产品产量分别下降3.2%和61.9%。全市实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63.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1%。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2.77亿元,增长17.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67%,比年初提高1.4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孕育成长,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65.0%和2.1倍。
 
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742.90亿元,增长17.4%,增速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57.48亿元,增长88.6%,增速比上年提高48.8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10.79亿元,增长64.4%,增速比上年提高26.3个百分点。
 
电力供应充足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小幅增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96.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工业用电量158.46亿千瓦时,增长11.2%。全年完成供电量99.07亿千瓦时,增长6.7%;售电量95.13亿千瓦时,增长9.6%。规模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9.77亿千瓦时,增长0.6%。其中,风力发电5.18亿千瓦时,垃圾焚烧发电0.91亿千瓦时,分别增长3.6%、11.9%;生物质发电3.67亿千瓦时,下降5.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1.19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投资之比为2.1:41.4:56.5。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87.85亿元,增长14.8%,拉动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3.18亿元,增长15.6%;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254.47万平方米,增长21.4%。全年共有房地产开发项目177个,其中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9个。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66.2万平方米,下降18.8%,去库存效果明显。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7224套,全部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16612套。
 
建筑业实现较快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55.11亿元,增长21.1%,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5.36亿元,增长17.1%,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29亿元,增长9.1%。其中,412家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62.96亿元,增长4.9%;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457.33亿元,增长11.7%。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580.09亿元,增长8.9%;乡村零售额140.21亿元,增长10.2%。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661.34亿元,增长8.9%;餐饮收入58.96亿元,增长11.7%。
 
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情况看,吃穿用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8.79亿元,增长12.8%。其中,粮油类和肉禽蛋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5.73亿元、6.11亿元,增长20.4%和19.2%。汽车类消费小幅增长,实现零售额51.88亿元,增长1.4%。
 
网络销售发展势头强劲。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过网络实现商品零售比上年增长241.3%。其中,通过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347.8万元,是上年的3.8倍。数字化信息进程加快,传统的书报杂志、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等商品消费下滑明显,分别下降23.3%和10.8%。
 
六、对外经济
 
货物进出口稳中有升。全年完成货物进出口总值909.57亿元,占全省的5.1%;增长10.7%,增速比上年提高23.4个百分点,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局面。其中,货物出口349.95亿元,增长25.4%,增速居全省首位。货物贸易结构趋向均衡,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年进出口额过亿元企业达到70家。境外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对非洲、东盟、拉美和“一带一路”等国家出口分别增长32%、30.1%、118%和25.5%。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新批外资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资42.6亿元,增长10.7%,总量创历史新高。现代汽车集团、华润集团、光大集团、金鹰集团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23个项目落户我市。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132个,提升了全市整车及汽配、浆纸、石化等产业链发展水平。实际利用外资主要来自现代派沃泰变速箱、森博浆纸、泰森食品、兴华石油等大项目,来源地以新加坡、韩国为主。
 
境外投资规模保持稳定。新增备案(核准)境外投资项目9个,对外投资额13.9亿元,连续4年对外投资超2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83人,下降19.4%。主要境外投资项目有: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并购美国WZNAHOLDINGS,INC.项目、五莲大地精工钢球有限公司设立美国分公司项目、山东呈龙服装有限公司设立韩国分公司项目、山东荣信水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毛里塔尼亚水产捕捞加工销售项目、山东沪鸽口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德国)研发生产项目等。
 
七、交通、邮政电信、旅游
 
港口生产较快增长。沿海港口新增泊位4个,新增通过能力2790万吨。全市生产性泊位73个,年通过能力2.38亿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3个。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07亿吨,增长6.4%。其中,外贸完成2.81亿吨,增长9.0%;集装箱吞吐量323.79万标箱,增长7.0%。有五种货物过千万吨,其中金属矿石16613万吨,增长9.5%;石油及制品6541万吨,增长7.2%;煤炭4028万吨,增长24.0%;木材2201万吨,增长12.1%;粮食1249万吨,增长7.3%。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2452万人次,增长1.6%;公路货运量8581万吨,增长12.9%。海上客运量56.33万人次,下降27.7%;海上货运量881.64万吨,下降0.6%。铁路发送旅客量149.81万人次,增长3.4%;铁路货运量7720.9万吨,增长22.1%。机场客运量73.77万人次,增长80.6%;货运量1026.8吨,增长124.9%。
 
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青日连铁路加快推进,2018年将建成通车,鲁南高铁日照段全面开工建设,将于2019年建成。日照西综合客运站全面推进,日照综合客运站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开工。机场高速建成通车,潍日高速2018年建成通车,岚罗高速加快推进。山海路、北京北路和迎宾路改造一二期建成通车。206国道、222省道改建工程竣工。年末全市通车里程8676.16公里。其中,国道390.12公里,省道299.25公里,农村公路7986.79公里。按照公路等级分,高速公路165.44公里,一级公路274.56公里,二级公路1144.60公里,三级公路410.98公里,四级公路6680.59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58.41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0.4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2.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3.68万辆,增长12.6%。民用轿车保有量36.42万,增长12.3%,其中私人轿车34.96万,增长12.9%。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5.02亿元,增长39.8%。邮政行业业务总量8.34亿元,增长35.9%;实现业务收入4.67亿元,增长25.4%。其中,快递业务量3209.67万件,增长34.1%;业务收入2.47亿元,增长28.2%。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0.17万户,下降13.2%;移动电话用户291.70万户(非沉默用户),其中4G用户164.34万户,增长34.8%。
 
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大力实施“旅游富市”战略,日照市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全年新建、续健重点旅游项目118个,建成26个,完成投资126.8亿元,超过“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投资总和;年内新增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8个、2A级景区6个,新增旅行社6家;新增五星级精品民宿1家、三星级民宿2家;新增文化主题酒店1家;年末全市共拥有A级景区51家,旅行社147家,星级酒店25家;拥有省级旅游强县1个、强乡镇21个、特色村54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3个、精品采摘园63个、开心农场9个、“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221个。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4497.55万人次,增长10.2%;实现旅游消费总额360.43亿元,增长14.8%。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33亿元,同口径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115.35亿元,同口径增长27.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2.28亿元,增长13.3%。全年民生支出187.22亿元,增长13.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6%。其中教育支出48.45亿元,增长7.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7.12亿元,增长1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07亿元,增长18.8%。全年国税收入(含海关代征税收)453.49亿元,增长32.8%,其中,国税直接征收税收收入144.18亿元,增长49.5%,海关代征税收收入309.31亿元,增长26.3%。地税收入69.7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0.6%。
 
货币信贷总体稳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05.23亿元,比年初增加223.88亿元、增长10.8%。其中,住户存款1260.21亿元,比年初增加145.22亿元、增长13.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合计2235.49亿元,比年初减少39.91亿元、下降1.8%。
 
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企业(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131家,完成年度目标的208%;比特电子成功在新三板挂牌,3家拟上市企业报省证监局辅导备案;年内新增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74家,全市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达162家;共设立运作投资基金10支,总规模205亿元;全年实现债券、股票融资151.1亿元。
 
保险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市保险公司41家,专业中介法人机构4家。实现保费收入63.10亿元,增长1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75亿元,增长8.6%;寿险保费收入41.35亿元,增长25.1%。全年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9.65亿元,下降4.3%。其中,财产险赔付10.91亿元,下降1.9%;寿险赔款及各项给付8.74亿元,下降7.1%。
 
九、城市建设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完善中心城区市政设施,中心商务区安置楼主体基本完工。城市建成区面积107.1平方公里。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65%,比上年末提高1.79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3个百分点。
 
城市载体功能增强。年末城市(不含县)道路891.14公里,面积1871.4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道路66条,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1692.69公里。全年城市自来水供水总量7220吨。城市使用天然气总户数28.4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1.1万吨,下降6.8%;供应天然气总量1.82亿立方,增长16%;年末用气普及率99.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1855万平米,新增245万平米,增长13.2%。主城区新增城市公园绿地面积94.8公顷,新增城市绿地面积73.5万平方米,市区现有公园、动物园32个。全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年末城市(含县)公共交通运营车辆964辆,其中清洁能源公交车206辆,新能源公交车497辆,年客运总量7127.2万人次;出租汽车运营车辆1398辆,年客运量2624.3万人次。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汽车12.36标台。
 
十、资源、环境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升。调整完善《日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完成《日照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日照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市共划永久基本农田295.25万亩;安排市县土地整理项目52个,新增耕地1.88万亩。扎实做好日照机场、S222央赣线改造、中兴汽车等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年内上报各类批次用地85个、总面积2.04万亩;招拍挂出让土地151宗、面积1.96万亩,土地出让收入75.5亿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全市共有179处矿山(采矿权有效期内矿山共141处),矿山整合率达69%以上,“日照市矿山开发远程监管平台”建成,对全市74处矿山进行科技管矿。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28,比上年改善8.3%。其中,国控站点PM2.5、CO年均浓度分别为47微克/立方米、1.4毫克/立方米,综合指数为5.05,三项指标分别改善20.3%、26.3%、14.3%,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PM10年均浓度为84微克/立方米,改善16.8%,改善率居全省第三。全年“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311天,比上年增加11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4天,比上年增加25天,空气质量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或好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点位数占85.7%。省控重点河流断面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改善6.2%和19.4%。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1.0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4分贝。
 
大力开展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攻坚。借力中央、省、市环保督察,解决各类环境问题2.28万件。四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继续下降。实施蓝天保卫战,开展“扬尘污染”、“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机动车船污染”和“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共淘汰关停燃煤锅炉2103台,排查“散乱污”企业1125家,清理取缔612家,完成整治513家。开展崮河、沭河流域治污攻坚,实施“一河一策”,省控及以上断面全部实现达标。新增污水集中处理能力4万吨/日。实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度,核发新版排污许可证58张。东港区、五莲县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县)验收,年末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省级生态乡镇41个、绿色学校145所、绿色社区85家、环境教育基地63个。
 
十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科技政策支撑。“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市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明专利申请量608件,发明专利授权213件,增长2.9%;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69件,增长24.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2件,增长24.1%;电子申请率93.1%。日照市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93家,新增40家;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88家,新增96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新增省级备案院士工作站9家;新增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1家、星创天地1家;新增省级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3家、农科驿站20家。全年引进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115项,技术合同登记60项,合同额7.47亿元。
 
年末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准予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4家,增加11家。山东名牌产品133个,增加17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8个,增加4个;山东省著名商标76个,地理标志商标27件;商标注册总数13529件,增长21%。全年商标申请4977件、商标注册2313件,分别增长54%、20%。拥有国家质检中心1家,省级质检中心2家,省级计量站1家。
 
人才智力效能充分释放。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新招引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33个、创新团队68个、创新人才582人。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分别达26人、13人。113人进入人才创新发展院管理。新获批国家、省引智项目14项,新增省级引进国外智力示范成果推广基地2处。对经认定的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发放扶持资金6205万元。新增高技能人才5042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336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含大学科技园高校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8所,在校学生69751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未含技工学校)14所,在校学生2.93万人;普通中学95所,在校学生14.84万人;小学293所,在校生19.3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幼儿园652所,在园儿童9.6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1020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99.9%、99.4%。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日照市获4金、6银、2铜,团体成绩列全省第2名;在2017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获团体成绩居全省第三名,市科技学校奖牌总数居全省第一名,市农业学校奖牌总数居全省第四名。
 
文化事业较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92处(包括文化站数量),其中影剧院2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美术馆1个,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14家。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55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家。有广播电视台3座,10套电视节目,6套广播节目,全年广播播出节目3.98万小时,电视播出节目5.31万小时。有转播电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5%,电视人口覆盖率9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5.39万户。
 
公共文化服务再上台阶。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吕剧《山东汉子》等4个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吕剧《情感扶贫》入选2017年度山东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扶持项目(全省共9个)。有1个乡镇、9个村(社区)入选全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范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1个图书馆争创一级馆,3个图书馆争创二级馆。组织“一村一年一场戏”3200场,覆盖全市2400个村(居、社区)。举办了第十八届“港城之夏”文艺展演,共演出16场、200余个节目,惠及3万多人。
 
卫生计生事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37处,其中,医院53处(不含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处、卫生监督机构5处、妇幼保健机构5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1423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930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6200人、注册护士7072人。全年完成诊疗1654.03万人次,出院病人54.14万人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连续多年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不断转型升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大健康产业及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体育赛事拉动效应凸显。树立大体育理念,助力旅游富市,先后承办了国际啦啦操精英赛、国际马拉松比赛和国际太极拳比赛、中国城市马拉松年度峰会等20余项省级以上赛事活动,形成了“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旅游;单人竞赛,多人消费”的体育旅游新模式。吸引旅游人数突破1200余万人次,拉动旅游收入近70亿元,同比增长40%。日照“海滨山岳行”体育休闲旅游线路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7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全年建设各类公共体育健身设施467处,占地216亩的市体育公园开工建设。组织举办了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等46项市级比赛,各级体育社会组织举办群众身边的赛事300多项,直接参加人数10万人次,带动健身人数60万余人次。体育彩票全年销量5.52亿元,市场份额达52%。日照市被列为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第一批试点城市和全国幼儿体育、运动处方试点市。
 
全年共获得省内锦标赛13金、13银、19铜的成绩。全国以上比赛中共获得19金、13银、12铜的成绩。其中,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我市获得了3金、1银、3铜的好成绩。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03.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6万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143.33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25.07‰,人口死亡率12.73‰,人口自然增长率12.34‰。省内迁入4929人,省外迁入8298人。年末常住人口291.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4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86元,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939元,增长7.9%。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1.28万人、40.61万人、27.72万人、37.49万人和30.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275人、18549人、6318人、6100人和6950人。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8.91万人、230.18万人。同步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失业保险金标准由950元提高到1030元。将18种新药纳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扎实推进“同舟计划”,建筑业按项目参保率达到100%。
 
社会救助事业成效显著。全市救助管理站3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处。年末共有提供住宿的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48个,收养4169人。现有乡镇敬老院51个,总床位数达到7014张。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5712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全自理3300元/人/年,半护理4920元/人/年,全护理9840元/人/年。全年福利彩票发行额5.09亿元。
 
群众生活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550元调整为1640元。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稳步提高。城市低保人数5793人,保障标准提高到520元/人/月,人均月补助338元,比上年提高18元。农村低保人数78448人,年保障标准提高到4080元/人/年,人均月补助221元,提高26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平安日照建设成效显著。首次捧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全市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平稳,接报违法犯罪警情下降10.03%,刑事立案下降11.97%,万人发案率22.45起,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5起,死亡人数66人,分别下降33.0%和5.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33人。
 
注:1、本公报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
 
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