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济宁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8-04-09 16:25:34 来源:济宁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7737次
2017年,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明显增强。全市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改革创新展现新活力,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发展质量得到新提升,民生福祉获得新改善,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
 
一、综合
 
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50.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97.9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122.16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0.44亿元、增长8.3%;分行业看,工业增加值1855.96亿元、增长6.6%,批发和零售业507.22亿元、增长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6.29亿元、增长9.5%,住宿餐饮业89.56亿元、增长7.5%,金融业196.63亿元、增长6.2%,房地产业127.35亿元、增长5.5%,其他服务业882.16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7%、43.9%和4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59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8234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6%。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0:45.9:43.1调整为10.7:45.6:43.7。
 
市场主体发展良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55.32万户、增长8.95%,注册资本金9016.44亿元、增长26.16%。其中内资企业9033户、增长1.93%,外商投资企业800户、增长2.83%,私营企业12.84万户、增长17.62%,个体工商户40.04万户、增长6.69%。“四上”企业增至7128家、新增1133家,其中工业新增418家、房地产开发经营及建筑业新增103家、批零住餐业新增338家、服务业新增274家。
 
人口稳定增长。全市常住人口837.59万人,比上年增加2.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78.43万人,农村人口359.16万人。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18.33亿元、增长4.7%。其中农业344.99亿元、增长5.3%,林业7.63亿元、增长5.7%,牧业120.58亿元、增长3.3%,渔业24.77亿元、下降4.3%,农林牧渔服务业20.36亿元、增长15.6%。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66.6:1.5:23.3:4.8:3.9。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5.1万亩、减少15.1万亩,经济作物411.1万亩、减少8.9万亩,蔬菜瓜果面积295.2万亩、增加4.3万亩。粮食总产575.6万吨、减少2.0%,单产520.9公斤、减少0.6%。其中夏粮269.4万吨、减少1.2%,秋粮306.2万吨、减少2.6%。棉花产量5.3万吨、减少19.3%,油料产量16.7万吨、减少2.4%。园林水果产量29.1万吨、增加10.5%。肉类总产量61.0万吨、增加0.5%,禽蛋总产量35.0万吨、增加1.0%,奶类总产量10.6万吨、减少0.8%,水产品总产量33.1万吨、基本持平。
 
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市林木覆盖率31.3%、提高0.5个百分点。完成造林面积21万亩,新建完善绿色通道637.3公里、2.5万亩,完成湿地保护修复10万亩。市级以上湿地公园增至35处,其中国家级(含试点)6处、省级18处。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新发展经济林8.4万亩,新育苗完成3万亩,新发展林下经济12.5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76.68万千瓦,增长4.3%。农用大中型拖拉机5.02万台、增长5.41%,联合收获机3.5万台、增长4.38%,拖拉机配套农具21.69万台、增长2.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其中小麦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96.78%、99.75%,玉米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99.53%、97.1%。农田总灌溉面积496.55千公顷、增长0.44%,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73.93千公顷、增长0.25%,节水灌溉面积305.23千公顷、增长8.94%,综合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4。
 
现代农业提质发展。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新增示范方26.8万亩,规模达到251万亩。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26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企业589家。评定20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省级示范村发展到26个、国家级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4457家。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8.53万亩。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认定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77处、启动实施市级第一批优质安全示范区创建项目7处、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37个。
 
三、工业和建筑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733家,其中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4%。在37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3.78%。按门类分,制造业增长6.35%、实现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63.5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9%、占比为6.5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14.87%,集体企业下降26.18%,股份合作制企业下降14.70%,股份制企业增长6.2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3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91.6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3.26%,重工业增长10.62%,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29.8:70.2。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在资源性产品价格回升、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等因素推动下,工业经济总量扩张,效益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70.03亿元、增长15.84%,利税755.64亿元、增长29.97%,利润468.86亿元、增长34.68%。企业亏损面为4.39%、较上年缩减1.20个百分点,亏损额15.47亿元、下降23.6%。
 
新兴动能持续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899.22亿元、增长10.6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8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汽车制造、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4.84%和12.7%。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列统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建筑业企业453家、增加18家,完成总产值734.7亿元、增长11.8%,实现增加值267.1亿元、增长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3473.5亿元、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52.2亿元、下降23.3%,第二产业1809.6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1611.8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2:52.8:45.0调整为1.5:52.1:46.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481.7亿元、增长12.6%,占全部投资的13.9%、较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1801.0亿元、增长10.5%,其中工业技改1149.0亿元、增长22.9%,制造业1630.8亿元、增长7.4%。民间投资完成2847.2亿元、增长6.2%。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20.2亿元、增长40.6%。
 
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03.2亿元、增长10.8%,其中住宅投资305.5亿元、增长9.7%。商品房施工面积4495.2万平方米、增长13.3%,竣工面积713.7万平方米、增长26.9%;销售面积942.5万平方米、增长1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08.0万平方米、增长6.8%;商品房销售额444.0亿元、增长23.7%,其中住宅销售额376.1亿元、增长18.2%;商品房待售面积211.2万平方米、下降18.0%。
 
项目盘子持续扩容。全市在建项目4666个、比上年增加812个,其中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183个、增加405个。新开工项目3941个、比上年增加830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38个、增加410个。投产项目3380个、增加366个。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平稳发展。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1885家,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9处。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9.19亿元、增长9.0%。按城乡市场统计,城镇实现1690.90亿元、增长8.2%,乡村568.29亿元、增长11.6%;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和零售业实现1998.97亿元、增长8.6%,住宿和餐饮业260.22亿元、增长12.5%。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类值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7%,日用品类增长12.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3.0%,家具类增长10.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4%,汽车类下降2.7%。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414.4亿元、增长15.2%,其中出口240.9亿元、增长7.5%,进口173.4亿元、增长27.9%。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出口23.9亿元、增长12.7%,外商企业52.3亿元、下降0.9%,民营企业162.7亿元、增长9.8%;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190.3亿元、增长14.2%,加工贸易50.4亿元、下降12.2%;按目的地分,出口亚洲107.2亿元、增长2.5%,欧洲48.4亿元、增长19.2%,北美洲39.4亿元、增长21.2%,非洲15.9亿元、下降3.2%,南美洲19.6亿元、下降12.8%;按商品类别分,农产品出口72.5亿元、下降0.1%,纺织服装25.9亿元、增长8.4%,机电产品63.9亿元、增长30.3%,高新技术产品2.66亿元、增长28.6%。
 
利用外资增长明显。全年合同利用外资34.6亿元、增长119.5%,实际到账外资40.1亿元、增长17.9%。其中制造业到账外资28.5亿元、增长7.6%,批发和零售业到账外资4.29亿元、净增4亿元。
 
国际经济合作纵深推进。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全年境外投资11.9亿美元、下降65.1%。对外承包新签合同额14781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1388万美元,分别增长208.9%、121.0%,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302人、增长3.5%。
 
旅游消费增势强劲。实现旅游消费总额688.07亿元、同比增长14.65%,接待游客总人数6761万人次、增长10.24%。其中国内游客消费646.17亿元、增长14.67%,接待国内游客6728.21万人次、增长10.33%;入境游客消费15849.24万美元、增长3.95%,入境游客人数32.79万人次、下降5.17%;城乡居民出游前后旅游消费31.23亿元、增长18.29%,城乡居民人均出游次数3.43次、增长11.17%。旅游市场主体逐步壮大,新增3A级以上景区17家,A级以上景区达到119家;新增山东省文化主题饭店6家,新增四星级饭店2家,星级饭店达到49家;新增旅行社8家,新增具有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4家,旅行社达到143家。
 
六、交通运输和邮政快递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76.01亿元、增长13.95%,其中公路建设投资59.16亿元。新建改建公路里程631公里,年末公路总里程达195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28公里,一级公路659公里。公路旅客营运车辆1020辆、34755客位,公路货物营运车辆11.62万辆、134.36万载重吨。水路通航里程1100公里,拥有各类营运船舶8000余艘,水上运力规模达730万载重吨。济宁曲阜机场全年保障航班8097架次、增长39.8%,新开通8条航线,开行往返航线数16条、通航城市26个,旅客吞吐量97.1万人次、增长55.6%,货邮吞吐量2247吨、增长23.9%。私人汽车保有量110.32万辆、新注册登记14.44万辆,私人轿车保有量72.70万辆、新注册登记9.29万辆。
 
邮政快递业快速增长。邮政业务量完成19.58亿元、增长39.4%,业务收入14.72亿元、增长23.7%。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945万件、增长32.3%,业务收入完成5.66亿元、增长28.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金融运行稳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5.71亿元、增长3.0%,其中税收收入267.0亿元、增长7.5%,税收占比同口径提高3.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69.73亿元、增长2.5%。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021.55亿元、较年初增加409.4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065.71亿元、增加261.77亿元。贷款余额3158.04亿元、较年初增加278.77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贷款2238.52亿元、增加101.99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4家、挂牌企业75家。
 
保险事业发展加快。全市保险金额55847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6倍,其中人身险5532亿元,财产险50315亿元。各类保费收入177.43亿元、增长9.9%。其中财产险52.11亿元、增长10.5%,人身险125.32亿元、增长9.6%。
 
八、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359所,在校生153.1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所,在校研究生4048人,本专科生11.25万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2.7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0所,在校生4.79万人;普通高中39所,在校生13.15万人;普通初中254所,在校生28.69万人;小学1051所,在校生65.3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生3121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973所,在园幼儿26.49万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7所。创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1所。发放助学金及助学贷款2.5亿元,资助经济困难学生8.35万名。深入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营养餐补助2亿元,受惠学生69万人。实施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工程,累计完成学校建设187所,新增校舍面积31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9.8万个、教师11363名。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校舍累计开工面积22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9.5万平方米;运动场地累计开工260.1万平方米,竣工257.6万平方米。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2项。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8家,总数达到31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69家,4家省级工程技术(示范)研究中心绩效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国家级工程实验室3个,省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1家,市级46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6家、省级17家,其中省级新增8家;众创空间国家级、省级分别达16家、45家,分别新增2家、10家。新增31家省级“农科驿站”,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2家、省级9家、市级85家,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县区全覆盖,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入网设备新增380台(套),仪器原值7.3亿元,完成“创新券”网上预约2780单。全年申请发明专利2676件、授权56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54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605项,合同金额20.59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18.19亿元,增长均20%以上。6家机构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备案。
 
人才支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年内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586人、高技能人才9261人,新引进院士6人,新增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5家。6人成功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其中创业类1名、创新类3名、高效生态农业类2名。3人入选农业科技人才储备项目,2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公共图书馆建成“尼山书院”12个,建成乡村(社区)儒学讲堂2649个,开展各类国学活动2.2万余场,参与群众180余万人次。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家,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评选公布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1人;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个、传承人11人,省级项目61个、传承人37人,市级项目210个、传承人165人。共建成县(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场馆(所)197处,1个县、4个乡镇、18个村入选全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示范点。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5598个、达标率96.19%。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不含民营)12个,艺术表演场所11个,公共图书馆13个(含市图书馆1个,县市区文化馆11个,济宁高新区科技中心图书馆1个),文化馆12个(含市群众艺术馆1个,县市区文化馆11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5个、一级文化馆9个。出版报纸5种、杂志8种。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27%,无线广播覆盖率为99.2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59%,无线电视覆盖率为98.59%。全国重点文物保护3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8处,文物保护机构20个。全市共有档案馆13个,开放各类档案信息近20万卷(件)。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培养发展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万人,市县两级体育社团达98个。国际比赛获金牌1枚、铜牌2枚,国内比赛获金牌13枚、银牌11枚、铜牌8枚,省内比赛获金牌42.5枚、银牌39枚、铜牌49枚。
 
九、卫生和社会保障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建成“互联网+分级诊疗”网络覆盖3774家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三级医院影像、心电等数据实时传输,累计完成诊断48.14万例,其中2017年完成远程会诊20.1万例。初步统计各类卫生机构6917个,其中医院19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594个(含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8个,其他13个。各类卫生人员7858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7099人。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6人、千人口注册护士3.00人。医疗床位48701张,其中医院3643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769张,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81张。
 
社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市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床位2.65万张、增长18.8%,收养人员1.80万人、增长2.8%。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机构979个,社区服务中心382个。全年接受社会捐赠3.96亿元。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4个、新增31个,农村互助养老院849个、新增109个,民办养老服务机构67个、新增4个,养老服务床位5.4万张、新增5022张。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20-570元、345-380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470元;照料护理标准按照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分为三档,一档每人每月340元、二档170元、三档100元。城市低保对象1.5万户、2.8万人,投入城市低保资金1.3亿元;农村低保对象12万户、20.3万人,投入农村低保资金5.5亿元;农村特困人员1.8万人,投入供养资金1.1亿元。投入医疗救助资金1.11亿元,救助住院困难群众30305人。
 
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参加养老保险599.2万人,医疗保险803.4万人,失业保险83万人,工伤保险99.5万人,生育保险73.9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17亿元,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待遇持续提高。
 
十、城乡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达到57.1%。开工城建重点项目179个、完工107个、开工率93.7%,年度完成投资71.29亿元。整治城区小街巷230条,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7座、公厕28座,新建续建道路绿化34条,完成城区29处公园和绿地建设,绿化整治裸露地7.1万平方米,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63.8公顷,绿化率达38.2%。打通断头路25条,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9.4公里,建成海绵城市19.1平方公里。运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23座,日处理能力101万吨,调试运行3座,日处理能力7万吨,均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以上。天燃气“镇镇通”通气率达到96.2%。气代煤电代煤工程超额完成19.4%、省下达5万户任务完成5.97万户(其中气代煤5.86万户、电代煤1080户)。农村厕所改造超额完成55.2%、省下达31.82万户改厕任务完成49.4万户。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54%、3.01%、6.0%、6.0%。PM2.5浓度、改善幅度三项均居京津冀“2+26”通道城市前列。20个国控、省控断面均优于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南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连续15年得到改善。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100%。266个建筑工地纳入四级视频监控系统,安装PM10监测微站321台;煤矿企业、储煤场、港口码头全部安设防风抑尘网,安装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设施164台套。176台燃煤机组(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取缔或改造燃煤小锅炉6006台,760家加油站完成三次油气回收改造任务。完成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将全市14个行业、481家企业、866个扬尘源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管理。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7222家,引导畜牧业绿色生态发展,建成生态养殖示范场447处。120家重点排水企业、16处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的18家污水处理厂均实现在线装置与环保部门联网。全面开工建设国家“十三五”规划人工湿地项目工程,新建人工湿地3处,修复及新建湿地达48处、26万亩。新建覆盖每个镇街的空气自动监测站156个、空气自动监测微站175个、面源PM10监测点位998个、监控视频4958路;2069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清理取缔或改造提升任务,其中清理取缔1319家、改造提升750家。核发109张国家排污许可证,圆满完成国家、省目标任务。
 
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7起,死亡73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57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012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025人。
 
十一、就业、居民生活和物价水平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比上年增长4.9%,城镇登记失业率3.1%。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年内组织就业创业培训7.7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亿元,扶持创业1.3万人。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47元、增长9.1%,人均消费支出14582元、增长7.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20元、增长8.1%,人均消费支出19287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5元、增长9.0%,人均消费支出9641元、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4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83平方米。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1%。八大类消费价格呈现“七升一降”格局。“七升”为衣着上涨0.3%、居住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6%、交通和通信上涨1.2%、教育文化及服务上涨3.5%、医疗保健上涨6.8%、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1.7%,“一降”为食品烟酒下降0.9%。
 
工业品价格涨幅明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9.6%、较上年扩大1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3.4%、较上年扩大13.8个百分点。